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负面情绪 一个人从悲伤走向抑郁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0 09:18:52 分类:生活 浏览:65


负面情绪也是一种能量,这就是现在主流人群所说的“负能量”。

不知从何时起,“负能量”如过街之鼠一般,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人们恐惧、厌恶它,觉得它“不祥”,把它视作瘟疫一样的存在,似乎沾染上以后就会陷入不幸,而且觉得它还会蔓延传递,像无形的恶魔。

所以人们对它口诛笔伐,试图对它全面封杀,就好像人世间如果没有了“负能量”,人类就能得到幸福似的。

记得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有个生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在水里的气体溶解水。

当他把人生气时呼出的“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时,12分钟后大白鼠竟然死了。

原来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物质居然可以毒死一只大白鼠。

所以人们纷纷表示:千万别再生气了!

我看到这样的言论就很奇怪:生气是人类的正常情绪之一,谁能做到“说不生气就不生气”吗?如果做不到,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生气要憋着,不发作出来呢?那些能毒死一只大白鼠的毒气,憋着岂不是毒害我们自己?

其实我想说的是,负面情绪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是提醒我们内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信号,它是我们内心真实的需求想要被看见,想要被接纳的一种表达,它是保护、调节我们身体和心灵的一种功能,它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被允许发泄负面情绪的人,才不会被心中的负面情绪反噬淹没,才有可能变得更正能量。

在汶川地震期间,王兆山先生的那首《江城子》:“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

”被有些人誉为盛世雄文,被称作正能量。

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吗?我们真的需要在应该悲伤的时候去坚强吗?

我相信很多人是被迫开心、积极、正向的。

而这种被迫正能量的社会形态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扭曲的。

有时候一个负面情绪被压制下去,就会有另一个替代性的负面情绪被推挤上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失落、伤心或者痛楚,会转变为恐惧或者愤怒的原因。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负能量与正能量一样,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性,以及不可小觑的力量。

压力下的焦虑和恐惧能量

大自然非常复杂而且残酷,所以在生物演化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压力或者刺激而逼迫下一代基因随机出现基因突变,使得生物进化成为了可能。

我们人类的祖先,在一次次面临危险、困境的时候,身体产生出巨大的焦虑、恐惧等负面的情绪,这种负面情绪激发出身体结构进化或者改变的诉求,从而创造出许多绝处逢生的逆转机遇,确保了人类演化历程延绵不断的进行下去。

也就是说,灾难之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毁灭,还有奇迹。

孤独、压抑、悲伤等痛苦下的能量

弗洛伊德曾说过:本能压抑构成了人类文明中所有最宝贵财富的基础。

弗洛伊德根据多年的观察研究,认为人类的“创造”行为,是为了宣泄压抑、恐惧、悲伤等痛苦情绪。

他认为人类的创造欲是出于一种把“被动”的痛苦体验变为一种“主动”的表现行为,是为了宣泄自己的痛苦、无助,把自己遭遇的不愉快和打击变为一种主动出击的、主动揭示和表述的,作为一种对自己痛苦的补偿行为来做的事情。

艺术家们是在用一种隐藏的或者直接的创作手法在表达着自己“痛苦”的经历和情感。

贝多芬的《命运》,梵高的《向日葵》,爱德华的《呐喊》,弗里达的《破碎的脊椎》,卡夫卡的《变形计》……哪一件创作不是饱含着血与泪的世间瑰宝。

所以我们的世界从来不缺美好的艺术,也从不缺少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因为痛苦是所有艺术创作以及领悟的源泉,而人类,从来就不缺痛苦。

有人喜欢听悲伤的歌曲,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喜欢把自己置于悲伤的境地,而是因为,他的身体里面有曾经因为悲伤的事情没有解决、没有释放,被压制在深处的情绪。

那些被压制的情绪在身体里的情绪化成致癌的能量,侵蚀着人的身体。

听悲伤的音乐,能够唤起那些尘封的情绪,也许他不一定想得起来那个悲伤的事件的具体始末,甚至根本忘却了那个事件,但是那悲伤的感受,能够随着悲伤的音乐,涌动回来,顺着人的血脉流动到心里,流动到脑海里,使人置身于当年的那些未被解决的悲伤之中。

随着流动的血液,随着起伏的呼吸,这些曾被压制的情绪或被我们释然,释放,或者转化为某种知识、经验、顿悟,转化成为使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自暴自弃的能量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自暴自弃是一种自救的方式。

电影《网络迷踪》讲述了一个16岁少女突然人间蒸发,父亲通过破解女儿社交网站密码展开追踪的故事。

通过追踪他才发现自己对女儿竟然一无所知:女儿在学校里很孤僻,她还逃课、甚至吸毒……

事情起源于几年前,女儿母亲的离世。

亲人的离世对于还处在孩童时期的小女孩来说,是几乎致命的创伤,更何况是生命相承的母亲。

她恐惧、彷徨,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满了迷惑和茫然。

女儿非常想和父亲聊一聊母亲,以缓解丧母之痛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但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他认为悲伤的事情就该掩埋起来,永远不再提及。

而且他也坚信,不提及伤痛,也算是对女儿的一种保护。

但他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把每一次的悲伤都困在了心里。

丧母之痛使女儿变得非常孤独,无助。

偶然的机会使她接触到了毒品,吸毒对于她来说是一根救命稻草,就像很多人酗酒、酗烟,或者自伤、自残等自暴自弃的行为一样,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缓解内心的压抑情绪,并且可以延缓人们导致抑郁、发疯、自杀等行为结果的进程,但是不可否认,这些自伤的行为并不能阻止我们继续走向崩溃和毁灭。

因为痛还在那里,它没有消失,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让它消失。

只是说,如果人在濒临崩溃的时候,在生命的悬崖边,能抓住一些东西来延缓崩溃的进程,也许就能够等来外部的救援,或者逐渐获得自我救赎的能力。

影片的最后,女儿终于等来了父亲的倾心交流。

父女两人同时得到了救赎,获得了重生的希望和勇气。

一个认可自己悲伤情绪的父亲,才更有可能坐下来细细聆听女儿的悲伤,才能和子女的心灵联接起来。

也唯有如此,父母和孩子的心理,才会更健康。

所以说——堕落、自暴自弃,是人类在跌落深渊时挣扎求生的过程中寻找出口的一种本能。

但是确实有些人却能够“越挫越勇”,这种现象就是那些人控制住了他的负能量,让他的负能量发挥到了正确的地方。

这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心理素质良好的表现。

这种心理素质的建立,按现在心理学研究的结论,是源自早年原生家庭里强大的爱和支撑。

愤怒的能量

我常常想起那个情景:《复仇者联盟》里,绿巨人只要一愤怒就会变身,伴随着他愤怒力量的是一股巨大的破坏力。

决战的那个场面,大家看到绿巨人来了,就知道这场战争有了胜算。

美国队长对绿巨人说:“现在是你愤怒的好时机!”而绿巨人一边对他说:“你知道吗,其实我一直都很愤怒。

”一边冲向了敌人,为这场决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有一句话叫做:存在即是合理的。

这句话用在自然进化论上再合适不过了。

人类身上,不适用的东西会被演化掉,比如尾巴。

如果将来有那么一天,人类处境绝对安全稳定,没有任何危险使人们处于不安当中,而且人类进化得相当完美,情绪调节及修复功能异常强大,负面情绪不再成为必要的存在,那么,也该由大自然的进化过程将它淘汰掉,而不该由人类的主观意识决定它的去留。


标签:情绪能量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