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正文

又见一帘幽梦续 又见一帘幽梦续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4 17:51:43 分类:网络 浏览:137


  又见一帘幽梦续篇1

  [关键词] 湖南卫视 古装剧 穿越 观众定位 播放机制 审美

  湖南卫视于2006年第一次播放自制现代剧《爱情魔方》后,于2007年独树一帜,吸取原著《一帘幽梦》的优秀制作特点和宣传手段,打造了具有里程碑性的大受观众好评的现代青春偶像连续剧《又见一帘幽梦》。通过对剧中男女角色爱恨纠葛的成功塑造,故事内容的感人深刻,牢牢抓住一批忠实的金鹰剧场粉丝并打响了湖南卫视自制连续剧成功的第一枪。

  从2008年到2011年,湖南卫视相应推出了《丑女无敌》、《回家的诱惑》、《宫》、《阳光天使》、《新还珠格格》和最近热播的《步步惊心》等连续剧。涉及题材广泛,有都市爱情剧,都市励志剧和古装穿越剧;演员阵容的强大,TVB与内地台湾香港的偶像、实力派演员强强联手打造;强大的宣传力度,给湖南卫视自制连续剧带来超高人气和收视率。

  这五年多湖南台自制连续剧成功推出,不仅稳定了湖南卫视在中国内陆电视台收视第一台的地位,更加把湖南卫视打造成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优秀电视频道。在这些荣誉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和营销策略。本文将从清宫戏《宫》、《新还珠格格》、《步步惊心》入手分析其基本的特征,进而分析连续剧背后的播放机制,营销手段和观众的定位审美问题。

  一、湖南卫视清宫剧的可循规律

  1.原著的经典改编和畅销小说的成功购买

  2011年来,湖南卫视先后制作并播放了《宫》、《新还珠格格》、《步步惊心》三部古装剧。三部连续剧中,《新还珠格格》对老版《还珠格格》的翻拍,《宫》对于韩国偶像剧《宫》的学习和借鉴并请来专业的编剧进行编剧,《步步惊心》是在同名畅销小说《步步惊心》原著基础上改编拍摄而成,在第一个环节即在剧本上,文字转化成电视的基础上,就有了观众收视保证。

  1999年拍摄的《还珠格格》,它取得的成功带给内地连续剧市场的强大冲击有目共睹自然不用赘述。《新还珠格格》在内容上大致沿袭了原电视剧的风格,俏丽活泼抑或温柔似水才华横溢性格各异的女主角,身世优越具有翩翩风度的绅士男主角,在清朝皇宫里上演一幕幕爱情故事。观众对于老版《还珠格格》耳熟能详,新版的推出必然遭到许多观众的质疑。虽说《新还珠格格》的推出无疑是对“经典”的抗衡,但就另一方面来看,对于经典原著的翻拍事件本身不失为一种噱头,在观众“批评”中反而建立了对等的关注度。也印证了本雅明所说现代人“惊颤”的理念,“都市人流行走接连不断地很快出现的东西给人带来接连不断的惊颤体验。唯有对这种惊颤 快速消化及由此产生应对这种快速变化反应机制成型才是现代人特有的”[1]。老版《还珠格格》毕竟是13年前的作品,《新还珠格格》的诞生是结合了时下观众的审美和流行关注视角而确定的。也符合索绪尔所说“语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是随时间流动的语言状态”[2]。《新还珠格格》吸取了原著的经典并结合当代的流行文化,故更让观众能接受,也成为了茶余饭后观众的噱头。同时现代观众处于一种快速消费的娱乐文化氛围,《新还珠格格》是否超越老版《还珠格格》,这并不是问题之所在,关键点在于是否让围绕在观众身边琳琅满目的连续剧中有一部与众不同,能否让观众茶余饭后有谈论的剧作。

  《步步惊心》由畅销小说改编而成。和《新还珠格格》一样,均是以清朝为背景的古装剧。《步步惊心》的原著是2006年桐华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在拍摄前已具有良好的读者口碑。湖南卫视选择《步步惊心》拍摄,已经拥有了一个优秀的剧本,加之编剧的改编润色,结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步步惊心》的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二、由今到古的穿越古装剧

  从《宫》到《步步惊心》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这两部都是从当下穿越回古代的戏码,剧情都是围绕康熙九子争皇位而展开的爱恨情仇。这样重复的设置会不会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湖南卫视为何作此安排,肯定会有观众产生疑虑。

  首先为何两部连续剧都是以清朝为背景展开。其中原因有二:一是清朝是离我们当下最近的年代,如果时代太远,观众对剧情的认同的难度将会增加。安排到清朝康熙年间,离现在300多年,现在许多文化氛围都是自清朝传承下来。诸如片子中出现的老北京的街道,房屋建筑……观众相较于其他年代更容易在“安全距离”内找到证明映射自己的“一面镜子”。第二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皆是清朝一代圣君,民风和乐,内忧外患也没有清末或其他年代来得明显。在一个没有战乱饥荒,太平盛世的社会,人民自然会有闲乐之心去憧憬幻想经历爱情,促使故事的发展。

  当下中国连续剧有各式各样的剧种,青春偶像剧、谍战片、商战片、红色军旅片及现在流行的都市情感剧。从《奋斗》、《我的兄弟我的连》到《蜗居》,这些连续剧的成功不仅是有优秀的剧本支撑,也准确地反映出了当下年轻人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诸如“蜗居”、“隐婚” 、“婆媳关系” 、“姑嫂关系”等时下流行词汇。这些连续剧给予观众一种新的视野来看周围的环境,但无形中却给了观众现实的压力。

  现代人面临的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人们看连续剧时候更愿意接触轻松、幽默、而又“不费脑”的剧情,湖南卫视就做到了这一点,充分了解到观众的审美理念。

  而为何由现代穿越回古代,也与当今受众的审美倾向有关。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比较冷淡。由今到古的穿越剧让观众借由“古”来找到现今社会“桃花源”。“桃花源”的生活无忧无虑,人与人之间有情有义肝胆相照。不能否认观众在这些剧作里找到暂时“逃避”社会的一种渠道,“通过营造凄美悱恻,楚楚动人的视觉形象,以缓解人们对爱的饥渴和焦虑”[3]。

  又见一帘幽梦续篇2

  出道:误入藕花深处

  秦岗进入娱乐圈,纯属一种无心插柳的“意外”。

  秦岚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环境优越的家庭,小时候的她不太爱说话、不喜欢人多的地方,长得秀气而温柔,可骨子里却很犟、很叛逆,从小拒绝按照父母给她规划好的人生之路行走,连大学,她也没有按父母“女孩子读文科比较好”的建议报考文科,而是选择了理科,并考取了沈阳机电大学会计专业。

  “如果不是那次比赛,可能我现在正在某家公司当会计,然后和许多女孩子一样,成家生子,按部就班地过日子。”秦岚说。秦岚所说的“那次比赛”,是指大二时她参加的一次选秀大赛。

  大二那年,秦岚的一位好友在电视上看到全国推新人大赛的广告,觉得秦岚很合适,就替她报了名,并鼓动秦岚去参加比赛。推新人大赛有很多组,比如乐器、舞蹈、表演等等,秦岚觉得自己什么特长都没有,咋办呢?就报了个广告模特大赛,按照她当时的理解,这个比赛无非就是走走路,应该难度要小一些。

  报了名之后,秦岚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秦岚的爸爸妈妈都很传统,只希望女儿好好读书,害怕父母责怪,秦岚决定先偷偷比赛了再说。一比赛,秦岚就傻了,原来广告模特绝不止是走走路那么简单,不仅身材比例要求严格,服装感觉和舞台感觉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光是学猫步,秦岚就学了足足4天。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在一位退役男模的指导下,她最后居然误打误撞,获得了广告模特组全国十佳金奖。秦岚终于夺得了大赛模特组全国十佳金奖,顺利签约湖南电视台,第一部戏就是跟刘晓庆合作《火凤凰》,戏份虽不多,却得到导演的力捧,“我也很奇怪第一次面对镜头自己居然一点都不紧张,相反是莫名的兴奋,也许是因为我真的喜欢这一行吧,导演都觉得我有表演天赋,能感觉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次成功,让秦岚的信心“极度膨胀”,她做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大胆决定:“到外面去看看更精彩的世界!”

