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指南 > 正文

养殖论文 养殖论文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23 19:16:05 分类:指南 浏览:56


  养殖论文篇1

  乌鳢的成品鱼对皮的外观、皮质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要求,单尾体重应达2.5kg以上,鳞片紧凑无瑕疵;没有反向磷,皮肤不损伤,肤色通体亮黑,斑纹清晰。因此,要对放养的鱼种进行严格选择,要求2龄优质鱼种单尾重在500~750g之间,鳞片紧凑无脱磷,皮肤不损伤,活泼健康。放养密度为乌鳢鱼种6000~7500尾/hm2,另搭配花鲢450尾/hm2、白鲢750~1200尾/hm2,花、白鲢的规格要与乌鳢鱼种相当,以防被乌鳢吞食。

  2科学配制专用膨化饲料

  乌鳢是肉食性水生动物,以野杂鱼为食;但经过驯化的乌鳢可以吃食配合饲料,尤其是膨化饲料更适用喂养乌鳢。由于对皮用乌鳢皮质要求较高,因此在配合饲料中必须适当地添加一些有益皮肤生长的营养素。可以添加半胱氨酸、亮氨酸等,配成皮用乌鳢专用膨化饲料,具体配方是每吨膨化饲料添加半胱氨酸250g、亮氨酸500g、缬氨酸750g。

  3饲养和管理

  3.1饵料的投喂

  3.1.1定时。每天上午8时、中午11时、下午2时左右分3次投喂,第1次占全天用料量的30%,第2次占50%,第3次占20%。

  3.1.2定量。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天气确定投饵量。一般晴天温度15℃以下,日投饵量是鱼体重的1%;15~20℃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20~35℃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25~30℃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阴天或雨天应减少投饵且提早投饵,一般为每天2次,上午8时1次,12时1次,投饵量为晴天的1/2。投饵时要分散,可减少乌鳢相互撕咬,避免损伤皮以保证鱼皮质量。

  3.2水质的管理

  3.2.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要选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养殖池,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注入新水,调节水质,增加溶解氧。

  3.2.2定期调水,增加溶氧。一般每周注水1次,换水1/3为宜。阴天、雨天、台风时更要加注新水。当温度达到30℃、水体出现大量微囊藻等绿色水华时,除注新水外,还要用水环境改良剂进行水质调节。

  3.2.3配置增氧机,预防水体缺氧。由于乌鳢规格大,群体产量高,耗氧量大,为防止鱼塘缺氧,必须配备增氧机,一般1hm2配备4.5KW动力。开机时间应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在午后13~15时开机2h,以利于排除水体内的有害气体,促进乌鳢排泄物的分解。阴天、雨天在早晨3~6时开机3h,以增加水体溶解氧,预防乌鳢浮头。

  3.3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促进鱼体稳健生长

  在鱼体生长过程中,要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促进鱼体稳健生长。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鱼体“虚胖”现象,即身体粗短,头小,胸、腹粗胖,要调整饲料配方,减少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动物蛋白和纤维素的比例,粗蛋白比例调到35%左右。同时在水体施用VC和免疫促长剂,以利于提高鱼的抗病能力,促进乌鳢健康生长。

  4病虫害防治

  4.1水霉病

  当气温低于15℃时,易发生水霉病,防治的措施:①选择无皮肤损伤的健康鱼种,当天捕捞,当天放养,不能存于网箱;②放养前用硫醚沙星2mg/L药浴3min;③在养殖池中发生水霉病,如果发病率高则不能作为皮用乌鳢养殖。防治应采用“先去霉后消炎”的原则进行,第1天用硫醚沙星全池泼洒,用量为1g/m3;第2天用强氯精或聚维酮、碘消炎,用量分别为0.3g/m3或0.1g/m3全池泼洒。

  4.2孢子虫病

  孢子虫病很明显的一个症状是鱼体腹部膨大,行动缓慢,常靠边游动。解剖观察,肝脏、脾脏有很多白色斑点,这是孢子体寄生的症状。防治措施:①严格检疫,如发现有孢子虫的鱼种,不能作为鱼种引入;②采用“内治外消”的方法,用孢杀拌料,每250g药物拌料50kg连喂1周,至鱼腹膨大消失为止。水体用抗暴威450mL/hm2对水泼洒,防止健康鱼体感染。

