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管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4 17:43:22 分类:指南 浏览:89


针对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薄弱、人才断档和人员老化等问题,从加强领导、保障运行、提升能力等方面提出了6项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6.2 文献标识码:A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系统。自组建以来,在开展科技推广、技术培训以及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新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农技推广体制在许多方面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1 当前农技体系存在的问题

  1.1职能不明,管理体制不顺

  前几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改革,乡镇的农机、水利、林业、农经、农技“五站”合并组建了农村综合服务站。由于相对应的上一级各部门没有相应的职能整合,缺乏综合协调,各部门都管理不顺,出现了管理“空挡”,反而影响了各站的职能发挥,也影响了农技推广效果。同时由于对乡镇各农技站实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必然存在两部门间的权力与责任失衡的现象。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财、物权归乡镇政府管理,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技术部门只成了具体业务联系。乡镇农技人员大多数时间与精力用在了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上,只有很少的精力用在农技推广业务工作上。乡镇农技人员几乎成了编外“行政干部”。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推广机构缺乏约束力,形成人事分离,“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了人”,“主管局管不了,乡镇政府不愿管”的窘况。

  1.2人员老化,人才断档

  近年来事业单位实行机构改革,严格控制编制总量,严防超编。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基本上是只出不进,只减不增。农技推广队伍形成了原有人员逐步老龄化,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又难以进入的状况,造成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员老化、人才断档、知识断层的问题。目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年龄大多数在50岁左右,虽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知识陈旧老化,又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3工作条件差,装备跟不上

  目前乡镇农技站与其它四站合并为乡镇综合服务站,基础设施陈旧,办公条件简陋,仪器与设备匮乏,没有试验示范基地,没有下乡交通工具。按照四有(有编制、有人员、有设施、有场所)基本标准来衡量,差距很大。农技人员开展工作主要靠“一张嘴、两条腿、外加两轮子”,推广手段还是“眼看、手摸、口尝”的低级阶段,很难融入当今高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

  1.4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

  目前用于农技推广事业的经费,除发放工资外,年人均仅有1000元的办公费,基本没有试验、推广经费,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且大部分乡镇农技站无实、无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挫伤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表现为进取心、责任心不足,工作拖拉,得过且过。

  1.5人员区域分布不均衡,专业结构不合理

  各乡镇农技站办公场所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人们一般都选择离城区近一些、条件好一些的乡镇工作。长期就形成了偏远、经济落后的乡镇人员缺少,城郊、经济基础好的乡镇普遍超员。人员分布不均衡,引起农技工作发展不平衡;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另外存在农技人员内部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农学专业的人数占到绝大部分,蔬菜、园艺、药材、农产品加工、保鲜等专业短缺,无法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 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2.1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领导重视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保证。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稳定粮食安全,保持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繁荣的战略高度,将“三农”工作体现和落实在行动上,把农技推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政府主要领导要充分了解当地农技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指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推进农技推广事业快速发展。

  2.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机构职能

  针对乡镇农技站常年服务基层、面向农村的工作特点,本着便于管理与有利于工作的原则,对各乡镇农技站实行“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划分管理权限,人、财、物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对人员的调配、考核、晋升要充分听取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人员的行政管理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协调人员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督促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围绕承担的公益性职责开展业务工作,使农技人员“务正业,办正事”。

  2.3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工作条件

  由于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社会效益较大而自身经济效益甚微的公益性事业,需要国家给予扶持,实行农技推广事业化管理。应以中央投资为主,人员和运转经费等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要保障农技人员的各项工资及福利待遇,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开展公共服务事业的经费,如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土壤监测化验、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培训教育、技术人员深造培养以及必要的硬件设施设备配备更新等应列入财政预算经费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中央财政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给予补助。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据当地服务规模和绩效确定,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2.4加强培训学习,提升服务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了使先进农业技术尽快普及,适应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需求,要将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将其列入农技推广事业经费之中。定期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进修、外出学习,为他们不断“充电”。同时所在单位和部门也要积极争取,创造和把握机会,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取经学习,开阔眼见,增长见识。只有农技人员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才能在农业新技术普及和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5强化考核管理,增强工作责任心

  要全面实行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全面推广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完善农技人员考核制度。打破铁饭碗,竞聘上岗,实行合同制管理;实行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推行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3方考核制度,以农民满意不满意为主要标准。通过考核管理,增强农技人员的紧迫感、责任感,促进农技推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看到科技兴农带来的成果。

  2.6改进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手段

  针对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的新任务、新特点,建立有利于科技进村入户的工作机制,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普遍农户”模式的包村联户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快捷通道。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手段,创建农业信息网,开办农业科技专栏,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办田间学校,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带动大范围、大区域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作者简介:刘巧凤(1969-),女,山西原平人, 现在原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 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


标签:农技推广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