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赛格 赛格集团研究决定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2 17:00:27 分类:书屋 浏览:127


5月21日,为确保足够的安全,暂停大厦内所有业主、商户、租户进出,待相关检测工作完成后再有序开放。

饶是网友们集体点赞这项决策,认为这才是真正负责人的做法,也不能够完全抚平前几天给大众留下的心理阴影。

5月18日这天,风清气朗,无雨无雹,据气象数据显示,风力5级。

然而,位于深圳市交通干道深南中路与华强北路交汇处的赛格大厦,突然发了“小脾气”,无风自动,当空摇摆。

以站在大厦楼下的围观群众的视角来看,就是大厦突然向自己的右边晃动,状态大有与比萨斜塔媲美的趋势,胆子小的早就一溜烟撤离了现场,有好事者则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危险时刻,从视频中看,赛格大厦的确发生了明显的小幅度晃动。

尽管在各种视频资料中,人们看到大厦晃动的幅度并不大,但要知道的是,这座总建筑层79层,包括地上75层、地下4层的大楼,在离地350多米处发生晃动时,对于里面的人来说,就不止是一点点晃动那么简单了。

事发之后,很多在楼内工作的员工反映,赛格大厦已经连续三天在同一时刻晃动,让人无端产生后怕。

更严重的是,事后据在57层工作的一位员工反馈,早在5月13日,她就已经感到这座大厦在晃动了,并且时间不短,足足持续了半分钟!

当时她感到心脏莫名难受,头晕想吐,最开始这位员工只是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后来听到周边的同事问自己“有没有感觉到大楼在晃动”,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也就是说,赛格大厦在将近一周内,晃动了不止一次,这让广大市民和这座建筑的承办方霎时对其高度关注起来。

虽然有网友调侃道这是深圳的楼市松动的表现,但恐慌情绪依旧在蔓延……

深圳赛格大厦位于深圳市的繁华地带,这座足足高355.8米的建筑,是深圳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钢管混凝土大厦,一度是深圳建筑界的骄傲。

这座大厦中设有观光层,在大厦的71层与72层,登高远眺时,深圳与香港的风貌尽数归于眼底。

一切繁华的绮梦,在赛格大厦发生晃动之后,全部变成了恐惧:天知道,这个大厦如果倒塌,死伤者会是多少。

有年纪稍长的市民看到这一幕,梦回22年前的那个夏初。

1999年5月,也是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一团云慢悠悠地飘向深圳市最高的建筑——赛格大厦。

然而,随着它的移动,下面的市民越来越恐慌,人群开始骚动,人们边跑边喊:赛格大厦要倒啦!

楼下的人群纷纷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离开华强北路,摊主丢下自己的小摊不管,开车的人驱车逃走,紧张之下无法发动车子的车主,干脆丢下了车子,在公交车上没办法立即逃出的人们,更是直接从窗子里爬了出去。

事后大厦管理者方面给出的结论是:误会。

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云团飘过来与大厦造成了阴影,从下面来看,就产生了大厦马上倒塌的错觉,但仍旧有人信誓旦旦地表示,他明明感受到了摇晃。

这件事变成罗生门不了了之,谁知22年后上演了一场“昨日重现”。

有网友坐不住了,发出了灵魂质疑:为什么中国大厦都要盖这么高呢?明知道越高的建筑,从消防安全到人员安全都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这就要盘点一下深圳的“各位大厦”了。

以赛格大厦的建成为例,它的开发商是赛格集团,在没有赛格大厦之前,深圳市的建筑群中,并没有高耸入云的代表作品。

进入到1986年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拂了深圳好几年,作为中国对外“窗口”的深圳,以其发展速度令全世界高度关注。

赛格集团以整合电子集团发展而来,与它规模相似的有深房集团、特发集团、中电集团等,而这几个集团都有了以自己为名的大厦,作为深圳市重点扶持的四大集团之一,赛格集团坐不住了,也想拥有一栋能够代表自己形象的建筑。

当时计划时,赛格集团雄心勃勃,要建一座深圳市最高的建筑,但这个宏愿在1996年地王大厦落成后夭折了,对方以总高度383.95米勇摘“全国第一高楼”的宝座。

一个计划不成,那就换一个,当时的超高层大厦普遍有国内设计师来设计,上海的金茂大厦、深圳的帝王大厦,都是如此,既然高度第一已经做不了,那做由国内设计出的第一高楼总可以吧?

