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一毛不拔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5 17:42:59 分类:科学 浏览:76


  【一毛不拔】的意思,拼音,读音

  一毛不拔

  繁体

  一毛不拔

  拼音

  yī máo bù bá

  怎么读

  近义词

  爱财如命

  反义词

  慷慨好施、慷慨解囊、罄其所有

  【一毛不拔】的意思和解释

  【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一根毫毛也不愿意拔取。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语本《孟子.尽心上》。后亦用「一毛不拔」形容人非常吝啬。△「爱财如命」、「摩顶放踵」典源《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1>取为我2>,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3>兼爱4>,摩顶放踵5>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1) 杨子:杨朱,生卒年不详,字子居,战国时卫人。其学说主张「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子的兼爱思想正好相反。

  (2) 为我:即贵己学说,一种个人主义的学说,为战国时杨朱所主张。

  (3) 墨子:墨翟(公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着有《墨子》一书,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为墨家思想的代表。

  (4) 兼爱:战国时墨翟所倡导的学说。主张平等之爱,无亲疏厚薄的不同。

  (5) 摩顶放踵:比喻舍身救世,不辞劳苦。摩,通「磨」,磨损。踵,音ㄓㄨㄥˇ,脚后跟。见「摩顶放踵」。典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而对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的去做。」后来「一毛不拔」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演变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于形容人非常吝啬。书证01.《燕丹子.卷中》:「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02.《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者去后,自实展转思量:『此翁与我向非相识,尚承其好意如此,叵耐缪千户负欠了我的,反一毛不拔。』」03.《水浒传.第六二回》:「董超骂道:『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04.《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日常一毛不拔,今日坏得些钱钞,便要我替他讨老小?」05.《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里面白吃白喝。」06.《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不过也天生就的另外一种脾气,是:朋友遇有急难,问他借钱,他是一毛不拔的。」07:「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本指战国时杨朱所倡的为我、贵己学说。语本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后用以讥讽人极端吝啬、自私。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里面,白吃白喝。

  【一毛不拔】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本指战国时杨朱所倡的为我、贵己学说。语本《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后用以讥讽人极端吝啬、自私:「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里面,白吃白喝。」

  【一毛不拔】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讥讽人非常吝啬。语本《孟子.尽心上》。

  【造句】若要他这个一毛不拔的人来请客,简直比登天还难。

  【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1 1.出处2 2.语译3 3.故事内容4 4.近义、反义词4.1 近义词4.2 反义词5 5.造句 1.出处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2.语译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3.故事内容

  无

  4.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

  反义词

  一掷千金、挥金如土

  5.造句

  这个人一毛不拔,一点也不大方。

  【一毛不拔】的意思和解释介绍完毕


标签:学说为我天下孟子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