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艺术品投资 价值判断难、赝品陷阱多、难维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08 10:32:25 分类:解惑 浏览:109


  价值判断难、赝品陷阱多、难维权、难储藏、难变现,艺术品市场难免曲高和寡。

  艺术品投资已经进入“亿元”时代,投资标的动辄数十万元、百千万元甚至亿元。而艺术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与资源稀缺、精品难求“相融相咬”,大规模资金运作的背后,风险与之俱来,价值连城与一文不值仅窗纸之隔。

  相对于股票、基金、债券、黄金、房地产等投资市场来说,艺术品投资的门槛更高,它有独特的行业规则和周期率,人们将其风险归结为六类。

  艺术品投资价值判断的技术风险,是该行业最大的风险。值得收藏的艺术品门类品种繁多,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会有天壤之别。由于知识性、经验性以及作者和藏家的个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艺术品的价值评判难度较高,没有一个标准的“电子秤”,而品相、需求、投资者的心理偏好等都会导致出价偏差巨大。同时,现代的仿真、造假技术日益先进,假货粗货充斥市场,赝品陷阱防不胜防。防范技术风险,需要买家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甚至是通过交高昂的“学费”来提升鉴别力,有时候还需要聘请专家或专业机构甄别。

  总体而言,艺术品投资适合既有时间又有闲钱的投资者,平和的心态、收藏的理念等都很重要。

  另外,艺术品投资行业的水很深,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行业维权难度很大。这是行业风险,急待行业法律法规的出台。圈内讲究“买对不买贵,买贵不买假”,同一件艺术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致卖家出价虚高。但买进了真货尚可收藏待沽,倘若赝品砸在手上则只能认倒霉。卖家没有告知买卖标的真伪的义务,一切全凭买家眼力识别,“买假不退”的行规让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其次,书画、瓷器、玉器、木雕等艺术品,对收藏环境、运输条件等具有很高要求,稍有不慎造成磕碰损伤,影响了品相就会大大减贬其市场价值,甚至一文不值。

  再者,艺术品的流动性差,难以与股票、基金甚至房产等投资相比,急用资金时,买家很可能趁火打劫,让成交价格折损巨大。民国时期,著名画家溥儒曾收藏过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的《平复帖》,那是一件稀世国宝,曾有买家出价10万大洋,但溥儒待沽不售。后来他母亲突然病故,急需用钱,溥儒不得不以4万现洋成交。

  而关于艺术品的炒作风险,日本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上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泡沫中,在日本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上,一些资本家不惜巨资大肆收购世界名画。大昭和造纸公司的董事长斋藤了英,曾以8250万美元和7810万美元的天价分别拍得凡?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和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几年后斋藤的投资亏损,两幅名画被迫抵押给银行,据说银行出售时,买家给出的价格分别是7000万美元和3500万美元。与此同期,另有一家日本旅游企业以75亿日元买进毕加索的《波埃莱特的婚礼》,该幅画经过转手后抵押给银行时,估价仅20亿日元。业内人士称,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已现“小泡沫”。其实,规避炒作泡沫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参与“击鼓传花”的游戏,避免做最后的接棒人。

  不得不提的是艺术品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是所有投资市场都会面临的风险,与经济周期和艺术品市场周期密切相关。日本经济泡沫破灭、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都曾一度导致艺术品拍卖市场低迷。经济萧条时期,蕴含无形价值和精神财富的艺术品面临更大的贬值风险。有2007年的寒冬,也有2009年的井喷,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在周期性的运行中似乎又迎来一个春天,通胀预期、民富收藏等大背景下,导致周期性的景气市场,但仍需谨慎投资,防范风险。

  要做个真正的艺术品投资者不容易,需要诸多投入。都说艺术品收藏者有“藏家”和“行家”之分,要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或许应该抱着喜欢在先、收藏为主的心态参与。换句话说,要端正艺术品投资心态。很多成功的藏家在购买艺术品时并不把其当做股票、房产等投资产品一样,以未来增值为核心诉求,而是以爱好的心态介入,以收藏的主旨参与。


标签:艺术品投资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