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正文

中小企业经营策略 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以其经营的灵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24 13:49:29 分类:网络 浏览:143


  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以其经营的灵活性、对市场反应的灵敏性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等独特优势,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据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我国中小企业达到1023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缴税额为国家税收的50%左右。它们当中许多企业已走向和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或进入国际化经营,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配置资源和销售产品,获得更大的比较利益,拓宽自身的生存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要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和进入国际化经营,必须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和积极努力程度,二是本国政府或相关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本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许多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经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家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中小企业尽快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更多。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低

  与大企业相比,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有许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和经营企业,存在着一些“家长式”管理和“家族式”企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这样很难与国际惯例接轨。

  2.中小企业产品结构落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型初加工产品为主,突出的特点是“三多三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中小企业缺乏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信用意识,产品和产品结构落后,直接影响其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资金和资金融通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大大落后于大企业。很多中小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弱,升级换代速度慢,很难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

  4.中小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至今仍有许多管理者不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知识,更不懂得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技术标准等专业知识,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者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计划和战略决策的制定。

  5.中小企业往往受资金规模限制

  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否则,难以迈开“走出去”的步伐,即使“走出去”,也无力开展业务。由于融资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很难实现“走出去”迈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

  (二)宏观环境方面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宏观环境和相关的政策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实际困难的优惠政策和快捷方便的运行机制。一些地方行政机构和贸易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合作,存在和不负责任。

  二是许多金融服务机构和外贸经营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存在差距。因信息不对称、缺乏中介担保机构以及金融服务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许多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不愿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市场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服务,获得出口信贷难。

  三是中小企业在获得进出口市场信息和指导方面存在困难。政府和其他社会机构也很少专门组织针对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化经营而进行专业培训、信息和到国外组织推介合作活动。

  四是缺乏对中小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的有效组织与支持。如果能把更多的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将大大加快众多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

  五是缺少针对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国际化经营而进行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等。

  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目前国际社会中较发达的国家,尤其是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出于扩大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控制大企业垄断等多方面考虑,都强化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扶植政策,为中小企业的成长营造了一种较为宽松的宏观环境和优惠的扶持政策。

  (一)设置专门的融资机构,提供优惠的信用贷款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资金薄弱、信用能力不高,因此资金融通相对于大企业来讲存在诸多方面的困难。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许多发达国家成立了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比较方便和比较优惠的贷款。

  日本目前有数家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如成立于1953年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主要解决中小企业设备资金等长期资金贷款;国民金融公库,主要对中小企业实行短期周转资金贷款;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主要负责向中小企业协同联合体提供贷款等。

  德国对中小企业金融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最大限度地对中小企业实施低息贷款支持;二是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通过专门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低息贷款。

  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援助主要是通过小企业管理局来实施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贷款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贷款,即由小企业管理局向资金困难的小企业提供贷款;二是协调贷款,即由小企业管理局会同有关金融机构共同进行贷款;三是担保贷款,即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小企业管理局进行担保。目前这种担保贷款已成为美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主要方式。

  我国的台湾地区在国际上属于中小企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台湾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世纪70年代就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其主要用途一是办理融资担保;二是补助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三是捐助中小企业巨大风险性连锁倒闭;四是协同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并为其提供资讯和财务支持;五是支持中小企业培训、辅导计划;六是设立出口加工区,区内租给中小企业建厂等。

  (二)培训国际化经营人才,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中小企业发展出口业务、进行国际合作经营和到海外投资建厂,除面临资金困难外,国际化经营人才短缺和国际市场信息不灵也是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难题。为了提升现有国际化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扩大出口和走向国际市场,许多国家成立了众多专门机构,负责对中小企业进行培训和信息咨询。

  日本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

  有中小企业厅、审议会、中小企业事业团、中小企业团体中央会、商工会、中小企业地域信息中心等,根据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企业诊断和培训制度,为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同时,以中小企业事业团的“中小企业中心”为核心,建立了庞大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信息收集工作,为中小企业日常经营和扩大出口服务。

  美国以小企业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为依托,负责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对准备进入国外市场和企业扩大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经理进行国际贸易知识的咨询和培训,其主要内容是传播扩大出口的成功经验和市场开拓技巧。同时,小企业局也会同商务部和其他组织帮助小企业到海外开拓业务,免费发放相关资料,提供信息咨询。

