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内功四经 默想真气自涌泉发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2 17:19:59 分类:书屋 浏览:87


《内功经》是一部炼内丹功和练武功之经典,成书于宋代,相传是由抗金名将岳飞、南宗白玉蟾等人所撰;它是内功家和武功家实践经验之总结,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

它是中国传统养生学和传统武功学的理论渊源。

也是一部炼内功之文化瑰宝和炼内功之嚆矢。

《内功经》包涵相当丰富的炼功内容,它对传统养生学和武功技击学,是一部有指导作用之作。

书中种种法象喻言,迷之即一切皆妄,悟之则一切皆真。

诀曰:“得路欲归休向远,看看信步莫烦心;云收将放金乌见,一点灵光眼内明。

”盖言真则性命在其中,言悟则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并作解读以飨读者。

1、《内功经》原文

内功之传,脉络甚真;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了劲循循。

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龟尾升气,丹田练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既明脉络,次观格式;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足坚而稳,膝屈而伸,裆深而藏,肋平而张。

既明格式,下言气窍: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坐或立,吸气于喉,发意送下,渐至底收。

升的升路,肋骨齐举;降的降所,气吞俞口。

既明气窍,再详劲诀:通、透、穿、贴、松、悍、合、坚。

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速也;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曰松,劲之涣也;曰悍,劲之萃也;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转也。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手,松肩以出劲。

曰横劲,曰坚劲,变之分明,横以坚济,坚以横用。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四肢元首,收纳甚妙。

练神练气,返本还原,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

静生光芒,动则飞腾,气胜形随,意劲神同。

以神帅气,以气帅形,形随气腾。

劲诀既详,下言调气: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皆从鼻孔,而少时气定,遂吸气一口,升于两肋,自两肋升于前胸,自前胸升于耳后,渐升于泥丸百会穴;降气时,默想真气由泥丸降至印堂,至鼻,至喉,至脊背,透至前心,沉于丹田。

丹田气足,自能复于尾闾,达于脊背,上升泥丸。

周而复始,从乎天地循环之理也。

2、《内功经》解读

传统武术内功的修炼,与人体经络密不可分。

撮要而言之,内劲是内气通过贯穿相互对立的一阴一阳两条经脉循环流注而产生,并循经过穴由近及远层层传导的。

例如小周天功,内劲是内气通过贯穿任督二脉循环流注而产生,然后经曲池过肩井双关凝于手部而表现出巨大的能量的。

内气循经络运行,并可以在各个不同的部位凝聚。

内气凝聚的部位不同,作用效果也就不同。

体态的变化可以影响内气的变化,内气的变化可以影响心态的变化。

所以脊椎上拔则内气上升,腹膈下沉则内气下降,内气凝聚于头脑则应变莫测,内气凝聚于丹田则心平气和。

内功运动的原理和法则,不外乎阴阳转换相辅相成的运动。

不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动还是可以感知而不可捉摸的意动,概莫能外这个原则。

传统武术及传统养生功的真气周天运行如此,轨迹拳学的轨迹运动同样也如此–周天运行是意动,轨迹运行上形动,一隐一显,一明一暗,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一旦明白了内功的原理和原则,你就不能不感慨传统内功的功法是人体科学的奇迹。

内功的修炼最好由站桩开始。

桩架千变万化,形或不类,但是桩架的大形却的一定的规范。

头要端正,背要竖直,肩要平顺,领要挺拔,胸要涵虚,肋要开张,腰宜平直,腹宜微收,臀胯要开张,裆部要收敛,腿膝要有弹性,足底要稳健。

这些都是站桩必须遵循的原则。

内功修炼时的呼吸,要心平气和,从容不迫,要轻柔得自己都听不到自己的呼吸的声音。

下要提肛,上要拔颈,呼吸要采用腹式呼吸的形式,深长匀细地缓缓进行。

站桩是要讲究劲意的,间架要轴向对争,节节拔伸;劲力要通贯,大形要饱满,气势要庄严。

呼吸经过调整训练达到特殊的要求,桩态由松桩到紧桩再到动桩,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修炼,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就能大功告成。

武术内功的原理既不神秘也不复杂,内功的具体修正,要说难也不是太难,但是若不痛下一翻功夫也真是不容易达到目的。

所以有意无意的神化内功是错误的,但是否认内功实修之作用的观念也是不对的,内功的存在和通过实修证得的是怎样的情形,只有通过身心的实证来认知和获得,除此之外,别无二途。


标签:传统呼吸丹田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