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安排意见 安排意见篇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1 15:00:34 分类:解惑 浏览:84


  安排意见篇1

  一、以创卫为载体,整体提升城乡卫生水平

  (一)省市联动、部门互动,深入开展巩固和发展创卫成果活动,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验收。20*年,成都市将接受“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验收,五城区和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和重要窗口行业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认真做好组织和发动工作。要认真对照《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针对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市爱卫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和协调作用,在工作中,邀请省爱卫办及相关专家给予指导,同时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验收。

  (二)都江堰市要加大“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力度,力争20*年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新都区要继续抓好“国家卫生镇”的巩固和发展工作,确保20*年通过复查验收。

  (三)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大邑县要按照《四川省卫生县城标准》,抓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工作,确保复查全面达标。

  (四)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对已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并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城的区(市)县进行重点指导,制定、完善创建方案。

  (五)要抓好一批市级卫生集镇的创建工作,同时抓好全市14个优先发展镇的市级卫生集镇的巩固和发展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创省级和国家卫生集镇。

  (六)要扎实抓好卫生村、十佳卫生村的创建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确定一些点进行市级卫生村的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各级卫生单位、无吸烟单位、农村先进自来水厂的创建工作,切实抓好“细胞工程”建设。

  二、以改水改厕和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根据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改水改厕项目要求及国家《2005年农村改水改厕项目管理方案》,抓好邛崃市、蒲江县、大邑县3个血吸虫流行地区的改厕项目试点工作,邛崃市完成3000户、蒲江县完成2000户、大邑县完成2000户沼气池或化粪池的改造任务。

  (二)未开展血防改厕项目的二三圈层的区(市)县要根据本地改厕工作现状,制定20*年年度改厕计划,落实一定的改厕专项经费,积极协调国土、环保、农业、民政等部门,结合土地整理、农村拆院并院、水环境治理、农村能源建设、移民工程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引导农民和养殖经营户修建沼气池或化粪池,使新建农房无害化卫生厕所达100%,同时抓好1-2个村的改厕试点工作,带动“三改一建”,实现人畜禽粪便处理无害化。

  (三)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村改水工作。一是要以提高农村自来水覆盖率为主要目标,安排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农民饮水难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城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并定期检查,建立完善市、区(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卫生监督网,改善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四)各区(市)县要研究制定和完善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要求,将爱国卫生工作延伸到乡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将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乡村,逐步缩小城乡爱国卫生工作的差距。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治理,重点抓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配套必要的硬件设施,并按市级卫生村的标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卫生活动,市爱卫办要研究制定“村容整洁”的标准和要求,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点进行重点指导。

  三、以灭鼠、灭蟑螂为重点,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

  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四害”孳生环境,立足“四害”防治的长效管理,从被动消杀转向主动防治。

  (一)开展春秋两季统一灭鼠活动,鼠密度控制在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以内。

  (二)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秋季灭蟑螂活动,蟑螂密度控制在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以内。

  (三)开展夏秋季外环境灭蚊、灭蝇活动,蚊、蝇密度控制在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以内。

  (四)按法定程序开展《成都市除四害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使之更符合我市的实际。

  四、以卫生防病为主题,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一)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健康进农家”活动。各区(市)县要采取多种形式,每月至少播放1?D2次“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办公室”制作下发的录音带、录像带;以乡村卫生组织、乡村基层组织、农村学校为主阵地培训“健康促进行动”专兼职人员,乡(镇)组织所属村(社)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业务培训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编印健康教育手册,分发给全市农户,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农村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二)深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中、小学要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要达到80%以上,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要小于3%;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及普通高等学校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三)切实抓好医院健康教育。要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下街乡”活动,全年不少于12次。各级医院的门诊部及住院病区要设置健康教育专栏。

  (四)积极推进社区健康教育。社区要紧紧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效果,全年活动不少于12次。街道办事处要对社区居委会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要达到70%以上。继2005年启动“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健康成都”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后,20*年我市还将重点开展好“珍爱生命,社区健康直通车”活动,组织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社区、学校中广泛开展系列健康促进活动,以激发市民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热情。

  (五)大力加强公共场所健康教育。机场、车站、广场、大型商场、医院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要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要按照《成都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切实搞好控烟工作;学校、医院、各级党政机关要做全民控烟、禁烟工作的表率,设置控烟宣传标识,并在教室、病区、诊断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五、切实加强爱国卫生组织机构网络建设

  (一)各区(市)县要健全爱国卫生组织机构,配备工作人员,改善办公条件,落实常年工作经费,特别是公共地带除“四害”专项经费。

  (二)要充实健全以街道办事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乡(镇)为主体的基层爱国卫生组织网络。

  (三)要将爱卫工作延伸到最底端,将村纳入爱卫网络覆盖范围。每村应有1名专兼职爱卫工作人员,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四)五城区、高新区要加强对爱国卫生检查队伍的日常管理,完善规范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各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和爱国卫生检查员聘任条件,重新调整聘任爱国卫生检查员,做好社会公开招聘及培训工作(年度业务培训率达到95%以上),并严格按比例(4∶3∶3),划拨爱国卫生检查员工资补贴。

  (五)建立爱国卫生联络员网络并实行联络员制度。建立市、区(市)县两级爱国卫生联络员网络,定期通报信息,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协商、研究爱国卫生工作,组织交叉检查,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履行爱国卫生工作职责,特别是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工作进行评比。

  六、切实加强爱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专项整治活动

  (一)加强经常性的爱国卫生督促检查。

  1.各区(市)县要制定爱国卫生考评奖惩办法和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加强调研指导和明察暗访,开展经常性的爱国卫生督促检查,全年组织辖区内爱国卫生检查不少于4次,并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先进单位,曝光问题严重的事件和单位。

  2.市爱卫会办公室要加强与市人大、市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的联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市民代表,每半年对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3.市爱卫会办公室每季度要根据检查情况,对各区(市)县、市级有关部门进行一次分类打分评定,年终对各区(市)县、市级有关部门进行总评打分,将评定结果作为市政府对各区(市)县、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爱国卫生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依据,严格考核,奖惩逗硬。

  (二)积极开展爱国卫生专项整治工作。

  1.集中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治理活动,着力解决农贸市场中“活杀”点的卫生环保问题和熟食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

  2.加强“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促进“五小”行业软硬件上台阶,有效遏制无证经营现象。

  3.开展除“四害”专项整治工作,在抓好面上消杀、防治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环节工作:一是组织基层消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全市“四害”侵害率调查和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的监测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为有效开展除“四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积极筹建全市PCO行业协会,规范除“四害”服务行业。

  安排意见篇2

  2006年我县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为主题,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中心,以求真务实为作风,以依法行政为要求,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努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提高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水平,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进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协调全面发展。

