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1 17:31:48 分类:妙招 浏览:117


  教师学生谈话记录篇1

  (一)导师制的提出背景和具体实施方法

  目前的形式下,社会影响和网络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随着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子女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程度减弱,或者是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都会使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中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的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我校本着“学生个个受关爱”的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导师制。

  导师制是由学生与教师(导师)通过双向选择,在学生自选导师的基础上,每位导师有针对性地选定6名左右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对子。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和学生加以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其中,利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并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为了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1、导师要在确立受导关系的一个周内熟悉受导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生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情况、家庭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等方面的现状,并填写好《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的学生基本情况栏目。2、一个周内要与受导学生进行第一次谈话,按导师工作原则与受导学生确立受导关系,并做好受导记录。3、确立受导关系后每周导师与学生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学生本周的成长情况,解决受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有必要可以做谈话记录,也可以不做记录。4、每次模块考试后,导师必须与受导学生进行谈心,总结一个模块学习以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变化等内容填写受导记录。5、每学期在学期中与学期末,导师要写出自己的导师工作总结,反思与总结学生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问卷调查,在调查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导师授导过程的责任心、知识认知层面、谈话设计、自己在思想、生活、心理以及学业方面的收获等各个层次进行评价;学校依据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本记录情况进行打分,结合学生自选导师情况汇总和学生对导师评价情况对教师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结果纳入年终百分考核中。

  通过实行导师制,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与辅导中。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以正确、合乎实际的方法指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心灵距离更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生之间选择的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学生可能文科不够好,却分给了理科老师受导,有的老师可能业务能力突出身体力行但不太善于做思想工作,对以谈话形式进行的导师制就感觉不能得心应手。

  2.教师对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是集中找学生谈一谈话,走一下过场,或者检查的时候将《学生成长记录》匆忙地填一填,并且《学生成长记录》要求有谈话内容和学生感受,学生为了配合老师也只能根据老师记录的谈话内容编造出一些感受,这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将学生牵扯到造假活动中,产生了反面的影响。

  3.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要求选导师,被要求分配给某一位导师,被导师找谈话,学生出现问题并不能主动找导师沟通,导师的谈话内容一般也只是围绕着学习方面,其他方面很少涉及,这样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4.在评价方面,目前采用对受导学生问卷调查和依据《学生成长记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两种方式进行,在问卷中学生一般不会给自己的导师打不合格的分数,因为导师同时也是自己的任课老师,高中生非常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对《学生成长记录》的记录内容打分,“重量不重质”,只看记录本上的记录是多少,对中间的实施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对学生的受导效果也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

  二、对导师制的建议

  1.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导师。我校为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生活在集体里,没有自己的空间,在学校难免和同学产生摩擦,有的同学可能在情绪上表现得就比较明显,需要老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沟通自己解决。另外高中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初上高中,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当,出现学业水平下降的情况,这是就需要相应的学科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使之迅速适应高中生活,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但是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需要自己的活动空间。既然是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好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需要导师给予帮助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受导服务,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2.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当导师。“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有的老师善于和学生谈心,能在谈话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老师业务出众但是不太擅长做思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去辅导学生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导师肩负着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辅导学生,在心理上疏导学生,在生活上指导学生的重任。所以做导师需要有一定的资质,应该给导师设定一定的门槛,各方面表现突出并且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导师。

  3.多次浅谈不如一次深谈。目前导师制的实施方法是每周谈一次话,考完试必须谈话,时间不限,短可以三五分钟几句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时间长度没有上限,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不可能超过二十分钟,因为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经过笔者的实践,发现和学生谈话三五分钟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既不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或者指导。和学生的谈话不在于次数多少而在于谈得是否透彻,即使不能达到谈一次就让学生受益终生,也要谈一次就让学生有所体悟,有所收获。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各种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的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科学概念1.2

  教学难点:过程与方法1.2.3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1.谈话:我们观察过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吗?哪些材料是常见的材料?为什么我们会大量地使用它们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板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

  ①谈话:现在,我们就来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

  板书: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

  ②谈话: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我们身上的物品”表中(教科书46页)。

  在学生调查材料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指导,要把材料和物品区别开来,并提醒学生有序地观察。同时,教师提示学生:有的物品不只是用一种材料做成的,可能是多种材料做成的。并要求: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物品,要作出标记,或与同学交流,或向教师请教。

