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躬耕南阳 尤至思于天文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3 04:44:58 分类:生活 浏览:50


 文:牛天伟 韩玉祥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那么,诸葛亮为何要选择南阳(宛城西郊的卧龙岗)作为其躬耕之地呢?  本文仅就此问题略作粗浅分析,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东汉末年,因避战乱,诸葛亮随其叔父诸葛玄从山东老家投奔荆州牧刘表处。

不久,诸葛玄病死,诸葛亮便北上至南阳郡治所宛城,于宛城西郊的卧龙岗上筑茅舍垦荒种地,过起了自食其力的躬耕生活。

诸葛亮之所以首选南阳(宛),作为居住躬耕之地,当与南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南阳在东汉时期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适宜耕读的生存环境  

南阳郡绝大部分地方属北方旱田农作物生产区,这里位于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度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土地肥沃。

而南阳郡的治所宛城是当时全国经济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

其周围地势平缓,沃野千里。

卧龙岗是位于宛城西郊的一条南北绵延的荒土岗,离宛城仅有7里许。

这里既较偏僻又交通便利。

对于自小生长于北方又熟悉北方生活、生产方式的诸葛亮来说,将其作为耕作居住地是再好不过了,总之,南阳卧龙岗是一条平缓的荒土岗,适宜垦荒种地,同时又远离喧闹的都市,又是一个专心读书的好地方。

从南阳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这里又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东权末年,军阀割据,战火不断,南阳正好位于许昌和襄阳之间,处北方大军阀曹操与南方大军阀刘表两大势力相互争夺的缓冲带。

宛城是刘表统辖下的荆州北方大郡南阳的治所。

在汉献帝初平六年(190年)刘表奉命出任荆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董卓旧部的张济攻占宛城而死,之后,张绣以“附于刘表”与“刘表合”为结盟条件而屯居于宛。

由此可见,张绣虽屯于宛,但并未改变宛城是刘表统辖的地方这一事实。

建安二年(197年)和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为解除周围敌对势力对许昌的威胁,曾连续三次对屯宛的张绣发动讨伐战争。

但因刘表与张绣的联合抗击,再加上惧怕北方的大军阀袁绍进攻许昌,所以不得不迅速撤出战斗,退出占领的部分地方。

建安四年(199年),张绣降曹操,曹乘机派军占领南阳郡东北部一些地方,但不到半年就又被刘表夺回。

这期间虽在南阳郡发生过一些小战乱,但宛城并未受损。

自建安五年(200年)初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大举进攻荆州,刘表病死,刘琮降曹之前这一段时间内基本无战事。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后,亮才离开南阳宛城。

常言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又是最安全的地方。

诸葛亮认真分析当时天下局势之后认为,南阳宛城表面上看似乎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离曹操的住地许昌太近了,实际上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北方有势力强大的袁绍牵制,曹操尚不敢轻易大举南进。

因此,亮以南阳宛城为躬耕地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最明智的选择。

事态发展的结果也正好验证了亮选择南阳的正确性。

退一步讲,假使南阳宛城被曹军占领,也不会对亮构成太大的危险。

因为亮隐居于宛城郊区较偏僻的乡村之中的卧龙岗上,就连近在咫尺的刘备不知亮为何许人,更不用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英雄豪杰曹操了。

可见,当时的亮尚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一介书生。

更不可能像有人说的那样,亮去南阳等于是到“敌占区自投罗网”。

二、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战略要地 

诸葛亮躬耕南阳卧龙岗,首先能够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同时又能在农耕的间隙博览群书,增长知识。

他每每自比为“管仲、乐毅”,可见他并不甘心一生仅作一个默默无闻的一介村夫,而是一个胸怀大志、有远大抱负的青年。

要想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仅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他就要广泛收集信息,纵观天下局势,洞察社会变化,了解和分析各大军事集团的情报。

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选择一个最佳战略观察位置。

而这一位置要具有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等优越条件。

  

南阳地处秦岭东麓,南屏荆襄,北控汝洛,西通关陕,东连江淮,素有“楚豫雄藩”、“中原冲要”之称。

是我国南北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特殊,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南阳正位于曹操南下进攻刘表和刘表北御曹操的重要战略位置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

居于宛城,北可窥曹操之变,南可观刘表之情,南北局势尽收眼底。

  

因南阳宛城所处的战略地位而使其成为“三国必争之地”,诸葛亮将南阳(宛)选为躬耕地,由此可见亮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

亮在未出山前,之所以能对天下形势的变化了如指掌,正是得益于南阳(宛城)所处的独特的战略地理位置。

三、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 

南阳在东汉时被誉为“南都”、“帝乡”,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龙兴发迹之地,这里权贵云集、人才荟萃,是东汉时期全国著名的大都市之一,政治、经济文化发达。