  欧洲许多国家都设有海外贸易委员会或出口理事会之类的机构。如希腊的出口促进组织,为出口企业提供如何出口信息,进行市场调研和举办国际推销研究班等;瑞士中小企业协会通过所属的“瑞士小企业经理培训学院”的培训活动,提供相关信息和咨询服务;英国的合作发展局、企业俱乐部等组织,在推动小企业的联络、信息交流、管理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政府组织协调,促进合作发展

  中小企业由于在资金技术水平、国际营销知识、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优势不足,因而,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着更多困难。为了弥补单个中小企业力量的不足,避免中小企业之间过度竞争造成损失,一些国家采取了建立中小企业出口集团,推动中小企业与外贸机构合作,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联合生产与销售等措施。

  上世纪中期,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中小企业协同组合法”、“中小企业团体组织法”,规定中小企业按行业或地区建立各种各样的“组合”,政府对组合在资金和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在组合的统一指导下,参加企业在保持法人独立性的前提下,开展联合经营活动,如联合生产、加工、销售、运输、保管,以及共同建造和利用大型设施等,避免了中小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也加速了中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日本政府还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广泛开展专业化协作,形成系列化生产体制,即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广大中小企业为基础形成的协作组织。在协作组织里,大企业通过供应原料、加工订货、技术指导、技术援助和提供贷款等方式将中小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之中,中小企业在大企业的监督指导下,为其生产某种零部件或提供某种服务,使大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密切而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由于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在改进技术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使中小企业增强了生存能力,减少了在激烈竞争中所遭受的损失,把地处分散、规模狭小、力量单薄的中小企业纳入到现代化管理和营销的轨道。

  欧美国家大企业周围也往往有大量的“卫星工厂”。如美国有数万家中小企业同为福特、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在德国,同西门子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有数万家之多。尽管这种协作主要通过贸易或承包,但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是共赢的,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中受益更大。在欧洲许多的中小企业,能从大公司获得技术帮助和资金支持,大企业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市场,大企业的庞大销售网对中小企业向海外出口产品也提供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支持。

  自本世纪以来,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台湾当局大力鼓励行销合作以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比如,在同一行业内进行横向合作,建立共同推销网,统一广告、统一报价,这样既避免了同行业间的过度竞争,又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针对中小企业目前外销能力下降的问题,台湾当局鼓励发展卫星工厂制度,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中的联合与协作。大企业不必为生产所需要的全部零配件而费心,中小企业可与之配合;而中小企业亦不必为订单、融资、外销而伤脑筋,大企业可为其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这种制度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外销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见,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中小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三种主要措施:一是政府通过提供服务和管理协调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二是通过鼓励与大型企业的联合生产与合作使中小企业所生产的零部件作为大企业出口产品的组成部分;三是通过出口机构进入国际市场。

  三、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策略

  (一)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素质提高是走向国际化经营的关键

  1.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

  中小企业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要特别注重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进入国际市场和在海外拓展业务的企业有个共同的感受,懂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跨国经营

  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强有力的商业信息系统和网络销售系统,把握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即在国际互联网上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实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和现代物流手段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虚拟企业形式,实行虚拟经营,实现组织结构规模的扩大,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3.树立国际市场营销理念,利用网络加入国际产业分工

  中小企业要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实现营销策略的创新,以国际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取代传统的生产和推销观念,充分把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特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组织生产,筹划促销手段和确定分销渠道,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最佳经营效益。例如有很多中小企业通过电子贸易方式建立了庞大的海外客户群。

  4.实施名牌战略

  21世纪是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世纪,名牌战略是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必须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名牌的意识和观念,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培育和发展名牌。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名牌的科技含量,以保证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5.建立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高科技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要允许和鼓励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资本和智力成果参与企业分配,奖励有特殊贡献的员工,特别是奖励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宏观环境政策是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保证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性规划,围绕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分布情况,制定针对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相关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广东、浙江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和中介担保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国家或地方政府要发挥信贷风险保险机构的作用,要提供必要的利率补贴。

  政府应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专业协作和横向联合、纵向带动,实现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一起走向国际市场。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美国的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实现国际化,提高小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政府应引导支持建立以地方或行业集群为基础中小企业协会和中小企业行业协会一类的组织机构,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产品出口基地和出口集团等横向联合,以避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中小企业培训人才,以提高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人才素质,解决中小企业国家化人才不足问题。政府财政要拿出专项人才培训资金,可以由相关大专院校组织实施。

  政府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的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同时也可协助组织中小企业到国外考察、推介、洽谈合作项目等。


标签:中小企业企业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