  一、继续加强救灾救济和城市低保工作,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要加强三个体系的建设。即进一步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机制为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特困户救助制度为基础,临时社会救济为补充,专项救助相配套,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互助体系,努力开创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一)及时有效开展生产救灾工作。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做好救灾人员、装备、资金和物资的准备工作,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制,提高自然灾害应急能力。严格执行灾情统计制度,切实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对上报的灾情要认真核查,严格把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误报。进一步加强救灾款物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救灾款物的使用范围,规范救灾款物的发放程序,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不得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不得实行有偿使用;在救灾款物的发放中,要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原则,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农村特困户的基本生活权益。同时,按照上级要求,5月底以前完成农村救助体系建设。

  (二)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市低保工作。据实核定家庭收入,实行有效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加强分类施保工作,对有大病重病、严重残疾及子女上学、单亲等家庭,给予重点照顾。坚持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挪用、克扣、拖欠低保金现象的发生。继续加强低保工作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低保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加强五保供养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和县政府《关于印发商水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商政〔2006〕4号)精神,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实现应保尽保。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应保未保、不按标准施保”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五保对象的合法权益。加强五保供养资金管理,确保供养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按程序发放到五保对象手中。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以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供养服务网络。

  (四)大力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健全和创新慈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拓宽慈善资金募集的新路子,积极开展慈善募捐和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慈善组织的联谊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引进国际慈善救助项目,使我县慈善救助活动与国际接轨。

  二、加大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双拥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增强依法优抚的意识和能力。以贯彻落实新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优抚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对落实政策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确保优抚对象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和维护。巩固和扩大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成果,健全完善制度,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随全县平均生活水平同步增长。积极探索构建灵活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同时,认真做好优抚对象的思想稳定工作。

  (二)积极推进双拥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深入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积极探索双拥工作的新形式、新内容、新路子,推进双拥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制度化、法制化、经常化、社会化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加大争创双拥模范县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继续大力开展行业拥军、科技拥军、司法拥军、社区拥军,进一步拓宽双拥工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在强化行政调控、落实《优待安置证》制度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改革上,大力推行自谋职业,力争2006年全县城镇士兵自谋职业比例达到20%以上。积极争取城镇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自谋职业经费、培训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拓宽安置渠道,力争向非国有单位安置退役士兵取得较大进展。要把退伍安置工作作为开展争创双拥模范县活动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在7月底之前完成退伍安置任务。

  同时,认真做好军休干部、军工的接收安置工作,加强军干所的自身建设,全面落实军休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不断提高军休工作管理服务水平。

  三、以开展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一)依法开展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把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作为2006年村民自治工作的重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我县实施方案的规定,借鉴以往换届选举经验,完善规程,精心组织。各乡镇场要成立换届选举协调组织,设立办事机构,并向各村选派工作指导组,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要搞好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和方案,大力宣传有关的法规法律和政策,并搞好业务培训。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把握好关键环节和主要步骤,规范和完善操作程序,提高选民参选率和选举成功率。要严格依法办事,严明工作纪律,使选举工作做到民主、公正、规范、合法,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确保换届选举工作5月底之前圆满结束。

  (二)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强化村民自治功能,推进“四个民主”协调发展。要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两会两组”,即: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监督组、民主理财组,畅通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协调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完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逐步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版权所有

  (三)加快推进城镇社区建设。结合城镇化进程,在城关镇设立社区居委会的基础上,加快探索重点镇社区建设工作。要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完善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强化居委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加强社区服务机构建设,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文明服务,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一)继续加大殡葬改革工作力度。要巩固已有的殡葬改革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组织领导,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要以提高火化率为核心,严格执法,依法查处偷埋乱葬等违法殡葬行为。要把解决骨灰二次装棺土葬、建设公益性公墓作为今年殡葬改革工作的重点,各乡镇场要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力争2006年公益性公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减少土地浪费,减轻群众负担,使殡葬改革收到应有的实际效果。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适时开展平坟复耕工作。要依法加强对丧葬用品市场和监督管理,维护丧葬用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殡仪服务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二)进一步完善民间组织管理体制。以培育发展、监督管理、发挥作用为重点,着力抓好民间组织的自身建设,建立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要着重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和公益性民间组织,尤其要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落实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年检制度,依法查处和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非法活动。

  (三)以优质服务为核心,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坚持“一手抓宣传,一手抓规范”的工作方针,转变观念,真正实现婚姻登记由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的转变。在理顺婚姻登记工作体制、全面实行集中登记的基础上,加强婚姻登记机关的规范化建设,做到依法登记、优质服务,从根本上杜绝婚姻登记搭车收费现象,切实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围绕城镇化进程,规范区划地名管理工作。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做好全县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的论证、评审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行政区划调整事宜,为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服务。巩固勘界成果,实施依法管界。完善地名管理服务体系,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抓好城镇标准化地名设置,实现我县地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一)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创造条件,完善政策,探索社会福利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对“星光老年之家”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为老服务的社会功能。关注、关爱艾滋病致孤人员,落实救助政策;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阳光家园”自身建设;探索集中供养、家庭寄养、社会收养等多种方式安置艾滋病致孤人员。精心组织实施好“阳光计划”。

  (二)加大福利发行力度。通过科学管理、规范服务、扩大覆盖面等措施,挖掘市场潜力,增加销售量,确保完成福利发行任务。加强公益发行费管理,使福利发行工作走上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步发展的轨道。版权所有

  (三)稳步推进老龄工作。以健全和规范老年群众组织为切入点,大力加强城乡老龄工作,努力解决老年人群的突出问题。开展百岁老人的普查、审核工作,对百岁老人进行生活救助。加强老龄机构建设,充分发挥老龄委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作用的有效途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六、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确保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县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参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和解决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党性观念和群众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廉洁、务实、高效”,树立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促进各项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按照“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加强民政工作的政务公开、规范管理,坚持依法办事,严格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制,在各项民政资金的使用、发放过程中,加强执法监督、自我监督、群众监督,提高民政工作透明度,规范民政行政职务行为,提高民政管理效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民政信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纳入民政工作大局之中,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进全县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深入发展。高度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处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

  安排意见篇3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精神,现就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领导班子跟踪考察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考察目的

  通过跟踪考察,全面掌握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协调运转情况、工作情况以及领导成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廉洁从政等方面的情况,不断改进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兴岐富民、建设小康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保证。

  二、考察对象

  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考察内容

  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协调运转情况和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每个领导成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具体是: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②遵守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执行县委、县政府决策、决定情况。③思想作风、精神状态、职业道德、勤奋敬业情况;是否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绩。④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团结合作,维护领导班子团结统一的情况;遇到重大问题是否经过集体讨论决定,有无违反组织原则、我行我素的问题。⑤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遵守上级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等情况。⑥推进本乡镇、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情况。⑦工农业生产、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四、考察方法和步骤