  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身上的物品,填写“我们身上的物品”表。

  抽学生谈自己填写的情况,学生说错的地方,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订正。

  ③谈话:我们的书包里都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大家观察后,把“书包里的物品”表(教科书46页)填上。如果,你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物品,要作上标记,或与同学交流,或向教师请教。

  学生观察书包里的物品时,除了要求学生用眼看,还要用手摸一摸,掂一掂,然后填写“书包里的物品”表。

  抽学生谈自己填表的情况,学生说错的地方,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订正。

  ④谈话:现在,我们来观看教材47页上面的6幅图。看看教室里都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观看6幅图,然后,抽学生谈每幅图上显示教室里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

  教师指着上课的教室里的磁性黑板、门、窗……问学生,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3.交流、统计调查记录。

  ①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统计:调查了多少物品?这些物品一共使用了多少种材料?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做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做成的?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②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了解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广泛使用,对于学生在调查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根据情况通过交流予以指正。引导学生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同时,也认识到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许多物品是由多种材料构成的。

  4.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①谈话: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引导学生懂得:因为各种材料的主要特性不同,所以,它们的用途不同。

  ②先后出示钥匙、圆珠笔壳、凸透镜、书、板凳、教鞭,让学生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要学生写这几种材料的主要特性。教师可先示范说一种材料的特性。如“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然后,抽学生说它们的主要特性。

  5.本课板书: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 寻找常见材料

  物品 材料 一种材料 金属、塑料、玻璃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篇3

  【关键词】家访;环境;素质 ;整体策化 ;方法 ;家访;记录 ;反馈;重要手段;教学管理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应如何进行家访呢?

  1 勤家访,架好主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2 整体策化,实施方案

  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每学期每个学生老师家访不少于三次分别是期初、期中、期末),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3 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

  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析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说好的方方面面。却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却用借桃喻李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步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4 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管理;学生成长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37-01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一、导师制的现状

  1.导师制的提出背景和具体实施方法

  我校学生科组织专班将全校学生分配给150名导师,每位导师10名以内的学生结成对子。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和学生加以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导师有意思的将心理健康的若干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其中,利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并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为了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1)导师要在确立受导关系的一周内熟悉受导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生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家庭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现状,并填写好《学生成长记录》中的学生基本情况;(2)一周内与受导学生进行第一次谈话,按导师工作原则确立受导关系,并做好受导记录;(3)确立受导关系后每周导师与学生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学生本周的成长情况,解决受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有必要可以做谈话记录;(4)每次月考或期中考试后,导师必须与受导学生谈心,总结一个月以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变化等内容填写受导记录;(5)每学期在学期末,导师要写出自己的工作总结,反思与总结导师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2.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生之间选择的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学生文化成绩不够好,却给了专业教师受导。有的老师可能业务能力突出但不善于做思想工作,对以谈话形式进行的导师制工作就感觉不能得心应手。

  (2)教师对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是集中找学生谈一谈话,走一下过场,或者检查前将《学生成长记录》匆忙的填一填。《学生成长记录》要求有谈话内容和学生感受,学生为了配合老师也只能根据老师记录的谈话内容编造出一些感受,这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将学生牵扯到造假活动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被要求选导师,被要求分配给某一位导师,被导师找谈话,学生出现问题并不能主动的找导师沟通,这样导师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导师制的收获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实施半年来,通过导师们的辛勤工作,使我校的教书育人的面貌焕然一新:

  1.教师的教育观有了极大的转变,提升了教师的工作作风、责任意识,体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2.德育形式更加丰富,德育方法在不断更新,导师主动优化教育方式,让90%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

  3.师生情感更加融洽,亲情化教育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以朋友般的帮助,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4.家校沟通更频繁,学校育人氛围明显加强,每月一次的电话问询、一学期一次的家访、贺年片的祝福,都赢得了家长们的好评。

  三、对导师制的建议

  1.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导师。我校为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每天学生生活在集体里,自己的空间很小,在学校难免与同学产生摩擦,有的同学可能在情绪上表现得比较明显,需要老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沟通自己解决。中职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不论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需要自己的活动空间。既然是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好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需要导师给予帮助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受导服务,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则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2.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当导师。“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有的老师善于和学生谈心,能在谈话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老师业务出众但不太擅长做思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学生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导师肩负着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辅导学生、在心理上疏导学生、在生活上指导学生的重任,所以做导师需要有一定的资质,应该给导师设立一定的门槛,各方面表现突出并有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导师。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篇5

