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坏人的故事 坏人的故事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0-02 18:41:03 分类:解惑 浏览:90


  坏人的故事篇1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建议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热爱生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属“热爱生命”教育,这方面内容很多,中高年级还有“爱护身体,积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等内容,逐步拓宽、加深。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张明十分机智地摆脱坏人的纠缠。第二部分,讲述张明立即把遇到坏人的事告诉妈妈。第三部分,讲述张明再次发现坏人后,立即向老师报告,民警很快抓住了坏人。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中应该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要提防坏,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遇事要主动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的帮助。

  3.提高警惕,发现坏人报告老师。

  教法建议

  1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步骤见“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警惕性,防止上当受骗。

  2可以讲故事进行导入,并设置环节、增加悬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3 在讲上当受骗的实例时,最好播放一些已有的实例录像,音频或图片。更具有真实感。

  4 在讲解遇见具体事情该怎么办时,让学生自己说并表演,老师给予归纳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以至用。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不上当受骗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

  一、播放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或播放录音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1或放录像《被骗的三个学生》(录像可根据情节自行拍摄)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参见扩展资料)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不上当受骗呢?

  板书:不上当受骗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2、撒跟就跑。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4、不轻信别人的话。5、找警察叔叔帮忙。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演示课件(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呼救告诉家长

  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告诉老师报警)

  7.教师提问:

  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板书:提高警惕

  播放儿歌并讲解:不轻信 不贪小

  遇事情 要动脑

  提高警惕不上当

  安全自护记得牢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1.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坏人是怎样欺骗儿童。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坏人骗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想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演一演

  1.教师分发卡片,学生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拾到了一个钱包,正当你在寻找失主时,有人自称她是钱包的主人,向你索要钱包,你会怎么办?

  (2)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敲门说要给你家修水管,让你给他开门,你会怎么办?

  (3)有人跟踪你,怎么办?

  (4)陌生人向你问路,怎么办?

  2.学生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师生共同表演。

  4.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处理问题的学生,做得怎么样。

  5.教师 小结:

  当你拾到钱包时,一定要先把钱包收好,失主寻找钱包时,要寻问失主,钱包里有什么东西,经过核对后才能把钱包归还失主。

  当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陌生人不走,要及时与家长、邻居或居委会取得联系,如果你发现这个陌生人确实是坏人时,可以打“110”报警。这样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报警时应该注意说清地点及情况。(但也要切记:不要随便拔打“110”报警电话玩。)

  有人跟踪你时,大声喊叫并往人多的地方跑,可打110或直接找路边的警察叔叔等。

  当有陌生人向你问路时,可以给他指路,但不带他去;或者干脆不理陌生人;赶快跑;等等。

  请学生进行拔“110”报警电话的模拟活动。

  四、全课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板书设计:

  十二不上当受骗

  提高警惕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不跟陌生人走

  不给陌生人开门

  大声呼救

  告诉家长、老师

  报警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看谁最机智

  活动目的:检验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懂得只有提高警惕性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步骤:

  1.在课间,教师找一位本班学生不认识的人,用各类手段骗学生跟他走,看学生反映如何?一定要录像。(找六、七个学生进行实验)

  2.课上,播放录像,分别对警惕性高或低的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

  3.教师总结整个活动。(提醒学生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4.活动提示:

  坏人的故事篇2

  部级心理咨询师

  新疆海景心理咨询中心,共青团乌鲁木齐市委员会乌鲁木齐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心、共青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兵团青海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讲师。

  咨询电话:0991-4552507

  我常常能听到咨询中的来访者,或者生活中的亲人、朋友向我倾诉这样一个困惑:在我的婚姻中,我为什么就成为了那个曾经我最讨厌的人呢?正是因为我也如此讨厌,所以,婚前憧憬的美好生活,婚后却充满了火药味,甚至随时都有解体的可能!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这样一个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比喻:爱情是花朵,婚姻是果实。花朵可以是美丽的,但果实却不都是美丽的。我想已经身处围城中的你我对于这个比喻更是体验深刻。婚姻中两个人看似简单的二元互动关系,却常常令我们茫然不知所措。就像文章开头我举的这个例子一样。这样的困惑人人皆有,根源就在于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为什么成为了今天的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方式,这样的行为方式又是从哪里学来的……