  考察工作分四步进行:①召开乡镇、部门领导成员动员会,明确考察目的、意义,增强领导成员接受组织及群众监督的自觉性。②开展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活动。召开乡镇、部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会议(乡镇参加人员为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所辖村支部书记、主任,乡镇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县级部门参加人员为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本系统县属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采取无记名填写测评表的办法,对乡镇、部门领导班子从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作风、组织领导能力、民主集中制、履行职责情况、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方面按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4个等次进行测评;对现任领导干部从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情况、组织领导能力、民主集中制、履行职责情况、廉洁自律情况等6个方面按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4个等次测评;综合评议结果领导班子按政绩突出、政绩比较突出、政绩一般、政绩较差测评,领导干部个人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测评。同时,采取填写推荐表的办法,民主推荐乡镇、部门正、副职后备干部。其中乡镇推荐1名正职后备干部,现配备4名(含4名)以上副职的乡镇从一般干部中推荐2名副职后备干部,现配3名及其以下副职的从一般干部中推荐1名副职后备干部;县级部门从现有副职中推荐1名正职后备干部,从本系统一般干部中推荐1名副职后备干部。民主测评表和民主推荐表由考察组的同志发出、收回并汇总。③采取个别谈话的办法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考察。谈话范围是: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部分机关干部和下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人数一般应不少于30人。④形成考察材料并向县委组织部汇报。对每个班子形成综合考察材料,对领导干部个人形成考察材料。主要介绍被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情况,要认真分析、总结,找出每个班子及其成员的主要特点和不足。考察结束后,县委组织部将召开部务会议,专题听取各考察组的汇报,在此基础上,汇总考察情况向县委汇报。

  五、人力组织和时间安排

  共抽调24名干部,组成6个考察组,抽调有关部门科级领导任组长,考察工作从2月份开始(各乡镇、各部门的具体考察时间另行通知)。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评价干部要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先入为主,带着框框去考察干部;不能从个人的感情出发去评价干部;必须全面听取意见,对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要全面了解,不能偏听偏信,以偏概全。

  2、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考察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准确地了解被考察对象的表现。同时要尽可能找熟悉情况的人谈话。要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

  安排意见篇4

  一、加强党委创新工作机制版权所有

  1、强化理论学习和“三转”教育,认真对照社区党委下发的创新工作实践的实施意见,结合近期开展的学《决定》、增能力、促发展教育活动学习配档表,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种,在学习形式上主要是以组织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班子成员定期参加中心组学习,党员通过组织生活三会一课,职工通过班前班后会以及政治学习日等形式参加学习,使党员干部和每一个职工都能认请形势,自觉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发展观、市场观和创新观,努力实现“八个深刻认识”、达到八个增强”、提高“八个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创新,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党员配戴印有党徽标志的胸牌,提醒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自觉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永葆先进性,在工作中发挥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引导群众监督,使党员不断接受群众的批评和指正,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工作,自觉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做群众的带头人。3.开展“红旗班组、岗点”竞赛活动,结合“温馨家园”和“温暖工程”建设以及日常工作,对各班组进行量化考核,除奖优罚劣外,实行留动旗子制度,分为优胜旗、合格旗和不合格旗,月底进行检查考核,根据结果悬挂不同旗子,从而激发职工增强形象意识、主动意识和奉献意识,不断推进社区市场化、精细化管理,算好每笔经济帐,确保水电暖任务的圆满完成。4、在全中心实行着装、挂牌、持证上岗机制,认真落实社区党委关于八个专题教育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诚信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和品牌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其自觉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5、继续开展《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五本书的学习,不断增强职工的自动自发意识,没有任何借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加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首先要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支委成员要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做到“六个沟通”即正常工作定期沟通,重大问题及时沟通,决策之前预先沟通,决定改变重新沟通。情况紧急事后沟通,认识不一再三沟通,杜绝独断专行行为,切实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第二,在不断加强车间民主管理的同时,不断强化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按照社区要求,认真开好职代会、民管会、民主联席会,对涉及社区改革、区队管理、奖金分配以及困难救济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广泛争取群众意见,提交大会民主决策,既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又增强职工的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

  第一、紧紧抓住廉政建设不放松,以贯彻《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告诫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时刻提醒自己增强自律意识,从思想上筑牢防线。既要严于律己,也要管好同志,实现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自己、保护同志的高度统一。同时加强宣传教育,经常敲响警钟,予以警示。第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廉政措施,重点放在制度的执行上,对违仅原则制度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及经济制裁,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党内监督,按期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班子成员要对照职责范围、作风建设以及党风廉政等进行逐项检查反思,看有没有失职情况、渎职行为,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不断提高主动意识、反思意识,提高工作能力;二是民主监督,坚持民主评议和述职述廉报告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让职工群众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进行“评头论足”,指出成绩、找出不足,使其尽职尽责、热诚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合理人力资源配置

  针对各班组、岗点以及职能人员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考核,合理人员配置,减少和杜绝人员冗肿和人浮于事现象,同时开展岗位练兵、岗位学习活动,鼓励职工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提高广大职工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顽强拼搏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

  安排意见篇5

  一、审计项目

  (一)2011年度区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以促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为目标,根据上级总体部署和区领导要求,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单位审计时限、轮审计划、保持一定审计覆盖面的原则和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共安排审计10个部门,其中预算组织部门2个,分别是区财政局和区级国库;预算执行部门8个,分别是区统计局、区发改局、区科协、区工商联、区妇联、团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和区环卫处。

  (二)街道办事处财政决算审计

  以促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为目标,对、2个办事处2011年度财政决算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核实预算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摸清政府性资金的分布情况和总体规模,分析评价政府性资金的变动趋势和结存情况,检查有关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

  (三)政府投资审计

  以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目标,开展2个政府投资审计:1.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2.医院改造项目跟踪审计。重点检查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检查有无挤占挪用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及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财政投入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以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职责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委托,对11名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随时接受组织部门的委托。重点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检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及遵守廉政纪律等情况。注重全面审查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发展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执行经济政策责任、内部管理责任和廉政责任。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问责机制,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在促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专项审计和调查

  1.区体育公益金专项审计。根据省审计厅的安排,以摸清区体育公益金收支余情况,规范体育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为目标,对我区2010年至2012年6月体育公益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中,要充分关注体育公益金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审计,揭露和查处滞留、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体育公益金管理和使用效益问题,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区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根据省审计厅的安排,组织开展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项审计。主要审计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具体审计财政、卫生等资金分配管理部门和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审计资金筹集情况、拨付情况、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通过审计,摸清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现状,揭示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管理,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2011年度区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养老补助政策落实及资金兑现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以促进我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对2011年度落实“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养老补助政策”及资金兑现情况进行审计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养老补助政策”的现状,查明具体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执行不到位、不合规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兑现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促使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服务。

  4.区融资平台运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以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财政安全为目标,组织对区融资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摸清我区融资平台规模、资金来源、资金投向、管理现状等情况,分析地方政府的偿债责任归属,分类评价政府偿债风险,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提出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维护财政安全的审计建议。

  5.重点项目指挥部和实体公司财务收支情况审计调查。为进一步加强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审计,规范建设行为,节省政府资金,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组织对全区10个重点项目指挥部和实体公司2009年至2011年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摸清全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规模、资金来源、资金投向、管理现状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环节,揭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六)财务收支审计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二级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区教研室、区仪器站、区招生办、区校产处、区殡葬管理所、区凤凰台医院、区肺科医院、区文化馆、一中、三中等10个单位2009年至2011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摸清其财政财务管理体制、管理状况,揭示和反映单位在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建立健全有关内部控制制度。