  5捕捞

  乌鳢作皮用有专门公司收购加工,对鱼体外观要求很严。因此,应干池捕捞,轻拿轻放,捞网要用晴纶丝制作,以避免鱼体损伤为原则。

  论文关键词乌鳢;池塘养殖;养殖技术

  养殖论文篇2

  论文摘要从养殖场所选择、苗种质量、放养密度、水质管理、科学喂养、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从而为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无公害青虾因其品质高、价位高、易养殖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受,近几年睢宁无公害青虾养殖发展很快,主、套养近1000hm2。但随着养殖的再发展,出现了诸如规格、品质、产量的下降、疾病的大量发生、商品率、经济效益的持续下滑等现象。根据与养殖户的探讨及有关资料的查询,笔者现将无公害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无公害青虾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1选好养殖场所

  青虾池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水草丰富的地方。如果养殖池塘没有水草,可移植水花生、苦草等水生植物,其移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20%~30%,移植位置一般离池埂2.0m,呈长条形。要注意水质要求,养虾比养鱼要求高,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虾的脱壳生长。养殖池面积3333.33~6666.67m2,长方形为宜,水深1.2~1.5m,过浅则水体昼夜温差变化大;过深则水体垂直溶解氧相差大,不利于青虾的生长。池底淤泥层不超过20cm,池塘四周最好有4~5m宽的浅水滩脚,以便于晚上青虾觅食。如果是老塘,最好带水清塘,以杀灭黄鳝、泥鳅等敌害。稻田养殖须挖虾沟,宽3~5m,深1m,清塘要彻底,最好用生石灰清塘。

  2重视苗种质量

  青虾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虾的品质和养殖产量,虾苗以外荡天然繁殖的仔虾为佳,要求规格整齐、体色鲜艳、弹跳力强。人工繁殖要以外荡大规格抱卵虾为亲本,有条件可采取两地优质雌雄交叉繁殖,以提高子一代的性状。尽量避免为了节约成本而连年不换种、不清塘,养殖虾自繁自育,致使其性状退化、规格小、抗病性差等情况的出现。

  3改进放养模式,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以放养抱卵虾为主,采取自繁、自育、自养的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产生“几代同堂”,青虾上市规格不齐,产量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必须采取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等技术措施。合理放养提高秋季虾的商品率,应在7月下旬至8月初放养1.5~2.0cm/尾的壮苗60~75万尾/hm2。如购抱卵虾自繁的,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选择湖泊外荡或河流中体质健壮、成熟度好、个体在5~6cm以上的大虾,设立专塘育苗,待虾苗长至1.5~2.0cm/尾时,过数进塘。

  4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养虾池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秋季养虾的主养青虾池要求更高,要通过不断调节施肥、投饲、注水等措施确保池水肥、活、嫩、爽,饲养前期水透明度调控在25cm,中期30cm,后期35cm,溶解氧不低于4mg/L。前期以施肥为主,可施用复合型肥料,用量为75~150kg/hm2,培养饵料生物。中期定期注水,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增强青虾的食欲,并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后期勤换水,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青虾蜕壳生长。进排水要严格过滤,防止逃虾和敌害鱼类进入。同时,每隔15d泼洒生石灰1次,提高pH值和增加水中钙离子,保持池水pH值在7~8之间,以促进青虾健康生长。5重视饲料质量,科学喂养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1年中养殖2茬青虾就有2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掌握上述特点,便于进行科学喂养。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提倡青虾饲料以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为主,做到正确掌握投喂量,少散失,多利用,以减少生产成本。①选择颗粒饲料。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②合理投喂。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投喂2次/d,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6严格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须从清塘开始,清好塘,选好种,养好水,投好料,层层抓好防病关,使青虾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在治病时一定要注意青虾敏感类药物的使用。

  7重视混养轮养

  青虾养殖应重视混养轮养,这不仅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及养殖效益,还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从近年养殖情况看,连年养殖青虾的池塘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病理因子的积累,往往发病率较高,而混养轮养的塘口较好。目前可选择

  虾蟹混养、虾鱼混养、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等方式,在提高池塘利用率的同时,可促使青虾养殖健康持续发展。

  8适时清除野杂鱼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如不及时清除,野杂鱼既与青虾争食,又消耗水体溶解氧。另外,严防虾池“臭绿莎”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可采取下列2种方法清除:一是人工用竹竿赶至下风处,随水从排水口放出池外;二是用硫酸铜稀释,用喷雾器逐步喷洒,用药浓度不得超过0.5mg/kg。

  参考文献

  [1]苏坚,陈享顺,陈权志,等.青虾无公害养殖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314.

  [2]陈爱萍.青虾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164.