  关键词:弱智儿童;教育育评估;特殊教育

  弱智儿童的评估是弱智教育和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又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评估到教学再到评估,每一次循环之后,都将从弱智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开始新的循环。评估使儿童的教育与发展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所谓教育评估,指的是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评估者根据心理测量的结果和其他多方面的资料,对被评估的个体和群体的身心特征、发展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作出判断、解释的过程。教育评估不仅使学校教育更符合儿童的实际需求,而且能使学校教育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弱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达到从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每个弱智儿童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或环境,适应生活从很大意义上讲就是能更好地适应所居住的环境。弱智儿童的评估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料等教学资源支持,从而能使学校教育更加符合弱智儿童适应生活的需求,教师对弱智儿童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针对学生生活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教育评估能了解学生各方面发展的优弱势,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评估材料组织教学,开展个别辅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弱智儿童的优势,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发展。

  进行教育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弱智儿童做出综合性的评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评估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叫观察记录法或行为观察记录法,它主要是对被评估对象的行为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获得相应资料的一种方法。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弱智儿童中,通过上课、课外活动以及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等观察他们的思想表现、言行举止,观察弱智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生活自理能力、智力落后程度和性格特点等。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在运用观察法时要及时记录,积累观察资料,对某些不是非常确定的情况应该进行多次观察后再得出结果。教师要善于观察弱智儿童的言行举止,从其外部的表现洞察他们内心的活动,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和评价。

  平时,教师可以让弱智儿童进行一些游戏,例如,

  同时让几个弱智儿童观察两幅图画(两幅画中大部分相同,有几处不相同),要求他们找出不同之处,寻找的速度越快越好;先让弱智儿童观察一组物品(10个左右),然后挡住这组物品,增加一些新物品,并拿走一些原物品,让弱智儿童说出增加和拿走的物品;在桌子上放10根火柴棒,其中有8根火柴棒没有药头,要求弱智儿童在20秒时间里找出这些没有药头的火柴棒。游戏结束后及时记录游戏结果,通过以上游戏可以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从而使教师可以更好的组织教学。

  二、测验法

  测验法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目、具体施测、评估等)对儿童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表现进行测量的方法。儿童智力是学习的基础,所谓智力是指一个人智慧的发展水平,通常是与自己的同龄人相比较而言的。用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来说,智力的发展水平就是智商。我们不应过分夸大一个人智商的重要性,尤其是不能认为某一个孩子智商落后就说明他终身是一个笨蛋。但智力测验对于了解孩子的学习,对他们进行教育评估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有标准化测验(如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智力测验)和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如论文式测验、客观式测验、综合式测验等)。

  例如,目前我国常用的儿童智力测验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儿童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把人的智力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语言能力,二是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六项测试项目: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和背数;操作有力包括六项测试项目: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迷津。经过测试,得到两个智商分数,一个是语言智商分数,另一个是操作智商分数。这两个智商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总智商分数,即代表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除了考察总智商水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语言智商和操作智商是否平衡。

  教师也可以预先准备几张标有数字的图画,随意放在弱智儿童面前,但排列的顺序是不正确的,要他们重新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评估弱智儿童理解事物顺序的能力。类似的测验非常多,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有关目的,选择性的采用或自己编制相关题目对弱智儿童进行测验。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教育者通过与受教育者的家人、邻里、教师、同学的交谈,了解受教育者的一些行为、情绪、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与每个弱智儿童自由交谈,进一步了解情况,掌握思想动向。教师在与弱智儿童谈话前应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内容,选择好谈话的时间、地点及谈话方式。在谈话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态度亲切自然、和蔼诚恳,以免使他们感到拘束、紧张,要善于启发他们讲出心理话,谈话后,要把掌握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育评估的依据。

  例如,当两个弱智儿童发生争执的时候,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弱智儿童说出真实情况,因为只有了解,才能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时候的问话不应带个人情绪,比如问些:“是他先动手的吗?”这很容易混淆弱智儿童对真实情况的记忆。

  在了解情况之后,就可以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争吵,教师一定要让弱智儿童明白即使是大人之间也难免会有矛盾产生,最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接下来,就可以启发弱智儿童:“如果老师不帮忙,你准备怎么解决?”教师不妨耐下心来,听弱智儿童说说他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对他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如果是自己做错了,则要鼓励他勇敢地向其他孩子道歉,而如果是对方不对,那就应该鼓励弱智儿童自己去跟他讲道理,而不能采取

