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褚时健去世 问了他一个问题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3 04:43:35 分类:生活 浏览:123


2019年3月5日,中国著名的企业家,红塔山和玉溪牌香烟的创始人褚时健在家中病逝。

这个91岁的老人在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消息传出后无数国人为之感慨。

3月9日,褚时健的追悼会在玉溪殡仪馆举行,这天从凌晨开始就陆续有人守在追悼会现场。

等到上午八点开始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上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当地群众,还有一部分是著名的企业家。

剩下的则是从各地慕名而来的人,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褚时健的精神感召过。

追悼会开始后,八十多岁的马静芬一脸肃穆从人群中经过,和丈夫相守了一辈子。

如今褚时健又走在了她的前面,当年女儿在狱中自杀,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马静芬又要送走自己的丈夫,可想而知这个老人的心里该有多难受。

在致辞的时候,马静芬还是没能忍住一再哽咽。

她声泪俱下地向在场众人表示:“曾经有人问我下辈子打算怎么过,如今我的答案是,下辈子我还嫁给他”。

褚时健传奇的一生让无数人为之赞叹,包括一些著名企业家都是他的粉丝,很多人也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动力让褚时健从低谷中再次爬起?褚时健又经历了什么铸就了他的商业帝国呢?

烟草大王

褚时健去世时很多企业家都发来了唁电,在唁电中所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企业家精神”。

褚时健这辈子站在过高峰,也跌落过低谷,无论处于怎样的人生阶段,他都保持着极强的韧性。

“只要活着,就要干事”,这句话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褚时健这辈子永远都在不断地攀越高山,而他当年要翻过的第一座山就叫红塔山。

褚时健的老家玉溪有一座山,这座山平平无奇山上只有一座塔,塔身一开始是白色的。

后来为了响应口号“全国河山一片红”就涂成了红色,再后来人们就称这座山叫“红塔山”。

1928年,褚时健出生后,他就几乎没见过父亲,因为父亲是跑运输的,所以父子俩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次,加上那时战乱,所以褚时健从小就是被母亲带大的,褚时健的父亲去世后,他就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早些年褚时健当过兵,在战火中数次经历生死考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和马静芬结婚后褚时健很快就当上了父亲,再后来褚时健就经历了特殊时期。

动乱结束后,褚时健和马静芬也选择离开伤心地搬迁到了玉溪。

因为脑子活泛,褚时健被玉溪卷烟厂的领导十分看好,当时褚时健去报道的时候看着杂乱的厂房还有些不满。

成为了厂长后,雷厉风行的褚时健很快就把厂子里外重新整理了一遍,同时给员工立下了很多规矩。

尽管如此,可是产品的质量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当时褚时健的产品基本上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褚时健决定展开改革,主要就从三个方向入手,一是技术设备,二是烟草原材料,三是员工管理。

1981年褚时健带着员工看了一圈别家工厂的设备,回来后褚时健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他决定贷款买英国的进口机器,这种机器的报价高达三百万,一台机器抵得上当时的六十台老机器。

虽然有人反对,可是褚时健力排众议还是将机器买下,有了设备,原料就是下一个难题。

当时国家规定卷烟原料统一由烟草公司分配,卷烟厂只能负责生产,褚时健认为这样安排十分不合理。

为此他专门找到了云南省领导,在他再三的保证下和立下了税费翻倍的军令状后,领导同意在他的厂子搞试点。

最后褚时健大胆地开创新型工资发放制度,他把多劳多得的心理充分利用起来。

导致后来换班的时候都没人愿意下班,这样一来,各项措施都落实后,剩下的就看产品了,到了这一年12月的时候,厂子的产量达到了一千多箱,这比以往数月的总和还多。

褚时健不光只是一个铁腕领导,在员工的待遇上他同样十分上心,厂子挣到钱后褚时健第一件事就是给员工盖房子,而且经常隔个三五年就会翻修一次宿舍楼。

褚时健一直给员工提供的都是最好的住宿条件,而且在伙食上褚时健更是下了血本。

因为云南肉类市场供不应求,为了让员工吃肉,褚时健就找村民买生猪,这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还是非常罕见的。

在褚时健担任厂长的二十多年里一共为国家上缴了超过八百亿元的税,尽管他因为经济问题入狱,可这并不能抹去他存在的价值。

在案件审理期间,褚时健的妻子被关押,儿子出走外国,而女儿褚映群因为承受不住压力选择自杀。

为此褚时健对女儿十分愧疚,一夜之间褚时健从万人敬仰的厂长沦为了阶下囚。

励志“橙”

从狱中出来时褚时健已经是古稀之龄了,到了他这个年龄,能够顺利平稳地颐养天年就是万幸了。

可是褚时健没有选择按照大多数人的活法那样,他选择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座山“哀牢山”。

他在山上搭了一间屋子开始种橙子,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何一把年纪了还要这么拼。

