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法 > 正文

战场太平洋战役 袭击结果是灾难性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0:46:50 分类:方法 浏览:98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中,作为战争发动者之一的日本,在全国泛滥侵略思潮的驱使下,对中国发动了罪恶而又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

侵华日军的铁蹄让中华民族饱受苦难,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日本还远远不满足对中国的蚕食与掠夺,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妄图侵略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日本严重高估了自身实力,悍然偷袭珍珠港发动美日太平洋战役,将美国这一庞然大物卷入二战的烽火中。

但多行不义的日本最终走到了穷途末路,以本土遭受核袭击为罪恶的行径划下了句号。

而在战后的伤亡统计显示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伤亡230万人,是美军伤亡数量(19万人)的十多倍!参战双方如此庞大的伤亡差距属实是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战争并不仅仅是纸面上数字的比拼,在其深处是更加复杂的科技、经济和政治实力对抗。

故本文从太平洋战役参战双方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相关历史事实,来对这一历史现象作出具备说服力的解释分析。

美日烽火

太平洋战场上,美日间的激烈对抗大抵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防御阶段、转折阶段和反攻阶段。

防御阶段是以1941年12月8日的珍珠港事件为开始标志,日军偷袭珍珠港也是美日太平洋战役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日本内阁和军部在“以战养战”思想的驱使下,妄想通过海军力量南下掠夺资源,这就需要通过与美国的战争来扫清扩张的阻碍。

▲日军偷袭珍珠港

与此同时,美国将战略重心放在了欧洲,协助英国对抗德国人,因此太平洋和东南亚的防御力量大幅削弱。

日本抓住机会悍然袭击珍珠港,袭击结果是灾难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趁美军没有反应过来,迅速向南亚、东南亚以及大洋洲进军,很快击败当地的英美军队,占领了东南亚全境。

日军还侵略到澳大利亚,建立起一个包含南亚和东南亚、东部直抵阿留申群岛和澳大利亚一线的庞大殖民帝国。

战争转折

日军在太平洋战役初期给予美军沉重打击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扩张殖民统治地区,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三条岛链的防线,于殖民地内部掠夺资源来维持军需和侵略需求。

日本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几十倍于本国领土的地盘,因此需要重兵驻守,并极大程度上拉长了战线,使得日军整体出现了疲惫和乏力的现象。

而美军在挺过了最初的失利后,同仇敌忾、重整旗鼓,以“企业号”为主力的航母战斗群重新迎战日军,1942年中旬在珊瑚海和中途岛两次大海战中给日军以重创;之后美军一鼓作气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于1943年初攻占了太平洋南部的瓜达尔卡纳群岛(简称瓜岛)。

▲太平洋战役重要转折点——中途岛战役

胜利的天平正在向美军倾斜,美军在瓜岛战役中取胜并拿下该岛,从而彻底挫败了日军南下占领澳大利亚的意图。

日军在这两场具备决定性意义的战争中均落败,直接导致从原来的战略进攻态势不得不转入防御。

而瓜岛战役直接改变了日军的战术策略:放弃主动出击,将重心转移到巩固已占据的岛屿上。

这就给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和在瓜岛战役消耗巨大的美军以喘息之机,美军借此机会整顿军备、恢复生产,为日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全线反攻

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正在走下坡路,一步步滑向失败的深渊。

美军见时机已经成熟,于1943年6月下令攻打马绍尔群岛,意图占领日军重要的军事基地拉包尔。

经过六个多月的苦战,美军解放了中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全境,同时美军在这些战役中总结出了具有重要实战价值的“蛙跳”越岛战术,重点打击日军机场和指挥中心,这给日军造成了很大杀伤。

而在东南亚地区,中美联合远征军在缅甸也对日军发动了反攻,日军在缅甸战役中节节败退,再加上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并占据多个岛屿,使得日本军部不得不考虑本土防御作战。

▲美军在塞班岛

1944年3月,美军发动了针对日军本土防御链核心——马里亚纳群岛的进攻战。

在取得整个太平洋战场上最为惨烈的战役——塞班岛战役和给日本海军以重创的马里亚纳海战这两场战役的胜利后,美军正式突破了日军本土防御战线,开始拟定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

随后,美军在吕宋岛登陆,海陆空联合作战发动了菲律宾战役。

日军见势不妙,派遣几乎是全部的海军力量合击美军,在莱特湾双方发生激烈交战。

这场可以说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中,美军以16艘航母为主的战斗群对日军4艘航母形成了绝对碾压。

经此一战日军彻底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只能在陆地上尽可能拖延美军前进的步伐,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穷途末路。

▲美军在硫磺岛上插旗的经典一幕,这几名士兵后来都战死在冲绳岛

美军随后进攻日本的门户——硫磺岛和冲绳岛,在付出了海陆空军数万人之多的巨大伤亡后于1945年6月将两岛全部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日太平洋战役至此结束,美军可以依托攻下的这些岛屿准备对日的本土登陆作战,以迫使日本投降。