  息事宁人的退让方法,甚至限制他与同伴交往。这种做法看上去好象是保护了弱智儿童,不让他受欺负,其实是害了他们,最终将使他们难以形成独立,勇敢的品质。

  通过谈话教师可以了解弱智儿童的思维方式,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使他们形成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弱智儿童进行相关资料的获取的一种评估方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及相关人员了解弱智儿童各方面的表现。调查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并且做好记录,对各方面获得的材料要进行分析研究,区分表面现象、偶然现象和日常现象,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弱智儿童。

  例如,有些家长经常向教师反映自己家的家庭困难,希望学校能够多给予补助,对于具体的情况教师根本不清楚,便可以利用假期或者休息时间有选择的进行家访,到学生家里看看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及弱智儿童的日常生活情况,并事先设计好表格:

  五、成长记录袋法

  成长记录袋法是当前引起极大关注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从而开放地、多层面地评估学生。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对教师的评估,使教师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学习。

  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就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放入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把学生每学科一份最好的作业、自己最满意的一份美工作品、老师每学期的评语等等随时装入成长记录袋内,每学期末将每位学生成长记录袋内的物品进行展览,这样不仅使弱智儿童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水平与更高水平的差距,形成“自我求成、自我发展”的新需求。

  这正如第思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呼唤、鼓舞。”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人格的独特性。”

  通过对弱智儿童进行教育评估,教师可以掌握弱智儿童各个方面的资料,并逐步积累建立弱智儿童发展档案。教师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解释,分类管理,形成弱智儿童学习与发展状况的数据库,为弱智儿童教育教学和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篇6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思想品德本身复杂性的决定,思想品德课有必要实施多种评价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应该得到积极的尝试,不断使其得到发展。谈话评价法有其自身的优点,谈话法是于学生面对面,便于沟通;教师可以灵活掌握谈话的内容、节奏和氛围;被访者不受文字能力的约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受硬件的限制等等,尤其适用于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评价的尝试。

  关键词: 多种评价方式;谈话评价法;评价步骤;评价效果

  一、实施多种评价方式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的要求

  评价功能上,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评价是促进发展的手段。评价依据上,由以往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以往的评价是对 “ 过去 ” 的关注,现在的评价理念是对发展、提高、未来的关注。 评价主体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过去单一主体,外部评价,现在有包括学生在内的多元评价、互动评价,评价结构能够更好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评价焦点上,不再以结果为中心,而是在评价反馈后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以及原有状态的改善。评价内容上,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上,在原有的纸笔测试的方法上,增加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过程和结果。(摘自“评价七十二变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多种评价”康利 :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 )

  (二)思想品德本身复杂性决定的

  思想品德自身包含道德认知:道德知识、道德判断、道德评价、道德观念等,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道德选择能力等,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摘自“评价七十二变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多种评价”康利 :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 )等等,这就说明思想品德本身具有复杂性。

  二、具体评价

  思想品德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诸如: 考试:口试、辩论、情景测验;观察、 调查、项目评价、 谈话评价、 同伴评价等等。(摘自:评价七十二变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多种评价, 康利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 )

  三、谈话法评价步骤

  谈话法评价,即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谈话法具有自己的优势,谈话法是于学生面对面,便于沟通;教师可以灵活掌握谈话的内容、节奏和氛围;被访者不受文字能力的约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受硬件的限制等。为此,我精心为“与诱惑作斗争”这一课题设计了谈话评价法的以下步骤,效果也还不错。

  (一)准备阶段

  1. 话题的准备。师生共同设计一些既砌和课题又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实际的话题,把它们编号后放入一个档案袋备用。我们设计的话题有:(1)我们身边有许多诱惑,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2)看到别的同学站在领奖台上,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3)我们身边存在着那些不良的诱惑?(4)面对不良诱惑,你经常采用什么方法来抵制?等等。2. 评价记录表的准备。主要由我来完成,设计如下表。

  (二)实施阶段

  1. 利用课堂,地点设在在教室。先让谋生从已准备好的“题库”里抽一个题号,让该生大声念出来,以便其他同学参与进来,互评互助。其次,让该生就抽到的话题谈论,教室注意引导,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还可引导其他同学补充、评价。与此同时,老师做好记录,也可培训几个学生来记录。