  二、保障措施

  为确保做好今年的工作,审计机关要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格执法、把握有度”的原则,努力把今年的审计工作做好。

  (一)坚持科学审计理念,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服务力。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暨作风建设大会”会议精神,强化“权力就是责任、职责就是服务”的审计职能观,强化“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审计发展观,强化“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审计管理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切实关注政策安全、财政安全、民生安全、国有资产安全、环境安全和廉政安全。要深刻领会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科学实质,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委政府改进和加强经济社会管理作为衡量审计服务绩效的重要标准,履行好监督与服务职能。

  (二)坚持创先争优,全面提高审计机关创新力。一要创新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坚持把审计质量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整合措施,加大力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健全审计质量管理机制和体系。二要创新和完善审计技术方法应用机制,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审计技术的应用水平;要实施管理工程,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绩效;要积极实施跟踪审计,确保相关政策的全面贯彻和审计决定的全面落实;要全力探索绩效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做到从微观项目入手,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真正把重大损失浪费、影响国家安全和政策目标实现的问题揭示出来,促进有关问题的根本解决。三要创新和完善审计成果开发利用机制,探索建立审前分析主题、审中搜集素材、审后汇总编报的主动型、全过程审计信息工作制度,让更多的审计成果进入领导决策。四要创新和完善审计影响扩大机制,推进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同时,加大审计宣传力度,提高审计影响,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安排意见篇6

  一、充分认识搞好村“两委会”换届选举的重大意义

  村“两委会”换届,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加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党员群众公认、有领富能力、有奉献精神、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两委会”,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同农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通过换届选举,提高村级干部整体素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为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工作原则

  这次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以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激发活力、推动工作为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改革创新,切实保证按照广大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意愿,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民委员会,努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目标要求:一是进一步精简村干部职数,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村民委员会一般各由3-5人组成,力争通过换届,全县“一肩挑”比例和村民委员会中党员所占比例分别比上一届提高15%和10%以上。二是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的年龄、文化和性别等结构。要把复转军人、返乡学生、乡(镇)企业员工、返乡回村居住退休干部纳入选人视野,特别要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回村创业人员中选拔村级干部,力争通过换届,选拔一批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干部,使全县村级班子中40周岁以下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分别达到总数的60%和50%以上。重视把农村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妇女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力争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中要各有1名妇女干部,村委会主任中,妇女占到5%。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两委会”分工负责制,健全领导体制,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村级班子的整体功能。

  工作原则:一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党组织对换届选举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及重大问题、重要环节上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障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二要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在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中,要保证党员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依法有序地组织党员群众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让党员群众依法自主选择当家人。三要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要严格遵守《党章》及法律、法规,依法按章规范操作,凡是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切实做到法定的程序一点也不能变,该走的步骤一点也不能减,给党员群众的权利一点也不能少,保证村“两委会”换届选举程序的合法性和选举结果的有效性。

  三、严格把握人选条件

  一般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正廉洁,作风正派,在党员和村民中有较高威信;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民主意识强,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办事公道,热心为村民服务;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不能推荐提名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受党纪、政纪处分,未满规定时限的;严重违反计划生育、土地政策和村规民约,造成不良影响的;犯罪嫌疑人和正在服刑的;信奉邪教,经常参与和封建迷信活动的;操纵宗教、宗派势力干预农村正常工作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差,拒不履行法定义务,没有群众威信的;患有严重疾病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

  四、切实规范工作步骤

  全县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原则上先进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再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8月初至8月31日)。

  主要认真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成立机构,开展培训。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组织对各乡镇的业务骨干就换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培训。

  2、深入调研,吃透村情。各乡镇组织包村干部,深入调研,主动了解各村党员、干部及村民的思想动态,掌握辖区村级组织建设和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依据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3、搞好财务审计,理清债权债务。按照“积极、稳妥”原则,组织乡镇农经站,对现任村级干部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消除虚假债务,解决违纪问题,防止因债务、账务问题而影响正常选举。

  4、认真考核评议,推行村务公开。换届前,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对整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任职情况进行述职评议和民主测评,让党员群众对现任村干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还要重点抓好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村务公开工作,努力把各种问题化解在换届选举前。

  5、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标语等媒介,向群众宣传换届选举政策法规、选人标准、选举方式以及选民权利义务等,增强党员群众对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知晓率和关注度。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9月1日至12月31日)。

  (一)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9月1日至10月31日)。

  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要求,全面实行“两推一选”(由党员、群众推荐村党组织委员候选人,然后先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组织委员,再由党组织委员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副书记)。

  主要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换届前,村党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召开党员大会的决定”,并向乡(镇)党委呈报关于召开党员大会的请示,包括党员大会召开的时间、指导思想、主要议程、下届党支部(总支)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名额及提名和选举办法。乡(镇)党委批复后,及时召开村党组织委员和党小组长会议,传达乡(镇)党委批复精神,研究召开党员大会的相关事宜。

  村党支部(总支)党员大会由上届支部(总支)委员会筹备召开,大会期间由上届支部(总支)委员会主持工作。

  2、党员推荐。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下一届村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参加党员大会的党员超过应到会党员数的4/5,视为有效。推荐情况上报乡(镇)党委,乡(镇)党委按照下一届村党组织委员名额1:2的比例,研究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

  3、群众推荐。村党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对乡(镇)党委批复的村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信任投票,现场公开计票。计票人由支部(总支)委员会或大会主持人从会议工作人员或不是候选人的党员中指定。参加投票的人数不得少于本村村民或村民代表的85%。乡(镇)党委在推荐票过半数的人选中,按照比下一届村党组织委员名额多2至3人的差额,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4、组织考察。乡(镇)党委派出考察组,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根据“两推”和考察情况,按照比应选人数多1人的差额研究确定下一届村党组织委员预备人选。

  5、党内选举。村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先召开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然后召开村党组织委员会,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选举结束后,将结果上报乡(镇)党委批准。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4/5,会议有效;村党支部(总支)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的差额比例均为当选人数的20%。被选举人获得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的人数的一半,始得当选。

  对村风正、村情稳的村也可实行“两推直选”,即由乡(镇)党委根据党员推荐和群众推荐的结果,经考察后,确定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交村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村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

  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时,要切实把握好以下5个问题:

  1、村级党组织委员的设置。党员人数在7人以下的村,一般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一名书记,必要时可增设一名副书记;党员人数在7人以上,不足50人的村,支部委员会一般由3人组成,可设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村,支部(总支)委员会一般由5人组成,除设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可根据实际,增设一名副书记和其他委员。

  2、参会人数的计算。有以下情况的,经信函、电话联系等方式征求本人意见、党员大会讨论同意后,在党员推荐、选举过程中可不计入应到会人数:

  (1)患有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导致不能表达本人意志的;

  (2)自费出国半年以上的;

  (3)虽未受到留党察看以上处分,但仍在服刑的;

  (4)年老体弱卧床不起和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5)工作调动或外出务工达半年以上,按规定应转党组织关系而没有转接的。

