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第1篇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9 08:17:54 分类:科学 浏览:82


  解一元一次方程括号教案第 1 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移项之后,进一步学习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又是对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2、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

  (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核心是数学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利用化归思想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再利用化归思想,将括号去掉变成已经熟悉的方程,最终转化为X=a的形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的第二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去括号法则,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并不难。七年级的学生爱表现、有较强的好胜心理。掌握学生的这些认知特征,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三、教法、学法分析

  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发现问题——探索过程——总结规律——建立模型

  学生的学法:观察——探索——研讨交流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二)出示问题,导入新课(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四)总结规律,拓展迁移(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 新课前我让学生做一道解方程的题,复习了解方程已经学习的步骤是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并在黑板上粘贴这几个步骤,然后我根据本次会议的具体情境设计了一道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方程解决的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老师预计有36人,其中男老师X人,因某种原因,有3位男老师没来。女老师的人数是剩余男老师人数的2倍。

  ? 问题(1)女老师有多少人怎样表示? (2)求男老师多少人怎样列方程?

  结合这个具体问题我引出新课。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的探究中,再次重点强调括号外是负因数的去括号的方法,为新课的教学扫除了障碍。然后我引导学生发现将有括号的方程去掉括号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方程,并用粘贴板的形式重点强调了解方程的步骤,由此体现了建模和化归的思想。由于教材中设计的问题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我在学生掌握了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后,再让学生解决本课教材中设计的问题。这样就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主张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尽量让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在学生熟练了解方程的方法后,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思想。在作业的布置中,我采用了梯度作业的形式,既有基础题,又有拔高题,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

  五、教学流程的具体步骤: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课前热身

  板书:解方程6X-7=4X-1,指名口述过程,师板演

  师:通过这道题,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学习了哪几步?

  黑板粘贴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一

  师:这几个步骤分别要注意什么?(课件展示)

  2、引入新课

  ? 课前老师做了一次调查(课件展示):参加这次会议的老师预计有36人,其中男老师X人,因某种原因,有3位男老师没来。女老师的人数是剩余男老师人数的2倍。

  ? 问题(1)女老师有多少人怎样表示? (2)求男老师多少人怎样列方程?

  问题:这几道方程与刚才我们解的这道方程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题中“有括号”接着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对于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应该怎样解,谁能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先去括号(师粘贴)

  师要求全班学生对第三个方程去括号,指名说出答案。结合板书说明,当括号外面是负因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剩下的步骤,你会做吗?应该是什么?

  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

  总结规律:谁能来说说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师再次强调并补充:最后将方程化为X=a的形式。

  课件展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是常用的化简步骤

  解方程 两题

  学生独立做,多让几个学生板演,做完的学生看板书的学生查找错误。

  课件展示新课前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完。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课件出示例2

  引导学生完成

  课件出示应用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作业:略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是继续讨论如何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②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本节我结合教材从学生生活实例出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复习旧知及联系新知,进而进入知识的学习,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及树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

  在前面的引入中,复习了前面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步骤,由一个具体情境问题引出了课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呢?去括号时特别要注意的又能什么呢?当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去括号解方程的一些问题(错误)出现了,主要的有两点,① 括号外面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②去括号时该变号的没变号。然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又进行了相应练习。总之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讲的过于详细,应当再精讲少讲,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新知识,自己再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是要深钻大钢和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二是要注意教学课的特点,注重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再一个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让生自己自学完成任务,教师个别指导,对于较难一点的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再作指导,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第 2 篇

  我上了七年级数学《去括号》一节,效果非常不好!

  在七(1)班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导入部分的内容,并理解去括号的法则。我再进行强调:“+→不变”、“—→全变号”。然后进行例题的示范讲解:依照法则,去掉括号和前面的符号,对括号里面的每一项进行变号。三个例题讲完了,感觉学生不知道我再讲什么,我还是让学生做练习,想看看情况再说。我抽了四个同学(基础偏差)做在黑板上,有两个同学的符号出了问题。

  我再进行强调:“+→不变”、“—→全变号”。然后补充去括号:+(2a-b);-(2a-b)。让学生先体会去括号的法则,再讲例题。下课以后,好些同学却不知道怎么去括号。

  作业情况:一半的同学基本掌握。

  主要问题有:(1)分不清什么时候改变号;

  (2)一个括号部分变号;

  (3)括号前的常数只乘第一项或乘到其它括号。

  前几年讲这部分内容时,也有这些问题,但出现的学生并不多,可我觉得比以前讲的要细一些,情况却比以前差。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看来对教材和学生还得好好的研究,找出适应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第 3 篇

