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正文

湿地中国 1.概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30 16:58:52 分类:网络 浏览:97


  1.概述

  中国湿地指中国境内的湿地。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2月2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龙江省兴凯湖等30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后,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的规划和执行工作。

  2.中国湿地分布

  中国湿地按地域划分为东北湿地、黄河中下游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3.中国湿地面积

  截至2002年6月,中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其中部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6处,面积402万公顷,省级121处;总计保护面积1?600万公顷;大约有40%的天然湿地得到保护。黑龙江省扎龙等30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内蒙古达赉湖等4块湿地列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网络。

  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

  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100公顷以上的大型湿地面积为38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

  36万公顷。

  4.中国湿地的特点

  中国湿地特点是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气模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中国的湿地生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物种。据初步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中国有淡水鱼类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在中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惟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如: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来源:北方网)

  5.湿地面临的威胁和退化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像自然界的任何事物一样,永远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生态系统退化是系统内组分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发生的不良变化,是系统的逆向演替,从而导致其功能退化和系统的不稳定性。湿地在面积丧失和景观破碎化加剧的同时,由于水源补给的减少和水质恶化,亦发生不良变化,表现在湿地资源衰退、湿地功能弱化或消失等。

  湿地是目前受到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由于湿地被开垦与改造、污染、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湿地不断退化和消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淤积、污染、过度排水等导致湿地面积和资源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的减少和功能退化,不仅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减少也直接威胁到我国水资源供给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近年来我国洪涝、干旱、赤潮、沙尘暴、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许多湿地消失和退化密切相关。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共溃决堤垸2?000多个,淹没耕地283万亩,受灾人口253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洪水灾害的发生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湿地面积的锐减有很大的关联性。事实上大自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湿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论证,盲目地无节制地开垦和围垦湿地、湿地排水和城市扩张,使湿地岌岌可危,天然湿地正面临消失的危机。据统计,20世纪后半期,我国已有50%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全国约有13%的湖泊已经消失。(来源:湿地中国网)

  6.拯救湿地在行动

  虽然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展了沼泽湿地方面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大量成果,但是真正将湿地作为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生态系统加以管理和研究,则始于加入《湿地公约》以后。1992年,我国政府加入了《湿地公约》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中国湿地保护的进程。1994年,我国政府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项目纳入《中国21 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把我国的湿地保护提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2000年,《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开始实施,成为我国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这是我国政府首次明文规范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为落实国办通知的精神,国家林业局召开了“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年~2030年)。2004年12月,湿地国际授予中国国家林业局“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中国湿地保护的成就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现在,湿地保护的内容已经被列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今后5年中,中国政府将投入95亿人民币,用于100多个湿地保护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湿地调查和研究、立法和规划、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恢复重建、国际合作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来源:湿地中国网)

  7.中国湿地保护大事记

  1992年 中国加入湿地公约。

  1990年代中期 开始了为期6年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2000年11月 中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001年 中国启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将湿地保护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2002年 中国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2002年8月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国际湿地公约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乌鲁木齐举行高原湿地国际研讨会,与来自尼泊尔、不丹、吉尔吉斯斯坦的代表共同研讨了喜马拉雅地区的高原湿地保护问题,并于2002年11月在湿地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相关决议。

  2003年8月 中国采用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湿地进行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当年完成,并确定此后每5年重新调查一次。

  2004年2月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05年11月 中国首次当选《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理事国。

  2006年2月 我国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来源:包头

  日报)


标签:湿地中国保护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