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作者 出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2 21:30:22 分类:随笔 浏览:69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2、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辅佐。)

  二、古今异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代词,这,这些。 ;今义:

  创作背景

  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申振贤 .《初中生古诗文必背50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0 .

  2、

  李方江 .《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课标指定篇)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8 :84 .

  赏析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

  赏析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分两层)

  第1层(舜发于……举于市):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第2层(故天降……其所不能):论述人要

  赏析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

  名家点评

  唐·柳宗元《敌戒》: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清·吴闿生《重订孟子文法读本》:通体盘旋,为末二句蓄势,章法极奇,贾生《过秦》.所自出。千盘百折,厚集其阵,纯用劲折,无波磔痕。

  参考资料:完善

  1、

  余国庆.《孟子解读》.合肥:黄山书社,2007:149

  2、

  张燕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3


标签:忧患安乐孟子死于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