  对于女儿要进军娱乐圈的决定,父母竭力反对。同班同学也没有人相信她这个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的人也能当艺人。这时秦岚的犟劲上来了:你说我不行我就偏要证明我可以做到!更何况现在我已经在这条路上有了很好的开端。于是,还未满20岁的秦岚放弃了大学的学业成了“北漂一族”,和其他怀揣梦想的女孩一起,来到北京挤,9平方米的屋子里,寻觅机会。两三年里,秦岚总是不温不火地接演一些电视剧或电影。不温不火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莫过于最大的煎熬,然而对于一个志向远大的演员来说,这恰恰是自己充实自己的绝佳时机。秦岚更需要这样的充实。

  比起科班出身的艺人来,秦岚起点不是很高,没有戏拍的时候她就窝在家里疯狂地看电影,慢慢培养角色的感觉。“我觉得演戏就是一种自然的表演,真情流露。我喜欢拍戏,可以不断的学习,更喜欢现场的感觉!”为了尽快自己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那段日子,秦岚的生活可以用“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猫少,睡得比猫头鹰晚”来形容,利用所有机会充实自己,学京剧、学跳舞、学刺绣……只要剧本需要,只要对表演有益,她都愿意尝试,无论压力有多大、自己多辛苦。她曾经在3天内马不停蹄地在两个剧组和湖南卫视“舞动奇迹”的排练厅、直播间奔波。连夜赶路,带病练舞没有消磨掉她一点点热情。因为全身心投入地练舞导致脚踝整个肿胀,而在拍戏的时候自己并没有觉察,反倒纳闷工作人员怎么总是准备“小鞋”给她穿,直到最后接近杀青才忽然发现原来的“小鞋”又开始变大……也因此,她在剧组获得了“秦铁人”的称号。

  “不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多付出才有多的回报。”秦岚说。后来在演艺界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了秦岚的这句话以很好的注脚,正因为这些付出,误入“藕花”深处的秦岚最终才在中国演艺圈惊起了一滩“鸥鹭”。

  成长:“秦岚一滴泪,天上一颗星”

  从琼瑶迷到“瑶女郎”,到今天秦岚仍感觉像做梦一般。

  中学时代秦岚就非常迷恋琼瑶的爱情小说,常常看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让爸爸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在《还珠格格》第一部和第二部热播的时候,和所有人一样,秦岚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每天坐在家里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当时谁要是说我以后也能走进这部戏,我一定会认为他在说梦话。”秦岚说。然而生活中的事情永远比电视里的事情更富有戏剧性,在《还珠格格3》时,秦岚的几张艺术照被琼瑶一眼相中,从二百多个试镜演员里脱颖而出。据说当时琼瑶本来是打算让她演小燕子的,可因为她在表演上的经验仍然很浅,只好让她扮演“小燕子”的情敌“知画”。

  《还珠3》在各地播出后,剧中太后为五阿哥挑选的那个大家闺秀――知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画是一个知书达礼、品貌端正、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温柔如水舞技出众的女孩,但却为了和“小燕子”抢“五阿哥”而不择手段,当她知道五阿哥只爱小燕子一人时,只好默默地与孤独相伴,当她觉得有机会一人独占“五阿哥”时,又信心重拾,想抓住这些机会,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事。也因此,有不少观众表示“不喜欢知画这样爱搞阴谋诡计的女孩子”,这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秦岚把知画演“活”了,演成功了。《还珠3》的成功后,青涩的秦岚的演技提升飞速,受到影视圈广泛关注,从此一发不可收地连续参演了多部品质不低、口碑不错的影视作品,如《风云II》、《我和僵尸有个约会III》、《中华英雄》、《第一茶庄》等。然而,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出演琼瑶的作品。

  尤其是《又见一帘幽梦》的热播热评再次使她成为大家眼中的焦点人物。秦式“绿萍”的塑造得到了圈内圈外的众多褒扬,秦岚坦言在饰演过的众多角色中,绿萍是她印象最深、入戏最累的一个人物。因为要真正进入角色本身的逻辑和心理活动才能自然、逼真地表演出来,而绿萍是曾经那么骄傲又遭受重大打击的女孩,经历相当复杂的心理变化,想爱又不懂爱,高度自尊又可悲可恨。虽然在事业上非常成功,但是感情智商却几乎为零……秦岚分析起绿萍滔滔不绝,相当的深刻有见解,能看得出她在这个人物身上花费的心思。

  在很多包括琼瑶的电视剧里,秦岚出演的都是悲情女子,有细心的观众说,你每集必流泪。经常演哭戏,怎样才能说流泪就流泪呢?秦岚自爆自己是“水龙头”,不但可以5秒钟内哭出来,而且眼泪还能收放自如。秦岚说:“要把哭戏拍好,除了时刻需要酝酿感情外,我还有点小秘诀――比如剧情需要我的眼睛有红肿感,但当时我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我就会向工作人员要几根香烟,对着自己的眼睛熏,达到了导演要的效果。我还有一个小窍门,眼睛一直盯着一个地方,瞳孔放大,就会觉得眼睛干干的,等一会眼睛就会热泪盈眶了。最夸张的一次,是她喝了7瓶矿泉水,足足哭了一天,哭到最后连晚上洗澡的力气都没有了。秦岚笑称,自己已经修炼到飙泪速度比滴眼药水还快的境界了。

  在30集电视剧《第一茶庄》里,秦岚近饰演的女主角采茶女沈玉琦可谓命运坎坷、苦不堪言,哭戏更是时刻不断。虽然哭戏在该剧中已像例行公事一样频繁,但每场哭戏秦岚把握的还是恰到好处,或默默流泪、或失声痛哭、或昏天暗地,力求各有分别。昨晚一场母亲去世的戏,秦岚入木三分的表演,一句含着颤音的“娘――”,虽然声音不大,却让观众感觉肝肠寸断、饱受撕心裂肺之痛。

  也因此,琼瑶对她的“秦岚一滴泪,天上一颗星”的赞誉一时被媒体传为佳话。

  在秦岚的演艺道路上,最重要的两部戏《还珠格格3》和《又见一帘幽梦》都是“琼瑶造”。秦岚对自己有这样的评价,“大家都是通过知画认识我的,但是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绿萍。”说起演《还珠格格3》,秦岚不好意思地说,“那时我还不会演戏,现在自己看《还珠格格3》都想喷饭。”总是出演漂亮女生,秦岚也一度被贴上了“花瓶”的标签,听此说法并不生气,坦然地说,“我的表演一直是原汁原味的,现在每拍一部戏,我都在学习。其实,我的表演风格还没定性。可能我留给观众的印象是花瓶,但外在不是永恒的,我想做实力派,让大家记住我的角色。”秦岚却不希望老是用泪水来证明银幕上的自己,她在苦苦寻求突破“瑶女郎”的机会。

  幸运女神很快就满足了秦岚的愿意。

  成熟:在《南京!南京!》中蜕变

  2008年的一天,在朋友生日聚会上,秦岚见到了陆川、张一白和顾长卫等导演。张一白向陆川推荐了秦岚:“你不是刚好要拍30年代的电影?你看秦岚这张脸,多像上世纪30年代的。她挺合适的。”于是陆川留下了秦岚的联系方式,并于第二天约她见面。秦岚拿到《南京!南京!》剧本后曾考虑要不要接戏,因为唐太太是一个只有3句台词的人物,戏份也很轻,只有四场:唐太太在战局之中,仍然保持着上海女人的贵气与优雅,烽烟四起时带着女儿和妹妹投奔丈夫唐天翔――约翰?拉贝的管家。通常,对于任何一位已经成名的演员来说,如此轻的戏份愿意接的不多。

  然而,看完剧本并看许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后秦岚改变了主意,她说:“看完剧本和深入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后,60多年前那段惨烈的历史深深地刺痛了我,加上电影表现手法、切入角度与以往拍的南京大屠杀类的电影不一样,是一个全新得甚至容易引起争议的视角,我觉得就算只有三句台词,也是值得的很感人。”这次,父母居然难得地达成共识,强烈支持秦岚演《南京!南京!》。东北三省作为60多年前最先沦陷的国土,那块土地的人们对那段长达几十年的屈辱历史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椎心之痛,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轻一代对那段屈辱史却在不断淡忘,父母觉得,秦岚演《南京!南京!》戏份是次要的,能否“出名”更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至少有助于她增加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于是,秦岚接下了唐太太这个角色。”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她当初的预期。

  接演《南京!南京!》,秦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南京!南京!》里,“唐太太”要说原滋原味的上海话,可秦岚却是地道的东北女孩,别说讲上海话,连听上海话的机会都不多,要演好唐太太她必须首先战胜语方关。“原来根本听不懂上海话的,当我得知所有的台词必须用上海话讲,已经开机了。我当时就懵了,完全是悬在空中找不着地的感觉。“我原来天真地认为只要把台词全部背出来就够了。但是导演的父母都是上海人,他听上海话是很专业的,现场他拿了个耳机,又找了个上海女孩拿耳机听我的台词,哪里不标准就卡。”然而人有一种挖掘自己潜在力量的能力,当身处巨大的压力之下,反而会制造奇迹。当秦岚的台词一次次被否定,一次次被卡的时候,她告诉自己,“我不能怕,我一定要闭着眼睛往前冲,而且是用一种厚脸皮的精神。”于是,经过短时间内跟着上海的老师成百上千次的学习、练习,她竟然练就了一口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上海话,陆川对她的语言天赋赞叹不已。