  养殖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池塘;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2009年,在肥西县丰乐镇池塘7333.33m2、稻田4666.67m2多水面养殖泥鳅,平均产量分别为2250、3750kg/hm2,平均效益分别为1.05万、1.65万元/hm2。现将泥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池塘精养

  1.1鳅池建设

  养殖泥鳅的池塘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以便定期注水;面积为300~500m2,最大不超过1333.33m2为好;池深为70~80cm,并在排水口附近挖6~10m2、深60~80cm的集鱼坑,以方便放养和捕捞;池塘岸要整齐平直、坚硬,并在埂内贴1层塑料膜以防泥鳅钻洞逃逸;池底要整实,并要有20~30cm淤泥,深浅要均匀。

  1.2清塘消毒

  将整建好的塘口进行药物消毒,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化水后能杀害野杂鱼、水生昆虫和细菌等病原体,不仅有除害灭病作用,还能改善水质,增强底泥的肥力;生石灰的用量应根据水深情况而定,一般水深7~10cm的干池用900~1125kg/hm2;水深1m用1875~2250kg/hm2[1]。漂白粉清塘:漂白粉遇水后能放出初生态氯,具有较强的杀菌和灭敌害生物的作用。干池塘用60~75kg/hm2,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1.3肥水放养

  放养前3~4d施基肥,品种以畜禽粪肥为主[2],用量为9~12t/hm2,以提高泥鳅苗种成活率。为减少疾病,用10mg/L漂白粉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泥鳅鱼种20~30min,或者用3%食盐水浸洗30min左右,杀灭泥鳅鱼种体表的病原菌,增加抗病能力。池塘养殖成鳅时,放养量按放3~4cm泥鳅鱼种18万~24万尾/hm2,如有流水条件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投放量,反之可少放。

  1.4科学投饲

  泥鳅鱼种入池后,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培养水中的天然饵料。每日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日投饵量3月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为4%,7—8月为10%,9—10月为4%。投喂方法,2次/d,上午、下午各1次,并在池塘内向阳、离岸1.5~2.0m处搭设饲料台,把饲料放在台上,有利于泥鳅均匀摄食,可减少饵料的浪费,便于检查泥鳅的食量和生长情况。

  1.5种草与增氧

  在鳅池中种植适量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种草的覆盖面应控制在15%左右,避免高温阳光直射,为泥鳅提供栖息的场所。注重观察池水变化和泥鳅活动情况,如果池水呈茶褐色或大量泥鳅不时窜出水面“吞食空气”,要立即注入新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时可选用富氧或粒粒氧增氧。

  1.6泥鳅捕捞

  泥鳅具有钻入土的特性,因此不容易捕捞。针对泥鳅的这一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捕捞方法:一是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米糠或麦类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笼置于池周边沿部位,引诱泥鳅进入笼内。二是排水捕捞法[3]。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cm、深25~30cm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2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捕1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泥鳅。

  2稻田养殖

  2.1稻田选择与准备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cm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源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黏性、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土壤为佳。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cm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cm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4]。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cm、宽90cm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口处畅通。养殖泥鳅的稻田插秧前施尿素150kg/hm2为宜。

  2.2放养与管理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d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cm为好,放养37.5万尾/hm2左右。一般每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重量的4%~5%。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泥鳅经4个月的饲养,体长达到10~15cm、体重达到15~20g,可以捕捞出售。

  3参考文献

  [1]姬鸿,金艳.泥鳅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248.

  [2]张娟.池塘泥鳅高效养殖一例[J].渔业致富指南,2009(23):45-46.

  [3]孙聪,刘艳菊,闵宪伟.池塘养殖泥鳅高产高效新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9(21):29-30.

  养殖论文篇4

  为了做好渔业水域预防污染的工作,渔政机构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污水排放单位,重点宣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依法治污的重要性。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利用媒体曝光的已经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的污染事故,作为典型教材来教育和警示排污单位,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和法律观念,并能换位思考问题,认识到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渔民的利益为代价,要舍弃先污染后治理、争功近利的旧观念,树立先治理无污染、从长计议的新思维,要对社会负责,给后代留下一方净水。要消除排污单位对超排污水存有的侥幸心理,促使其吸取“亡羊补牢”的教训,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治理污染。通过对排污单位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的宣传,提高了他们对保护渔业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他们防治污染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渔业污染事故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渔业养殖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提高渔政队伍保护渔业环境的执法能力

  针对这项执法难度大、业务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的工作,渔政执法人员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建设,努力学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渔政执法的实体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经常和排污单位打交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守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的六条禁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实行针对性有效管理。为了适应当前预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准渔政机构检测水质的法定资质,充实水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执法人员要经常到养殖水域监测、监视和评估水质状态,对上游来水及水源要加强监控,到了汛期要让渔民对养殖水体加强防护措施,为及时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广无害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稳定,减轻渔业污染危害奠定基础。

