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答疑 > 正文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 5'端连接磷酸的特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9 16:39:03 分类:答疑 浏览:102


本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层层递进的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通过学生动手制作DNA模型与黑板彩色卡纸贴图拼接的方式,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

  关键词:DNA结构;学生动手;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34-02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遗传和进化》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包括DNA分子的结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不能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内在原因,即DNA应具有作为遗传物质所应有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此有更深的理解。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了解DNA结构发现的过程;概述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探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制作DNA双螺旋模型和彩色卡纸贴图拼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组内讨论、学生展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生物发展史过程的再现,培养学生科学性思维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生物科技发展历程的艰辛,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通过揭示DNA结构和功能的相互统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通过学生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DNA分子的结构;学生动手自制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教学准备

  教师编制学案,准备课件;学生分组;每组准备40对脱氧核苷酸塑料模型;每组准备一样大小的(18cm×10cm)红、橙、黄、绿四色卡纸(红色代表A,橙色代表G,黄色代表T,绿色代表C),磁铁或双面胶。

  5教学过程

  5.1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复习,提出为什么DNA能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的这一功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导入新课。

  5.2问题创设,层层推进。

  5.2.1问题1:组成DNA分子的元素及单位是什么?

  【任务1】认识脱氧核苷酸的结构。了解五碳糖结构中1'端连接碱基,为脱氧核苷酸相连形成长链做好铺垫。

  5.2.2问题2:4种脱氧核苷酸是如何相连形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的?

  【任务2】每组学生组装一条含有20个脱氧核苷酸的长链。老师提及磷酸二酯键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加深对脱氧核苷酸相连形成长链的理解。

  5.2.3问题3:DNA分子含有几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任务3】每组学生组装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5.2.4问题4: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任务4】请3个同学前后站立,左手搭左肩;另外3个同学前后站立,左手搭左肩,两组同学无法握手。若一组同学回头前后站立,两组同学可以顺利的将右手相握。从而形象地模拟出DNA分子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

  5.2.5问题5:DNA分子的平面结构。

  在前面的推导下,学生顺利的掌握了DNA分子的平面结构。

  5.2.6问题6:DNA分子的立体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3小组合作,继续探究。

  5.3.1各组卡纸相同,任意拼接DNA分子模型。

  每组发一样大小的(18cm×10cm)四色卡纸16张。红色代表A,橙色代表G,黄色代表T,绿色代表C。其中每种颜色各4张。每张卡纸代表一个脱氧核苷酸。

  【任务5】每组派第一位同学上黑板,拿组内任意8张卡纸在黑板中上下拼接,用磁铁或双面胶粘住。

  【任务6】每组派第二位同学上黑板,拿笔画出磷酸二酯键,将8个脱氧核苷酸相连并形成一条长链。

  【任务7】每组派第三位同学上黑板,将另外剩余的8张卡纸在黑板中进行配对,用磁铁或双面胶粘住。

  【任务8】每组派第四位同学上黑板,拿笔画出磷酸二酯键和氢键,形成完整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型。

  5.3.2各组色彩迥异,总结DNA分子结构特点。

  黑板上形成了各组色彩迥异的碱基配对方式,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每组拿着一样的脱氧核苷酸,却可以组合出颜色迥异连接方式不同的DNA分子?学生由感官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可以顺利推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2)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3)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不变;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共同决定了DNA分子的稳定性。

  5.4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A配T,G配C。而且A与T之间是两个氢键,G与C之间是三个氢键。由此可推出:

  (1)G与C含量越多,DNA分子越稳定。

  (2)在DNA分子中:

  A=T,G=C;A+G=T+C;A+G/T+C=1;

  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相等,并为碱基总数的50%;

  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5.5归纳总结,梳理体系。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本节课主要的知识体系:(1)DNA分子的结构(是反向平行的双螺旋;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含氮碱基在内侧靠氢键相连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

  5.6适当留白,留下思考。 关于DNA结构的发现过程,涉及到哪些学科?生物学发展的历程,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6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设计问题层层推进,学生很顺利的掌握了DNA分子的结构;通过学生动手制作DNA模型,学生列队模拟DNA连接方式,通过在黑板上拼接四色卡纸,学生很好地掌握了DNA分子结构的特点。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强调小组合作与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了一个非常流畅的生成性课堂。

  参考文献

  [1]黎泓波,胡亚敏,杨定明,费丹。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J]《化学学报》2007、2.

  [2]刘晓彩,王兴明,王任童,戴亚堂,丁立生。荧光光谱法研究偶氮胂Ⅲ与DNA的作用 [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4 .


标签:dNa学生分子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