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作者 出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7-29 16:31:45 分类:随笔 浏览:94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解释: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不屈的志向始终存在。

  赏析:诗人用刑天的典故,来歌颂其坚持不懈追求自由的精神,寄托心中的悲愤之情。

  原文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辰 一作: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当年的雄心壮志还在,可是美好的时光又哪会再来呢?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

  鉴赏

  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

  关于“同物”的理解

  关于“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一句,有的认为,上句言生时,下句言死后,“同物”言同为有生命之物,指精卫、刑天之原形,“化去”言物化,指精卫、刑天死而化为异物。然而这样理解,未必符合作者的原意。《说文解字》云:“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可见物为天地万物之意,而精卫化去为鸟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1篇诗文 ? 1208条名句


标签:诗人田园参军江西先生神话沧海精神古今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