  故事一:

  我结婚3年了,3年来我们几乎天天都为了同一件事情争吵。说来我自己都觉得好笑、不可理喻。每天我都因为老分不按我的要求摆放牙具和毛巾吵架。最初,我们都以为是刚结婚,两人的生活习惯需要磨合,磨合好了就不会为这点小事吵架了。可整整3年了,情况却是愈演愈烈,有几次甚至动起手来,在气头上,我们都不止一次地说过离婚。冷静下来,我忽然间发现,小时候,我爸爸就是这样要求我的,就因为我爸爸天天这样要求我,我和爸爸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从小我经常认为,我不是我爸的亲生女儿。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就不会对孩子有这样苛刻的要求呢?可现在我怎么变成了我爸呢?难怪老公总说生活在有这么多规矩的家庭里太压抑了,实在受不了。想想,老公现在的感受竟然和我从小面对爸爸时的感受几乎一模一样。我意识到问题出在了自己身上。于是,想以新的方式对待老公,不再这样要求他了。可尝试了几天,我就感觉到如果我不像以前爸爸要求我那样要求老公,我的心理就会非常不舒服。于是,我又回到了以前。我们也自然又像以前那样不停地争吵了。现在,每天吵完,我都很后悔、很自责,我知道是自己的原因,可就是改变不了自己!我该怎么办呢?

  故事二:

  我身边的同事、朋友都非常羡慕我,羡慕我找了个好老公。其实,我自己也常常暗自高兴,因为老公对我真得非常好!嫁给了他,我就是世界是最幸福的人了。几年来,都是我无理取闹冲他发火,每次我发完火,他都会来哄我,可最近,我发现他变了,我发完火,他不再来哄我了。这变化让我开始恐慌,恐慌他会不会因为我总是无理取闹、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爱我了。我想改变,想在要发脾气时控制一下,可我做不到。有时,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会不停地在心里对自己说,千万不能发火,可回到家又一切照旧了。我深知,家庭里如果有一方总是发脾气,那么,家庭的气氛肯定不好,也肯定会影响两人的关系的,因为,我爸爸就是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几乎天天一回家就会没事找事,妈妈经常因为无缘无故挨爸爸的骂而流泪。我和姐姐则是为了不让爸爸发脾气,爸爸一回家,我俩就端茶的端茶,拿拖鞋的拿拖鞋,可以说,爸爸是我们家的核心。他高兴了我们才能高兴,他不高兴我们就不会有笑脸。所以,小时候常常羡慕别人的爸爸不发脾气,可现在我自己结婚了,却和爸爸一样,这到底还是我吗?

  前面的两个故事,非常相似,也非常典型。两个主人公都困惑,怎么自己在婚姻中就成为了儿时自己不很喜欢的爸爸呢?其实两个主人公的困惑,非常具有心理学意义。精神分析中有个术语――投射个性认同,用来解释这个困惑非常合适。

  故事一中的主人公,在她小的时候爸爸要求她时,就向她投射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按照我的要求做,你就是好孩子(好人),不按照我的要求做,你就是坏孩子(坏人)。这个信息虽然爸爸没有说出来,但却被她准确无误地接收到了,并开始认同爸爸传递的这个关于自己是“好孩子(好人)、坏孩子(坏人)”的评价了。但是,在儿时,她常常会抵触爸爸的要求,所以,无意识中,她就已经开始认同自己是个坏孩子(坏人)了。当她认同自己是个坏孩子(坏人)的时候,她的内心中充斥着焦虑。为了让自己不再是个坏孩子(坏人),于是,她开始像爸爸一样要求老公。在要求老公时,她将自己内心中的坏孩子(坏人)投射给了老公。无意识中,她告诉自己,现在我不再是坏孩子(坏人)了,而你是。那么,难道她仅仅不按照爸爸要求做,她就是个坏孩子(坏人)了吗?其实,哪怕他没有按照爸爸的要求做,他仍然是个坏孩子(坏人)。那么,既然她知道了自己其实不是一个坏孩子(坏人),那么,她就完全没有必要再这样要求老公缓解内心中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坏人)的焦虑了。他们也就不会因此而争吵伤感情了。

