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阎肃经济困难时期即将结束 走进阎肃的内心世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3 09:54:38 分类:方法 浏览:73


导语:

小时候,老覃痴迷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那悠扬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每一集的终幕都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牢记了《敢问路在何方》的创作者阎肃和许镜清的名字。

阎肃,这个名字代表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作家,更是文学家、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生于1930年的他,曾历经从青年文工团演员到创作员的跃迁,而他的成名之作则是歌剧《江姐》。

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故事,承载着阎肃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也凝结了他的智慧和心血。

纷繁岁月中,1962年的中国正逐渐脱离困境,国家发展方向产生了疑虑。

而身为空政文工团创作员的阎肃,默默地策划着一部能够激励人心,为党和人民鼓劲的佳作。

他的目光锁定在了那部风头正劲的小说《红岩》上,该小说根据罗广斌和杨益言的作品改编,正激起社会上强烈的共鸣。

在刘亚楼的支持下,阎肃拿出了歌剧脚本,前往四川与江姐的亲属和战友座谈,反复推敲修改。

1964年,歌剧《江姐》面世,全国轰动一时。

不完全的数据显示,在1964年的四个月里,各地文艺团体相继上演,演出次数高达286场,其中空政文工团歌舞剧一团在京公演20余场,场场爆满。

更难得的是,毛主席亲自观看了该剧的演出,对剧中的经典唱段赞不绝口。

而那个有趣的冬天,毛主席读完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并借用了其意境创作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在欣赏《江姐》时,他曾兴奋地对身边的同志说,这部剧中的《红梅赞》实际上也是在“咏梅”。

可见,毛主席对这部歌剧情有独钟。

到了1965年,毛主席迫不及待地要见见《江姐》的作者阎肃。

在中南海,阎肃遇见了他一直景仰的伟人。

面对毛主席,他显得有些局促,但毛主席的亲切和赞美却使他备感振奋。

他们交流着,谈论着歌剧中的妙处,毛主席的湖南口音让阎肃听得云里雾里。

毛主席赞美了阎肃对古诗的巧妙运用,特别提到了对李商隐诗句的改编,鼓励他继续努力创作更多出色的作品。

正文:

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那段曲折而辉煌的历史年代,走进阎肃的内心世界。

年少时,他可能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首歌曲,一部歌剧,而在国家领袖面前交流互动。

他的热爱之心,将他的创作推向高峰。

早年的阎肃,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

1950年,他加入了西南青年文工团,一开始只是一名演员和合唱队员,但他的才华很快被发现,调到了创作组担任专职创作。

1953年,他参军并被调往西南军区文工团,展开了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然而,阎肃并不满足于此,他对文学的渴望推动着他不断向前。

1962年,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国家发展方向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阎肃怀揣着为党提气、为人民鼓劲的愿望,开始了一场心灵之旅。

这场心灵之旅,最终汇聚成一部令人瞩目的歌剧《江姐》。

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小说《红岩》引起了阎肃的注意,他决定将其改编成歌剧,以表达自己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激励人们为前进努力。

创作的道路并不

创作的道路并不平坦。

阎肃在脚本的构思和创作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他带着深深的责任感,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编导人员七下四川,亲自与江姐的亲属和战友座谈,深入了解历史细节,推敲剧情,反复斟酌。

1964年的秋天,歌剧《江姐》终于闪亮登场,席卷全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仅仅在1964年9月到12月这短短几个月里,歌剧上演的次数就高达286场,轰动一时。

其中,空政文工团歌舞剧一团在京公演20多场,每场都座无虚席。

然而,这个最为引人瞩目的成功,还有一个特殊的见证者,那就是毛主席。

1964年10月13日晚,毛主席在众多高级领导陪同下,亲临人民大会堂观看了全剧的演出。

整个演出过程,毛主席时而陷入深思,时而露出赞赏的微笑。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不仅登台亲自接见全体演出人员,还对剧中的著名唱段感念不已。

这一天成为了《江姐》创作历程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毛主席的喜爱与称赞,对于阎肃来说无疑是最珍贵的荣誉。

那不仅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他一直怀有的为党国付出的坚定信仰的肯定。

毛主席的赞扬,对于阎肃来说也是一种鞭策。

他不满足于过去的成就,继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而毛主席的赞赏和期望,则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激励他不断深化创作,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然而,阎肃与毛主席的亲密接触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1965年,他有机会与毛主席见面,心情却异常紧张。

他对此后来回忆道:“那是在1965年初,一个礼拜六,我也没穿军衣,我也没刮胡子,实在狼狈不堪,我就,敬礼也不对,我就给他鞠个大躬吧,给毛主席。

阎肃的激动和紧张在这一刻凸显无遗。

毛主席看到他如此,赶紧站起来,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说:“你就是阎肃同志啊,你的文采真好呀,在歌剧《江姐》中对古诗的运用好得很哪。

毛主席对阎肃的赞美和关注让他备感荣幸,但同时也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他内心纠结,不知道怎样回应毛主席的夸奖。

他努力思考着,最终憋出一句话:“我还要努力学习,还要努力学习。

毛主席对阎肃的鼓励并未止步于言辞。

当时告辞离开的时候,毛主席亲自签名,赠送给他一套精装的《毛泽东选集》。

他再次鼓励阎肃:“《江姐》写得不错,但你要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毛主席的话语,不仅是对阎肃的认可,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必须坚定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创作,以艺术的方式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总结:

回望历史,阎肃的创作之路如同江姐的坚毅意志,充满了挑战和奋斗。

他用自己的才华,创作了一部催人奋进的佳作,为党和人民点燃了希望之火。


标签:毛主席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