  本节课的数学安排是学习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初步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能正确解出方程。

  教学成功之处:1.复习巩固去括号法则有的放矢,恰到好处,能降低本节课的难度,如去括号①3x-7(x-1)=②3-2(x+3)=;本节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点是去括号,方法同以往一样。

  ②经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利用背景材料创设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实际问题。

  片断:如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师:主要是引导生分析: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上半年共用电 ,若下半年平均每月用电 度,则下半年共用电 度。

  生:回答后列出方程;这个片断应该放手让生自己讨论,自己得出等量关系。最好让一两个学生上去讲解:你是怎么理解题意、怎么分析的,从而得出:

  上半年每月用电量×上半年总月数+下半年每月用电量×下半年总月数=150000课后我反复思考,这块内容教师过于包办,得出结论有些勉强应该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作答,师只需加以强调。

  总之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讲的过于详细,应当再精讲少讲,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新知识,自己再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本节课后我认识到了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值,教师备课时要深入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出本课的核心知识及思想方法,活用教材,据学科特点和实际学情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上课时要走出教材,注重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引导、指导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新知识,再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随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真真正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悉心耕耘,积极进取,博采众长,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第 4 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P93-95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这一节课的内容是继续讨论如何列、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①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②难点研究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本节课是先从复习出发,引导回顾前面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让学生区分5x103x4与

  从而引发思考,当方程中有括2x(x10)5x2(x1)这两个方程的不同之处,

  号时,如何变形使方程最终简化为x=a的形式。其重点在于用去括号等步骤化简方程使之最终转化为x=a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弄清题目的已知量、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难点是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能正确解出方程。

  回顾整堂课,虽无大的迭宕起伏,但也顺顺利利落实教学任务,在上课过程中,基本是都能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进行组织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得当,知识主线鲜明,同时借助媒体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是一堂传统与课改相结合的一堂课。本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之处,现摘取片段进行回顾。

  活动1:复习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学了哪几步?每步要注意什么?

  (2)练习:解方程5x103x4

  此活动的目的温故旧知,为获取新知作铺垫。活动中我先用媒体展示回顾此方程的基本解题步骤,学生回忆思考,然后回答。学生一起口述解此方程的步骤和过程,通过设问点明每一步的依据及注意事项。学生在此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反思:此题作为具有新承上接下的作用,也是教师的好契机。应该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板演或主讲,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教师可及时深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对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和熟练成度等。

  活动4:通过复习去括号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解2x(x10)5x2(x1)方程的方法。

  例12x(x10)5x2(x1)

  解:去括号,得2xx105x2x2

  移项,得2xx2x5x210

  合并同类项,得6x8

  4系数化为1,得x3

  反思:在这一片段中,只强调了去括号和移项注意的问题,其实每一步都要重点强调,还应该叫四名基础较差学生板书展示完成每一步,这样不仅能够检测他们前面的知识,还检查了学生上课的听课情况。

  活动6:学生自行解决下列问题

  1.判断下面方程去括号是否正确,并且将错误的改正。

  (1)5x-(3x-2)=1去括号得:

  5x-3x-2=1()

  1

  (2)5x-3(1-3x)=1去括号得:

  5x-3-3x=1()

  (3)5(x+2)-2(3x-2)=1去括号得:

  5x+10-6x+4=1()

  2.解下列方程

  (1)2(x3)5x(2)3x7(x1)32(x3)

  在这一过程: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上两小题呈现了阶梯性。此题是作为巩固新知的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1由学生口述完成,练习2教师巡视、指导,两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师生共同评价。

  反思:这一片段中,学生对解题的步骤较熟悉,但在去括号解方程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主要有:括号外面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去括号时该变号的没变号。再有移项不变号,合并计算比较差。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对各步的理论依据,注意事项虽然作了强调,但问题仍存,可见落实还不够,还需加强,还需多练。

  4.若关于x的方程3x+(2a+1)=x-(3a+2)的解是x=0,则a等于多少?

  练习4,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解题思路。

  这一过程是本节课的失败之处,对于这道题我感觉不是很难,让学生自行解决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它却是道难题,全班多一半的学生不知道x=0怎么用,无从入手,当时解决这道题的最好的方式为:1、教师花时间来分析这道题,让学生明确提议再下手;2、让学生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不是意味着让学生生硬的做题。

  总之,本节课后我认识到了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值,教师备课时要深入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出本课的核心知识及思想方法,活用教材,据学科特点和实际学情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上课时要走出教材,注重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引导、指导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新知识,再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随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真真正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悉心耕耘,积极进取,博采众长,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标签:学生括号方程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