  再来看看故事二中的主人公,同样,在她小时候,每当爸爸发脾气,都会从爸爸心里投射出一个信息:我要想成为家庭中真正的主人,要想大家都服从我,我就得发脾气让他们害怕我。于是,即便她反感爸爸的行为,但她却发现爸爸就是因为发脾气而控制住了整个家庭,全家人都怕他,都得听他的,都得哄他高兴。看来爸爸因为发脾气而从中获益了。看来,以后我要想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就得像爸爸一样发脾气。于是,很小的时候她便开始认同父亲的做法了。因此,也就有了现在在家庭里无理取闹,乱发脾气的她了。

  大家都知道,婚姻中是有很多策略可以维持夫妻情感的和谐的。发脾气,也许很多人都不认为是个好办法。那么,在自己的婚姻中,究竟是否还要延续自己在原来家庭里学来并认同的互动方式呢?是否有必要在双方彼此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只适合我们的互动模式呢?那么,如果大家都认为有必要重新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又该如何建立呢?究竟什么样的互动模式是适合夫妻双方的呢?我想这一系列问题的首要答案,都应该是:真正认识你自己。

  坏人的故事篇3

  我最喜欢的书,是生日时姨妈送的生日礼物 — 一套《胡小闹日记》。这套书一共6本,分别是《坏人都知道我有多厉害》、《我将来是个有钱人》、《绝不为老师和父母读书》、《加油!你不可以输给自己》、《爸妈不是我的佣人》、《妈妈,我爱你》,乐多多姐姐在每本书里都有鲜明的主题,看多多姐的作品,我都能被故事的情节吸引的或哈哈大笑,或泪水涟涟,在读故事中,我学到了关于成长的启示。

  当我翻开《坏人都知道我有多厉害》时,看到多多姐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当走在大街上,有陌生人这样问你:“小朋友,想不想当明星?”或“小朋友,我送你一个漂亮的礼物,好吗?”我当时就想:“我不可能会遇到坏人的,这么多小朋友,倒霉事情不会临到我的。”怀着侥幸的心里,我看到了答案:不以为然型。居然同胡小闹一样的心里。

  我敬佩故事中的白冰,虽然是小女生,但她很坚强。同样,胡小闹遇到问题时的沉着冷静和勇敢,好朋友长安的机灵和林子的自信,都值得我学习。看完我整套书,让我意识到自己必须改掉自私、懒散、依赖的家人的坏毛病,学会独立、坚强地生活,作一个有好习惯、对社会有用的人。

  坏人的故事篇4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本身厚重且充满质感,十分复杂,缺少一定的人生阅历积淀和学识修养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微妙之处。而小孩子的思维简单,惯以好人和坏人来做简单的善恶二元分类,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历史,自然是疑窦百出。

  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上中国古代史的课,老师讲到大泽乡起义,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后来被暴秦镇压云云。我举手提问:“起义的农民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失败了呢?”那时候我看的动画片、漫画书还有一些主旋律电影电视剧,最后都是正义获得了胜利,所以我觉得大泽乡起义也该有一个辉煌的结局才对,居然会失败,实在是不可思议。

  老师听到这问题,有点发愣。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胜利,坏人不一定失败。一个好人失败了,却可以给其他好人做出榜样。”虽然当时我似懂非懂,但现在回过头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围内,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认知和真实历史之间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给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温文尔雅、谦和善良的大叔。后来我读了史书才知道,这哥们儿其实是个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儿。电影《关云长》里姜文饰演的曹操有句台词:“孔融这个人,让梨他肯,让酒他是决计不肯的。”小时候家长给我们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总要加一句:“你们可要学习孔融这种谦让的精神呀。”你说万一哪个小孩子真去翻了史书里的孔融,还学起他的做派来,那可怎么办?

