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走出去请进来 摘要:“走出去,请进来”——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4 17:20:40 分类:随笔 浏览:94


  摘 要:“走出去,请进来”——民族民间舞的实地采风和聘请专家讲学,在民间舞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是教师自我提升,提高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实践进行剖析,以期对民间舞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62-01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植根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民族文化活动,它的产生、形成都是与本民族的、社会历史、劳动及生活民俗等方方面面分不开的,由于民间舞自身的学科性质,独特的艺术魅力,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更强调教师应具备对舞蹈内涵的掌握,把动律、动作中所蕴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传统的教学使教师习惯了课堂灌输性的教学模式,即元素、短句的传授,由单一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教授动作。笔者认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实践,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素质得到充分的调动,使风格、韵味,创造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动作的风格神韵,这个实践则是促使教学水平走向成熟的基础。

  目前,为向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舞蹈艺术人才,迫切期望将这种实践纳入教师的民间舞课堂教学中。那么,如何进行实践呢?

  一、“走出去”——“采风”的实践培养

  要想切实的对民间舞有最为真实的了解,首先通过实地的考察,(又称“采风”)进行艺术实践来解决。这种“寻根溯源”体现的是对民间舞风格性的掌握最真实,最直接的有效方法,它能将民族民间舞与考察过程中,亲身体验当地生活与习俗联系起来;并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历史文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从而对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舞蹈风格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力求还民族民间舞蹈以本色。

  以东北秧歌的采风为例,荣获东北三省、辽宁省荷花奖殊荣的东北秧歌剧目《小小上装》,此舞蹈描述一个可爱的东北小女孩活泼、热情、俏皮的心理情怀。“唢呐一吹,锣鼓一响,火红的秧歌扭的浪”,编导巧妙地将东北秧歌民俗表演形式和个人感受扩大到了适应生命本质的当代剧场艺术。运用东北秧歌“扭”的动作元素,抓住了“手绢、烟袋”这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凸显东北女孩的俊俏与顽皮,同时在灵活的转换角色换装更迭之间,看到轻松、幽默、滑稽、逗人的场景。

  剧目《小小上装》的创作源泉就是海城著名艺人杨二浪的技艺绝活,笔者曾多次到鞍山海城采风,在与其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亲临现场观看其表演,和杨老艺人一起去跳,从审美上去感受他们的心灵和情感,而不仅仅是从动作上去继承发展传统。杨老艺人在“上装”表演时,性格鲜明、情动于衷、身段丰富、节奏感强。他表演的“老蒯”更是诙谐逗乐,“俗中带雅”的表演风格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流连忘返。同时他提到:“要善于广采众家之所长,融会贯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

  可见,采风是获取第一手真实的民间舞资料的重要途径,获取民间舞准确的资料建立在采风基础上的民族民间研究,才是坚实可靠的。

  二、“请进来”——邀请专家、民间艺人进行授课

  笔者认为,这种“请进来”的做法,聘请专家、民间艺人进行授课讲学,尤其在民间舞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对民间舞如何自广场(原生态)-课堂(学院派)-舞台(市场),这三点一线在互动关系中演变的理性认可。此外,此做法应作为一种“传统”在民间舞教学中代代相传,从而将风个性的特点牢牢的掌握在头脑中,体现于肢体上。著名的舞蹈教育专家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实践见证人,在他们四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始终不忘扎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在“母体”中挖掘民间舞的魅力。但凡上过专家课的人都能感到课堂的鲜活、生动和丰富多彩。专家们从不只传授动作而动作,总是以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习俗、地理环境等多方面角度来给我们讲“故事”。比如他提到的服饰的文化对舞蹈体态的影响:傣族的筒裙布幅,迈大步就需送胯;苗族的头饰限制了头颈,要动头就要“细碎”。艺术家们这些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宝贵经历,让我们对舞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是一位民间舞教师没有进行‘采风’的真实生活体验,那么他的课堂必将‘穷’得只剩下动作!”所以说,聘请专家的交流学习是民间舞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一门具有特殊性质的学科,要有效的进行教学,教师就要寻求最佳途径去掌握其内在联系和本质特色所在,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的方式对情感角色进行体验,注重艺术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才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取之不尽的艺术养料,在富饶的土地上寻觅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淳朴的艺术魅力,使自身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独立的进行创造。目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不走样,惟妙惟肖再现民族民间舞那一幕幕的生活场景,使多样的技术,随角色的思想情感应运而生,获得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显现光彩。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1998.


标签:民间教学实践民族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