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道可道 仅仅依靠制度是不够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1 14:41:53 分类:方法 浏览:71


【古文今诵】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的智慧博大精深

【古文今译】

道能被讲述,但被讲述的便不是永恒博大的道;名能被命名,但被命名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为天地命名的元始;有,为万物命名的母体。

所以,常处于无,用无来观察道的奥妙;常处于有,用有来观察天地万物的规律。

这无和有两者,同处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都称它为玄妙。

这玄妙中又蕴含中玄妙,是进入万物奥妙的总大门。

道是一切的本源和总规律

【古文今解】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

“道”其大无外,因为“道”是天地之母;“道”其小无内,因为“道”又蕴藏在万物之中。

“道”原指道路,可引申为宇宙的本源;自然万物生长衰亡的规律;社会发展的道路;治理国家的方略;人伦常纲的总则;为人处世的原则等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这个“道”是形成一个人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引领,总基础。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道

: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是可以向众人讲述的,但是能讲述出来的道,就不能称之为原本恒久博大的道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由于道的特征决定的。

一是因为道的范围太广大了,道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总根源,大到了“其大无外”,无所不包的状态,所以用任何方式都无法把道完全讲述清楚;二是因为道又太小了,再小的事物中都包含了道的存在,道可以小到“其小无内”的状态,小到让我们看不见形状。

所以我们无法描述清楚道的模样。

第二,这是因为道的形状决定的,道无声无相,无色无味,无形无状。

而且道始终在宇宙背后以其自然而然的规律不断运动,不断变化,有时“有”化为“无”,有时“无”化为“有”。

因此道是无法全面描述清楚的。

第三,这是因为道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是无法完全把道说清道明的。

正如第二十五章所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曰道……”。

弘扬国学《道德经》任重道远

【古为今用】

体悟“道可道,非常道”:学会表达和倾听

那么,老子所言的“道可道,非常道”如何运用到我们每个人的自身呢?笔者认为,老子很巧妙地给世人提出了如何谦虚的表达,如何智慧地倾听。

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任何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都不能说出绝对的话、自满的话。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局限性与个人的人生经历、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等相关,所以一个人要学会谦虚的表达。

作为倾听者,更要清晰地认识到,每个表达者都有一定的正面客观性,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不足之处,所以要从表达中进行综合梳理,最终得出尽可能靠近自己需要的答案。

领会“无观其妙,有观其徼”:有无结合运用

那么,如何将道中所涵盖的“无”和“有”运用到我们实践中呢?假如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实现公司的管理规范有效,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运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就是在“有”这个领域的作为;但是,仅仅依靠制度是不够的,因为,制度只能机械性的规定团队人员的行为,却无法触及到团队成员的心理。

所以还要建立起企业的文化体系,塑造企业的“精神”,用组织的“灵魂”统领全体人员的思想。

这就是在“无”这个领域的作为。

“无”看似若虚,但却能起到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

因此“有”和“无”必须有机的统一起来,同步实施,才能体现“道”的真正价值。

笔者拙作:和解道德经——和道同行

【“和”解本章】

本章关键词:和道同行

《道德经》这一章中,老子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道是产生浩瀚宇宙、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总根源,一切都是从道这个母体中孕育而来的;同时,道又蕴含依附在一切事物中。

而我们人类当然也是道的载体,是道的“孩子”,是天地万物之中的一分子。

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自觉做到遵道、懂道、悟道、行道,始终和道在一起同行,做一个心中有道、行中有德的自己。

悟道论道传道更要行道


标签:万物天地我们因为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