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17 16:11:58 分类:妙招 浏览:69


  情境创设篇1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通过“情境”的设置,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写作的冲动,从而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关键词】

  情境 唤醒 体验

  作为一线的教师常常遇见学生为写作而苦恼。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往往也是生编硬套、脱离生活实际。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目前作文的教学的现状不无关系。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迫切需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关注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从教学实践来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创设生活情境是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教师通过设置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写作的冲动,从而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一、创设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景,处处生情。然而生活就像璞玉,如果不经过雕琢是很难体验其精彩的。如果不教给学生方法,他们也很难在生活的海洋中淘到写作的金沙。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他们以从容不迫的心态去领略生活的多姿多彩,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例如指导学生写作《成长的烦恼》时,在学生的头脑中“烦恼”是抽象的。于是我创设情境:“烦恼可能是与弟弟妹妹发生冲突时,感觉父母处理欠公平,或者感觉自己受到冷落;可能是与伙伴发生矛盾;可能是父母不民主,不能理解孩子,致使合理要求被拒绝,自己的愿望达不到;可能是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做错了事情而被父母或老师责骂;可能是被别人冤枉;可能是因自身的缺陷而痛苦;可能是遇见不讲理的人而受委屈……”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学生写道:“个子矮小,引来很多人的嘲笑。就连四五年级的家伙都称呼‘小个儿’‘小不点’‘小矮子’,叫我情何以堪。被大人嘲笑也就算了,被比我小的人嘲笑,那真是伤不起呀。每当被嘲笑后,我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所以遇见高个我总是能躲就躲,敬而远之。实在躲不过去,也是低头走路。……”以为有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的生活感受被唤醒了,所以写出最真实的感受。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创设情境,放大生活真实

  作文离不开生活,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世界,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用各种方式着力突破作文的自闭性,让学生主动走进生活,去听“风声雨声读书声”,去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怎样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生不经过培训是很难做好的。创设情境就是给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聚焦生活的真实,教师以具体的实例告诉学生怎样从生活中获得素材。通过创设的情境作为实例“解剖”生活,学生有了范例,掌握了观察、体验的方法,再推广开去,把生活变成写作素材,积累到头脑中,积累到写作实践中。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抬头一看,夜空中一轮明月像洁白的大玉盘,满天的繁星熠熠生辉。”显然,这样的语句是学生的随意发挥,他并不理解生活,应该是“”月朗星稀“”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并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新、旧经验,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适宜的情境还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迁移生活感受

  我们每一个人对生活的认识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经验,就是自己的真实生活;另一个就是间接经验。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然而阅读获得的经验往往会因为读者与作者地区、时间差异而产生认识、体验的差异,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因为经验的不足,这种差异就会更大。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消除认识、体验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神游其中”、音乐渲染、表演、角色朗读等方式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在学习《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我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游戏,就是用布条将自己的眼睛蒙住,模拟盲人的生活。才开始孩子们觉得很新奇,可是在处处碰壁,几乎摔倒之后孩子们有了深刻的体会,有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当周围全是黑暗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慌。我不能确定我迈出去的脚步是否能够踏实,我不能辨别方向,更不能欣赏五彩缤纷的世界了……”一个游戏让学生与海伦产生了共鸣,当学生再次看海伦?凯勒取得成就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情境创设篇2

  1、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例如在上高一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IT方体截面”课件,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2、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圆锥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因技术原因很难画得准确,更何况有谁能让黑板上的圆锥曲线连续变化呢?又有谁能一给出离心率就马上显示相应的二次曲线呢?笔者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离心率与圆锥曲线的形状”课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探索。”

  3、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护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纠“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学生常常想当然把平面几何的有关性质照搬到立体几何中,教师在黑板上很难表示清楚,无法使学生满意。笔者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边对应垂直的两个角”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自主探索,自己纠错。

  4、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几何画王》、《几何专家》、《数学实验室》、《Mathcad》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例如在上高一数学课时,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圆锥内接圆柱”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独立进行实验。探索内容包括:圆柱在圆锥内如何变化?如何用平面几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如何作出截面?圆锥底面积如何变化?圆锥体积如何变化?圆锥内接圆柱中有体积最大的吗?有的话,如何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情境创设篇3