  顶着“瑶女郎”的光环,秦岚被导演陆川要求完全摒弃以往那种嘶吼式的表演。曾经在电视剧中拍摄一两条就能通过的秦岚,在第一场戏中拍了16条,表演不是太过了就是太收了,让她很痛苦,“每次他喊卡的时候我就是被否定的,现场一直在磨合,我是‘熬’过这16条的”。陆川告诫她,千万不要把《一帘幽梦》的那套拿到《南京!南京!》,“我都给你灭了”。秦岚明白他要的是什么,到了第三场很容易便进入状态,后来,秦岚表现得很自如,“实际上我心里面一直在打鼓。对演员,这样的磨练是好的”。

  演等妹妹回来的那场戏,秦岚做了大量情感煎熬的铺垫。在剧组的一个角落,她一直在痛哭,长达半个多小时。导演当时过去看她,不忍看,这么瘦的一个女孩,蹲在那儿哭。“他们也没人理我,我不用他们管,我就自己在哭,沉在里面,达到快虚脱的状态。我希望拍到我的时候,我的感觉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一次,陆川问秦岚:“你可以脱吗?有一场戏我打算设置成你在日本人面前裸奔。”秦岚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她对陆川说:““我不是不敢脱,而是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现。我特别希望通过战争来体现一个平凡妻子和母亲的无奈,她是战争中勇敢活下来的女性,也是生命的传承者。战争过后,只要有一盏烛光,有朗朗的读书声,就有生命的希望。”这段话打动了陆川,于是他又循着这个线索去改剧本。同时,秦岚不人云亦云敢想敢说的直爽也打动了陆川,经过不断碰撞后,陆川将秦岚的戏份从4场大幅增加到20场,让秦岚从一个“龙套”一跃而成为主演之一。

  《南京!南京!》杀青后,陆川认为,秦岚饰演的唐太太充满了光芒。

  在宣传《南京!南京!》的时候,有一幕场景让秦岚特别感动。一个21岁的大学男生对她说,“当看到中国的同胞曾遭受过这样的痛苦跟凌辱的时候,作为这一代的男人,我觉得我要更加发愤图强,让我们的女人,再也不要遭受这样的痛苦。”讲述这一段的时候,秦岚的目光中闪烁着泪光:“每一个中国人面对那段历史,都有越不过去的东西,我们可能会逃避。老人们不愿意再提起,年轻人逐渐淡忘,可是我们不能忘。触碰这个伤疤可能很残酷,但是一旦碰着,我们比想象中的更有力量。”

  《南京!南京!》无论从事业上还是生命上都是秦岚的分水岭,对她在表演方面乃至对人性认识和对生命的感受,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撞击。通过《南京!南京!》,秦岚完成了一名女演员难得的一段自我修养过程。不仅如此,她还因为这部戏收获了与陆川的爱情。

  又见一帘幽梦续篇3

  “送我回家去”

  1987年5月6日,台北,“国父纪念馆”边的人行道。

  一群头发花白的抗议者,上衣写着“想家”二字,举着标语:“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骨肉隔绝四十年”。他们向熙熙攘攘的路人发着传单,传单上醒目地印着“抓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

  那是一个极其敏感的年代。

  这一群抗议者,来自一个叫“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民间组织,他们是一群当年随国民党到台的老兵。

  姜思章是“老兵返乡运动”发起人之一,是最早踏足大陆的人之一。他从1978年开始,陆续和浙江舟山老家通信,并在1982年以探亲名义申请到香港,再由香港进入大陆,从广州、上海辗转回到舟山。老人回忆说:“没回家前,自己常做一个梦。梦里就是这么搭飞机、火车一路回家,最后看到妈妈,放声大哭,然后就被太太摇醒。”

  事实上,在老兵走上街头之前,台湾社会的这股情绪已经涌动。1986年,台湾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的经典作品《暗恋桃花源》在台北上演。这出直接反映“外省人”飘零故事的舞台剧作品随即引起轰动,至今经久不衰。

  20年弹指一挥间,老兵思乡引发的愤怒所掀起的探亲潮,冲开了那道闸门。两岸交流的浪潮浩浩荡荡,旅游、寻根、经商、求学等众多领域的两岸往来不断增多。

  大陆人的港台音乐生活

  在不断涌入的台湾同胞中,我们经常听到下面的名字:齐秦、费翔、琼瑶、三毛、古龙、柏杨、李敖、朱德庸、几米……2007年末,台湾娱乐圈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周杰伦(昵称“周董”)的贺岁电影《灌篮》,已开始在大陆地区进行宣传。在这样一个年代里,周董可以上午出现在台北101,下午出现在香港铜锣湾,第二天又出现在北京的东方新天地。如果忙不过来,他还可以通过视频连线,与大陆的“粉丝”们交流。

  相比之下,周董的台湾歌坛前辈在20年前所经历和感受的,却是另一番状况。

  1987年,一位叫王杰的台湾青年歌手,被著名音乐制作人李寿全发掘,推出首张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同年,潘美辰获首届台湾青年创作歌谣比赛创作组优胜奖。也在那一年,已经出道的齐秦,接连推出了《冬雨》和《狼Ⅱ》两张专辑。

  而同样在1987年前后,大陆的年轻人开始了解到台湾的流行音乐。一夜之间,《跟着感觉走》风靡大街小巷。

  1987年刚刚出道的王杰没几年就红透了大陆,随后,潘美辰、苏芮、蔡琴、赵传、齐秦、王杰、童安格接踵而至,大陆人的音乐生活几乎完全被他们占领。20年前,两岸的人们大概想不到,大陆的“超女”会热到台湾,台北音像店的货架上,摆着李宇春、张靓颖的最新CD……

  1987年,还有一位台湾歌手不能不提,他就是费翔。在那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这位高大英俊的台湾小伙子又跳又扭地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这对于费翔来说,无疑是个惊人之举,他因此成了首位回到祖国大陆、并上了央视“春晚”的台湾歌手。两年后的1989年,费翔在大陆的12个城市举办了63场演唱会,场场爆满,据说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虽然在祖国大陆一夕成名,但在当时台湾的政治氛围下,费翔此举却曾被视为严重的“叛逃”。而据说之前,中央电视台曾邀请费玉清前往北京演唱《一剪梅》,当时费玉清以“政策未开放”的理由婉拒。

  文化上全面对接

  除了台湾音乐,还有影视。

  1987年9月,台湾制片商公会要求当局重新考虑修正或废止关于不准大陆影片进口的旧法令。不到一年,由大陆著名导演谢晋执导、台湾影星林青霞主演的电影《最后的贵族》于1988年7月开拍。这是近40年来,大陆与台湾电影同行银幕上的首次合作。

  20年后的今天,两岸合拍影片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业态。以两岸分合为大背景的《云水谣》,还在2007年10月27日一举夺得金鸡奖中的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并代表中国内地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0年12月10日,由湖南电视台协助台湾怡人传播公司拍摄的、根据琼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六个梦》前三部《婉君》、《哑妻》、《三朵花》,开始陆续与大陆观众见面。琼瑶阿姨的“催泪弹”自此以电视剧形式风靡大陆,随之而来的《庭院深深》、《梅花三弄》以及《还珠格格》系列,更是掀起一波波琼瑶热。甚至在20年后的2007年夏天,《又见一帘幽梦》还再度唤醒琼瑶迷的记忆。

  还是1987年。台湾省编译馆表示将“有限度”地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大陆作家作品,纳入中小学文史地教材,“让这一代的青年更了解近代大陆的变化”。

  很快,1989年10月,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印刷发行的《鲁迅全集》上市。在台湾,阅读鲁迅作品曾经是可以被作为“政治犯”、“良心犯”判刑的。鲁迅、巴金、冰心、茅盾的书籍,当年只在一些大学边上的地摊上悄悄贩售,如今鲁迅们终于“解禁”,堂而皇之地上了书架。

  又见一帘幽梦续篇4

  不冷不热,那是爱情的最初温度

  2008年8月的一天,张嘉倪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聚会上,她发现有一个男子一直举着相机,抓拍各种场景。这名男子的个子很高,看上去有1米90,穿着得体的格子衬衫、蓝色牛仔裤,显得帅气又干练。这样的帅哥伫立在人群里,张嘉倪自然多看了他几眼。

  觉得有人在注视自己,男子放下相机,向张嘉倪的目光迎了过来。张嘉倪的脸红了,目光正想转向另一侧,没想到,男子竟然把相机塞进了背包里,向她走过来,还顺势从旁边的桌子上端起一杯红酒伸向张嘉倪,说:“来,咱俩干一杯!”

  虽然对这个帅哥很有好感,但张嘉倪出于矜持,显出一丝冷淡来:“我又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和你干杯呢!”男子愣了一下,马上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张嘉倪,然后自报家门:“我叫买超,开办一家礼仪公司,这下你认识我了吧。”没想到,张嘉倪的态度还是不冷不热:“你看,我的衣服上没有兜,这张名片你先收着吧。”

  被张嘉倪拒绝了两次,买超的脸有些红了。这时,过生日的那位朋友走到他身边说:“买超,碰钉子了吧。”买超苦笑了一下。朋友见状,走到两人中间,对着他俩说:“你们不认识,我来介绍一下。”不曾想,买超张嘴就说:“怎么还用介绍呢,这是‘紫菱女孩’啊!”