张衡在《南都赋》中写道:“於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状。

……左右多宅第,参差居将相。

清晨谒帝返,车马相追访……。

”汉代宛城的繁荣景象从中可见一斑。

南阳人是东汉政权的重要政治支柱,在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南阳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以扶佐刘备“复兴汉室”为终生政治志向的诸葛亮也自然会首选南阳这块“风水宝地作为他的躬耕之处。

南阳一带民风淳朴、重德尚义,多有忠孝仁义之士,如邓晨在其妻及三女均遭杀害、房舍被官府烧掉之下,终无悔色,仍追随刘秀征战不已。

诸如此类之人不胜枚举。

这种民风在南阳一带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中更有生动形象的反映。

如南阳汉墓中出土的画像石(砖)上刻画有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王、聂政自屠、程婴杵白、狗咬赵盾、范睢受袍等不少历史故事,从这些画像中可以窥见南阳人崇尚名节、赴仁蹈义的社会风尚。

在这些历史故事画像中,尤以“二桃杀三士”最常见。

由此可见,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勇士的“仁义”和晏子的“忠心”与智慧在南阳一带是被广泛称颂的。

而《三国志·诸葛亮传》云“(诸葛)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汉乐府《楚调曲》之名,有人认为是诸葛亮以汉代古曲配以自己所作的古辞,即“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治氏。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若从南阳出土的多块"二桃杀三士”画像石(砖)来看,此古曲调很可能是早在西汉时就在南阳一带民间广为传唱了,并非诸葛亮自己编的曲辞。

而是亮觉得此曲之意正与自己的思想和志向相符合,因此就常借吟此曲来舒发自己治国之才未能施展的心情。

由此可见,南阳汉代重仁尚义的民风对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及人格品德的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南阳交通便利、四方文化荟萃、思想文化活跃。

两汉之际,南阳出现了一批精通儒学之士,尤其是习研易学蔚然成风,并且多有著书立说者,如樊英撰《易章句》、宋忠撰《周易注》10卷等。

另外,南阳方士文化突出,特别是依附于飞《易经》的方术,如《易》占等,一般人士都精通“术数”之学,即以各种方术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来推测人事和国家命运。

张衡就因“善机巧,阴阳历算”被尊称为“阴阳之宗”。

还以善“术学”被安帝礼拜为郎,还有左雄、樊准、朱穆等人均精通阴阳占卜、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等术数之学。

《周易》深奥、博杂、神秘,充满着中国式的智慧。

它那丰富而又深邃的内涵自古迄今吸引了无数人士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期间,正是因为也深入研读了《周易》并能将其中蕴藏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将八卦变数知识运用于军事实践,“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汉代的南阳又是全国著名的科技文化之乡。

在天文历法、医学、冶铁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成就。

在南阳一带出土的汉代墓葬中发现许多墓中都刻画有日月星象等天文画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现刻有天文画像的画像石多达一百余石。

所刻星象主要有日、月、北斗、彗星、牛郎织女星、苍龙星座、白虎星座、日食现象、太阳黑子(日中阳乌)等,由此可知南阳在汉代天文科学的发达和天文知识的广泛普及。

而最能代表汉代天文科学技术水平的典型人物就是南阳人张衡,他是东汉最著名的天文学家,撰有《灵宪》等天文学著作,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另外还在历法、数学及机械制造等方面也有所建树。

据史书记载计里鼓车就是他发明的,而就在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曾发现刻有计里鼓车的画像。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古代中医学理论基础。

汉代在南阳的钢铁冶铸技术也是全国领先的。

南阳太守杜诗制作的“水排”鼓风机,极大地提高了冶炼技术。

在今阳市中心城区瓦房庄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是汉代全国规模最大铁基地外汉代阳能众汉量的画像石、画像砖和陶狗雕塑,被今人誉为南阳汉文化中的三宝”。

所有这些均表明了南阳汉代科技文化极为发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自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进(诸葛亮集表》又云;“工械技巧,物究其极”。

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阴阳变术,神机妙算。

所有这些本领均得益于他在南阳躬耕十年间所学的渊博理论知识和广泛的社会实践知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施法术借东风火烧曹船,利用大雾天“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情节,虽然多有神化、演义的色彩,不足为信,但亮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至少可以通过观测天文星象来预测气象的变化。

借助自然力,巧取智胜,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当借箭成功之后,鲁肃赞道:“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亮答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由此可见,亮并非神人,他之所以能料事如神,只是因为能将学得的丰富知识巧妙地运用在军事实践之中。

总之,汉代南阳发达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氛围对诸葛亮具有显而易见的熏陶作用。

综上所述,南阳独特的战略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是诸葛亮选择南阳作为躬耕地的重要原因。

而诸葛亮这一明智的选择也充分显示了他所具有的那种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军事家的智慧与胆识。


标签:南阳诸葛亮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