  坏人的故事篇5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本身厚重且充满质感,十分复杂,缺少一定的人生阅历积淀和学识修养,根本无法体会其中微妙之处。而小孩子的思维简单,惯以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善恶二元分类,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历史,自然是疑窦百出。

  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上中国古代史,老师讲到大泽乡起义,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后来被暴秦镇压云云。我举手提问:“农民起义的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失败了呢?”那时候我看的动画片、漫画书还有一些主旋律电影电视,最后都是正义获得了胜利,所以我觉得大泽乡起义也该有一个辉煌的结局才对,居然会失败,实在是不可思议。

  老师听到这问题,有点发愣。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胜利,坏人不一定失败。一个好人失败了,却可以给其他好人做出榜样。”虽然当时我似懂非懂,但现在回过头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围内,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认知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偏差,例子有很多。比如孔融,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脑子里的印象一直是个温文儒雅谦和善良的大叔。后来我读了史书才知道,这哥们儿其实是个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儿。《关云长》里姜文演的曹操有句台词:“孔融这个人,让梨他肯,让酒他是决计不肯的。”小时候家长给我们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总要加一句:“你们可要学习孔融这种谦让的精神呀。”你说万一哪个小孩子真去翻了史书里的孔融,还学起他的做派来,那可怎么办呀?

  我其实有个略显极端一点的看法,没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不一样,价值观可以言传身教,历史观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一个小孩子去“树立”历史观,就像骑着自行车上高速一样荒唐——没那排量啊。给小孩子讲的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好玩,所以别掺杂太多说教,单纯讲故事就够了——讲得有趣,他们就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了解;多多地了解,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树立了历史观,再来分辨对错也不迟。

  当然,如果是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比如张泉灵在文章开头碰到的问题,就可以这么解决:把孩子叫到身边来,语重心长地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曹操和颜、文二人的上司袁绍的关系说起。而要说清曹、袁渊源,就得先说董卓——董卓为什么要进京呢?这就得先谈谈党锢之祸以及西北军阀与诸羌关系演变……”——讲到这里,小孩子多半听得不耐烦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脱。

  坏人的故事篇6

  《伊索寓言》这一书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书,当然,我也不例外。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反应了商贩的贪婪,某些国王的昏庸无能,一些人的自作聪明带来的灾难或是杀身之祸……

  这些故事使我懂得了:做人不要贪婪,否则就会遭到报应;永远都不要相信那些坏人的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做成事;遇到坏人不要和他辩解,而要以极快的速度逃走;说谎话的人是没有人会信任他的;一些人做事做不到却偏偏说时机还未成熟,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我们面对恶人决不可以怜悯;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相信大家也很喜欢《伊索寓言》这本书吧,它不仅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也教会了我们做人的原则。

  同学们只要你们认真的读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能发现每个故事其中的寓意。

  坏人的故事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59-02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两个维度,在教学中应当侧重于哪一个维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应取决于学生与课文互动的需要。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一文的教学中,当课文阅读中的工具性问题已经解决时,人文性的有关讨论便浮现出来,这个时候如果加以延伸,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可能是一件益事。

  一、教材分析

  教学《嫦娥奔月》一般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解决工具性问题:生字词要让学生学会,文章要让学生读顺;第二课时可以就文章具体内容适当地延伸,从而丰富文章的内涵,扩大文章主旨的外延。