  接着,他如数家珍地说:“‘紫菱女孩’张嘉倪,去年参加完湖南卫视举办的‘寻找紫菱’节目,一举获得冠军,成了经典琼瑶剧《又见一帘幽梦》中的女主角。前几日,这部戏还获得了影视盛典影视新秀奖,谁人不识张嘉倪呢!”买超这番别开生面的开场白,顿时打破了僵局,张嘉倪终于笑了:“没想到,你还挺关心我的。”这时,朋友不失时机地对张嘉倪说:“你可别小看了买超,他这样的年轻人可不多见,白手起家,完全凭借着实干的劲头,在京城的婚庆礼仪市场打拼出一番天地,目前,他可是最大的婚庆公司的执行董事。成为商界新贵,他还是不改当初创业的劲头,你看到了吧,今天他就客串了一把摄影师。”

  看到张嘉倪的眼中流露出一丝钦佩,朋友马上为买超要来了她的手机号码,转过头来,还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你的眼光确实不错,不过,剩下的就全靠你自己了。别忘了,有了好消息,要请我吃饭啊。”面对朋友的调侃,买超只有嘿嘿一乐。

  这次见面之后,买超仅过了一天,就给张嘉倪发送了一条短信:“桂花开的声音风知道,因为风在播送着幽香;雨落的声音心知道,因为心里写着牵挂;你的声音我梦里知道,因为梦里有别样的情愫……”

  短信发出之后,就像第一次见面那样,买超这粒石子掉落在张嘉倪的池塘里,全然没有了音信。买超百思不得其解,好不容易挨到星期天,他再也沉不住气了,拨通了张嘉倪的电话。这次通话后买超才得知,并非张嘉倪不回短信,而是那几日她一直在参加会,手机也放在了助理那里。今天她恰好休息一个下午,还没来得及看短信。

  买超感到机会来了,赶紧说:“既然你下午有空,咱俩见个面吧。”张嘉倪同意了。这次见面,张嘉倪发现买超是个极其细心的人,他为张嘉倪准备了三套消遣的方案:看电影、上咖啡馆或是听音乐会。当张嘉倪选择了上咖啡馆之后,买超又仔细地询问她喜欢什么风味的咖啡。上车的时候,他总是先打开车门,让张嘉倪上车,然后自己才坐上去。

  那天,他俩在馨香愉悦的氛围里,聊起了各自的往事,特别是买超,和盘托出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演艺公司里做助理,后来看到婚庆礼仪市场的广阔前景,便拿出积攒了三年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公司。最难的时候,他曾经吃馒头和素菜度日。有一次,父母来看他,为了让父母放心,他马上搬出了阴暗的地下室,租了一套家具齐全的明亮楼房,父母走后,他立即连夜搬回地下室里。

  听了买超的讲述,张嘉倪的心里五味杂陈:眼前这个男人不但外表出众,还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其实自己出道以来,看似风光顺利,背后不也付出了许多辛劳吗?想到这里,张嘉倪心底除了惺惺相惜,还涌起了难以言说的温存……

  总是心痛,你是我城堡里的小公主

  2009年12月,张嘉倪加盟了《离爱》剧组。在这部青春励志戏中,张嘉倪饰演一个男孩子气十足的“火布丁”。由于投入大、制作精良,拍摄时的张嘉倪非常投入。

  有一次,买超前去探班,恰好她在拍摄一组外景镜头,身着一件单衣的她,需要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连续在操场上跑十几个来回。买超心痛地看到,还没正式开拍之前,裹着毯子的张嘉倪便冻得瑟瑟发抖。

  第三次拍摄通过之后,买超心里一酸,边为她披上厚厚的外衣和毯子,边流下了一滴不易察觉的眼泪。张嘉倪惊讶地看着他:“你哭了?”接着安慰买超:“这点苦算什么,其实最大的苦头,去年我就吃过了。”

  张嘉倪告诉买超,在成为“紫菱”之前,自己并没有学过表演,经常在镜头前犯错,NG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曾经有一次,她与著名演员方中信合作时,方中信对张嘉倪的表演“不到位”很是生气,他不止一次地对身边人表示,带着“新人”张嘉倪入戏,又辛苦又不容易。方中信还说:“最让我生气的是,拍摄向紫菱求婚的戏份时,我好不容易把长达4页纸的台词一字不落地说完,张嘉倪竟毫无反应,当时她的台词短到不会超过10个字。听到导演要重拍时,我差点儿要被气疯。更令我抓狂的是,张嘉倪竟然不向我道歉,一直坐在那里,茫然不解的样子。”

  从那以后,张嘉倪投入到练习上的时间与精力更多了。除了吃饭与睡觉,她的时间都用来磨练演技了。只要身在剧组,她总是拿着剧本向懂行的人请教。那段时间,张嘉倪口袋里装的全是各种各样的润喉片……

  张嘉倪俏皮地对买超说:“最多的重拍镜头,我甚至连拍了7遍,浪费了剧组太多胶片,最后搞得我半点儿信心都没了。不过,再怎么难熬,我还是熬过来了。你看,我一个弱女子都可以挺得住,你一个威猛的男子汉,怎么反而脆弱起来了呢?”

  买超被张嘉倪说得很不好意思:“我就是太把你当作城堡里的公主,不想让你受半点的委屈!”张嘉倪马上说:“我可不是公主,只是平民小女子而已。做人越低调,就越不累。”一番话,说得两人都笑了。

  这次探班结束后,两人的关系有了明显的“进步”,张嘉倪也喜欢上了这个率真而重感情的大男孩。这年2月的情人节到了,买超趁热打铁,买了一束娇艳夺目的玫瑰花,还别出心裁地在花瓣上刻上了张嘉倪的英文名字。张嘉倪接过鲜花,看着上面的英文,十分感动。

  张嘉倪半开玩笑地对买超说:“你是个‘高富帅’,身边也不乏漂亮的女孩子,你是不是常常送她们玫瑰啊?”买超着急地说:“迄今为止,我只送过两个人玫瑰花。”

  张嘉倪得意地笑了:“露馅了吧,那另一个是谁呀?”买超认真地说:“另一个是我妈妈。”他告诉张嘉倪: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带他四处求学。他之所以能闯出一片天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妈妈的影响。所以,每个母亲节,只要在妈妈身边,他都会给她买玫瑰花。”

  张嘉倪心底泛起万千涟漪,买超如此重情重义,又怎能不让她心中荡起无尽感动呢?这时,买超顽皮地问她:“我过生日,你会不会也送我礼物?”张嘉倪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会,你想要什么?只要我能做到的都行。”

  买超露出满意的微笑,热切地盯着张嘉倪大声说:“再过十几天,就是我的生日,我想要的礼物很简单,你一定做得到,你做我的女朋友吧!”张嘉倪怔了一下后,郑重地点了点头。买超激动地拥抱着张嘉倪,转了一圈又一圈,那种天旋地转的幸福,就这样真真切切地来临了……

  风吹雨打,过后才现爱的彩虹

  不过,在享受着爱情甘霖的同时,两人也承受着嫉妒的风雨。作为荧幕上的青春偶像,张嘉倪免不了与异性配戏,演艺圈又是个容易出绯闻的地方,所以两人有时会产生误会。

  2010年,张嘉倪在都市爱情喜剧《丝丝心动》中表现上佳,获得了“星锐最佳人气奖”,这让她有了大把参演言情剧的机会。接下来的两年,她先后主演了《宫锁珠帘》、《城市恋人》以及《花开半夏》等优秀作品。

  2013年8月,买超听传言说张嘉倪在与一名著名男演员配戏时,竟然传出了绯闻。面对大家的猜测,这名男演员模棱两可地回应:“我没承认过,也没否认过,感情是我自己的事情。”而当两名当事人出现在元宵晚会上时,竟穿起了“情侣装”,一个以一身黑色西装亮相,另一个身着黑色亮片小礼服现身。面对媒体的追问,张嘉倪同样没有正面作答:“幸福的爱情都是一种模样,而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原因,果实要成熟以后才会甜,幸福也是一样。”

  买超知道作为职业演员,出于打造人气的目的,一般不会解释绯闻的来源,但他还是嫉妒了。他冲动地给张嘉倪快递去一大包酸奶,并附上一张便笺:“牛奶放久了往往会酸,爱情太久了,同样会变味。”

  当时,张嘉倪正在怀柔的影视基地拍戏,拿着酸奶与便笺,她觉察到不对劲,于是打电话给他。没想到,那一端的买超劈头便是一句:“你是不是拍对手戏时,与男演员过于亲密?”张嘉倪这才明白了,她气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立马回道:“你简直就是没有脑子,是典型的爱情白痴!”余怒未消的她迅速挂了电话。

  本以为两人就此结束了。没想到两天之后的星期天,买超便跑到了怀柔剧组接她。张嘉倪不客气地对他说:“咱俩连普通朋友也不是了。”买超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嬉皮笑脸地对他说:“公主真的生气了?小臣我驱车数百里,专程道歉还不成吗?你难道真让那包酸奶喝反了胃?”说完,他就变戏法似的,又从兜里拿出来两袋酸奶,塞给了张嘉倪一袋,说:“现在我明白了,牛奶变酸并不是爱情的错,那是爱情的味道更醇厚了!”