对此褚时健的回答是他不甘心,他说他不想这样等死,不过这个回答显然不是真的原因。

最后还是老伴儿马静芬说出了真实原因,因为褚时健当厂长时干得风生水起,就有人在背后议论说褚时健能有今天的成绩全是因为政策好,跟他自身的能力没有半点关系。

一生要强的褚时健听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也为了证明自己,褚时健就开始在山上种橙子。

起初两个相依为命的老人过得十分艰难,饿了就随便吃点东西。

哪怕是腿脚不便,也要互相搀扶着去巡视果园,随着规模越来越大,褚时健身上的冒险精神再次出现。

他当时认为水果质量最重要的就是水源,所以他从借来的一千万中拿出一百万专门从十九公里外引来山泉水。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褚时健疯了,为了种橙子居然舍得花这么多钱来引水。

褚时健对于外界的议论从来不会回应,而且橙子从种下到结果前后需要六年时间,也就说等到第一批果子成熟时,褚时健就八十多岁了。

有人说褚时健这是坚信自己能够活到八十多岁。

褚时健的气魄在当时惊艳了很多企业家,像当时的房地产大佬王石就曾经说过,从千亿厂长到一位普通果农,褚时健放得下架子,也正是因为这份脚踏实地的敬业,才让他重新捡起了尊严。

褚橙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当时褚时健给橙子起的名字叫做云冠,后来是因为他个人的名气太大,很多人得知是褚时健种的橙子后就喊成了褚橙,最有意思的是褚橙的包装袋。

当时褚橙大卖后一位电商网站的创始人慕名而来,并且希望能够在网站上代为销售褚橙,这位网站创始人喻华峰还亲自为褚橙设计了一条广告语,“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橙)”。

这条标语不但起到了宣传的效果,还非常贴合褚时健的人生轨迹,可谓是一语双关。

当年在网站上正式上线后仅仅五分钟就卖出去八百多箱,服务器甚至一度宕机,而凭借着橙子,褚时健也从曾经的烟王华丽转变为橙王。

他在第二座大山上终于看到了山顶的风景。

普通老人

有的人一生平淡安稳,有的人一生波澜壮阔,有的人还未见过风景就失去了激情,有的人哪怕身陷囹圄仍然保持着热情,中国人在老年之后素来讲究“福禄寿喜财”,有的老人穷尽一生仅仅只能占到二三。

而在褚时健身上这些基本上都体验到了,四世同堂,家财万贯,九十高龄,人生又经历过大起大落,褚时健这一生称得上精彩。

像褚家这样的家庭,企业继承人几乎是换代阶段最容易突出的问题,在褚时健心里一共有两个人选,一个是他的儿子褚一斌,另外一个就是李亚鑫,李亚鑫是褚时健外孙女任书逸的丈夫。

当年李亚鑫放弃了加拿大高薪工作回到玉溪,那一年褚时健的褚橙还没有丝毫起色,可以说李亚鑫是在公司最需要人的时候放下一切选择加入,自古以来锦上添花就不如雪中送炭。

为了选择接班人,褚时健和马静芬商量着,不如两人一人一块地,一边学习一边看结果。

谁做得好就选谁接班,结果很明显,褚一斌最后还是胜出了。

抛开了这些光环,镜头下的褚时健也不过是一位普通的长寿老人而已,他和马静芬风风雨雨这些年,两人之间的感情无可撼动,以前马静芬的头上一直顶着褚时健夫人的称号。

马静芬其实并不是传统概念里那种贤内助,她和褚时健一样都十分要强,只不过当年褚时健太过耀眼,所以都忽略了马静芬的存在。

严格来说马静芬是褚时健的第一个合伙人,褚时健负责种,马静芬负责卖。

两个人虽然性格迥异,经常针尖对麦芒,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马静芬说褚时健床头的书有一人多高,而且全是关于橙子种植的,与其说褚时健是一位企业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工匠。

马静芬老太太生活中比较随意,有时还会同大家开玩笑,在一档节目上主持人毕啸南问她:“你嫁给褚时健后悔过吗?”马静芬听完就笑了,她往台下扫视一眼,“你们不要告诉褚老啊”。

本以为马静芬会说出不一样的答案,结果她接着说:“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嫁给他。

”这句话不是马静芬第一次说了,当年褚橙开业仪式上马静芬就已经说过一次了,而且当时褚时健就坐在她旁边。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吵吵闹闹也会发生,只不过两人都清楚吵闹也是调味生活的一种方式,还记得当年有位记者采访褚时健,在现在的年轻人中都流行迎娶白富美,当上ceo,登上人生巅峰。

接着记者问褚时健他怎么看待人生巅峰这件事。

褚时健回答,人生没有顶峰,一个人做事,不只是为了吃穿,我自己的钱这辈子是肯定用不完的,现在的年轻人好多都问我为何他们成功不了,我说他们太单纯了,总觉得自己能力高,想一步到位,我都八九十了还在摸爬滚打。

简单朴素的话语道出了现实的真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唯有努力,勤奋,脚踏实地,就像褚时健的橙子一样,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能传承,你只需要做,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


标签:当时就是因为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