原因分析

在讲述太平洋战役经过后,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何美日交战双方伤亡差距如此之大?首先可以将太平洋战场分成两个组成部分:陆战和海战。

不难看出,美军在前期的伤亡主要集中于海战上,但是海战伤亡数字占比并不是很大,美军的伤亡主要集中在后期的越岛登陆作战上。

而日军在前期的伤亡数字同样不是很多,兵员也大多是命丧于后期的陆战和部分海战中。

双方伤亡数字差距大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这与交战两国的军事实力有直接关系,也受综合国力、战术思想、战略意图等因素的间接影响。

▲二战时期美国工业发达

首先是老生常谈的综合国力。

日本尽管通过明治维新大幅增长了国力。

并在侵华战争中掠夺了大批资源,但是其本质上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岛国。

在战争前期日本可以通过原有的储备占据一时的上风,但是在出现消耗之后因为国内工业不发达很难去弥补缺漏。

而美国则于其不同,美国是先进的工业国,其工业化水平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所以尽管经受了珍珠港事件那样惨重的损失,但短时间内强大的工业体系仍能大量建造舰艇来弥补缺漏、恢复战斗力到正常水平。

▲二战时美军使用的武器

综合国力直接影响到了军事实力,美国的经济实力、资源储备均远远超过了日本。

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只能依靠战争来掠夺他国来满足军事需求。

而且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优势让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三八式”,但在美军火力强大的自动化武器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在坦克等重型武器方面日军同样远不如美国,战斗机和舰船方面更加落后了。

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参战时间较晚、受到影响小,虽然在珍珠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之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以逸待劳迎战日本仍占上风。

战略思想

美日双方的战术思想和战略意图上更是天壤之别:在战术思想上,日军受“武士道”和侵略扩张思想的驱使,大多采取正面战场主动突袭冲锋进攻的战术,顽固而不怕死、甚至在战争后期穷途末路之时采取“神风特攻队”这样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战术来与美国人拼命,因此其伤亡数字巨大也是正常的。

而美国注重火力压制来保护士兵有生力量,每次战斗前顾及士兵的进攻伤亡而先采取火力覆盖战术来最大化减少敌方有生力量,之后才派遣士兵进行近接战。

同时美军擅长火力压制的阵地战,专精拼刺刀的日军自然对密集的火力线无计可施,只能被动挨打。

再加上日军自杀“尽忠”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战术和思想上注定了日军伤亡率要远高于美军。

▲被击中的神风战斗机

而在战略意图上,日军更是犯了许多致命错误:日军起初是“以战养战”,掠夺大批资源后应当巩固基础,但高层指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妄图染指美国本土以获取更大战果,这直接拉长了战线。

日军在广袤的太平洋地区长战线作战,补给和支援成为了大难题,分散兵力导致日军对原来的各个岛屿防守极其薄弱。

因此美军在取得前期战役关键性胜利后,一路“蛙跳”越岛,岛上日本守军只能被迫防守。

在这个时候就要拼双方的战争消耗能力,但这时的战争形势已经极大逆转:日军如同缩头乌龟一般被美军团团围住、瓮中捉鳖,在瓜岛、塞班岛以及后来的冲绳岛几场战役中日军基本都是被全部歼灭;同样,在岛屿争夺战中,困兽犹斗的日军在绝境中爆发的战斗力也让美军吃了很大苦头:美军需要应对岛上炮火对登陆美军的打击,需要在岛上与正面冲锋与阵地战固守的日军殊死搏斗,更是有无数美军士兵在搜索冥顽不化的日军士兵时被偷袭杀死。

瓜岛、硫磺岛和冲绳岛这三场战役的伤亡人数几乎占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总伤亡人数的一半!

▲伤亡惨重的瓜岛战役

结语

太平洋战役在整个二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场史上最大的系列海战以日本走向末路而告终。

美军在太平洋战役前期海战中落败,但中后期的岛屿陆战中凭借装备优势大量消灭日军有生力量;日军则是在前期的海战中侥幸胜利而沾沾自喜,残忍殖民奴役占领区人民,最终遭到了美军的惩罚,即使在战争后期以士兵生命为代价使出“神风特攻队”这样惨绝人寰的自杀战术,也无力回天、最终走向了侵略者的末路。

▲今日之太平洋,远离了战争的烽火与喧嚣

日军伤亡远超于美军,虽然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战术战略的确是重要原因,但从根本上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战争的始作俑者!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等战犯必须要为日军伤亡负最主要责任,不是他们发动罪恶的侵略战争,这些士兵很可能在家中无忧一生,但是这些战犯的所作所为不仅让这些被侵略思想毒害的士兵葬身疆场,更是让亚太地区的无辜人民受到了严重伤害。

侵略主义和侵略战争是人类发展前行道路上的重大阻碍,因此今日之世界应当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反对战争和珍爱和平是永远的时代主题,也是每个人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而实现的最终梦想。


标签:日军美军太平洋战役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