  那天晚上,两人一起观看张嘉倪演的《微笑在我心》光碟,买超一边看一边若有所思地对张嘉倪说:“男女相爱,就像两个直径相等、相互重叠的圆圈,重叠的部分越多,相统一的地方越多,也就越容易走到一起。但是,必须要有一部分不重叠之处,这就是自我,是有别于对方的地方。失去了自己,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停了停,他推心置腹地对张嘉倪说:“其实我就是太爱你了,才会更加在乎你,嫉妒其实也是一种挚爱呀,难道你不知道吗?”听了这话之后,张嘉倪的心又像浸在蜜糖里了……

  走过这场小小的风波之后,买超与张嘉倪可以用“如胶似漆”来形容了。一次,张嘉倪连续拍夜戏,体力透支的她发起了高烧。那几天的买超正在广州接洽一场大型演出,得知情况后,他立即订了机票,连夜赶回北京,守候在病床前照顾张嘉倪。看到买超因自己生病而焦急的神情,张嘉倪深深地领悟到,自己今生真的是离不开他了!

  2014年6月22日是张嘉倪27岁的生日,在买超的精心筹划之下,张嘉倪收获了一场幸福而温馨的生日聚会。聚会尾声,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只见买超在漫天的玫瑰花雨之中,边唱着深情无比的《My love》,边款款地向张嘉倪走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求婚场面,被幸福包围的张嘉倪不知所措。买超单膝跪地,柔情万千地对张嘉倪说:“嘉倪,嫁给我吧!”张嘉倪捂住了嘴,不禁喜极而泣。

  这场别开生面的求婚很快被朋友们发送到网络上。细心的网友们在祝福同时,发现两人“海拔”差距太大,并留言表示了缺憾。张嘉倪解释道:“我并不矮,是他太高了!”得知这一切后,买超力挺女友,他在微博里晒出了两人多张照片,以表示这份感情坚不可摧。买超写道:“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距离,你永远是我的小公主!”

  又见一帘幽梦续篇5

  【关键词】自制剧 发展现状 湖南卫视 前景

  自制剧,是电视台独立投资制作拥有自主版权的电视剧,在自己的平台上播出并进行二次销售。它是“制播合一”的另一种解读。“自制剧”并非新词,构成“韩流主力”的韩国电视剧超过八成都是电视台自制剧,美国FOX电视台以自拍自播王牌美剧赢得口碑和市场竞争力。我国国内电视剧的制作源于50多年前,最初电视台大多播放电影,当电影不再免费播放时,自制剧被 “逼”产生;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大部分电视台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制作部门自拍自播;80年代末90年代早期,民营资本介入电视剧生产市场,电视剧生产高度市场化,电视台更多作为播放平台和购买方存在;如今,我国各省级电视台因多方面的原因又开始筹拍自制剧。2009年,各省级电视台自制剧的发展呈“井喷”态势,2010年自制剧发展形势喜人。从电视台最初只播放自己生产的电视剧到民营资本介入再到如今的电视台自制剧制作,自制剧渐成为电视台发展的一种需要。湖南卫视是自制剧的先行者,笔者以湖南卫视自制剧为例,对省级卫视自制剧的发展现状、兴起原因、存在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自制剧成省级卫视“香饽饽”,发展态势喜人

  由于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自制剧逐渐成为省级卫视提高电视台竞争力和频道辨识度的“核武器”。湖南卫视是自制剧的领军者,1986年以《乌龙山剿匪记》初涉自制剧,1997年自拍的琼瑶剧《还珠格格》引发收视狂潮,2000年后又接连有《又见一帘幽梦》、《恰同学少年》、“丑女无敌系列”、“流星雨系列”问世,湖南卫视以此吸引了更多观众的眼球。据了解,《一起来看流星雨》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收视率高达3%,号称是该台自《还珠格格》后10年来的最高收视率。由《丑女贝蒂》改编的电视剧《丑女无敌》播出第一季,连续17次拿下全国收视率同时段第一。随着湖南卫视自制剧大尝甜头,越来越多的省级电视台也加入了自制剧行列。2007年,东方卫视自拍《网球王子》,之后又有《加油!优雅》《杜拉拉升职记》出笼;安徽卫视不惜重金邀请当红明星自拍《幸福一定强》等;浙江卫视更是慷慨投资8000万元拍摄4部剧:《歌舞青春》、《爱上女主播》、《我的野蛮女友》、《我爱记歌词》。自制剧发展呈“井喷”态势,可以预见,它将成为电视剧市场上具有潜力的“黑马”。

  二、自制剧发展强势的原因

  (一)自制剧成本低廉,具有惟一播放权

  电视剧的发展是电视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是电视台获得收视率的重要砝码,可谓得电视剧者,得收视天下。于是,作为电视剧市场竞争主力的各省级卫视纷纷把收视押宝在电视剧上,对优秀电视剧的购买大战呈“白热化”。据了解,2009年大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拍摄成本高达4100万元,由于成本高昂,没有卫视出巨资买下独播,从而产生“4+4+1”的播出模式,结盟买下此剧,充分考验了电视台的经济实力。在播出过程中,为争夺收视率,各电视台使出浑身解数,把三集删减为两集播出,有的甚至提前播出了大结局,造成电视剧编排和播放出现了混乱。新《红楼梦》的制片人李小婉对《红楼梦》每集开出了200万元的天价,而四大名著翻拍的其他三部卖价也高的令人咋舌。电视台对优秀电视剧的购买受到经济瓶颈的限制,不利于电视台特色的凸显。再者,购买的电视剧无收视保障。据了解,浙江卫视曾以3200万元的天价购进《争霸传奇》的独播权,最后却损失惨重。安徽卫视2009年投入3.5亿元购买电视剧,仍无法保障长期的独播剧供给。对电视剧购买的恶性竞争使独播剧难“独”。从国外引进的电视剧又因广电总局规定黄金时间只播国产剧,无法有收视保证。鉴于以上几种原因,自制剧的优势凸显出来:有良好的播出平台,电视台可以根据播出需要合理安排播放时间;成本低廉,利用新人担任剧中角色,出场费用低;具有唯一的播放权限,它是电视台独家享有的电视资源,并可随时根据市场反馈决定其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央视媒介分析总监袁方表示,自制剧把电视剧购买的恶性竞争良性化了。

  (二)借助电视台产业链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电视台频道认可度

  自制剧在推广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电视台完整的产业链即整个频道的资源对自制剧宣传推广,为自制剧造势。湖南卫视2006年为《又见一帘幽梦》策划“寻找紫菱”的大型选秀活动,为电视剧的播出做好了“热身”;2008年,《丑女无敌》面世,湖南卫视先是利用“丑女”选秀为其造势,接着举办开机仪式、媒体见面会等进行宣传,并且让剧中主角成为《快乐大本营》《娱乐无极限》等品牌栏目的嘉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自制剧的收视观众。另外,自制与电视台风格相符的电视剧,有利于电视台频道的识别度和认可度。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其自制剧大多是青春剧,有利于塑造湖南卫视的品牌形象,凸显电视台特色。

  (三)植入广告的可观收益,衍生边缘产业的经济效益

  电视台自制剧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剧本,这也吸引了广告商对自制剧的青睐,根据需要随时在剧情中插播广告,自制剧成了广告的重要输出端口。湖南卫视《丑女无敌》第一季有1000万元的软性广告植入,其前三季的广告植入收益高达5000万元。客观的经济效益无疑是吸引电视台筹拍自制剧的重要原因,增强了电视台的经济实力。同时,自制剧也衍生了一系列的边缘产业。湖南卫视借助《丑女无敌》开发了“丑女娃娃”玩具、众多版本的漫画和小说等相关产品。自制剧又推出许多自制艺人,为其后期发展奠定明星基础,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四)迎合观众口味,以“雷”抢“收”