在这样的建设初衷下,赛格大厦的规划初具模型。

有了设计初衷,但赛格大厦的建设之路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顺利。

根据后来的资料显示,当初赛格大厦动工之时,甚至都没有完全定稿的设计图纸。

当初赛格大厦硬气地拒绝了来自国外设计院的橄榄枝,邀请了三家来自深圳和香港的设计公司,采用招标的方式来设计赛格大厦。

然而三家设计院给出的设计方案都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一家涉嫌抄袭,一家设计线条繁琐,剩下的那一家,设计得活像个注射器。

三家方案都不满意,可国土规划局最终替赛格集团拍板:就用中建旗下的华艺设计!也就是那家设计得像注射剂的设计院。

赛格也只能勉强接受。

本来招标方案已经不够满意,谁知道施工过程更是给赛格添堵。

赛格在施工前已经与华艺就细节问题沟通过很多次,但在施工过程中,图纸严重滞后,不但滞后,且错漏部分还多,施工方只能拿着部分施工图边施工边催,完整施工图依旧迟迟不出,工地上很多次根据后续补出的施工图进行返工,大大延误了施工进程。

那段时间工地弥漫着一股怨气,仅是大厦的地下连续墙与挖孔桩就耗时一年多,主体完成后,又花费了五个月专注搞天线。

但神奇的是,大厦在前期等图纸中出现的延误,在中期却展示出了自己的“深圳速度”。

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现一篇硕士毕业论文,其中引用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来论证赛格大厦存在着严重的失误,且列举了大厦建成历经的时间:

“赛格大厦项目自1996年开始基建及主体施工。

1997年,项目的四层地下室及十层主体就已经完成。

1998年,施工队火速建成塔楼66层,一年后完成塔楼72层,主体封顶竣工。

在赛格大厦的建造过程中,曾经出现过2.7天建一层的记录。

大厦建成后,就发生了1999年,在设计师陈世民的面前的那一场晃动。

5月18日,深圳特区报就赛格大厦晃动一事采访了全球第六大建筑设计事务所Aedas全球设计董事温子先博士,对方表示,其实超高层建筑都会出现一定的晃动,来保证自己在遭受台风之时不会受到波及,就好像是竹子在风吹时候会随着风向晃动,以此来保证不会折断,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赛格大厦直到今天都是全球最高的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大厦,以这个高度来对比,很显然它的设计理念并没有多么新,后续世界上出现的很多超高层建筑,都已经抛弃了钢管混凝土结构。

其实关于赛格大赛的“前世今生”讲到这里,已经能够得出中国人为何偏爱摩天大楼的结论了:大多数是为了争第一。

赛格大厦的出现,是为了建造一座匹配自己集团地位的建筑,但在初衷上,无论是集团领导人还是设计师,都自动对标了许多“第一”。

诚然,节约土地是摩天大楼出现的最初原因,但由国人设计的最高摩天大楼、XX市最高摩天大楼等等的出现,才是促使中国摩天大楼扎堆出现的最大推手。

据统计,全世界超过200米的建筑共有1478座,而中国独占其中686座,截止2018年,中国已经连续23年保持摩天大楼高增速。

最明显的,是各个城市中摩天大楼明显带有针对性的诞生:2010年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建成,高度为440.7米,紧接着,第二年深圳京基100就以1.8米之差超过了前者;

2008年动工的上海中心大厦规划高度632m,在它之后,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规划高度则“恰恰”比其高了十米。

平安金融中心在深圳的“第一高楼”位置还没坐热,下一秒,深港中心就以700米的设计高度超过了它。

结语

“比别人的大厦都高”,既是赛格诞生之初的理念,也是如今很多摩天大楼诞生的原因。

但从安全性与实用性来考量,摩天大楼带给大家的又未必都是便捷。

世界上轰然倒塌的摩天大楼细数之下并非少数,即便摩天大楼能够给城市带来不可否认的现代质感,让市民感同身受一座城市的活力,增加城市观赏性,可这些真的是普通百姓所热衷追求的吗?

也许,新一代的城市规划者与设计者,应该从更加深层的角度,去考虑摩天大楼的意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黑猫


标签:大厦深圳设计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