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1 07:10:44 分类:生活 浏览:51


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也是实践的理论,更是发展的理论。面对机遇和挑战,重新审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与发展,对于当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发展

  历史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道路,是科学的道路,是符合我国发展的客观要求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与发展是分不开的。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本体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848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斗争的结果,其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前提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包括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和历史是永恒的、发展的、变化的过程,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黑格尔的辩证法却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人和自然是同一的,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却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他们的合理内核,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打下了基础。其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作用。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这一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论证人类社会主义规律提供了宝贵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强调暴力革命,认为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第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学说,指出无产阶级应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建立无产阶级;第三,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明确阶级、政党、领袖、群众之间的关系;第四,统一战线和工农联盟的思想,无产阶级通过统一战线和工农联盟来壮大自己的队伍,提高自己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五,人民军队学说。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包括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而这两种认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对自然界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认识社会世界。而对于社会世界的全面认识,同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自然、认识自然、把握自然。我们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予以把握,就要深刻地认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认识论层面处理好社会和历史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马克思、恩格斯从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关系这个哲学的最高命题和基本问题出发,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框架。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整个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最全面、最详细、最深刻的理论论证,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中介。

  我们要建设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空想社会主义,因此,当下我们要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实现科学发展。

  马克思所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就是辩证地发展。他认为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是“关系”的关系,是“关系”的统一体。而关系的主体是人,是会实践的人。人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实践的一切活动都包含着主体性。可见,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为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在于他的实践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当然,和谐社会建设更是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离不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层认识和把握。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之科学,更不是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而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它为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这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实践引入历史观,解决了社会发展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的根源和存在的基础。自然界虽然有其自身存在的基础,而自然界也不是孤立的自然界,会受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人类的活动就是劳动,也就是社会劳动,而社会的起源就在于劳动。如果,从社会领域中排除人类的实践活动,社会就会失去它产生和存在的依据。

  另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的主客体结构。纯粹的自然界是物质世界,而人类社会的产生就意味着这种纯粹的自然界被打破,也就使自然界中产生了一个小的系统,即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包括主体、客体和关系。没有无主体的关系,同样也没有无客体的关系,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8.

  [4]韩振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9(2).


标签: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