  自制剧以其灵活性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观众口味。在物资丰盈、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也逐渐变化,对于一些异于常规的东西反而更感兴趣,“审美”演变成了对“丑”的解读。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受众从节目中想得到的只是感官的放松、心灵的轻松,而非理性与思辩,自制剧的导演可根据受众需要随时改变剧情,以迎合其口味。湖南卫视自制剧《丑女无敌》《一起来看流星雨》被网友评为“雷剧”,甚至《一起来看流星雨》被改为“一起来看雷阵雨”,自制“雷剧”的大众娱乐功能,具有轻松戏谑的特点,能够愉悦受众身心尤其是引起青年受众及网友的参与。《丑女无敌》中“无敌”不合时宜的穿着打扮,裴娜摇曳多姿的走姿,彻底挑战了受众的审美底线,更满足了具有恶搞精神的网民,不管看好者还是批评者,都得看过之后才能评价,自制剧收视率也就节节攀升。受到此种启发,电视剧导演故意制造“雷点”吸引受众,《丑女无敌》第三季炮制了一个叫“雷”的角色,《一起又看流星雨》中“快男”陆虎以“蘑菇头”的造型出现,王栎鑫竟头缠一条宽丝带被记者们称为“受伤装”。如此雷剧,恰好迎合受众好奇心理。

  三、自制剧发展存在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各省级电视台自制剧虽然收视率较高,但“口碑”并不好,一度被贴上“山寨”“雷人”“超长版广告”的标签,其质量不高的隐忧让自制剧的发展前景变得“灰色”。《丑女无敌》第三季收视大跌,09年九月份排名从同时段的第一名跌至第七第八名,原本多拍几季的计划不得不取消,宣布提前收工,第四部将是终结篇。

  原因主要表现为:一、“见缝插针”式的植入广告,让受众反感。《一起来看流星雨》植入广告逾千万元,而且每八分钟就有一个广告品牌,被网友戏称“超长版广告”、“广告中插播电视剧”。甚至为植入广告,导演不惜修改剧本,自制剧成了“广告内容为引导的定制电视剧”。《丑女无敌》第一季结束后,其制片人郝晓江本人都用“张狂”、“强奸观众眼睛”等强烈字眼来形容。自制剧成也广告,败也广告。二、没有原创的隐形忧虑。现今许多省级卫视自制剧进入了“雷剧”“老剧”翻拍的“新省钱时代”,电视台为了速见效益,不愿花大力气原创剧本,所以对一些老剧进行翻拍。剧情要么几乎没变,要么完全脱离原版,剧中情节比之原版增加了更多“雷点”,失去很多忠实原版的受众。三、自制剧观众覆盖面窄,题材较为单一。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曾说“最初拍自制剧就是因为要弥补经费上的不足”,电视台为经济收益大多选择投资少、制作周期短、收益快的青春偶像剧,瞄准青年人市场。自制剧成了电视台盈利的手段。四、电视台自制剧追求速见效益,制作粗糙,剧情“山寨”。当前省级电视台的很多自制剧内容浅显,受众看后大多一笑了之,没有太大意义。如东方卫视自制剧《加油!优雅》被网友总结为“既现代又恶搞还离奇的灰姑娘的故事”,《一起来看流星雨》仍是“白马王子与灰姑娘故事的现代演绎”,内容苦涩而又毫无创意。自制剧以上不足将成为其发展的瓶颈,电视台应及早想出对策。

  四、自制剧发展前景

  笔者认为,未来自制剧的发展将开辟更为广阔的领域,不应局限于都市“新新人类”的生活剧,而应更广泛的关注现实,深化内涵,敢于尝试新的题材。2009年,湖南卫视自制剧《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出炉,塑造了一群与时代同奋进、与洞庭湖共和谐的青年形象,此剧开创了农村青春偶像剧的先河,书写了当前社会一个大的主题:退田还湖,重建新家园,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成就美好幸福的家园。当然也吸引了众多的农村受众。这不得不说是湖南卫视自制剧的重大突破,电视台视角转向农村,更与当前新农村建设政策相契合,开拓了自制剧发展前景。

  另外,广电总局的政策有利于电视台自制剧的发展。2009年,《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实施制播分离改革,深入推进节目播出机制改革,改变单纯的自制自播模式。电视台内部的“制方”和“播方”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合理分工,形成专业的电视剧制作产业,这将提高自制剧质量,助推自制剧得到进一步发展。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简称“61号令”)对电视台广告的播出时长和播出类型作出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自制剧无限制的植入广告,要求制片人对自制剧核心资源有更好的把控能力,提高广告的植入水平,这也可挽回一部分受众。自制剧发展前景美好,但也不无忧虑,如果电视台不注重其内容及其他方面的塑造,它只能是电视产业竞争的缓冲剂,昙花一现,成为电视领域的“匆匆过客”而已。自制剧是电视领域的新现象,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待业界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①卢晓云,《电视自制剧战略分析》,《传媒观察》,2009年第9期

  ②胡鑫,《省级电视台自制剧的竞争》,《传媒》,2009年总第127期

  ③《内地自制剧被批吸金不避雷 电视台竞争现新态势》,省略,2009年09月10日

  ④潘冬珂,《浅析网络“雷剧”的大众娱乐功能》,《新闻世界》,2010年第2期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又见一帘幽梦续篇6

  这时我的生活十分辛苦,先生平鑫涛自从2002年害过一场大病,身体留下很多后遗症。到了2007年,他的体重开始不停地下降。我关闭了我所有的网站和博客,把全部精力放在他的健康上。

  2008年,鑫涛的体重从65公斤下降到51公斤。他常常半夜胸口痛,我们全家慌慌张张送他去医院挂急诊。医生全面检查,发现他心脏和胃都有病。2008年底,医生告诉我,他必须做一个很大的“开胸”手术,因为他的胃已经整个移位到横隔膜上方,压迫到心脏和肺。假若不拉回原位,将有生命危险。如果动手术,因为他的年纪,也有风险。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决定要不要动这个手术。

  鑫涛和我不同,他是个热爱生命的人。面对疾病的时候,他比我坚强积极,完全是个生命的斗士。他立刻决定动手术,他的儿女也全部赞成。12月,他住进医院,我开始签署各种“手术同意书”,每签一张,我都胆战心惊。我的耽心、害怕、恐惧、脆弱,都不能让他知道。每天在医院,我笑着为他打气,告诉他动手术绝对没危险。晚上回到家里,房间是黑暗的,迎接我的是冬日冰冷的空气。我一个人坐在房里,精疲力尽,泪水横流。

  手术日期刚好是圣诞节。他忽然拉着我的手,郑重地对我说:“万一我没能撑过去,答应我,你好好地活下去!”我咬紧牙关忍住泪水,生气地说:“说什么废话,如果你没能撑下去,你还管得了我吗?你什么都管不了,所以,你最好撑过去!”

  那晚,我彻夜未眠,想着,人生到底是在追求些什么?我们年纪老了,总要面对生死,我已经忙忙碌碌度过一生,老早就准备好迎接最后的日子。可是,鑫涛曾经答应我,他会让我先走,免得把痛苦留给我。

  25日一早,鑫涛动了手术,我在手术室外等待了4个多小时。医生允许我进去看他,他仍然在麻醉中,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接着是一连串治疗和复健的日子,他撑过来了。当他出院后,我全心全力地照顾着他,每天和营养师研究饮食,不断地调整又调整。我的生活里,没有我的小说、我的戏剧,只有医生、医院、营养师……和他的体重!因为,只有他的体重上升,才能证明病情控制好了。2009年4月,他的体重上升到58公斤,我们依旧每周3次去医院,直到他痊愈。

  这段日子,我的煎熬,无法细述。当他逐渐康复,我觉得,我再也不能陷在担心和恐惧里。我要找寻一些快乐,把自己救出来。

  其实,自从我上了年纪,我就越来越明白,人生“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写《还珠格格》剧本,就体会到这点。我跳出悲剧,改写喜剧。一来是我的心越来越柔软,自己就想找快乐;二来觉得人生太多无奈。很多年轻人不知何去何从,也不知道生命目的何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和痛楚。我想把快乐带给每个人,也带给自己。写剧本做戏,早已不是我的“事业”,而是我的“兴趣”。在创作的时候,我会非常投入,会忘了所有的烦恼,尤其当写“小燕子”的时候,我会融入这个角色,掉进她的世界里。

  鑫涛生病这两年,找我合作拍电视剧的人从不间断,各种企划案都有,我完全置之不顾。由于电影市场复苏,更有很多电影公司想拍我的电影,我也没有动心。直到鑫涛身体好转,我才又有了自我。有一天,我对鑫涛宣布:“你病好了,这两年我太辛苦,似后你自己照顾自己,我要去找快乐了。”我知道,我不能找健康,健康会随着年华一起老去。但是,我如果活着一天,就能快乐一天,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我什么都不苛求,只想快乐。

  这时,很多电视公司都在说服我重拍《还珠格格》,只是我自己意兴阑珊。但是,鑫涛的一场病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想到了快乐的“小燕子”,想到当时创作这个剧本时的快乐,我动心了。

  我就这样掉进新戏里去了。说也奇怪,我一动笔,居然引起全家总动员:我的媳妇何琼,在电视事业中创造着她自己的天空,她兴奋不已,立刻着手一些创作以外的事务;我的儿子中维,想出许多“小燕子奇招”,帮我“口头编剧”;鑫涛更是追着我的剧本看,每本写完就要打印给他看。我们全家都“活”过来了,两年苦闷的生活,居然被重新编写的《还珠格格》终结了。每天大家讨论着,全部嘻嘻哈哈笑成一团。

  有一天,我正在电脑前打字打得无法停手时,鑫涛为我送来一杯水,说:“你不要写到脱水。每次一工作就什么都忘掉,怎么连水都不喝?”我看着他,我知道,他虽然还在定时去医院针灸、检查、追踪、保健,但他又是那个“照顾”着我的鑫涛,而不是被我照顾的鑫涛了。我继续写着剧本,心里充满感恩。每一天,都是上苍给我的,我要用这些日子,堆积出一部快乐的“燕儿翩翩飞”!从来没有一部连续剧,是我用这种心态来创作的。

  又见一帘幽梦续篇7

  “芒果”代表着什么?