  一、有效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为了实施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创设适时合理的问题情境是非常必要的。生动的生活事件是问题情境的本质,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者说,问题情境既与学生紧密相连,同时又具有数学化的特点。数学课堂中一个优质的问题情境,能聚焦学生的目光,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首先,在黑板上写出3个数“6、60、600”,提问:“你能在这3个数的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使得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吗?”在这个问题情境中蕴含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少疑问。笔者以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不仅要蕴含着数学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到已有知识的不足,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且给学生一种不断反思和超越自我的巨大力量。

  二、有趣的生活情境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材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师的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有效地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如笔者在教学行程问题中同时相向、相背、同向三种情况时,让学生充当货车和客车,演示不同的情况,笔者还在黑板上用线段图辅助教学。课堂上,学生兴致高涨,在直观形象的演示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我们要善于将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为依托,在生活材料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与交流,从而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三、愉快的游戏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听课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课上恰当地创设一些游戏情境,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如笔者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授完新知后,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时的熟练程度,笔者拿出了课前精心制作的几十张算式卡片,组织学生进行了多次分批“送信”的游戏。提出谁能将自己手中的信(卡片)最准确而又最快速地送完,谁就能获胜,可得到一枚邮票的奖励,这一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笔者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在导入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先让一生上前来与老师玩一玩游戏“石头、剪子、布”,结果该生有赢也有输。其他学生见状都跃跃欲试,想与老师较量一下。于是,笔者又叫了一名学生上前来试一试,结果还是与第一次相同。然后,再让同桌两人玩一玩。最后再相机导入:如果我们继续进行下去,猜一猜结果会是怎样?学生在游戏中愉快而又深刻地体会到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四、轻松的活动情境

  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智慧发端于动作,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活动。新课标也强调,动手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创设活动情境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活动时间和空间,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教学中,教师应将问题情境活动化,使学生更好地增长知识、提升智慧。如笔者教学“认识位置”时,创设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情境,如让学生在夜晚星空下找一找北斗星,亲自站在操场上找东、南、西、北方向的活动,去影院找找座位,到公交车停靠站熟悉线路图,根据给出的动物园的游览示意图去游玩等等,在活动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体验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将知识应用升华。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合情合理的教学情境,就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知识,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情境创设篇4

  一、创设真假情境

  试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多少老师重视过初中物理入门课《引言―有趣有用的物理》的教学。这节课其实是把学生带入物理世界的大好时机和切入点,但是大部分老师忽视了这一环节的教学。“一年之计在于春,物理之计在于引言”,笔者在这一环节精心备课,并创设情境。

  案例:下面是引入教学片段

  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由我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物理。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同学们很期待)

  讲台上有三个容器和一个乒乓球,不管你把乒乓球放在哪个容器中,我都能够猜中。(同学们疑惑)请一位同学上来放乒乓球,我背对这位同学,进行活动。(同学们惊奇不已)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真有特异功能吗?其实谜底很简单,当我数三下,谜底就会出现。“3、2、1”,当“1”落音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告诉谜底:当我指左耳时,老师说左边,指鼻梁时说中间,指右耳时说右边。

  大家都知道,刚才做的是一个魔术,以假乱真是骗人的。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们所学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有趣有用的科学,下面大家想不想来看一个真正的物理科学实验?(同学们大声说想,看来求知的欲望调动了起来)

  实验:模拟伽利略的斜塔实验

  出示:一张纸和一支笔

  演示:放在同一高度,同时放手,谁先下落?

  同学们都说:笔先下落。

  演示:和同学们说的结果一致,同学们很开心。

  又演示:把刚才的纸揉成一团,又重复刚才的实验,谁先下落?

  这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期待结果。

  演示结果:同时下落。

  怎么会是这样的?太奇妙了,现在教室里炸开了花,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用笔和纸重复着刚才的实验……(此情此景同学们已开始了物理科学的旅程)

  一节课40分钟,对同学们来说太短了,老师好像有做不完的稀奇实验,有讲不完的科学故事,学生自己也期盼下节课的物理学习。在这节课里,1.通过真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火花受到强烈的碰撞,让学生真切地明白科学实验是事实,而物理,又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有趣有用的科学。2.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在探究中找到成功与乐趣,然后又主动自主地投入到下一个学习中,这就是教育学家提出的良性循环: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

  二、创设改错情境

  用创设改错情境的方法,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一对一错形成鲜明对比,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如果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就是有名的倒“U”型曲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去分析、去讨论,去争执。

  三、创设复习情境

  如何上好复习课?笔者也在不断地摸索,发现在复习课中适当地穿插创设情境。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专家说如果大脑两半球能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就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就可以达到这两全其美的收效。