  2. 利用课余,地点可随意。这种方式更方便灵活,学生也更加不拘束,更能发挥。用此方法时,最好不要当时记录,这样学生更放得开,只要加于引导,不容易导致一问一答的形式,更易形成谈心一样的谈话。比如一学生,同学反映他最近会去网吧上网,我课堂上就没让他抽题,而是利用课余时间,就我和他两人,当我由一般的谈话却如到正题后,由于我顾及了他的自尊心,逐渐他便娓娓道来。他谈了他如何被朋友唆使,如何去了就被诱惑,还主动分析了痴迷网络的危害,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诚恳的提出了一些抵制方法后,还问我行不行,要求我以及同学们帮帮他。到此,我想,师者如是,谁都会欣慰。

  3. 谈话之后,学生自我评价。或许这应该是另一种评价方式,但我认为在谈话之后让学生自己再回忆性的作自我评价,这无疑是一种巩固和提高。我采取的是设计自我评价表来进行。自我评价表如下表。

  四、谈话法评价实施效果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篇7

  观察法也叫观察记录法或行为观察记录法,它主要是对被评估对象的行为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获得相应资料的一种方法。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弱智儿童中,通过上课、课外活动以及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等观察他们的思想表现、言行举止,观察弱智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生活自理能力、智力落后程度和性格特点等。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在运用观察法时要及时记录,积累观察资料,对某些不是非常确定的情况应该进行多次观察后再得出结果。教师要善于观察弱智儿童的言行举止,从其外部的表现洞察他们内心的活动,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和评价。

  平时,教师可以让弱智儿童进行一些游戏,例如,

  同时让几个弱智儿童观察两幅图画(两幅画中大部分相同,有几处不相同),要求他们找出不同之处,寻找的速度越快越好;先让弱智儿童观察一组物品(10个左右),然后挡住这组物品,增加一些新物品,并拿走一些原物品,让弱智儿童说出增加和拿走的物品;在桌子上放10根火柴棒,其中有8根火柴棒没有药头,要求弱智儿童在20秒时间里找出这些没有药头的火柴棒。游戏结束后及时记录游戏结果,通过以上游戏可以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从而使教师可以更好的组织教学。

  二、测验法

  测验法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目、具体施测、评估等)对儿童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表现进行测量的方法。儿童智力是学习的基础,所谓智力是指一个人智慧的发展水平,通常是与自己的同龄人相比较而言的。用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来说,智力的发展水平就是智商。我们不应过分夸大一个人智商的重要性,尤其是不能认为某一个孩子智商落后就说明他终身是一个笨蛋。但智力测验对于了解孩子的学习,对他们进行教育评估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有标准化测验(如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智力测验)和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如论文式测验、客观式测验、综合式测验等)。

  例如,目前我国常用的儿童智力测验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儿童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把人的智力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语言能力,二是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六项测试项目: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和背数;操作有力包括六项测试项目: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迷津。经过测试,得到两个智商分数,一个是语言智商分数,另一个是操作智商分数。这两个智商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总智商分数,即代表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除了考察总智商水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语言智商和操作智商是否平衡。

  教师也可以预先准备几张标有数字的图画,随意放在弱智儿童面前,但排列的顺序是不正确的,要他们重新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评估弱智儿童理解事物顺序的能力。类似的测验非常多,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有关目的,选择性的采用或自己编制相关题目对弱智儿童进行测验。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教育者通过与受教育者的家人、邻里、教师、同学的交谈,了解受教育者的一些行为、情绪、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与每个弱智儿童自由交谈,进一步了解情况,掌握思想动向。教师在与弱智儿童谈话前应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内容,选择好谈话的时间、地点及谈话方式。在谈话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态度亲切自然、和蔼诚恳,以免使他们感到拘束、紧张,要善于启发他们讲出心理话,谈话后,要把掌握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育评估的依据。

  例如,当两个弱智儿童发生争执的时候,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弱智儿童说出真实情况,因为只有了解,才能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时候的问话不应带个人情绪,比如问些:“是他先动手的吗?”这很容易混淆弱智儿童对真实情况的记忆。

  在了解情况之后,就可以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争吵,教师一定要让弱智儿童明白即使是大人之间也难免会有矛盾产生,最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接下来,就可以启发弱智儿童:“如果老师不帮忙,你准备怎么解决?”教师不妨耐下心来,听弱智儿童说说他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对他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如果是自己做错了,则要鼓励他勇敢地向其他孩子道歉,而如果是对方不对,那就应该鼓励弱智儿童自己去跟他讲道理,而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退让方法,甚至限制他与同伴交往。这种做法看上去好象是保护了弱智儿童,不让他受欺负,其实是害了他们,最终将使他们难以形成独立,勇敢的品质。

