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范晔 《三国志》合称「四史」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5 18:52:08 分类:资讯 浏览:105


  【范晔】的意思,拼音,读音

  范晔

  繁体

  范曄

  拼音

  fàn yè

  怎么读

  【范晔】的意思和解释

  【范晔】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人名。(公元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人。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后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着有《后汉书》,为四史之一。

  【范晔】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国政治家,历史学家,《后汉书》作者。祖籍顺阳(现河南省淅川),生于山阴(现浙江省绍兴)。

  目录1 生平2 观点3 着作4 评价5 相关教学资源 生平

  范晔出生于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曾祖范汪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封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为中书侍郎,桓玄执政时被废黜。曾祖范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20卷、《范东阳方》105卷等。祖父范宁作《春秋榖梁传集解》12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父范泰亦有《古今善言》24卷。

  范晔虽生名门,但本人却是妾生的庶子。据说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并碰伤了他的前额,因而有小字「砖」。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为宋。同年,范晔为刘裕子刘义恭冠军参军。此后十余年中,先后担任过尚书外兵郎、荆州别驾从事史、秘书监、新蔡太守,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等职。由于性格骄慢,经常被贬官。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从而写下了这部史学名着。此书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晔被杀,当时《后汉书》志稿乃范晔请谢俨代作,稿虽完成,但谢俨恐范晔之祸及于己身,匆忙将志稿毁掉,宋文帝追之不急。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章太炎认为,「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陈寅恪曾说:「蔚宗(范晔字)之为后汉书,体大思精,信称良史。」《后汉书》与《史记》、《汉书》。

  由于刘裕子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而受到宋文帝猜忌。元嘉十七年(440年),文帝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诛杀、流放刘义康的亲信十余人,并贬刘义康为江州刺史。刘义康不甘心失败,准备夺权。他想方设法拉拢范晔。最初,范晔不愿意入夥,但最终还是参加了刘义康集团。是年十一月,造反事发,并有人告密宋文帝,说范晔政变主谋。范晔不承认参与谋反,孔熙先把他写的文件、信札等物呈上,范晔只得认罪。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的罪名被满门抄斩,在狱中写有《狱中与诸甥侄书》。时年48岁。范晔年少时,其兄范晏常说:「此儿进利,终破门户。」终如晏言。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的〈范蔚宗以谋反诛〉,是为范晔翻案的文章。

  观点

  无神论

  范晔是个无神论者。在《后汉书》里,他猛烈抨击了佞佛。认为佛教奇谲不经,尤其不屑于其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的说法。并对信佛的汉桓帝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范晔也反对天命论,认为「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臆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宗亲,以觖一切之功哉!」他还在《张衡传》中大量收录了张衡反图谶引述的史实和论证。与此同时,范晔论证了阴阳禁忌的谬论。

  着作

  《后汉书》《双鹤诗序》《乐游应诏诗》《和香方》(今迭)《杂香膏方》(今迭)《百官阶次》(今迭)

  评价

  范晔的文风笔势纵放,词句绮丽凝炼,颇具骈文句法,有「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之赞。其最大的成就是在贬官期间,收集已有的7种版本的《后汉书》,参考袁宏所着的《后汉纪》,着成了现存的《后汉书》,该书被后人称为前四史之一。

  相关教学资源

  请参考考数位教学资源入口网(ISP):

  【范晔】的意思和解释介绍完毕


标签:太守意思认为资源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