  情境教学,它以“情”为纽带,以“境”为突破口,以“情境”为智慧的源泉,它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师生其乐融融。

  情境创设篇5

  关键词 情境创设 精彩有效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如何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枯燥,使学生不产生厌倦的情绪,就需要老师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讲解知识内容,学生就能自然地掌握这些知识。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又有助于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学生求知信心。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初中生,要求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要生动、直观而又有启迪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从而解决问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日常生活事例、演示实验、新闻报道、图片和影视资料等等,都可以用来设置学习情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根据教学需要,针对教学的内容,利用不同方式创设情境达到多种教学需求,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实现趣味引入

  利用实验创设情境达到趣味引入新课的目的,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带着兴趣来学习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课堂能够比较活跃,同时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利用黑箱做魔术实验:学生可以通过黑箱前面玻璃观察黑箱内部,老师取一张卡片,明明从箱子上面开口处放入,学生看不到,卡片却不见了。再如:老师利用一段视频实验:一支在杯里燃烧的用水浇不灭的燃烧的蜡烛。此时现象与学生的思维起了冲突,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带着这样疑问和好奇,驱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跟着老师的脚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中一定找到原因解开谜团。原来黑箱魔术实验是由于箱子里面倾斜放置一个平面镜的缘故。浇不灭的燃烧的蜡烛看到的是玻璃板前面燃烧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杯子里的像。

  二、利用生活创设情境进行难点突破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教师教学时要使物理贴近生活。例如:在讲到机械效率定义的时候,机械效率指的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而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许多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分辨不清。此时,我们就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如:将饮用水搬到二楼,我们的目的是喝水,所以搬饮用水所做的功就为有用功,但是同时,不得不把装水的桶也扛上楼,扛水需要人来完成,所以,把桶搬到楼上所做的功和人上楼所做的功都是为了扛水所不得不做的,都是额外功。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知识拓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愈强烈,学习的兴趣就愈强烈。教师可以利用把声音、画面、文字集于一身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将无法难以展现的现象、重现的历史故事、不便操作的实验等展现出来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获取知识。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应用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解释日食和月食及形成原因。在运动相对性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同步卫星与地球的同步运动及空中加油机实现空中加油的模拟动画。再如:在探究流速大小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后,为拓展知识加深理解,利用视频再现:1912年 “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平行地疾驶着,在相距100米远时,鬼使神差般“豪克”号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通过视频和动画,再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既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达到了理解知识,拓展知识目的。

  四、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实现知识巩固

  我们的物理教学要落实新课标,体现物理教学的课改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电功和电功率的复习课中创设出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城堡中住着老奶奶,爸爸,妈妈和小红。情景一,月底了老奶奶要交电费了,老奶奶指着电度表(月底读数)引出问题:月初我家电表上显示是3065.2kW·h,现在是月底了,我这个月用了多少度电?情景二,先生说:准备去隔壁大澡堂洗个澡。太太说:“在家洗!出去洗那么贵,多浪费钱!”引出问题:先生洗澡一次平均15分钟,即热式电热水器功率为8000W,浴霸和照明灯功率总计1000W,用水约为30升。当地电费为0.55元/kW · h,水费为3元/m3,在隔壁澡堂洗澡一次10元。(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在家洗一次澡和在澡堂洗一次,哪个更经济?经过计算,先生说:看来还是在家洗吧。情景三,小红家新买了一个电吹风,小红在使用电吹风机时,突然发现电吹风只能吹冷风不能吹热风,经检查,原来是机内的电热丝已经烧坏了,小红想用一根阻值相同的电热丝来替换,请你能根据电吹风的内部电路图和铭牌上的参数,告诉她要用多大阻值的电阻丝吗?这样的复习课,使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在愉快中完成,这样的课精彩而有效。

  情境创设篇6

  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情感是关键。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首先必须教师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要注意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好的导入语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激昂、幽默、淡雅、愉悦等气氛中阅读。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阅读的情境中。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如人教版第三册教材中的《我是什么》一文,就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我是什么》,我到底是什么呢?快快到书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先播放一段音乐,把学生的思维锁定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以往的经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在一种艺术的享受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哪能再走神?如:教学《春的消息》一文,就可以让学生在《春天在哪里》的旋律中走入文本。

