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莫言 枯河 莫言在小说《枯河》中,多次运用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5 05:40:51 分类:解惑 浏览:54


莫言在小说《枯河》中,多次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屁股”象征着“脸”,“小狗”象征着人。而“月亮”这个意像,在“时空交叉”的叙述顺序中成为了小虎走向死忘的线索。将凡具有“月亮”这一意象的段落摘录出来,可以发现,将其联系成整体,即是小虎自杀的过程。而小虎自杀的过程所反应出的背后的主题,恰恰也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人性的问题――“向死而生”。这就是小虎追求的人生意义。

  关键词:屁股 小狗 月亮 向死而生

  Abstract:Mo Yan used the tact of symble in his novel《Dried-up River》many times like “ass” stand for “face” and “dog” symbolize “child of Xiao Hu”. The image of moon ,in the “space-time cross narrate order” has been the crue of Xiao Hu’s going to die. Estract the passage of moon we can find taking them connection there is the process of Xiao Hu’s commite suicide .However ,the theme of Xiao Hu’s commit suicide process is just the theme of this article: the question of humanity―“turn die to live” .this is the means of Xiao Hu runs for.

  Keywords:ass、dog、moon、turn die to live

  莫言的小说《枯河》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时空交叉”的独特叙事结构,许多独特的意象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莫言作品的创作特色和深刻的精神内涵。本文将围绕“屁股”、“小狗”、“月亮”这些意象进行挖掘和探讨。

  一、 象征手法的运用:

  莫言在小说《枯河》中运用了很多象征的手法,其中小虎的屁股和那只小狗就是两组象征,它们分别象征了小虎的脸和小虎本人。

  (一)屁股与脸

  中国人自古对屁股都有着独特的敬重。封建时代犯了法,通常都会被打杀威棒,最先遭罪的就是屁股。小孩子不听大人的话,也常常会被大人恐吓着要打齐屁股。成年人的屁股被碰了,就会觉得颜面扫地。中国人秉承着“打人不打脸”的原则行事,遭罪的总是屁股。因此屁股和脸几乎有着相同等的地位,所区别的是:脸是同人打交道的,而屁股是不能示人的。在文中,故事刚刚开始的时候小虎爬上了高高的白杨树,而高高的白杨树遮天蔽日恰恰象征的是村支书家的权势,而此刻他正凌驾于那棵白杨树之上,心里因此泛起的幸福之感油然而生。房屋们都在他的屁股底下,他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在他撞坏了小珍闯了祸后,遭罪的是屁股。哥哥对着他的屁股就是狠狠的一脚,父亲用绳子抽打着他的屁股。打屁股就是打脸,打屁股是为了让他有羞愧和后悔之意。

  (二) 狗与人

  一条小狗在满是尘土的街上走着,它没有打扰谁的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横祸改变了那弱小的生命的命运。那绿色的汽车就那样奔驰着呼啸而过。伴着灰尘的小三和碾压的剧痛,小狗就那样被碾压出了肠子。它没有一声哀嚎,也没有一声呜咽。它就那样“心平气和”却又无可奈何地走着,仿佛世界与它无关。它只是个过客般渐行渐远渐无;当小虎撞到了小珍后,他被村支书狠狠地踢翻在空中,这时,他又想起了那只小狗他恍然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狗了。他觉得自己的肠子也如同那只小狗的肠子被拖了出来;后来,当他走出小媳妇的家时,他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又依稀地想起了那条被碾压出了肠子的小狗。

  二、时空交错的叙述顺序中“月亮”意象的运用:

  在《枯河》中,描写月亮的片段一共出现了9个,这9个片段分布在整篇文章中,每隔几段就会出现一次,而每次都是以不同的状态出现。我们发现,月亮成为了本文的一条叙事线索,贯穿着小虎走向死亡的始末。它笼罩了整篇小说的压抑阴森的气氛,月亮不断地在变化推动着情节发展。

  文章的开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轮巨大的并且是水淋淋的月亮,它笼罩着整个村庄,笼罩着寂静,给整篇文章奠定了一种压抑的基调,预示着悲剧的发生。后面月亮又升高了,依然还是水淋淋的,再往后看,“月亮已经升到了正南方”,小虎求援般地盯着月亮看,内心充满了挣扎。他在想着应不应该放弃生命这件事,此时,月亮就像是他心中的向导。可是,月亮给他的是带着暗影的陌生。从苍白色的月光中,他看到了父亲,让他充满了复杂情感的父亲。后来,月亮又偏西了,这是侯正是鸡鸣时分,“他听到了一声瘦弱的鸡鸣”。再后来,月光遍地,把一切都染上冰冷的色彩,小虎蜷缩了身体,他睡着了。后来,他醒了,满怀绝望地看了一眼月亮,耳边响起了母亲的呼唤,于是小虎放弃了生的念头,他死了。

  月亮就是这样时时渲染着死亡的气氛,带着小虎的生命走向了另一个尽头。

  三、死亡的意义――向死而生

  需要注意的是“小狗”这个形象,文中三次把小狗和小虎的命运放在一起。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恰恰是他们的弱小。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小虎就像小狗一样弱小,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被碾压后的小狗拖着肠子越走越远,小狗走时的样子是那样安详又无可奈何。小虎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像那只小狗一样。他们生活的共同点恰恰就是没有人注意他们,没有人承认他们,没有人关心他们。换句话说,即缺乏存在感。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小虎所缺少的恰恰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生存最需要的是什么?――存在感。在“小媳妇的死”这一片段中小虎终于找到了能够引起村里人注意的方式了。因为小媳妇死了,她引起了那村里所有人的注意,所以他非但没有觉得死亡的可怕,反而觉得死亡的“诱人”。“死”成为了他证明自己活着的极致表现;当小虎最终躺在枯河的河堤时,此时耳边响起了母亲的呼唤。尽管痛苦,但他当时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的。他终于报仇雪恨了,报仇后的感受却是那样地欢愉与痛快。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小虎其实就是在以死明志。正是海德格尔的那句“向死而生”。向死而生是死亡的升华,也是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但用在小虎身上,却又是那样无可奈何地确切而又生动。

  莫言在短短的小说中,融汇的象征手法是非常巧妙的,这些意象本身具有的寓意是十分深刻的,在今后的解读中值得读者深思与挖掘。(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闫变芳《――感觉世界的透视》,《传承》2009年第7期

  [2]陈小强《莫言中的变异及叙事策略》,《文学教育》2008.07期

  [3]周艺灵《浓墨重彩的抒写――论莫言的创作特色》,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2期


标签:屁股月亮小狗the需要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