  3、主要议程。支部(总支)党员大会的会期一般为一天,会议议程是:①奏《国歌》,宣布大会开幕;②党组织书记做工作报告;③选举;④奏《国际歌》,宣布大会闭幕。

  4、选举程序。选举程序是:①通过大会选举办法和监、计票人名单;②介绍村党组织书记、委员正式候选人的基本情况;③无记名投票:计票结束后,监票人向大会报告被选举人得票情况,大会主持人宣布当选人名单。

  5、监、计票人的产生。监票人由主持人从不是候选人的党员中提议,经党员大会表决通过。召开党的支部(总支)委员会选举支部(总支)书记、副书记时,监票人由会议主持人从不是候选人的委员中提议,经选举人表决通过。计票人由大会主持人从会议工作人员或不是候选人的党员中指定。

  选票上的候选人名单一律按姓氏笔画排列。

  (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10月15日至12月20日)。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在村党组织领导下进行。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和省(市)委、政府《关于全省(市)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精神,依法认真组织实施。

  全县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日原则统一定于11月29日、30日两天进行。

  主要工作步骤:

  1、推选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10月31日以前进行)。在乡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和包联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由上届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选民直接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要最大限度地扩大支部成员和党员在选委会中的比例,更好地发挥村党支部在换届选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村民选举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具体到一个村的数额(一般为单数),要根据村的规模大小,人口多少及选举工作量,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选举委员会设主任(组长)1人,副主任(副组长)1至2人,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参加。村民选举委员会成立后上一届村民委员会应及时进行公布。

  2、搞好选民登记(11月5日以前进行)。享有选举权利的村民即为选民。确认选民的条件为:必须年满18周岁;必须居住在本村、有固定住所,履行村民义务;未被司法机关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已恢复政治权利。选民的年龄计算到本村选举日为止。具有选民资格的村民在户口所在地的村进行登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村民选举委员会确认,在取得户籍所在地选民资格的证明后,可以在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一)结婚后居住在配偶所在地的村,户口未迁移的;(二)虽属非农业户口但无固定职业,仍在原村居住并履行该村村民义务的;(三)因受聘在居住地工作,不能在户籍所在地的村进行选民登记的。(四)结婚后因特殊原因无法向配偶居住地迁移户口,仍在原居住地居住的。在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后,不得在户籍所在地再进行登记。村民选举委员会依法进行选民资格审核和确认,做到不错登、重登、漏登后,要在选举日20日前张榜公布。对有特殊情况选民的登记和资格认定,村民选举委员会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必要时可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对已确认为选民的村民要依法发给选民证。

  3、搞好候选人提名(11月15日前进行)。一是村民选举委员会要按照《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和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候选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公布。二是按照省市党委政府要求,村民委员会由3至5人组成。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村民委员会一般设3人;1000人至3000人的村,设3至5人;3000人以上的村,设5人。具体职数由村民会议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讨论决定。三是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小组会议进行。提名时应当填写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候选人空白提名表,每一提名表填写的候选人人数不得超过应选人数。提名候选人时由选民“一人一票”提名。提名候选人应按得票多少依次进行公布。四是确定正式候选人。提名的候选人按照“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候选人应当分别比应选名额多1人,委员候选人应当比应选名额多1人至2人”的差额选举原则,以得票数相对多者确定为正式候选人。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可不进行资格审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但对有明显违法违纪行为或在选民中争议较大的候选人,应在报请县换届选举指导小组同意后,由村民选举委员会组织选民再进行提名确认后予以更换,也可从其他提名的候选人中按得票顺序依次递补。正式候选人在选举日5日前必须进行公布。

  4、依法按程序组织选举日投票选举(原则11月29日或30日)。要坚持“选举村民委员会,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的原则。正式选举时,各村必须设立中心会场,悬挂会标、张贴标语,设立秘密划票间等。要动员选民(老、弱、病、残除外)参加选举大会并亲自投票,投票选举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人数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者当选。如果票数相同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同的候选人再次投票,得票多者当选。选举结束后应当场宣布选举结果,于选举大会当日或次日以书面形式予以公告,并颁发当选证书。选举中,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人人数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应当在没有当选的候选人中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第一次选举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经过另行选举,当选人数达到3人以上但仍不足应选名额时,不足名额可以暂缺。若主任暂缺,由得票多的副主任临时主持村民委员会工作;若主任、副主任都暂缺,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指定一名当选选票相对多的委员临时主持村民委员会工作。其缺额的主任、副主任可在适当时候进行补选。

  当选人数不足3人的,无法组成新一届村民委员会,还应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另行选举,选出3人组成新一届村民委员会。另行选举应当在三十日内进行,如果进行了三次另行选举仍未选出3人的。根据《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有关规定:“就不要再进行选举了,经县乡换届选举指导小组同意,可由村党组织书记暂时主持村民委员会工作,已当选的村民委员会成员资格有效,参与村民委员会工作。县、乡党委、政府和选举领导机构,应派人调查,寻找原因,待做好工作后再启动补选程序。”鉴于换届选举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和破坏选举的违法问题的情况,应建立公安机关牵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掌握查处选举中出现的各类违法问题,保证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

  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结束后,新一届村民委员会应在选举后十五日内组织村民进行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的选举,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12月31日之前)。

  换届选举结束后,各乡镇党委要进行一次回头望,健全选举档案,做好工作总结。对于换届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村,可在乡镇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通过公开选拔、交流下派等方式解决。对个别难度大,一时不能进行换届选举的村,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要亲自协调,由乡镇临时指定一名负责人或者由乡镇党委下派一名干部临时负责村“两委”工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得采取直接任命的形式)。对于已经选出村“两委会”的村,乡镇换届工作领导小组要在督促新老班子在10日内完成公章、办公设施、经营资产、相关帐务、资料档案等移交的同时,指导其结合上届工作实际,制定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各项制度。县上适当时候对新当选的村“两委会”干部进行业务培训。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明确职责,夯实责任。县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贺韧同志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本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担任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组织、民政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做好换届选举的组织和指导工作。要建立县级领导、部门包抓乡镇换届选举工作责任制,包联县级领导、包联干部要全程参与包联乡镇的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制定方案,协调处理相关问题。要落实工作经费,县财政要对全县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拨付一定经费。

  (二)逐步实施,稳步推进。在村“两委会”换届中,要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村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村情复杂、管理薄弱的村,要选派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组驻村指导选举工作。对少数受家族宗族势力影响较大、干群关系矛盾较多、暂不具备选举条件的村,要先进行整顿,解决问题,待条件成熟后再适时进行选举。有条件的地方,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选举现场进行有效监督。

  (三)重视信访,保持稳定。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超前考虑,制定预案。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村“两委”换届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信访问题,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掌握动态,采取得力措施,认真主动予以解决。对换届选举工作中出现的重大信访问题,各包联县级领导、抽调干部要协助乡镇妥善处理。对换届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问题,由乡镇党委分别指定一名领导负责答复。对因信访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要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严肃纪律,依法办事。未经县委批准,无故不组织或拖延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要追究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坚决制止和纠正有法不依、以言代法、压制民主的错误做法。要坚决防止宗族、宗派、宗教及邪恶势力干扰、影响选举工作。对干扰、破坏选举的,公安、司法机关要依法查处。选举期间,各级人大、政协可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乡村进行视察,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检查。