  笔者针对课文结构,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课文为什么在开头用三个段落来描写后羿?2.嫦娥的善良体现在哪里?3.逢蒙的奸诈贪婪体现在何处?4.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这四个问题设计的思路分别是:1.课文题目是“嫦娥奔月”,但全文只有八个段落的文章却用了开头三段来写“后羿射日”。如果课文直接通过寥寥数语来描述后羿是一位英雄,也并不影响嫦娥奔月故事的完整性。曾经有学生问过笔者这个问题,教师集体备课时也常常讨论到这个问题,那不妨来听听学生的看法。2.这篇文章写的是作为凡人的嫦娥最终奔月的故事,自然要说明奔月的原因,于是灵药成为课文的另一个“主角”。灵药最终被嫦娥所吃,奔月成仙成了“善报”的标志,因此嫦娥必有传统意义上的“善举”,这才符合“善有善报”的传统道德体系。因此在本文学习中必须让学生自主发现嫦娥的“善”。3.有了对嫦娥“善”的分析,则必须有对逢蒙“恶”的思考。课文中说逢蒙奸诈贪婪,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其“恶”具体行为。4.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意旨在于由文内走向文外,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可以延伸的自然就是中国的奔月工程,问题在于这条延伸之路要怎么走,能延伸到哪里?

  二、教学片段

  1.教学片段一:

  师:我们这节课再来读《嫦娥奔月》,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朗读两遍,再默读。朗读可以增强记忆,而默读则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生(女):我觉得这个故事很美,奔月应是一件很美的事,圆圆的、亮亮的月亮,还有衣带飘飘的嫦娥。

  生(男):我觉得前面说的后羿射太阳很厉害,后羿站在昆仑山上射太阳一定很酷。

  师:嗯,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后羿射太阳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说,叫做“后羿射日”,有谁知道后羿射日的故事吗?

  ……

  师: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为什么会一起出现在课文中呢?课文的题目是嫦娥奔月啊?(生思考,一时无法作答)

  师(提醒):那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前面三段介绍后羿射日的故事是多余的呢?(生继续思考)

  生: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前面的故事去掉,只看后面嫦娥奔月的故事,好像就少了什么。

  师:少了什么?(追问)

  生:读起来好像没那么有意思了。

  师:嗯,这还只是直觉感受,能说得具体一些吗?(生小组讨论)

  生1:少了,这篇课文就空洞了,我们也就不知道为什么西王母会送仙药给后羿了。

  生2:少了,我们就不知道后面后羿为什么会带着弟子出门。

  生3:少了,我们会觉得嫦娥奔月也挺好的,但我们现在读完课文后,并不希望嫦娥成仙。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由此可见,“后羿射日”对于“嫦娥奔月”而言是一个不能缺少的铺垫。

  2.教学片段二:

  师: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感觉到嫦娥和逢蒙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

  生:嫦娥是好人,逢蒙是坏人。

  师: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善和恶。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善的人、好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恶的人、坏的人呢?

  生:像嫦娥一样为了老百姓的人就是好人,像逢蒙一样奸诈贪婪的人就是坏人。

  师:能结合其他事例说说吗?(生思考)

  生:一个人如果总是为别人着想,这个人就是好人;如果总想着自己的就是坏人。

  师:同学们想想这句话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但为自己着想也不应该是坏人。

  师:逢蒙不就是为自己着想的吗?他怎么又是坏人呢?

  生1:因为逢蒙不仅是为自己着想,还会害别人,如果他得到仙药,就会害更多的人。

  生2:他还使用奸计,假装生病,用宝剑威逼嫦娥。

  师:对了,由此可见,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呢?

  生:害了别人的人就是坏人。

  师:对,一个人为自己着想并没有错,但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那就是恶的。一个人全部为别人着想是好的人、善的人,但善的人也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家人,也就是自己的利益。很多时候,在我们的身边没有真正大恶的人,有些人不是故意地侵犯别人的利益,这时,我们要用包容的心对待他们,这也是一种善。但对于真正坏的人,我们就不能善,因为姑息养奸就是对更多人的恶。

  3.教学片段三:

  师:嫦娥奔月是一个中国民间美好传说,现实中有没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呢?

  生1(不假思索地):怎么可能?人怎么可能真的能成仙啊?