  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总编辑、湖南卫视总监张华立认为:“芒果”最先来自于粉丝对湖南卫视的一种昵称,表达着粉丝对湖南卫视一种无私的关心和热爱。而采用“芒果”称谓,则是一种态度,是‘拉低视角,和观众成为伙伴;如果可以,让观众成为元素”。

  或正因此,大量的创新节目和自制青春偶像剧才能迅速成为芒果的标签,媒体的主流价值观也在一轮又一轮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同样,既能放低身段,也能高调策划,有语云,会做内容又会做宣传推广的芒果一定是好芒果。如何打造出“受年轻人追捧的媒体”,湖南卫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CSM26收视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湖南卫视整体收视继续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CCTV1)。

  2012年,面对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和覆盖政策的调整,湖南卫视率先公布了一批新节目计划,《平民英雄》《平安2012》《新闻当事人》等节目呼之欲出。而在此前结束的2012湖南卫视广告招标上,湖南卫视三分之一不到的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标总金额达25.2亿元,较标底价平均溢价54.6%――市场用实际行动印证了湖南卫视“最具活力电视品牌”的金字招牌,为了应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湖南卫视又再次吃起了螃蟹,对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广告资源在12月9日进行全新的再次招标,其背后的艰辛和努力可想而知,而其透射出来的对品牌的自信也可见一斑。

  收视、收入持续上涨

  “芒果”称谓的喊出,原本就是湖南卫视将其年轻、时尚的品牌定位与目标收视群体心理喜好的一次刻意融合。自数年前网民以“芒果”表达亲切调侃之意后,湖南卫视欣然接受,自称“芒果台”,并顺势举办了“金芒果粉丝节”,塑造“亲和”形象。湖南卫视团队在品牌打造上的反应速度让人惊叹。

  2011年初,湖南卫视的形象包装依惯例进行了一次改版升级。其特色是把融合了芒果图案的图标放置在屏幕上,并根据不同节目调整图标的出现方式,比如以喷绘芒果图的方式出现,以观众用遥控器按出的方式出现。同时,新包装还引入了“压屏透底ID”,并将频道版式系统的视觉设计向ID的特点靠拢,保持统一性。

  张华立在解释这一变化时表示:“湖南卫视作为大众媒体,要进一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这个品牌概念强调的就是和观众的平等、互动。”

  在此品牌概念下,湖南卫视2011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内容生产已经形成成熟的多元模式,包括众多原创电视剧和大型活动及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节目,不仅收视屡次夺冠,也带来了极佳的口碑传播。同时,凭借其内容创新力与品牌影响力,湖南卫视在2011年再破创收纪录:广告营收超50亿元,较2010年净增14亿元以上。

  创新不断 品质制胜

  谈及“新闻立台”,张华立认为:“新闻立台的实质,是导向立台、主流价值观立台、社会责任感立台。新闻立台要在所有内容中弘扬主流价值观,倡导绿色传播;死守‘三条底线’,即政治导向底线、价值观底线、真善美底线。”因此,湖南卫视在节目的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有担当、有责任的态度,将“新闻立台”的核心思想贯穿始终。譬如《天天向上》就是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放松心情,同时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

  2011年,湖南卫视的品牌栏目《快乐大本营》延续收视神话,不断拓展明星资源,丰富节目内容,牢牢稳坐综艺节目头把交椅。

  《天天向上》制作愈显精良,跨界名人、行业精英、草根达人倾情加盟节目,立体呈现不同领域、不同群落的本色与特色。2011年《天天向上》还积极拓展海外领域,加大影响辐射力度。

  据湖南卫视副总监、新闻发言人李浩介绍:湖南卫视在品牌栏目更趋精良的同时,创新节目不断升级,《喜剧之王》《帮助微力量》打开全新资源,尝试崭新模式。《给力星期天》和《少年成长说》节目形态新颖超前,瞄准青少年市场强化年轻时尚品牌气质。此外,湖南卫视的“中国第一个零点高端人文带”的新节目《岳麓实践论》《博物馆奇妙夜》在零点时段也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目前湖南卫视在所有卫视中节目制作量是最大的,自制节目日均已经超过了4个半小时。”湖南卫视副总监梁瑞平说。

  大剧自制 独领风骚

  不管定制剧还是自制剧,湖南卫视都会要求独播。然而,优秀独播剧资源的争夺更像是一场军备竞赛,随着湖南卫视电视剧战略的步步强化,其颇具芒果风格的自制剧大片策略也在2011年表现得异常明显。

  今年湖南卫视的电视剧有极大特点。一是引进剧与其他卫视相比,引进剧虽然仍占一定比例,但国产穿越剧《步步惊心》等表现异常抢眼;二是与国内电视制作机构合作,联合制作优秀的国产电视剧,如《宫》《回家的诱惑》《武则天秘史》等都属于湖南卫视的定制剧,可视作为湖南卫视的频道风格量身打造;其三,在整个播出中,重点加大湖南广电系统自制电视剧生产的比例,包括湖南卫视电视剧中心、电广传媒、湖南经视、天娱传媒、响巢传媒等湖南广电系统生产的电视剧。如《一不小心爱上你》《新还珠格格》《我的青春在延安》《风华正茂》等。其中,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准备的两部献礼剧《我的青春在延安》和《风华正茂》正是湖南卫视将自己平台独有的青春气质和红色经典成功融合。

  湖南卫视的这种“自制意识”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觉醒了,自1990年起,以《六个梦》《一帘幽梦》《还珠格格》为代表的一系列琼瑶剧,就是以湖南广电现掌门人欧阳常林为代表的“电视湘军”和台湾琼瑶等影视先锋人物合作的成果。2007年后的《又见一帘幽梦》《丑女无敌》《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则全面开启了湖南卫视完全自制剧的鼎盛期。

  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何小庭介绍:做自制剧,一可以控制成本,二可以掌握版权,形成产业链,三可以保证独播。除此之外,湖南卫视尤其看重两点:自制剧与平台的粘合性,以及“推新人”效用。“现在的竞争就是这样,你不仅要有别于人,还要有强烈的自我标识。”何小庭表示,湖南卫视的核心观众人群偏青春、时尚、都市和情感,自制剧可以依据这些特点修改内容,如此一来既加强了频道的标识性,又符合观众的需要。像《一不小心爱上你》的剧本在剧组和电视台之间来来回回转了一年多,从人物性格的调整到剧本冲突的设计,电视台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同时,用自制剧推新人也是湖南卫视的一个长远策略,湖南卫视自有艺人众多,俞灏明、魏晨、张翰、江铠同、郑爽等,全部是“自家戏自家演自家捧”,“用自己的人,一切都好筹划,除了剧,台里的各种节目也可以资源共享,后续开发也容易得多。”何小庭表示。

  虽然芒果出品的电视剧远未达到其电视节目的品质级别,但其选题、取材的大方向却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在观众的追看与批评中,湖南电视人慢慢积攒着制剧的经验与实力,且意欲在未来引领影视“华流”。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欧阳常林表示,未来还将加大投入与创新,在题材选择上改变囿于本土地域文化的不足,保持开放的文化姿态,以青春偶像等现代题材为突破口,融传统文化价值于现代生活题材,制作优质剧本,最终,打造出年轻一代的以“华语”为潮流的生活方式,真正把“华流”打响。

  播出季创新凸显整合力

  2011年,湖南卫视在全国首创了“播出季”概念,“新春合家欢季”“幸福生活季”“红色青春季”“和谐感恩季”等特色编播,再度彰显出湖南卫视的策划与品牌整合能力。

  “季播”概念,是以受众为中心、更符合传播规律的一种全新理念。其特点在于,它能在更好地依据观众的生活、消费和收视习惯,满足观众不同需求的同时,给予制作单位更充分、灵活的创新机会和空间,从而延长节目寿命,提高效益。

