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符号互动论盛行于20世纪60-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18 09:55:09 分类:指南 浏览:69


符号互动论盛行于20世纪60-70年代,戈夫曼是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家,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拟剧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既是戈夫曼辉煌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学术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书中提出的戏剧分析模型,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关键字:拟剧论;互动;印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15-01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女都是演员。他们有各自的进口和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很多角色。"角色、舞台这类戏剧中使用的词汇如今已被我们熟练地引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在20世纪中期,一些学者才刚开始将这些戏剧词汇用来分析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形成了社会学的社会角色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戈夫曼的拟剧论。

  1922年戈夫曼出生于加拿大曼尼托巴,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随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戈夫曼把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开创了社会学理论中的戏剧分析的范例,因而它的理论被称为"拟剧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源于戈夫曼的博士论文,他曾经在设得兰群岛一个佃农社区进行实地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就是在这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此书既是戈夫曼辉煌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学术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书中提出了戏剧分析模型,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戈夫曼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活动时,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因此他对角色扮演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拟剧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而每个社会成员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不同的生命阶段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书中,戈夫曼使用了很多戏剧的术语,例如:演员、剧本、舞台设置、前台、后台、面具、演员等。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要回答的问题有两个:人为什么要演戏?人怎样演戏?围绕这两个问题,戈夫曼发挥了互动论的"情景定义"和"角色表演"概念,并提出"印象管理"的观点。这三个概念可视为戈夫曼拟剧论的关键词。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戈夫曼对于"前台"和"后台"的描述。戈夫曼一直用"表演"来指代个体持续面对一组特定观察者时所表现的、并对那些观察者产生了某些影响的全部行为。"前台"则指称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律地为观察者定义情境的那一部分。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设备。这一部分能够被观众看到,并且使观众从中能获得一定意义的部分。前台倾向于被选择,而不是由演员创造。后台则是不让关注看到的、同时限制观众与局外人进入的舞台部分。在前台,人表现出来的一面是社会化的自我,而在后台,人们表现出来的则是自我中的自发的、最本质的那部分。前台和后台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而转换的前提是表演者对自己所面对的互动对象的情景界定。

  所以,戈夫曼认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戏院,而社会个体则是这偌大舞台上小小的一个表演者,借助着某个生活场景的情景和道具,在与剧班的其他成员的合谋之下,共同在观众面前表演一出出真情抑或是假意的剧目。这一理论在半个世纪前的确符合社会事实。但是社会向前发展至今,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理论的缺陷也渐渐暴露出来。在戈夫曼时代,要想了解一个人,就必须与之近距离接触,进行直接的人际互动,亦或通过口口相传的小道消息。而今,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要有他的QQ、微博、微信或在社交网站上搜索他的名字即可找到本人。我们可以跟他发即时信息、语音甚至微视频和他互动,了解他的性格、家境、说话时的心理等。如果不想进行直接的互动,还可以通过查看他的每日状态,发表的日志,上传的照片、视频等来分析他,从而获得想要的关于这个人的信息。

  戈夫曼拟剧理论的实质是"印象管理"。所谓"印象管理",就是人们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的策略。或者说,当人们观察某个人时,他应该如何表现自己。

  理想化表演。即: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表现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行动。理想化的表演,首先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掩饰。不难看出,所有的社会事件和社会行动都有这种故意演戏,即显示理想化形象的成分。例如明星代言广告时,展示给公众的是符合产品宣传,贴近消费者的形象,然而,事实上他们却隐藏了本真的一面。曾经的青春玉女张柏芝,是众多广告商争抢的广告代言宠儿,因为她在前台展示给公众的形象是那样的切合观众的需求,然而,她却掩饰了她的真实情况。直到"艳照门"事件,公众才真正看到了艺人后台的形象。前台形象和后台形象的矛盾没能调和好,将是表演者的失败。

  印象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技巧达到避免表演崩溃的目的。表演崩溃的主要形式有: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以及闹剧。当表演崩溃时,表演者所支持的现实就会受到威胁。为了避免表演崩溃,可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表演者用来保证他们自己的表演而使用的防卫性措施;观众和局外人为帮助表演者保证表演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以及表演者为使观众和局外人为表演者的利益而运用保护性措施变得可能必须采取的措施。

  然而,现实社会中有一种现象是表演者反其道而行,将原本社会的期望撕破,故意在观众面前造成"表演崩溃",将原本是后台的行为搬到前台,以达到吸引大众眼球的作用,这就是戈夫曼所指的"不协调角色"。曾经的芙蓉姐姐、凤姐等无一不是在印证这一主题。这一系列事件本应是表演者为管理好自身形象而力求避免的,反倒成为搏得观众注意力的素材了。参考文献:

  [1]于海;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J],社会,1998.1

  [2]汪广华;述评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

  作者简介:

  周琳(1990.4-)女,重庆市垫江县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方向:公共关系与CIS。


标签:表演社会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