  通过谈话教师可以了解弱智儿童的思维方式,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使他们形成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弱智儿童进行相关资料的获取的一种评估方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及相关人员了解弱智儿童各方面的表现。调查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并且做好记录,对各方面获得的材料要进行分析研究,区分表面现象、偶然现象和日常现象,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弱智儿童。

  例如,有些家长经常向教师反映自己家的家庭困难,希望学校能够多给予补助,对于具体的情况教师根本不清楚,便可以利用假期或者休息时间有选择的进行家访,到学生家里看看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及弱智儿童的日常生活情况,并事先设计好表格:

  五、成长记录袋法

  成长记录袋法是当前引起极大关注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从而开放地、多层面地评估学生。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对教师的评估,使教师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学习。

  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就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放入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把学生每学科一份最好的作业、自己最满意的一份美工作品、老师每学期的评语等等随时装入成长记录袋内,每学期末将每位学生成长记录袋内的物品进行展览,这样不仅使弱智儿童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水平与更高水平的差距,形成“自我求成、自我发展”的新需求。

  这正如第思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呼唤、鼓舞。”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人格的独特性。”

  通过对弱智儿童进行教育评估,教师可以掌握弱智儿童各个方面的资料,并逐步积累建立弱智儿童发展档案。教师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解释,分类管理,形成弱智儿童学习与发展状况的数据库,为弱智儿童教育教学和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弱智儿童进行教育评估,可以培养教师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各方面能力,而学校的课程改革正需要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通过对弱智儿童的教育评估活动,可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评估是弱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又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进行教育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弱智儿童做出综合性的评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评估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成长记录袋法。通过对弱智儿童进行教育评估,可以为弱智儿童教育教学和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师与学生谈话记录篇8

  科学教学中同样存在着“形”和“势”,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谋好“形”用好“势”能有效提升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性。我结合课题研究,就科学学习的评价方式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谋形,巧设多维的评价方式

  所谓“谋形”,即指准确而深刻地认知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要素的改造和设计。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指出:“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活动产品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作业法和评议法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必须要“谋形任势”,充分考虑将开放式的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统整,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

  结合新课程评价中提出的几种新的评价方式,我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课题研究,针对学生实际及学习内容,从多维度来、多角度评估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例如:

  成长记录袋,包括内容广泛,可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业或作品,通过分析这些材料,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成长记录袋”用资料袋或相册、文件夹之类均可,最好全班统一,用资料袋应指导学生建立袋中袋,把情况资料分门别类地放入各小袋中,如:实验观察记录小袋(包括课内外)、小组评议小袋、特殊表现小袋等。总之,要做到分门别类,便于今后的查找、分析、评价。

  学习日记,类似日记的写和画,学生要特意准备一个笔记本或文件夹,学生在进行书面表述的时候,锻炼写的能力,也能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行为观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做观察、记录,其方式有教后记、个案跟踪笔记、研究周记等。如“有关植物的问题”评价活动的教学策略可以是:在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问题过程中,有意识鼓励沉默的孩子,了解他们的思维状况。老师把学生的问题记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将问题归类,追记哪个学生的问题多、新、奇等。

  访谈,教师与学生的单独谈话,以了解学生的自我认识、进步情况和对教师、教学的意见为目的。谈话中要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有成功感,为下一次的访谈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放性测试,要改变以往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书面考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系统的了解,鼓励学生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概念图(画脑图),它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探究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形象化的手段自主呈现知识要点,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一种逻辑联系。用概念图评价,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组织和理解知识的变化,强调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时,概念图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一致的。

  通过创设这样多样化、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忱。对孩子们的科学学习有了全面的肯定与鼓励。很好地促进了孩子们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任势,巧用多元的评价主体

  所谓“任势”,即指改善教学策略,发挥教学的积极功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评价活动一般都由教师提出,什么时候进行,具体有什么评价要求,学生能做的只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评价活动中,很难发挥参与评价者的积极性和学科自身的特色性。

  我在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中,让同学、家长、专家、社区、学生自己都可来参与评价,使评价能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学生自我评价既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满足内心需要,又能体验到被教师信任的感觉。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主动进取的内动力。学生互评可以建立一种伙伴激励的机制。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有关课程专家参与教学评价,可以提高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

  谋形任势,巧用科学教学评价方式,让科学课的课堂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全方位进步与发展,更多地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培养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标签:学生教师评价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