  其中,湖南卫视5月其推出的“红色青春季”被视为一次编播突围的经典案例。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各大电视台都精心筹备红色献礼剧及节目,如何在一片“红海”中体现湖南卫视的芒果风格与创新意识,湖南卫视策划了一系列献礼节目、大型晚会及红色自制剧。《我的青春在延安》打响了湖南卫视红色献礼的头炮,随后是自制红色剧《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2》),节目方面《2011快乐女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挑战麦克风》《舞动奇迹》《背后的故事》也围绕“建党90周年”推出系列特别节目,另有特别专题《青春做伴》《青春放歌》《那年七月》,纪录短片《党的儿女》等。张华立认为,“主动做好创新宣传,而且赢得市场,是对新时期的‘新闻立台’最根本的破题。针对今年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宣传任务,也是湖南卫视坚持‘新闻立台’,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机遇。通过‘红色青春季’,要有血有肉地实现对青年的引领、对大众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体现媒体的责任感与担当。”

  从最初单一节目的“季播化”,湖南卫视汲取经验,发展出“播出季”的概念。此举意味着,今后湖南卫视能为客户提供长线、中线、短线的不同传播资源,不仅可涌现出更多创新节目,同时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也更加紧密,观众对于节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更快地反映在节目内容当中,让节目更加精彩、完善。

  大型活动风格化

  张华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最大的愿望是“若干年后那些已经长大的年轻人,回首再看这个伴随他们青春成长的电视频道,怀念的不仅仅是它的‘青春、活力‘与专业理念,更有它的精神气质”。

  李浩则表示,湖南卫视一直在努力呈现的品牌形象就是“积极向上、主流、对社会有责任有担当的媒体”。这是对“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电视媒体主流价值观的解读,更是湖南电视人一直的追求,其具体表现是在节目之外,仍打造出颇多具有芒果风格的广受年轻人喜欢的活动。

  自2009年始,湖南卫视打造了“青春成长系列”――“五?四成人礼”“六?一和未来有约”“七夕,今夜我们歌颂爱情”“汉语桥”等众多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年轻人追捧,取得良好的教育引导效果。2010年度,湖南卫视共制作了近20台大型晚会,其协同青海卫视一起举办的《永不放弃向生命致意――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特别节目》,筹得9亿善款物资,受到各界肯定,还有普及全民国防教育的《心的长城》主题晚会、金芒果粉丝节、金鹰节颁奖晚会等特别节目。

  又见一帘幽梦续篇8

  尽管TVB于近期易主,但邵逸夫开创的TVB模式在电视产业发展史上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电视台签约自己的艺人,安排其拍摄自制电视剧,参与台里的综艺节目,并通过电视台相关部门或关联企业接洽其广告代言及其他商业活动……内地的省级卫视实力派――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都曾在发展中不约而同地参考了TVB模式。

  虽然许多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内地和香港的电视环境有极大差别,因此内地电视台完全照搬TVB模式不现实,但对这一模式的借鉴内地电视台却一直在尝试。

  选秀造星,形似TVB

  通过各种渠道“造星”,是TVB模式里最基础的一环。

  几年前,东方卫视连续推出两部《网球王子》自制剧,集合了“好男儿选秀”的众多艺人,并在综艺节目中为“好男儿”和“我型我秀”艺人创造了不少露脸机会。但近两年,随着东方卫视在真人秀节目上不断斩获收视佳绩和好评,东方卫视的综艺道路也逐渐走向平民化,与曾经主打艺人牌的路线渐行渐远。

  而湖南卫视的旗帜却一向鲜明,在拥有大量青少年观众以及众多明星综艺节目的环境中,也许是最具造星能力的电视台之一。

  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和东方卫视频道副总监苏晓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艺人比赛完毕后,需要新的渠道进一步包装和维持人气,综艺、演出和电视剧都是很好的方式,为其持续产生影响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今,湖南卫视更是扩大了自己的艺人资源。就目前看来,不仅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能令其签下的选秀和影视艺人活跃于荧屏,其不断推出的自制剧,如《一起去看流星雨》、《又见一帘幽梦》等也为扩大艺人和电视台的影响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造星”起步略晚于湖南卫视,但浙江卫视却明确提出以“TVB模式”为下一步发展重点。其特色是不仅推动选秀艺人,同时也让“主持人艺人化”,“让主持人群落参加我们的自办节目,或者在卫视的自制剧、定制剧中扮演角色,通过节目或者电视剧提升他们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更形成一个有机循环。”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表示,“我们也是内地卫视圈第一个这么提的。”据悉,浙江卫视的目标是到2015年签约100位艺人。主持人朱丹在《爱上女主播》里饰女一号,也遵循了这样一个操作思路。“虽然现在TVB影响力不如当年,但这种模式很成熟,现在仍然很强。”夏陈安说道。

  拥有艺人资源,打造电视剧生产、制作、播出的产业链,从表面上看,这两大元素似乎已经令电视台发展具备了TVB模式的雏形。但深入剖析,会发现内地电视台与香港TVB仅是“形似”,延伸开后二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核。

  TVB体系与“更年期”

  作为20世纪80年代香港娱乐业的龙头老大,TVB呈现出典型的商业频道属性。

  TVB模式的最大特色是仿效西方管理制度,建立起从资金注入、编剧、演员,再到拍摄至播放的一条龙体系,之后将音像制品的版权销往海外。其每年850小时剧集的高产量,保证了TVB在香港市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营造出品牌效应。

  据分析,TVB能够每年出品高产量、高质量的剧集,得益于它的一套系统:拥有自己的签约艺人,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保证剧集的正常拍摄和制作质量;有一个自己的编剧和拍摄团队和良好的播出平台,能够实现剧集的自产自销;植入式广告无缝链接,在创收同时不影响剧集拍摄;整个生产流程,保证了版权始终归TVB所有,可以多次贩卖实现经济效益;各部门之间紧密合作,互通信息,保证了制作和销售的信息畅通和有效互动……TVB自给自足的电视剧机制逐渐成熟并发挥功效,成为TVB最大的盈利点所在。

  然而,“这个优质产业链条的成型,多少是时代赋予的,TVB的成长恰逢香港娱乐和电视的黄金期,在香港这个不大的区域里得以借助强势的电视媒介积聚当地优秀的制作资源。而在现今新的媒体环境下,垄断性的发展给TVB带来很大弊端,步入更年期的TVB也正面临转型之惑。”乐韬世纪传媒总经理刘晓亚说,“与此同时,内地有实力的制作力量比比皆是,媒体环境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更加复杂,要依靠单一传播媒介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几乎不可能。”

  东方卫视频道副总监苏晓也表示,“内地电视台,不可能所有播出的内容都是自制的,更多还是依赖于市场化的购买。”

  对此,天津电视台节目购销中心主任刘郡表示认同。他认为,自制电视剧的品质取决于电视台有没有足够好的制作团队,需花费多大的成本。尽管湖南卫视的自制剧为其赢得不少收视率,但也有人认为是以牺牲其品牌形象为代价的。“社会上有很多制作公司,精通不同的题材创作,电视频道为什么不根据自己的特色,采众家之长,定制电视剧呢?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觉得TVB模式不会是最后的发展方向。”刘郡说。

  “将来中国的电视剧制作的一个可能趋势是大的影视制作公司与强势电视台的强强联合。”南方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副总卢涵对这样的合作表示看好。

  人才培养与未来

  TVB向来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超低的收入使得许多一线艺员不断流失。于是,为解决这一问题,邵逸夫在当时办起无线艺人班、歌手大赛、选美比赛。据TVB制作资源部总监乐易玲表示,TVB一年一期的艺员训练班,每年从二三千报名的人中招收20多个,不仅需经过6个月的基本功密集训练,还有随后一两年的高级训练。最后TVB高层会在受过训练的新人中进行挑选,再按各自的特长进行分配。

  “这使得TVB并不依附于某一个艺人,对于艺人的离去从不刻意挽留”。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罗青介绍。到目前为止,TVB有80%的艺员仍出自艺人班,艺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而且同类型的演员并非只有一个。就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TVB大量涌现出梁朝伟、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等巨星。

  对于人的商业开发,使得明星资源、音乐资源、选秀资源整合进入了TVB商业电视。然而,在内地电视台,对旗下艺人的培养尚属于青黄不接的阶段。“出现一个优秀的艺人有点儿像撞大运,之后这个类型的明星由谁来接班,什么体系在培养,还比较模糊。”刘晓亚告诉记者。

  目前内地电视台的艺人资源大多来自选秀,而在走过7年之痒后,内地的选秀热潮也转向了真人秀。在2009年,湖南卫视曾举办了“芒果训练营”,随后东方卫视也开办起“明星学院”,是对艺人系统培训的尝试。但现今看来,由于专业性的缺乏,这样的培训更多像是电视节目的一个噱头。

  尽管“形似”而“神不似”,但不可否认,对TVB模式的借鉴和本土化延伸,仍然为内地电视台在电视剧的同质化竞争中找到了一个可供尝试之路。


标签:湖南自制电视台电视剧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