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一个馒头的血案 并不是坏的意思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8 18:18:48 分类:资讯 浏览:76


  摘 要:曾几何时,恶搞作为亚文化走进网络的天堂,成为网民一道可口的凉菜。网络无疑给恶搞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扩大了恶搞文化的影响力。虽具有一定的批判与抵抗意味,但作为后现代所强调的时代概念和现实观念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网络恶搞如何能在虚无网络中一炮走红?其对当下大众生活有何利弊影响?我们应持什么观念来看待它们?本文暂将作一简要探究。

  关键字:网络 恶搞 反思 亚文化

  2006年初,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轰动一时,引起了中国网络视频的一次恶搞潮流。它以中央电视台法制节目“法治报道”为主线,充分利用了当时并不是很受大众好评的陈凯歌作品《无极》,把电影的基本线索加以改进,变成当下社会的离奇血案。整个短片没有任何丰富深刻的内涵,充其量是对《无极》的另类演绎,然而,这部非正统的小短片却掀起了网民的追捧狂潮。

  一、网络恶搞文化的兴起

  “恶搞”文化本来是日文词汇,是网络传播的一种亚文化,体现了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讽刺社会的反叛精神,具有强烈的草根性和平民化色彩。“恶搞”文化最初由日本游戏界传入台湾,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成为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这种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现在在优酷网、土豆网、酷6网等视频网站不乏这样的“恶搞”视频。

  “恶搞”文化在当下可以说是十分走红。它到底有什么魅力呢?可以说,恶搞运用模仿的技巧,以电影、音乐、历史中的故事为底本,加上现实社会中的流行词汇,将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以夸张、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的是社会中的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或者说是一种另类创新。但是,恶搞文化无论是反映社会还是抵制主流文化,我们仅仅看到了表面,那都仅仅是一种仪式而已,网络恶搞的实质是在思想解放的社会氛围中表现出的一种宣泄自我的冲动,一种表现自我的欲求,一种张扬个性的狂欢。

  按照该片制作者胡戈的理解,“恶搞是一种新型的开玩笑的方式。恶,也不是恶意,而是表示程度很夸张,搞得比较过分。”

  二、网络恶搞文化出现发展缘由探析

  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产品,网络“恶搞”文化伴随着网络“恶搞”视频在大江南北迅速走红,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捧和竞相模仿。那么,网络恶搞文化何以以一种万夫不当之势如此受青睐呢?

  1.网络恶搞文化的出现及迅速发展,得益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人对此还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紧张和压抑感。网络恶搞文化适逢其时,抓住了市场缺口,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⑴社会化功能;⑵环境监测功能;⑶解释与规定功能;⑷提供娱乐功能。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恶搞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亚文化,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娱乐与消遣功能,恶搞制作者在“恶搞”过程中自得其乐,受众在接受“恶搞”作品的过程中享受娱乐。

  2.网络的出现给大众网民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我们至少在制作者胡戈那里可以看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矛头首先就指向了其“母本”电影《无极》,表达了作者对电影的“讽刺、调侃、批评”。影片《无极》耗时3年、耗资3.4亿人民币,终于“穿上”了好莱坞式的华丽外衣,而其内在则是逻辑混乱、语言滑稽,“败絮其中”自然无法获得公众认可。《馒头》可以说就是对其霸权的颠覆。

  3.网络恶搞文化也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成名的新渠

  道和新形式。在网络社会中,一些网民经常有意识地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或渠道去表现自己,以期引起别人的关注,达到成名的目的。他们具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会通过网络恶搞等极端方式,引起受众关注,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4.传统媒体“把关人”作用在网络媒体上的缺失,网站出于自己的商业利益推波助澜。像传统媒介的编辑记者一样,网络也有网络记者、编辑在充当“把关人”的角色,但由于受众的主动权极大,所以,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似乎已褪色,某种程度上使得那些“草根英雄”及“草根文化”得以自由地在网络上传播恶搞文化。

  三、网络恶搞文化利弊分析

  1.网络恶搞文化之利。首先,网络恶搞文化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作为娱乐时代的产物,恶搞自然顺应了当下社会的某种需求,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虽然这种反应未采取直观的方式,但夸张、幽默的视频等形式更能引起大众注意,更具有启发意义和警醒作用。其次,网络恶搞文化一定程度上改善当下大众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市群体进入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紧张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不免使都市人群在过于紧张的压力下喘不过气来,作为网络一道可口的凉菜,网络恶搞文化引起了大众的强烈反响。从现实意义上讲,网络恶搞文化可以让大众快节奏的工作步伐和紧张的都市生活变得轻松幽默,同时,网络恶搞文化容易引起网民的竞相模仿,因此,还可以帮助大众发挥创造力,促进大众个性的张扬。再次,网络恶搞文化也是一种时兴的亚文化。当我们回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所表现的这个真实世界再反观它时,我们看到的则是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

  2.网络恶搞文化之弊。首先,恶搞从某些方面是对大众主流文化的抵抗和冲击,易导致大众道德观的异化和人文情怀的消解。网络具有虚无性和自由性,网民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上大显身手,从而导致一些低俗的网络恶搞作品在网上大肆传播,严重影响着网民大众的身心健康。其次,网络恶搞易造成对人身名誉权利的“模糊”侵犯。就拿《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来说,很明显,是制作者对陈凯歌导演的影片《无极》的一种不满和指责。其中对某些不合逻辑的情节,竟谈到“在导演的安排下”,这不是对陈凯歌的谩骂,倒也有讽刺与指责之嫌,更容易引导大家对《无极》的鄙视。再次,网络恶搞容易引起著作权的纠纷。我们在优酷等网络视频网站上不难发现,很多恶搞作品就是在别人的影视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粗糙加工制作而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在央视《法治报道》和《无极》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网络恶搞文化之对策

  首先,从大众网民来说,就是要强化道德自律和媒介素养。大众网民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恶搞的各种利弊,既要看到网络恶搞有利的一面,也应认识到网络恶搞消极的一面,努力使自己的网上言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我们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其次,从社会机制来看,要完善网络法观和监督机制。政府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网络恶搞作品的审查,提高把关力度,充分提高警觉度,对不法网络恶搞作品要严加惩罚。同时,通过立法规定网民的上网言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氛围。再次,从网络媒体来说,要加强技术监控,提高“把关”力度。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监控体系,及时删除不良网络恶搞作品。同时,提高网络净化技术,通过过滤式的选择,提高作品的质量。此外,网站经营者要以社会的责任感去传播恶搞作品,把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网站的文化价值内涵。

  五、总结

  不管网络恶搞作品是对主流文化的冲击,还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及迅速发展,足以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解析。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还是抵制了大众文化的进步,网络恶搞文化必将在网络大浪的潮流中逐步找到它的合理定位,必将引导网民朝良性方向发展,也必将成为大众文化论坛中不可不谈的响亮话题。

  参考文献:

  [1]李径宇:《胡戈:我的内心充满搞笑的念头》,《中国新闻周刊》,2006.8。

  [2]姜 楠:《文化研究与亚文化》,《求索》,2006.3。

  [3]蔡 骐:《对网络恶搞文化的反思》,《国际新闻界》,2007.1。

  颜廷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


标签:网络文化大众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