  安排意见篇7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烟叶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烤烟生产工作,紧紧抓住区被列入全省重点开发建设的新烟区和2014年被列为全省11个“三化一体”(即: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综合示范县(区)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力打造“黄金走廊”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园区,展示区优质特色烟叶品牌,提高烟叶品牌的知名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烟叶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全区烤烟产业的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指导性烤烟种植面积8万亩(以区烟草分公司清棵点塘数据为准),烟叶生产量达24万担以上,中上等烟叶比例达92%以上,其中上等烟叶达65%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22万担(100%为中上等烟叶)。各乡(镇、街道)任务为:博尚镇种植任务3.6万亩,烟叶生产量11.16万担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10.5万担以上;圈内乡种植任务2.4万亩,烟叶生产量7.44万担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6.8万担以上;凤翔街道种植任务0.26万亩,烟叶生产量0.66万担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0.6万担以上;忙畔街道种植任务0.12万亩,烟叶生产量0.28万担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0.23万担以上;马台乡种植任务0.47万亩,烟叶生产量1.22万担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1.13万担以上;邦东乡种植任务0.1万亩,烟叶生产量0.24万担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0.22万担以上;章驮乡种植任务0.7万亩,烟叶生产量2.1万担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1.76万担以上;蚂蚁堆乡种植任务0.18万亩,烟叶生产量0.43万担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0.36万担以上;南美乡种植任务0.17万亩,烟叶生产量0.47万担以上,确保完成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0.4万担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各涉烟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区人民政府下达的指导性种植面积与烟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并切实组织好生产,确保完成计划任务。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涉烟乡(镇、街道)及区直有关部门要把烟叶生产任务作为今年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好、抓实,届时将进行考核。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是烤烟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分片区包干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区烟办是全区烤烟生产组织协调的责任单位;区烟草分公司是全区烟用物资调供、技术培训、种子管理、烟苗供应、大田移栽、烤房建设、烟叶收购的责任单位。

  (三)抓好基地建设,突出品牌特色。要切实按照省、市的要求,全力打造博尚“黄金走廊”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园区建设,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三化”建设为载体,以建设“生态、特色、优质、安全”烟叶基地为目标,以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的展示区优质特色烟叶品牌,提高烟叶品牌的知名度。

  (四)强化服务,提高质量。区烟草分公司要加大对技术队伍的培养,统筹安排好技术力量,服务好烟农,全面推广漂浮育苗技术,确保提供足额的壮苗,继续推广拉线定位移植,落实平衡施肥措施,加大烘烤技术指导,强化预检管理,全面推广预定级到户,提高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在烤烟生产过程中要认真落实“高茎壮苗深栽、深耕深翻高起垄、适时揭膜促管理、适时封顶留足叶片”四项关键技术措施,并在烘烤、分级扎把、交售环节中加强指导和服务,确保全区烟叶生产有新的突破。

  (五)抓住最佳节令,适时移栽。各村要充分发挥村民联合互助组的作用,在移栽、烘烤、交售的过程中采取联合互助方法,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在最佳节令完成烤烟生产种植任务。2014年全区烤烟大田移栽力争4月30日前基本完成,确保5月10日前全面完成,移栽期控制在25天以内。

  四、配套政策

  (一)认真执行国家对烟叶生产、收购实行严格计划管理的有关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叶收购和调拨价格的有关政策。

  (二)贯彻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烤烟产业发展扶持奖励的有关政策。

  (三)烤房建设以推广密集型卧式烤房为主,计划新建卧式烤房1000座以上,农户新建密集型卧式烤房以烟草企业补助政策为准,区财政对2014年新建的密集型卧式烤房每座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助600元。鉴于2014年种植烟叶面积比2010年增幅较大,边远山区密集型卧式烤房无法覆盖的区域可适当布置普通立式炉烤房,每座补助1000元(含市级补助)。

  (四)2014年由于面积增幅较大,新烟户较多,为进一步提高烟农素质,区人民政府安排科技培训费100万元,用于新烟户烤烟科技培训。

  (五)继续坚持轮作制度,全区2014年轮作面积为13200亩,其中:各涉烟乡(镇、街道)、村委会必须严格执行烤烟轮作制度。

  (六)烤烟用煤继续按区人民政府《关于烤烟用煤供应保障措施的通知》执行。

  五、奖惩办法

  (一)对乡(镇、街道)烤烟任务奖惩。对完成2014年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以区烟草分公司统计为准)的乡(镇、街道),按交售的中上等烟叶数量给予奖励,其中:每担中上等烟叶奖励10元;其它乡(镇、街道)每担中上等烟叶奖励15元。对完成指令性收购任务达100%的给予全额奖励;对只完成指令性收购任务90%—99%的按奖励政策的90%给予奖励;对只完成收购任务80%—89%的按奖励政策的80%给予奖励;对完成指令性收购任务数在80%以下的不予奖励。各乡(镇、街道)对奖金的30%可用于奖励从事烤烟生产的干部职工,其余用于产业发展和本乡(镇、街道)基础设施建设。

  对完不成烟叶指令性收购任务的乡(镇、街道)进行惩罚,每完不成一担惩20元。

  (二)对村级烤烟任务奖励。对完成2014年指令性烟叶收购任务(以区烟草分公司统计为准)的村,按交售的中上等烟叶数量给予奖励,其中:乡老烟区每交售一担中上等烟叶奖励4元;对新烟区的那招片区每交售一担中上等烟叶奖励5元。对完成指令性收购任务达100%的给予全额奖励;对只完成指令性收购任务90%—99%的按奖励政策的90%给予奖励,只完成80%—89%的按奖励政策的80%给予奖励;对完成指令性收购任务数在80%以下的不予奖励。

  (三)种植农户奖励。对博尚镇、圈内乡老烟区完成指令性合同收购任务的农户,每交售一担中上等烟叶奖励5元;对新烟区的那招片区的农户,每交售一担中上等烟叶奖励10元。

  安排意见篇8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两烟”政策和行业管理体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提出了“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的行业发展思路,“两烟”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烟叶质量作为市场竞争的焦点,越发被凸现出来。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兴烟力度,全面提高烟叶的工业可用性,打造巧烟品牌形象,是我们在更加强劲的挑战和压力下,逐步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必走之路。

  根据2004年烤烟生产工作总结和2009年烤烟生产意见座谈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2009年科技兴烟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我县烤烟生产科技措施推广尚存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烤烟生产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烟办、市局公司的领导下,本着工业引导农业、原料服从配方的发展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加大了品种更新、漂浮育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立式炉烤房改造和“四大目标”烘烤工艺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全县烤烟生产整体科技水平和烟叶可用性得到了提高,为**烤烟产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国内外选进地区相比,我县烤烟生产科技措施推广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施肥方法更新进程缓慢。2004年,全县虽然加大了双层环状施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但受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肥力结构不

