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青海可燃冰 这些年,人们在探索清洁能源的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8 10:22:26 分类:资讯 浏览:107


  这些年,人们在探索清洁能源的路上,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脚印,发现可燃冰,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勘探,我国的可燃冰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既然我国有那么多的可燃冰,为什么不大力开发呢?

  一、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呈白色或者灰色的固态物质,点然后具有强烈的燃烧力。可燃冰是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主要是甲烷)组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类似于冰一样的结晶化合物。

  这种“冰”一样的物体遇火会燃烧,所以就叫做“可燃冰”。

  可燃冰,甲烷含量占80%--99.9%,可以直接点燃。用分子式mCH4.nH2O来表示,甲烷含量超过99%的可燃冰,又叫做甲烷水合物。

  二、可燃冰的分布

  可燃冰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层、岛屿的斜坡地带、大陆边缘隆起处、极地大陆架和以及海洋和内陆湖泊的深水环境。

  目前已经发现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海岸的布莱克海台,还有白令海、千岛海沟、冲绳海沟、日本海、四国海槽、中国南海海槽。

  另外,维苏威海和新西兰海域、中美洲海槽、秘鲁海槽、阿曼海湾、南极的罗斯海、北极的巴伦支海、黑海和里海也有分布。

  三、我国的可燃冰含量世界第一

  我国幅员辽阔,已经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十分丰富,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的地下冻土层就含有大量的可燃冰,东海和南海也有可燃冰。如果仅就目前探明的可燃冰含量,如果全部开发,至少可以利用100年。光是在我们的南海,可燃冰含量就达到194亿立方米,占全球总储量的70%。

  四、可燃冰为什么不能大力开采

  我国对于可燃冰的开采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多年以前,我国就在南海连续成功的开采可燃冰达180个小时,整个开采工作稳定、顺利,这也是我国首次开采可燃冰。

  第二次大规模开采可燃冰是在2020年,开采总量达到了上次开采量的5倍。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经验。

  但是,开采可燃冰总体来说必须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那么,开采可燃冰到底难在哪里?为什么可燃冰不可贸然开采?

  1、难以对应海底的沉积层

  开采可燃冰,需要用到钻井设备,在设备探到可燃冰层前,需要穿过一个沉积层,这个沉积层就是大量的稀碎沙石组成。在探采的过程中,如果沉积层被严重破坏,就会产生翻涌,甚至顺着管道冲到海面上,很容易堵塞设备。以目前人类的能力,还不能应对沉积层的翻涌,这是一个难度。

  2、难以保证安全

  可燃冰水合物,是在特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可燃物质,甲烷含量超过九成,如果一旦破坏了可燃冰内外压力的平衡,里面的甲烷就会被释放出来。如果接近地面,或者遇到火花,就会产生燃烧甚至爆炸。

  另外,以目前的运输方式,还无法保证可燃冰的运输安全,所以在找到一种安全的运输方式之前,人们也只能“望冰兴叹”。

  3、作业难度大

  深海作业,对于几百米的深度,已经具有很高的难度,而可燃冰,大多都在千米以下,以目前人类的深海开采能力,还无法大规模的超深度开采。

  4、容易造成海洋资源的破坏

  深海开采可燃冰,必然会有大量的天然气泄露,这些泄露出去的天然气,会造成开采区域海洋水气化,消耗掉海水里大量的氧气。大片的海域海洋生物受到威胁,破坏海洋资源。

  5、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的大片冻土地下,也含有可燃冰,但是,在陆地开采,更容易将可燃气体泄露到空气中,在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冰气味。这还不仅仅是浪费资源,更是充斥这危险,同时,这种泄露对于大气环境的破坏也不容忽视。

  总之,目前大力开采可燃冰,技术上还不成熟,如果贸然大规模开采,后果难以承受。但是,科技总是在进步,相信总有一天,人类战胜了总总困难,可燃冰将被人类所驯服。


标签:开采我国如果大量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