  (师微笑不语,有学生意识到老师问的并不是这个意思,于是陷入了思考)

  生2:我知道了,我们国家有嫦娥飞天的什么的,是个飞船。

  生3:我还听我爸说美国有个人老早就上了月球。

  师:对呀,人类凭借着科技的发展和聪明才智,已经发明了飞船。我们国家的“嫦娥”已经到月亮那边看过了,马上就要降落到月球表面了……中国人马上就要到月球了,假如嫦娥真的在那里,你想让航天员捎什么话呢?

  生:家里人来看你啦!(一学生随即大声答道,其他学生哈哈大笑)

  师:很有亲情味道,还有呢?

  生1:家乡人们很想你,你过得还好吗?

  生2:应该让后羿当航天员,让他先过去跟嫦娥团圆。

  生3:不用捎话了,让航天员把嫦娥带回来跟后羿团聚吧。

  三、课后思考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嫦娥奔月》一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在本次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思考的四个问题在笔者看来是有价值的:问题一有助于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知道背景对于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问题二和问题三有助于学生深刻思考善与恶的关系,从而启发孩子们不能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意识;问题四则在于文章植于生活的生命力,当嫦娥奔月由一个故事变成现实时,这样的嬗变可以帮助孩子们打开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后看到嫦娥工程的相关消息时,可以依托本课获得的知识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从这个角度讲,人文性在语文课堂上的生命力在延伸,而这种延伸如何才能有效,关键还得依靠教材进行发散,发散多远,取决于教师引领下学生的思维深度。

  坏人的故事篇8

  杰克是个好小伙,可近来却倒霉透了。他先失业后失恋接着又被房东无情地赶出门,成了一个流浪汉。

  这天,杰克灰心丧气走在大街上,一不留神,被一颗光滑的石头绊了一跤。“人倒霉时连石头都要欺负你!”杰克气得想要飞起一脚,踢开石头。可刚抬脚,又停了下来。他上前捡起石头握在手中,感觉凉凉的。他嘴里嘀咕着:“伙计,让我跟你学习学习吧,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个冷酷的坏人。”说着便把石头装进了衣袋。

  这时,杰克看到一个衣着时髦(máo)的女郎突然昏倒在大街上,手里的糖果散落一地。杰克本能地奔过去,只见那女郎脸色发紫,双手掐着自己的喉咙,却喘不过气来,杰克明白是糖果卡住了女郎的喉咙。杰克想送她去医院,可他一摸到衣袋里的石头,马上就暗骂旧习惯:杰克呀,杰克,你不是要做个冷酷的坏人吗?既然是坏人,你现在要做的就不是送她去医院,而是趁机抢她的东西。

  这么一想,杰克便上下打量女郎,只见她脖子上挂着一颗漂亮的绿宝石,那绿宝石应该价值不菲。于是,他就上前使劲拽女郎脖子上的宝石项链。

  杰克终于扯断了项链,拿到了宝石。而昏迷过去的女郎也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摸了摸自己的喉咙,说:“噢,上帝,那块糖终于下去了。”可当她再向脖子下面摸时,突然惊叫起来:“我的宝石呢?”

  女郎扭头看到杰克和他手里拿着的宝石,马上明白了,忙感谢道:“先生,一定是你将项链弄断,救了我一命。上帝保佑你!我的宝石……”

  杰克一听,只得把绿宝石递过去,女郎却笑着说:“好心的先生,这宝石虽然价值不菲,但毕竟没有我的性命重要,您救了我,我就把它送您作纪念吧。”

  杰克拿着那女郎送给他的宝石,哭笑不得:自己明明要做个落井下石的人,不料却成了“好心的先生”,还因此得到了报酬。看来,上帝处处和自己作对,想做个坏人都做不成。

  恰好这时,一个老乞丐端了一个破碗走来向杰克乞讨。杰克在心里默默念着自己要做一个坏人的决心,于是,他咬咬牙,快速从口袋里摸出那颗石头,对乞丐冷笑着说:“好,我给你一颗美丽的宝石。”说完,将手里的石头往老人的碗里砸去。

  只听“啪嗒”一声脆响,石头落入碗中。老乞丐一愣,转而抓住杰克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上帝,我终于找到了一位有爱心的年轻人!”