  3履行法定职能,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和海事、渔政管理机构进行检查时,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根据上述规定,为了确保渔业水环境的安全,渔政机构要促使排污单位认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要了解他们的生产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时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防患于未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由事发地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上述法律条款明确了渔政机构的调查处理职能。为了依法维护弱势渔民的权益,有效地预防水质污染,渔政机构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制约违法排污活动,加大对排污单位的行政处罚力度,让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训,促使其积极治理污染。

  4领导重视,加强配合,综合治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渔政机构防治污染的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执法人员要积极、大胆、主动地开展工作,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努力把部门职能转换成政府行为。因为预防水污染工作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加强同环境、水警、法院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争取水质检测机构的支持,引导渔民控制内源性污染,养殖低投饲、效益好、污染少的特种水产品,综合治理水污染,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渔业养殖预防污染对策

  养殖论文篇5

  1.1畜禽养殖生产方式有待转变近些年,虽然长治市在中央、省市各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畜禽养殖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与一些畜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长治市养殖业的生产方式依然落后。一些养殖场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结构比较单一,养殖计划不够合理,没有完善的治污排污方案,没有推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现代养殖模式,甚至连一些必要的畜禽废弃物处理设施也没有配置到位,这样就很难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对于长治市畜牧业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提高本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水平都是一个瓶颈。

  1.2养殖产业链有待完善目前,长治市部分养殖场户、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是很完整,特别是深加工环节仍有缺失。一些畜禽只是进行了初加工销售,有的甚至活畜销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附加值的偏低,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工、生态循环不彻底,极易在生产、流通、交易环节中造成环境的污染,甚至会将一些病菌带到人间,引起疫病的发生。目前,长治市只有山西世龙驴肉、山西郭氏羊肉、长治九牛寨乳业等17个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加工规模较小,年销售收入总共不到5亿元。

  1.3养殖场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长治市一些养殖场户、企业虽然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不同形式的经营模式,但其组织化程度依然很低,还都只是单个规模场的个体行为,在行业内没有形成联盟、没有形成共同体。这样,不仅会使养殖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还会给他们造成融资难、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2对策措施

  推进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以什么样的模式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才能充分发挥生产力的潜能,实现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促进畜牧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长治开展减排治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在我国北方省市2011年前很少有成熟的范例可以借鉴。2年多来,长治市进行了艰苦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

  2.1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启动畜牧环保工程作为全省的畜牧大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粪污的大量排放和农村养殖环境恶化的现状,让长治深刻认识到了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2011年市畜牧局和环保局联合上报了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的报告,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确定了市畜牧局牵头负责、环保局协调的减排工作机制。先在全市选择了10个养殖园区开展试点,正式启动畜牧环保工程。此后,笔者等专门拿出半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现场指导、培训。在2013年12月底,全市36个园区全部完成了粪污治理工程正式运行,达到了雨污分离分流,污水合理收集、存储、发酵,干粪合理堆粪、沤制、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建设经验,为全市园区建设工程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因地制宜,确立多种减排模式2年来,长治市坚持“分类推进,重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原则,遵循当地实际,科学规划,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干清粪分离工程和粪污综合利用三大工程,探索推广了奶牛场、猪场、蛋鸡场的五种减排建设模式。其中,奶牛场“雨污分流+粪污集中贮存发酵+田间末级渠系污水池+粪污还田”的减排模式,主要是通过建设牛舍顶棚前檐空中接水和后檐地面接水系统、运动场围墙、运动场污水收集池、奶站污水贮存池,实现雨水清水和污水分离;通过建设污水发酵池,贮存和厌氧处理各类污水,建设防水、防溢、防渗堆粪场,采用干清粪腐熟收集起来的鲜牛粪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实现粪污贮存发酵;通过建设田间污水稀释池和相应的末端渠系,将发酵池处理后的污水定期送往田间,实现粪污肥田。

  2.3支持有力,齐抓共管,成效显著进行养殖污染物减排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和服务技术,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力扶持。从2011年开始,市级财政就加大了对减排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狠下决心推动工程的实施。市县畜牧和环保部门坚持规划建设与规范管理同步,科学制定工程规划,选取典型区域,指导养殖场采取雨污分流、粪液分离、堆肥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和工艺,集成示范了低建设成本、低运行费用、易于管理维护的实用技术模式,成功地实施了各项减排工程,实现了畜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2.3.1减少了养殖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工程的实施,粪便和污水有了固定的输送途径,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变了过去养殖场(区)苍蝇满天飞,污水遍地流,臭气熏天,令人窒息的状况。2013年底,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了5.6%。

  2.3.2降低了疫病发生率,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过去奶牛运动场“夏天走泥湾,冬天卧冰川”的状况,奶牛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乳房炎和肢蹄病的比例明显减少,生产的鲜奶质量明显提高。园区卖到乳品厂的奶价达4.2元/kg左右,比其他园区高20%,仅此一项一头产奶牛一年就增收3200多元;而且仔猪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了。

