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养老问题 摘要:步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5 15:44:15 分类:随笔 浏览:88


  摘 要:步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未富先老"的现状让人担心,高缺口的养老保险金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如何应对养老问题,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解决养老问题成为保证劳动力质量和维护国家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本文试图从养老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其现状分析,给出应对养老的方法。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

  一、我国养老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的青年人口流动和外出使得家庭中照顾老人的资源减少,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和城市空巢老人。加之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导致新生儿的出生率下降,出现少子化(即0岁~14岁人口比例降低)与老龄化并存的现象,这意味着年轻人赡养老年人的压力越来越大。201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2035年,中国2名纳税人将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2002年以来,我国养老金当期缺口每年一直徘徊在500亿~600亿元人民币。全国基本养老金收入的15%~20%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专业报告,指出中国未来30年养老金的缺口为6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现行政策不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深,"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将在2016年后真正凸显出来;在2035~2040年达到高峰。

  在中国目前的人口中, 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老龄化在地区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比如说上海, 是我们国家最早进入老龄化地区的城市, 1979 年, 比全国进入老龄化早了20 年。老龄化城乡倒置,根据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来看, 多数都是城镇老龄化的程度高于农村, 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 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高于城镇,而这些现状都是在在社会大众未富先老的背景下产生的。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目前养老主要仍然以家庭为单位。但是现代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面对严峻的养老压力,老年人的增多对规模日渐减少的家庭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负担。

  而我国作为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虽然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在社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着若干问题。

  二、对策

  1、针对养老金的缺口

  养老金缺口问题是世界各国的"通病"。从一些国家成功的养老金改革经验来看,我们对此问题并非束手无策,而是有着很多措施可供借鉴。包括:(1)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标准,如法国对其公共部门的雇员就实行改革,提高其领取全额养老金所需的工作年限;(2)改革养老金支付的指数化方法,将与收入指数挂钩改革为与价格指数挂钩;(3)将与税前工资挂钩改革为与税后真实工资挂钩,英国和德国先后在20 世纪80 年代早期及90 年代进行了这一改革;(4)改革养老金计算方法,例如将原先公式中的"最终收入"或"n 年中的最高收入"改革为"一生中的平均收入"等芬兰、英国等一些欧盟国家进行了这一改革;(5)延迟退休。欧盟各国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鼓励年长雇员继续工作、推迟领取养老金时间。(6)建立"预筹基金"同样是个好办法。北欧各国均已建立起一个相当于两年养老金支出的储备基金。最近,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国也紧随其后,建立自己的"储备基金"。延长退休年龄是降低老年抚养比,近而达到养老保险基金增收减支,缓解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有效手段,对于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有着重要的作用。

  2、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殊的照料和精神慰藉

  普及全民健身的观念,让老年人也有健康强壮的身体,减少年轻人的养老负担。加快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给老年人晚年一个舒适的家,选择合理、完善的养老模式,如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社区养老和在社区养老。社区老年人服务, 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功能康复、合理治疗慢性疾病及临终关怀等服务纳入医保范围, 保证老年人享受可承担得起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构建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3、针对年轻人的养老负担

  对于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人们众说纷纭。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单独两孩"政策,逐步放宽二胎。新生儿的增加虽然也给一个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但是其精神喜悦却是可以给予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同时日后也承担着养老的担子。

  4、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它的使命是解除国民的生存风险,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安全、维持其基本生活并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保证其生存权和发展权。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的一环,其完善对于所有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包括:以社会保障的安全、公平与共享为目标,积极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严格控制提前退休;进一步完善统账结合模式,做实个人账户,并认真做好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真正实现部分个人投资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法律的监督,通过法律使各项养老保险政策按规定实施。

  三、结语

  养老问题影响深远,任何一个国家有责任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以达到对社会大众基本利益的充分保障。由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有医疗卫生事业的提高与进步,世界多个国家老年人的数量逐渐增多,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变的越来越严重,这一发展趋势早在数十年以前就开始显现。老年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在年轻的时候为社会做了贡献,国家和社会都有责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养老社会化是未来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趋势,社会各界的力量在养老问题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可减少家庭和个人的负担。

  现在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性,政府工作的重心也应转移到如何为各方创造条件上来。开拓多元化、多渠道投入的养老金发展机制,加强国家合作,促进对老龄事业的经验交流,整体规划、有效实施,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幸福、舒适的家,不必再被养老问题而烦扰。

  参考文献:

  [1]李衡 周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中国商界,2008,(12):104--105

  [2]杨宏 吴长春.完善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2--36

  [3]孙祁祥 朱俊生.人口转变_老龄化及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 财贸经济2008,(4):68--73

  [4]胡宏伟 张亚蓉 郭牧琦.心理健康_城乡差异与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9

  [5]闫伟.城市居家养老保障研究[M].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作者简介:张敏仪,学校:华南师范大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标签:养老老年人老龄社会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