  一、烟农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此项技术尚未得到全面推行。

  二是烘烤技术滞后。落后的两段式烘烤法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四大目标”烤烘工艺尚未得到较好落实,田间烟叶质量在烤后得不到较好的体现,因烘烤不当造成的损失仍然居高不下。

  三是封顶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上部叶特别是顶叶较难烘烤,烤后黑蚂皮烟比例较大,后期若出现低温,将更加难以烤出正组烟叶。因此,很多烟农都习惯于把顶叶提前摘除,使烟株株形变为不正常的筒形或伞形。封顶过低、留叶数偏少不但导致单产不高,更重要的是使中上部位的烟叶出现身份偏厚、结构紧密、组织僵硬的问题,从而影响我县烟叶的市场形象。

  四是连作问题突出。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县烤烟生产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面对一年比一年大的种植任务和“宜烟”面积的逐年减少,连作问题必将进一步恶化。

  五是种植品种结构不合理。受全国烤烟育种工作的影响,我县烤烟品种单一化、长期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烤烟品种特性的退化速率与新的优良品种的产生速率不同步的问题,将对烤烟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六是局部烟区施肥总量略显不足,大田后期烟株脱肥现象明显,影响了烤烟产、质量的提高。

  七是烟叶质量观念滞后,收购导向与市场需求错位,工业引导农业、收购指导生产的关系出现脱节。

  二、2009年烤烟生产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烟叶生产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吸收国内外烤烟生产先进实用技术,以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以提高烟叶可用性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实施“稳适压次、增优减劣”的烤烟布局规划,根据**立体气候突出这一实际,实行“一乡一品种”的区域化部局,加强以提高科技措施到位率和收购等级合格率为中心的生产收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引导收购、收购指导生产的导向功能,改变**烟叶“紧、厚、深”的质量现状

  ,进一步打造**烟叶的质量品牌。

  二、任务目标

  1、种植面积及收购指标

  全县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按63500担青黄

  一、二和光滑二不收购下达;指导性种植面积每亩按250市斤测算,全县下达种植面积25400亩;生产总值按9.00元/公斤计算,全县下达生产总值2857.5万元;上等烟比例达20%以上,中等烟比例达55%以上,低次等烟叶控制在25%以内。

  2、生产节令

  常规育苗在2月15日前后5天播种,4月5日前后5天假植,同一烟区漂浮育苗比常规育苗推迟10—15天播种;5月5—10日集中移栽;6月1—5日追肥;6月25日前揭膜培土一般情况下;7月20—25日开烤;9月10日前后采收结束。

  3、壮苗标准

  常规苗苗龄85天以下,茎高7—10CM,漂浮苗苗龄75天以下,茎高7—12CM。成苗高15—20CM,茎径0.6—0.8CM,有5—6片功能叶,茎叶清秀无病,茎杆韧性好,叶色淡绿色,根系发达呈白色。群体整齐一致。大田移栽壮苗比例≥85%。

  4、大田移栽规格及烟株形态

  1、株形及长势长相:株形腰鼓形,脚叶长60±CM,腰叶长70±CM,末端顶叶长45—50CM;打顶后行间叶尖距20CM左右。群体合理,烟株清秀整齐,病虫害轻,营养协调,叶片舒展,无缺素症状。

  2、株高和采收叶数:打顶株高90—110CM,采收叶数18—20片。

  3、单叶重和单株产量:单叶重下部叶7—8克、中部叶9—11克、上部叶8—10克,单株产量150—160克。

  4、移栽规格及群体密度:行距110—120CM,株距50—60CM,亩栽烟1100株左右。

  5、大田烟株发育进程:移栽后还苗快,不蹲塘。移栽后5—7天,第一片新叶出现,栽后20天前后摆盘、30天前后团棵、55天前后旺长、65天前后现蕾、75天左右开烤、115—125天内采烤结束。

  5、产量质量指标

  1、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指标:中部叶叶色柠檬黄—桔黄,叶片厚薄适中,油分足,色度浓,有弹性,成熟度好,组织结构疏松。保证上、下部位烟叶有合理的身份档次,大幅度减少组织结构紧密、外观平滑、僵硬的烟叶比例。

  2、单产:150——175公斤。

  三、主要措施

  1、搞好择优部局、减少连作比例

  各烟区要采取“大择优、大转移”的烤烟布局调控手段,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不能满足优质烟生产的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以及交通不便、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的零星种植区要下决心淘汰、压缩和转移,确保烤烟种植计划向光、热、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转移,向种烟技能较好的烟农转移,向有利于集中连片和发展潜力大的烟区转移。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烟区的统一规划工作,各乡镇要做到有规律的连片种植,在布局上要有较长远的规划,将择优部局与规划连片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属规划范围内的地块,因特殊原因不能种烟的,可限制其种植矮杆作物;二是着力开发具备一定条件的新烟区,开发新烟区之前要做好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

  2、强化品种区域化布局,合理调配品种结构

  烟叶的品质特点除受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调制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由品种自身的遗传性状决定,不同的优良品种具有不同的香气特点和外观质量。同一乡镇种植多个品种,将严重影响烟叶品质的均衡性、稳定性和工业可配性。因此,2009年将续继实行“一乡镇一品种、单种单收单调单贮藏”的运作模式,种植品种以云烟85和云烟87为主,适当搭配种植公司统一安排的试种品种。各乡镇要加强以品种为中心的分类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良种良法配套,让优良品种的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3、改进育苗技术,培育“适时、适龄、适高、无毒”壮苗

  烟苗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移栽成活率、大田整齐度、大田烟株长势及有效叶数,最终对产质量产生影响。培育壮苗,提高烟苗的抗逆性,是减轻气候对烤烟生产影响的重要措施。各乡镇必须将烤烟壮苗的培育工作作为科技兴烟的重要内容,认真抓紧抓好。

  (1)漂浮育苗:各乡镇要加强漂浮育苗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切实抓好建池、播种、消毒、剪叶和炼苗等环节的工作,全面提高漂浮育苗的壮苗率和利用率。进一步做好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的试验示范工作,积极探索降低育苗

  成本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营养袋假植育苗:一是要抓好营养土的配制和堆沤消毒,重点要解决苗床整理不规范、营养土无营养、假植苗偏小等问题;二是要改变揭膜炼苗过早,苗龄过长,叶片分化过多,苗矮难深栽的陈旧陋习,并充分借用漂浮育苗的剪叶技术,先提后剪,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茎杆木质化,增强烟苗的抗逆性,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和减轻大田病害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继续推行宽行窄株种植方法,保证合理的群体密度

  种植密度是决定烤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度过小有利于烟株个体发展,但由于亩栽烟株数的减少将导致单产降低、烤后烟叶形成“大、深、厚”以致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的不良后果。反之,密度过大则会导致烟株个体长势较弱、病害严重、烤后烟叶叶薄色淡等不良后果。因此,只有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确保大田烟株群体旺、个体壮,使个体与群体均得到协调发展,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立体气候突出、土壤类型多样等实际情况,全县烤烟移栽密度应控制在110—120CM×50—60CM之间,各乡镇及其烟站点应视具体的地力情况作出灵活的调控,因地制宜地搞好此项工作。