  2.3.3促进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等废弃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贵资源,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通过实施粪污收集、贮存和发酵,无害化粪肥还田,变废为宝,改良了土壤,增强了地力,促进了养殖业与果蔬、粮食生产等有机结合。同时引导农民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了全市绿色粮食和蔬菜的比例。

  2.3.4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了畜牧环保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雨污分流等减排工程实施后,36个环保园区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在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卓有成效,赢得了全市规模养殖园区和广大养殖户的认可,以鲜活的事例树立了样板,不仅为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区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通过示范带动,让广大农民接受了原来通过补贴也不愿意做的事。

  养殖论文篇6

  蛋鸡经过育雏、育成阶段后才能表现其经济效益,为确保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以及维持其产蛋高峰的时间,因此各阶段的分期饲养管理尤为重要。根据蛋鸡生产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培育目标,一般将蛋鸡饲养管理分为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18周龄)、产蛋期(18周龄~淘汰)三个阶段。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体温调节能力差的特点,但生长速度又很快,抗病性差,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感染疾病。

  1.2温度控制

  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对环境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适宜的温度是雏鸡成败的关键。育雏鸡舍应提前升温,雏鸡的适宜温度在33~35℃,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鸡群的状态调整温度。如果雏鸡集聚在热源附近,并发出“叽叽”的叫声,说明鸡舍温度过低;如果雏鸡张翅、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则说明温度过高;温度适宜的判断标准是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面均匀,采食正常。

  雏鸡鸡舍需保持温度适宜、均匀,舍内各处温度相差应≤1℃,特别注意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另外,温度过渡要平稳,基本按照每三天降1℃的规律进行。

  1.3密度控制

  密度不仅关系雏鸡的活动、饮水和采食,而且关系到舍内气体的污染和交换、地面的污染程度与啄食癖、应激等问题。密度过小浪费地方,保温电力和设备费成本提高;密度过大雏鸡活动范围小,常互相践踏,食睡不安,弱雏争食不到,会引发啄癖。另外,密度大,雏鸡排出粪便多,鸡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湿度过大,空气污染会影响雏鸡生长速度和群体均匀度。因此合理的密度是鸡群发育良好,整齐度高的重要条件,通常第1周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60只;第2~3周龄,每平方米30~40只;第4~6周龄,每平方米20~30只。

  1.4光照控制

  照明时间的长短对雏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有较大影响,一般前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勒克斯以上,使雏鸡适应环境,学会饮水和采食;2周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8~9小时或自然光照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5~10勒克斯。1.5雏鸡免疫及环境消毒鸡群的免疫可分为个体免疫和群体免疫两部分。首次免疫时,应使用个体免疫的方法,以确保免疫质量,保证抗体的均匀度。二次免疫及之后的免疫可采用群体免疫,但也应注意根据雏鸡的健康状况来确定。免疫程序要科学合理,疫苗严格按照要求保存使用,消毒程序要规范化、制度化。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1育成期的生理特点

  育成鸡处于骨骼和体重的快速增长期,内脏器官增长和消化功能的增强使得鸡群的采食量迅速增加。转群及频繁的免疫接种会使鸡群长时间处于强应激状态,所以必须注重全面的营养供给。育成期的培育目标是鸡群体型发育良好,体重增长符合标准,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能适时开产。

  2.2育成鸡体型均匀度管理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基础上的正常体重,是骨架和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高产性能和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均匀度反应育成鸡的质量,如果性成熟时,鸡群达到标准体重且均匀度良好,则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维持时间长。

  体型和均匀度的管理目标是体重周周达标,为产蛋储备体能;鸡群每周均匀度达到85%以上;8周龄骨骼发育完成80%,13~14周龄发育成熟。鸡群体重不达标时,应确保环境稳定、饲养密度适宜;适当增加饲喂量,同时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能力、微量元素含量;采取分群管理,体重超标的限制饲喂,体重低的增加营养。

  3.产蛋期饲养管理

  3.1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产蛋前期的管理目标为体成熟和性成熟保持一致,储备体能,适时开产,具体措施如下。

  换料:产蛋5%以上时,更换高峰期饲料,以确保早熟的鸡能摄取到充足的钙质,有利于其骨骼的发育及顺利开产。

  体重:每周监测体重,及时分群管理,确保体重达标。

  光照:从18周龄开始,每天供给13h光照,以刺激产蛋,之后每周增加30min,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6小时为止。期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若体重不达标,可延迟增加光照;若体重超标,则可提前增加光照。