  (三)讲故事,导入新课

  学生都爱听故事,各种与课文有关的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进入课文的学习。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个有关雷锋的故事,使学生迅速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感悟,走进文本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喜读乐读,就得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入境体验。当然,创设情境时要根据课文内容来决定情境的基调。如欢快、轻柔、喜爱、赞美、幽默的喜乐性课文情境,要使学生在感受愉快刺激中引起情感上的反应;壮烈、伤心、悲痛、憎恶的悲愤性情境,须使学生在正确的基调上受到深刻的理性教育,得到认识生活真理和精神升华的乐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应用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或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比喻等,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一)依据实践,创设情境

  教师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丰富的实践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知识鲜活起来、动起来。如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我首先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景”美的语句,然后让学生回忆曾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并想象现在自己就和小洁一起坐在船上游览这美妙绝伦的人间仙境,然后再来品读文本。如果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就会将独特的个人感受融入朗读中,也就可以体现朗读的个性化。这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巧设情境,为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搭了一个台阶。

  (二)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许多课件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内心体验,为课堂教学提供诸多便利,阅读课利用它,将生动、鲜活的画面呈现于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形象。打开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使他们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情感朗读的目的。

  (三)展开想象,进入故事情境

  生动活泼充满美感的童话、故事形象和富有诗意的场景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童话世界是令学生展开想象的天地,只有让学生进入童话故事的世界,才能感受童话故事的童心童趣,才能领略童话的奇妙和神秘。而我们的学生是处在最富有想象的年龄段,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为往往就充满着童话的色彩。教学时稍加启发、点拨,他们很容易凭想象进入童话世界,进入角色朗读。

  (四)巧用语言,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在教学中,我出示了“小船”和“月亮”的图,让学生比较,找出相似之处,引导他们先说出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我说:“是呀,站在地球上看夜空里的月儿很小,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站在海边看大海里的小船也很小,它们的形状又都是两头尖尖的,所以把月儿当作小船。”我接着问他们:“小女孩为什么觉得月儿像小船而不像香蕉、镰刀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住句子的内在意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运用了动画录像,那低沉和谐的音乐及夜晚天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梦幻之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生深化了对句子的理解,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

  总之,在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应着力采用多种手段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思维,从而促进感情朗读。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容易受到情感的震动,自身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情境创设篇7

  关键词:快乐学习;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一、研究目的

  对于美术课堂,情境美尤为重要,试想,让学生处在一大堆书本的包围之中,他们还有什么快乐的心情去描绘缤纷的生活,去完成“断臂的维纳斯”的丰富联想呢?用智慧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片快乐学习的天空,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时时想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为此,我们要充分结合美术教材的特点,努力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教学过程生活化,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1)引着学生走进自然,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接受自然的陶冶,探究自然的奥秘,感受自然的美丽。在自然中,学生能够自由呼吸、自由嬉戏、自由想象。如,在教学《树叶贴画》时,课前我动员学生广泛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有大有小,形状色彩多样的。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种树叶的特点和名称,还欣赏到它那富有美感的形状和纹理。课堂教学中先向学生提问与设计制作内容有关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我们身边的每一片树叶吗?”“看到这些树叶的外形你会联想到什么?”当学生被这些问题所吸引,正在互相议论讨论的时候,我又出示了范画和同龄孩子的优秀作品。在师生共同欣赏这些小制作的同时,学生的制作欲望油然而生。“那么,我们这节课也试着用树叶来贴画,同学们喜欢吗?”由此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高潮。学生通过想想、剪剪、拼拼、贴贴等制作方法,拼贴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如,灵动的小金鱼、调皮的小老鼠、青蛙过河、帆船远航等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2)领着学生走进课堂,创设情境。布置课堂教学的环境,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美术室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场所,美术室布置得既美观又充满美术气息,往往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境创设,别出新意地摆放学习材料和范作展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常常乐学

  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注重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教师应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小游戏、小故事、谜语、音乐等,抓住学生的眼球。比如,一段悦耳的音乐、一首激昂的诗,都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用儿歌、猜谜的形式,创设情境。在教学环节的首要开头――导入中用儿歌猜谜激趣,在如此轻松的情境中,学生更易接受。例如,在《我心中的太阳》一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了猜谜激趣:“早晨跳出东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们躲着它,冬天人人都喜欢。”学生踊跃发言,积极举手,学习氛围轻松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增长了见识。

  (2)用渲染的形式,创设情境。美术教学将几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①有音乐的渲染,学习是快乐的。绘画是用线条、色彩、等元素的空间艺术,作用于人的眼睛,触动观者的心灵。而音乐则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如,在教学《小纸船的梦》中,我以《小白船》的歌曲导入,让学生感受船在飘荡的情境,在学生作画时,我将这首欢快的歌曲贯穿始终,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舒心地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作品。②加上语言的描绘则更加生动形象,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可以吸引学生并将其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3.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渐渐会学