  5、大力推行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技术是根据烟株的吸肥特性和需肥原理提出的一种新的施肥方法,这种施肥方法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移栽后出现烧根,有利于大田烟株持续、稳定、均匀地吸收利用土壤养分,促进大田烟株正常生长。因此,各乡镇应进一步加大此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切实改变我县烤烟施肥“各吹各打”、随意性太大的现状。具体措施是:改复合肥集中塘施为双层定位定量环施,改硫酸钾为硝酸钾并在移栽后20——30天内分1—2次追施,在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上再作相应调整。具体为:每亩施用复合肥50公斤,硝酸钾15公斤,腐熟农家肥600公斤以上。

  6、进一步加大揭膜、培土和除草工作。

  地膜的应用,为加快我县烤烟产业向前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地膜烟的大面积推广,一是在无形中助长了广大烟农“以膜代管”的惰性思想。移栽后疏于管理,导致烟田杂草丛生,病菌、虫卵滋生蔓延,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统防统治成本逐年增加。二是在海拔1700米以下烟区,烤烟移栽35天以后,随着季节推移,地膜不仅起不到增温保水作用,反而会导致膜下地温过高,灼伤烟株根系,加重根茎类病害等副作用的发生。三是地膜揭除过晚,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在少雨天气下会造成土壤水分不够、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低海拔烟区进入旺长初期移栽后35—40天进行揭膜培土,一是能有效改善土壤温湿度环境,二是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接纳和充分吸收中小降雨,确保烟株旺长所需大量水分供应,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发育。但揭膜培土时间必须灵活掌握,是否需要揭膜和具体揭膜的时间主要根据海拔、气温、降水、地力和烟株长势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以继续盖膜对烟草产量和品质是否有利作为标准,以此决定继续盖膜还是揭膜。

  揭膜培土过晚,一是易导致根系发育推迟;二是烟株大了不利于田间操作,易损伤根系和叶片,三是表层肥料遇雨下渗,引起叶片返青,导致烟叶难烤和大田生育期推迟。

  正常情况下应在团棵后期至旺长初期之间进行揭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揭膜后必须培土。

  采收结束后,应当清理烟田,防止污染土壤。

  (1)、不揭膜的几种情况

  海拔1700米以上或者烟株生长和气候、土壤等方面无异常情况时,通常全生育期覆膜,因为地膜覆盖栽培的烟株根系分布要比裸栽的浅,生理活性较高的烟株根系大都密集在膜下5CM的表土层内,如果在烟草生长或成熟阶段揭去地膜,则膜下表土5CM土层的干、湿状况极易变动,使处于该土层的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被打乱,对整个烟株正常的生长与代谢活动不利。

  大田后期雨水大的烟区,为避免田间积水的不利影响,也不必揭膜。

  (2)、需要揭膜的几种情况

  第

  一、当膜内土壤表层温度稳定在35℃以上时就应揭膜,否则影响烟株正常生长,并有可能加重烟株根部病害;

  第

  二、降雨量少,烟田土壤干旱或严重脱肥,可适当提前揭膜进行灌溉或追肥;

  第

  三、如果采用地膜覆盖只是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与大田初期的早长快发,则在烤烟团棵后可揭去地膜;

  第

  四、如果采用地膜覆盖仅仅是为了使烟苗安全度过雨季前的少雨干旱季节,则在雨季来临时揭去地膜。

  7、规范合理地使用农药,减少残留,提高烟叶安全性

  对统一配供的农药,各地须严格按照县烟草公司制定的相关操作规程执行,以充分发挥专用农药的使用效果。各乡镇需要另购烟草专用农药的,必须经县公司认定批准后方能采购使用,以减少农药残留,提高烟叶的安全性

  ,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安全、高效之目的。按照市公司的相关要求,“六六六”、“滴滴滴”、“甲胺磷”等残留量大的农药,烤烟生产上必须严格杜绝使用。

  8、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封顶,合理留叶,彻底打杈

  打顶的一般原则是:营养不足、长势较差的“扣心”或现蕾打顶,生长正常的见花打顶,营养过剩的盛花打顶。

  根据我县当前种植的当家品种——云烟85的“带花长”特性,生产上一般不提倡扣心打顶,这样容易将有效叶摘除,使有效叶不足。

  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在现蕾至初花期打顶,打顶时切勿将小叶轻易摘去,务必要留足有效叶20——22片。过一段时间后若顶叶确实长不大的,可进行第二次“打顶”,将此类叶片摘除即可。

  烟花、烟杈、底脚叶、病株残体必须清除出烟田晒干烧毁,以防二次侵染。

  9、分部位间断式采烤,提高鲜烟叶成熟度和烘烤成熟度

  适当提早下部叶的采烤时间,延缓中部叶的采烤时间,推迟上部叶的采烤时间。顶部4叶成熟后集中一次性采烤,烤房容量不够时,可先集中采烤一片地,再集中采烤另一片地。要大力推行“四大目标”烘烤法,做到在变黄期开始排湿,适度延长37℃、39℃、41℃变黄与定色期之间三个温度点的衔接时间每个温度点延长8小时左右,让烟叶内含物质充分转化,促进烟叶致香前体物质的大量形成,定色后期加强温湿度协调控制,适当延长48—54℃之间的烘烤时间比常规烘烤时间总计延长8小时左右,促进烟叶致香物质的大量合成,大幅度降低因烘烤不当造成的产质量损失。

  以上内容的核心理论是67%的黄色临界值原理,这一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叶绿素降解适宜的相对湿度较宽,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降解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较窄。烟叶变黄后,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降到67%以下含67%,其黄色性质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或者说变化量非常小。烤房空气相对湿度在58—67%之间,叶绿素却仍然在大量的降解。因此,只要运用好这一原理,就能做到“黄烟等青烟、青烟快变黄、黄烟不过度、烤成全炉黄”,最终实现“烤黄、烤干、烤香、烤熟”这四大目标。

  四、其它配套措施

  1、转变质量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引导收购、收购指导生产”的导向作用,实现生产与收购协同发展

  2009年的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将进一步体现“市场引导收购、收购指导生产”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切实抓好生产、收购等各环节的工作,加大生产、收购、烘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力度,转变“紧、深、厚”的质量观念,控氮降碱、提质增香。在烟叶收购上真正体现优质优价,逐步改变生产与收购关系不太协调的现状。

  2、加强生产、收购合同管理

  烤烟种植收购合同统一使用全省统一制作的合同文本,各乡镇不得另行制定其它合同。为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充分体现合同签订对烤烟生产的指导作用,各乡镇必须在2月底前完成正式合同签订工作,合同中应明确的内容必须填写清楚、完备,不能让合同签订工作流于形式,严格杜绝合同签订内容不完备的现象发生。生产管理中,要求填入合同的考核内容也必须认真填写到合同上,为后期兑现各种扶持资金和相关补贴提供依据。

  3、进一步规范小组建设


标签:工作选举村民烟叶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