  3.2高峰期饲养管理

  高峰期饲养管理目标是鸡群产蛋率高且持续时间长。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喂料管理:饲料质量稳定,不随意更换饲料,饲料的营养水平要符合品种要求,特别注重各种营养的全价性和平衡性。

  光照管理:产蛋率与光照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光照程序对产蛋率、蛋重及产蛋期的死淘率有着极大影响。总体原则是确保16小时的光照时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强度褐壳鸡每平方米3瓦,粉壳鸡每平方米2~2.5瓦。

  温湿度管理:适宜温度为15~20℃,最适宜湿度50~60%左右,温度高于25℃或低于5℃都会对产蛋产生影响。

  环境:产蛋期一定要给鸡群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产生存环境,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消毒和防疫管理:做好定期环境、带鸡消毒工作,并关注鸡群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3.3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要求基本与产蛋高峰期相同,其中关键点分别是根据产蛋率变化调整饲料营养、适时淘汰低产鸡和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三种措施。

  3.4环境控制

  规模化养殖的禽舍环境控制目标包括光照、空气、水、噪声以及有害气体的控制,因此需要标准化、现代化的鸡舍设计来满足当前的环境控制目标。其中,鸡舍规范化选址必须符合当地的土地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宜建在地势高燥平坦、采光足、排水好、隔离好的地区;距离风景区、水源保护区、化工厂、矿场、屠宰场及其他畜牧场至少3公里;距离城市、居民区至少1公里以上,且位于下风向。

  二、小结

  蛋鸡是生产鸡蛋的唯一途径,做好蛋鸡的养殖饲养管理,增加产蛋量是目前许多国家研究的重点课题。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技术不仅为我国蛋鸡养殖业的绿色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利于推进产业化经营,满足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确保蛋鸡养殖业向着高产优质、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养殖论文篇7

  猪仔的选择对猪的养殖整个过程都是有影响的,猪仔的选择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猪的成长速度、质量。要做到科学的挑选猪苗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选择精神好的猪仔,多选择活蹦乱跳的小猪仔。太过安静的小猪仔不要轻易选择。2.看看猪仔的粪便,若是粪便成团,松软适中,不是硬粪便,便是可取猪仔。3.注意猪仔的皮肤,尽可能的去选择皮肤光亮,身上无斑无癣的健康猪仔。4.看品种,选择优质杂交种,比如二元杂种仔猪和三元杂种仔猪,这种类型的猪仔瘦肉多,生长快,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5.在对猪仔进行购买时,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进行购买,购买前先检查检疫证明手续等是否完备。6.在适当的季节购仔,春秋季温度适宜,是适合养猪的好季节,在这俩个季节里,可多购些小猪仔进行养殖。猪的育肥需要一个适合的温度,处于温暖时期时由于猪的育肥。在冬季则不适合猪的育肥,若猪长期处在18)以下的生长环境中,不仅会影响猪仔的发育情况还会诱发各种疾病,原因是育肥过程中猪的抵抗力极差。若是想要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则最好选在春秋季节对猪进行育肥。在仔猪入栏后,要及时给仔猪打预防疫苗,提高仔猪自身的抵抗力,有利于仔猪的健康成长。

  二、猪饲料的正确喂养

  严禁饲料掺水喂养,掺过水的饲料营养成分严重流失,营养价值同时也大大降低,所以要将喂养饲料与喂水分开进行。猪有一定的生活习性,一般吃过饲料不会立刻就睡,如果吃过立刻就睡,就有可能是饲料中的药物导致了猪的生理功能的紊乱。这时候养殖户就应该注意检查饲料是否被掺杂了镇定剂等药物,掺杂该类药物的饲料使得猪的心率降低,生理功能遭到破坏,且镇定剂在猪的体内并不会被完全消化,残留的药物存在猪的体内,销售出去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若是喂养的饲料味道太浓,也应该引起重视,并不是因为饲料喂养的多就产生的味道浓,很有可能使添加了氨腥香,该种添加剂添加到猪饲料中就会产生浓浓的鱼腥味,不仅阻碍了猪的生长发育,一经售出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养殖户切记要精心挑选饲料,科学挑选饲料,尽量挑选出价格便宜且无毒无害适合猪的养殖的饲料。对于怀孕母猪的饲养不同于一般猪的养殖,怀孕母猪在怀孕期间对饲料利用率提高,所以在前期可以适当减少猪饲料的供给,但是喂养的饲料一定要高品质。在怀孕后期,孕猪的食量增大,这时要注意供给量要增大,而且也要选择优质饲料。

