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西蜀之去南海 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2 18:23:40 分类:书屋 浏览:110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约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

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

辞官后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名重一时。

著有《白鹤堂诗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

彭端淑蜡像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彭端淑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的《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诗文集》。

那个时候,虽然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写此文时还没有一位子侄能够中举。

彭端淑雍正年间已考中进士而进入仕途,所以作为长辈,他甚为忧心,写下了这篇《为学一首示子侄》。

文章主要论述人的天赋并不是决定学业是否有成的先决条件,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放到今天孩子教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的大背景下,这篇文章仍有其现实意义。

在家长面对不想学习的孩子时,可以把里面的典故拿出来,用另外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囊萤夜读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为学一首示子侄【堃哥译文】

原文翻译若有不足或疏漏,请各位看官不吝赐教,感谢!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如果你去做,困难的事情就会变得容易了;如果你不做,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

一个人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你肯学,困难的内容也会变得容易;如果你不肯学,那么再容易的也会变得很困难。

我天资愚钝,不如别人,我材质平庸,也不如别人。

但我天天学习,长期不敢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什么所谓的愚钝和平庸了。

即使我的天资聪明远超别人,我的材质卓越远超别人,但如果我摒弃这些不去使用,那么我跟愚钝和平庸的人就没有什么差别。

圣人孔子的学说,最终就是由天资不高的曾参继承流传了下来。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是天生愚笨还是聪明,对我们个人而言难道就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着什么前往呢?”穷和尚说:“我凭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买条船去南海,都还没能实现。

你凭什么去!”结果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这事告诉了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穷和尚和富和尚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有几千里啊,和尚中富的不能到达而穷的到了那里。

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

所以说,一个人的聪明与敏捷,是既可以倚仗而又不可以倚仗的;凡是光倚仗自己聪明敏捷而不肯学习的人,是会自己把自己毁了的人。

而人的悬钝与平庸,是既可能限制你而又不能限制你的;凡是不被自己的悬钝平庸所限制而能不知疲倦地努力学习的人,是自求上进的人。

堃哥说几句

这是一篇劝告孩子们不要怕自己愚笨,要树立坚定的志向、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求学的文章。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切事情无所谓难易,关键在于是否有决心去做,求学也是如此。

接着用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道理。

最后用辩证的观点重申题旨,意在劝勉孩子们立志求学,应该像那位穷和尚一样,不单纯依靠客观条件,不被困难所迫,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做,从而取得成功。

文章说理浅显而寓意深刻,故清人李渔《闲情偶记》有言曰:“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

”这一评语,用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上是非常恰当的。

这篇文章强调非先天因素,比如意志、态度等,对学习的重要性,这永远是对的,也是孩子们应该懂得的一个道理。

《孟子·告子上》有篇“学弈”的故事,同样强调了不是天赋,而是学习态度,对于学习更为重要。

堃哥也把它放在这里,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考。

学弈的故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标签:和尚南海一个困难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