  (1)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创设情境。著名教育家卢布姆认为,一个人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在课堂40分钟以外,我也尽量给学生创设情境。如开展了儿童画、线描、手工等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设计板报手抄报,开展各种板报比赛,参加“心理漫画”“情系开发区”等各类书画展比赛,甚至让学生为运动会设计班徽等。还有不少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绘画比赛中获奖。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用所学知识渐渐地应用到活动中,这种快乐的获得,促使人们追求美、创造美,进而让学生的情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以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表演是直观的、视觉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如,在《穿出我们的风采》这一课中,我设计了表演游戏。先让两个学生戴上漂亮的饰品走模特步,这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评比表演这一环节中设置最佳表演奖,小组之间评比,组成“模特队”,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排队表演,并由学生自己当评委给每组打分,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通过这场表演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想象、创造能力。

  三、结果与分析

  由此可见,学生想学是兴趣,乐学是关键,会学是目的。变“学生苦学”为想学、乐学、会学。我们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打破以往条条框框的束缚,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和自由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和智慧去点亮学生心灵的苍穹。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教师需用智慧不断创设情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挖掘其创造潜能,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艺术才华。

  参考文献:

  情境创设篇8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再现情境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中情感因素最强的一门学科,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它蕴含在文章之中,给读者以无限的回味。语文教学中,点拔和启发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引领他们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情感教学尽管重要,但也不能滥用情感,要把握精当,方能臻入佳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介入。

  一.精心设计,激发情趣

  在每次授新课前,教师都要精心设置一个导入过程,或借助一些手段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走进课文。这时妙设导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导语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背景教学是牵引学生入境的另一方法,教材中许多文章的写作时间已远离了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学生对课文中反映的事件了解甚少,自然也就对课文的情感很难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拉回到课文中的时代,让学生去切实感受一下,讲解《荷塘月色》,可以细致地分析二十年代大革命失败时,国内白色恐怖笼罩,一些进步文人思想上呈现苦闷、迷惘的情绪,提示本文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上解脱而又无法真正解脱的矛盾心情,并配以大屏幕上背景画面演示,冷风凄凄,阴雨霾霾,再展示一片朦胧的夜色池塘,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体会作者以荷香月色自喻,在黑暗岁月中不愿与反动派同流合污的意志和情感。

  二.情读课文,巧析教材

  每节课总是以同样的方式授课的话,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变换诵读方式。小说单元的课程,让学生创设性讲述,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在环境描写的语句中多读精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则是另一种朗读技巧,对别里科夫那“套子”式的古板滑稽语言,可以进而运用盛气凌人的腔调,时而辅以哀求可怜的口吻,学生听起来趣味盎然,笑声迭起。教师的情绪直接感染了学生,爱憎之情尽在其中。

  还有一类文章适合精析之后再品读。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是情文并茂的文篇。文天祥作为历史上爱国人士,他的报国行为是感人的,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如果教师开讲就突出这一点,未必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可做如下设计:开头两节讲“国事危急,锐身自任”和“忍辱负重,图谋再举”,感情平缓,只在“予不得爱身”,“辞相印不拜”略加情感,在“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稍加强调,等到了第四段,从“呜呼”引出“及于死”的危难部分却可以大肆渲染,18个排比句浩气长存,直至“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章戛然而止,情感却足以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展开联想,再现情境

  语文教学是思想性教学的形象体现,但应避免生硬的说教,要淡化教育痕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合欢树》的内容可以让我们体味浓浓的亲情,《囚绿记》可以让我们明白挺起脊梁做有风骨的人,《五人墓碑记》又可以使我们懂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情感的净化和升华。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虽然是刘勰用来阐述艺术构思的特点和作用的,但从中我们亦可悟出情境对情感的巨大诱发作用。创设情境有很多种方式,音乐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孔子就曾“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教学中,我们不妨一试,如讲解《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听一曲《梁祝》中的“化蝶”,优美凄婉的韵律,一唱三叹的回环,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所创设的一种爱情悲剧咏叹调中,在这种情形下,翻开课本,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情感把握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于漪老师说过,语言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技巧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渲染氛围,创设情境,以境激情,使其开拓思路,省时超增效,学得轻松,却又效果明显。


标签:学生创设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