  三、搞好疫情预防工作

  在气温骤降时,容易出现季节性疾病,这时候一定要做好养殖的预防工作。在季节的转换期间时,如由秋季转为冬季时,要尤其注意对猪圈加强保暖措施,可以通过多加垫料保证猪圈内的温度和湿度。要认真检查猪圈是否有破损的地方,是否漏水,是否门窗不够牢固,适当在猪圈里加饲料,保证猪的饱暖问题。及时对猪圈的安全性以及通风保暖保湿等方面进行检查、修复,同时扩大猪圈里面的采光面积,通过阳光照射为猪圈杀菌消毒。经常让猪圈里通风,防止疫情病毒在猪圈里蔓延,通风可以使得猪圈里的空气保持新鲜,从而大大减少了猪患疫病的几率。从另一方面来说,要选择专人每天定时打扫猪圈,及时移除猪的排泄物,才能最大程度上杜绝细菌的滋生以及传播。如果知道疫病情况来势汹汹,可以先给猪打预防疫苗,一旦发现有患病症状,要立刻将其与其他猪隔离开,防止疫情蔓延。

  四、采用生态环保的养殖技术

  提到生态养猪,就不得不提到发酵床养猪,这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生物农业技术。日本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畜产公害”问题,并且在本国推行了发酵床养猪技术。这种技术是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环境资源,将环境资源转化为可用资源。从土壤中采集出可用资源在特定环境中培养成为我们所需要的白色土着微生物原种,再将这种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最后将发酵的产物作为猪圈的垫料。该种养殖技术无污染、无公害,是一种理想的猪的养殖技术,使得生产有机猪肉变为现实,同时能为农户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利用猪的拱翻习性,垫料经猪拱翻后会与猪的粪尿充分混合,猪的粪尿经过垫料里面的微生物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从而达到无毒、无害无臭、无味的目的,同时有很好的的解决了猪的粪尿问题,省去人工打理猪圈的环节。猪的粪尿经过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有益生物菌群经过不断地繁殖可转化成为猪可食用的菌体蛋白,为猪的饲养提供了食物。垫料与猪粪尿在发酵过程中还容易散热,使得垫料周围的温度升高,达到高温灭菌的目的,杀死猪圈内的有害病菌,保证了猪的健康生长。这种养殖技术属于典型的生物养殖技术,不仅无毒无害,有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为猪提供食物来源,高温灭菌,保证猪的生长环境的清洁程度。

  五、总结

  在对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们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培育高质量的猪肉,拒绝以次充好,不能只为自身利益就弃广大消费者健康于不顾。对猪的培育要细心,要做到时刻了解猪的健康状况,做到对病猪的及时治疗,从而提高猪的成活率,为自己创造经济效益。

  养殖论文篇8

  饲养的母猪品种直接关系到母猪生态养殖质量,建议选择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饲养。具体要求:(1)头小、颈短,尾细短,嘴大、叉深、下颌长,体长、腹宽,后躯大、肢高、胸宽、臀部圆;(2)选择阴户大且下垂,阴户与尾根距离远;(3)中等膘情,不过肥、不过瘦;(3)有效乳头数一般品种要求在7对以上,地方品种要求在8对以上,而且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乳距要宽,乳头长短粗细适中,乳房忌肉乳房;(4)性情温顺、不挑食。

  2饲养管理科学

  2.1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2.1.1科学饲喂

  严格控制后备母猪的体重,日增重量控制在650g以内,膘厚控制在18~20mm。定时定量饲喂后备猪,饲喂频率:2~3次/d。保证后备母猪有足够的运动量,可有效促进其肌肉及骨骼的生长发育,避免过瘦或者过胖。除了饲料供给管理外,疫病防控尤为重要。特别是皮肤病、四肢疾病、寄生虫病等的防控。

  2.1.2适时配种

  定期观察母猪发情状况,从发情时间来看,母猪发情间隔在3周左右,发情期维持2~3d,妊娠期为110d。发情症状:地方母猪症状较为明显。阴户红肿,有黏液流出;躁动不安,食欲差,拱门;发出尖锐叫声;嗅闻同栏母猪阴户,爬跨其他母猪或接受其他母猪爬跨;按压其背部会有明显的“呆立”症状,此时可立即进行配种。引进品种及新培育品种发情早期除了阴户红肿、有黏液分泌等典型症状之外,尚不见其他明显症状。初配年龄:各个品种猪配种年龄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地方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7~8月龄、体重50~60kg,引进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8~10月龄、体重125~135kg。此外,母猪配种之前,最好与经产母猪混养1~1.5个月的时间。对于个别发情不是很明显或者是不发情的母猪,可通过加强户外运动、补充营养、按摩其乳房、使用催情剂(如催排Ⅰ号、孕马血清等等)、适当与公猪进行接触等方式促使其发情。如果采取措施,尚不见发情症状的,可立即给予淘汰。