  杰克这才看清,原来自己一时粗心,竟将刚才女郎给自己的宝石丢进了老乞丐的碗中。他正要挣脱老乞丐脏乎乎的手,却听那老乞丐严肃地说:“年轻人,你愿意继承一位垂暮(mù)老人的事业吗?”

  杰克大惑不解:“你的事业?你是指要我跟着你乞讨吗?”

  老人爽朗一笑说:“当然不是。其实,我是个拥有过亿家产的商人,可不幸的是,我的子女为了争夺这些财产,明争暗斗,让我伤透了心。所以我在上帝面前发誓,要把财产送给一个有爱心的年轻人,为此我才化装成乞丐。我等了三年,终于等到了你,所以,我希望你继承我的财产和事业。”

  杰克早已听得目瞪口呆,这事如果发生在几小时之前,他肯定开心不已,可现在,他已经打算要做坏人了,如果接受了老人的请求,那就是做好事了呀。

  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解释清楚。便告诉老人说:“我是一个坏人。”

  老人摇摇头,说:“坏人从来不会承认自己是坏人。小伙子,你骗不了我的。”

  杰克着急了,看来光说不行了,现在唯一能证明自己是坏人的,就是做一件足够坏的事情让这老头看看。

  正巧,旁边过来一个快乐的小男孩,一边唱歌,一边踢着自己新买的足球。杰克心里一动,上前一步,一把推开小男孩,抢过他的足球,说:“让我来踢一踢你的球。”说着,就飞起一脚,把球踢了出去。

  只见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就“砰”的一声,砸碎了一块玻璃后,冲进旁边一家珠宝行。

  小男孩见足球被踢飞了,伤心地大哭起来,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地说:“你是个坏蛋,你是个坏蛋……”

  老人也愣住了,嘴里喃喃地说:“你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呢,这种坏事情,不是一位热心肠的年轻人应该做的呀。”

  听着小男孩的哭声,看着老人失望的眼神,杰克有一种发泄后的快感,可同时又感觉很痛苦。善良和邪恶在心灵深处交锋――善良说:悔改吧,可怜的杰克,再也不要让相信你的人失望了。邪恶说:做得很好,杰克。继续呀,你马上就有资格成为一个真正的坏人了!

  杰克一伸手,又摸到了兜里的那颗冷冰冰的石头,于是他咬咬牙,故意装出冷酷的模样,对老人说:“你看见了,老头,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蛋!”说罢,转身就要走。

  这时,从珠宝行里飞快地跑来几个保安,将杰克围了起来。杰克见状,明白是刚才自己那一脚球闯祸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中年人拿着那个砸碎了玻璃的足球,走过来问:“先生,刚才是你踢的球?”

  杰克点点头,然后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挨揍了。

  不料,那中年人却上前拥抱着他,激动地说:“感谢上帝,总是在我危难的时候,派来他的使者!

  原来这个中年人是珠宝行的经理。刚才被一个进店抢劫的歹徒挟为人质。就在这时,一只足球飞来,砸碎了玻璃。破碎的玻璃,恰好击中歹徒,于是保安趁机将歹徒制服了。

  杰克听完,不禁暗自感叹:看来,自己还是要做个好人,这也许是上帝的旨意……

  (选自《故事会》)

  欣赏:

  有什么力量,能化腐朽为神奇?!一个打算做坏人的人却总是弄拙(zhuō)成巧地把坏事做成了好事,这些出人意料确实是上帝的旨意。

  决定做一个好人还是坏人虽然有时只在人一闪念的判决,而这一瞬间的决定就会铸成一个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而上帝的旨意肯定是让我们做好人的,不论人怎样去想去做,而在把握一个人成为好人还是坏人的霎时,上帝会用他强大的旨意把一个人从罪恶的边缘拉回来。

  本文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当一个人在决定做一个坏人的时候,上帝把他一次次的做恶拉回到善的边境上,最终让他感到做一个坏人真难,还是做一个好人吧。


标签:坏人一个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