  2.2做好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2.1合理选择饲养方式

  要综合考虑怀孕母猪的身体、膘情等状况。对于妊娠母猪的饲养,要注意营养搭配科学合理,每天饲喂次数控制在2~3次。如此,除了保证妊娠母猪的身体状况之外,还可补给胎儿生长所必须要的营养元素。喂养饲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粗劣、有毒的饲料,更不能饲喂富含酒精、棉粕的饲料。建议养殖户在母猪怀孕期85d,适当改善饲喂饲料,可提前饲喂哺乳期饲料。有条件的,可引导母猪在池塘边活动,通过打滚、拱土等方式获得生长所必须要的养分,同时对于寄生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2.2.2坚持单圈饲养

  单圈饲养可提供给妊娠母猪一个安静、适时的养殖环境,避免母猪间相互撕咬、拥挤等等问题的出现。坚持单圈饲养,为精心护理母猪创造条件。期间,一定要严禁追赶、惊吓、鞭打母猪,减少一切应激因素。如果饲养猪舍比较紧张,可考虑在妊娠期3~4个月时才开始进行单圈饲养,之前可单圈饲养2~3头。

  2.2.3保证足够的运动量

  妊娠期母猪运动也要做到合理、适量、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在头1个月,要保证妊娠母猪吃好、睡好,尽量让其少运动为最好;第2~3个月,开始引导其适量运动。2~3次/d,1~2h/次;到了第4个月,减少运动量,直到产前的7~10d,可不要让其运动。

  2.2.4创建良好的饲养环境

  保证妊娠母猪有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减少一切应激因素对于提高母猪生态养殖效率也尤为重要。及时清扫舍内污物,合理开展消毒工作。注意通风,保证舍内空气干燥清洁。冬季注意保暖,做好防潮、采光工作。夏季及时通风、遮阳,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2.3.1积极准备分娩

  在母猪分娩前1周就要准备好产房,产房使用前要求彻底清扫干净,同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方可使用。此外,产房内还要准备好清洁、卫生、干燥、质软的垫草,厚度控制在5cm左右。

  2.3.2提高分娩质量

  接产前,要做好接产准备。接产人员手臂、手指严格消毒,接产佩戴消毒手套。对于生产母猪,可在生产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其后躯、阴户及乳房。生产过程中,做好应急措施。一旦出现难产情况时,可使用催产素进行催产。一般,药物注射后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顺利生产。如果生产效果不明显,建议采用徒手助产。手术结束之后,要立即给母猪注射消炎类药物。手术结束之后,对于死胎、弱胎及木乃伊胎要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于接产过的产床,建议先清理后使用消毒液消毒处理。

  2.3.3做好产后护理

  产后母猪当天少喂饲料,可在0.5h之后,饲喂少量温开水或者是麸皮水,可有效消除母猪生产带来的疲劳感、补充其营养需求。产后要及时取走胎衣,避免母猪吞食。之后要密切关注产后母猪的食欲状况、代谢情况等,如出现食欲减退、代谢差等问题,建议采用易消化的饲料饲喂,但是量要少。同时,还要保证产房内清洁、卫生、安静,保证产后母猪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产后3d,如果天气晴朗,建议引导母猪自由活动,适量增加其运动量。每天喂养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全面、多样化,严禁突然变换饲料。每天供给清洁饮水,冬天供饮温水。不要大声呵斥和鞭打母猪,让母猪保持正常的泌乳规律。保护好母猪的乳房,如有损伤及时治疗。

  2.3.4做好断奶前的调整

  仔猪断奶前3~5d,逐渐减少母猪精料和多汁料的喂量。经常检查母猪乳房膨胀情况,防止母猪乳房炎的发生。断奶当天不喂给母猪精饲料。

  3疾病防治措施

  3.1重视疾病免疫工作

  母猪生态养殖非常重视疫病防疫工作的开展,地方养殖户应该根据区域内疫病发生状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尤其是对于猪瘟、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等重要疾病,要将其作为疫病防控的重点对象。

  3.2常见病的防治

  产后常见病要积极防治,像是产后偏瘫、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等,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疫情扩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谨慎合理用药

  疫病防治过程中,难免会使用治疗药物。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谨慎从事。尤其是对于泻药、激素类药物、兴奋药等等要慎用,甚至是禁用。治疗用药,做到少用抗生素、不用促生素、禁用违禁药,保证猪肉肉制品的质量安全。

  3.4环境净化

  猪舍及其周围及时清扫,保持干燥,消灭蚊蝇,定期做好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带猪化学消毒。环境净化有效切断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减少或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药物的使用,达到生态养殖的效果,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标签:养殖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