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长江白鳍豚 渔船归来,白鳍豚现身!木船侧弦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7 18:49:44 分类:科学 浏览:71


  渔船归来,白鳍豚现身!木船侧弦绑了一条大鱼是白鳍豚吗?白鳍豚不是灭绝了吗?2017长江还有多少条白鳍豚?有人发布一组视频,视频里渔民捕鱼归来,木船侧弦绑了一条大鱼——估计是太大船上放不下。从视频看,很像是长江绝迹物种,白鳍豚。早在2002年,长江白鳍豚全球仅剩50头,前几年更是被专家宣布功能性灭绝。然而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渔民靠岸后,直接掏出小刀,在浅水里,切开疑似白鳍豚的肚子!而这条疑似白鳍豚的生物,似乎已经死去多时

  2017长江还有多少条白鳍豚

  最近大水,各种平时不知道藏哪的长江珍稀鱼种,都轮着出现。

  有人钓到江团、鲥鱼,更有人直接菜地里捡到几十斤的大草鱼、鳡鱼。

  昨天,还有更珍稀的物种出来凑热闹!

  有人发布一组视频,视频里渔民捕鱼归来,木船侧弦绑了一条大鱼——估计是太大船上放不下

  从视频看,很像是长江绝迹物种,白鳍豚。早在2002年,长江白鳍豚全球仅剩50头,前几年更是被专家宣布功能性灭绝

  然而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渔民靠岸后,直接掏出小刀,在浅水里,切开疑似白鳍豚的肚子!而这条疑似白鳍豚的生物,似乎已经死去多时

  白鳍豚2500万年前,就已经生活在长江流域,而且仅存在于长江中下游,有活化石之称

  体长2.5米左右,100至300斤,以长江小鱼小虾为食

  像鲫鱼、鲤鱼、黄骨鱼鲶鱼之类,都是它的食谱

  白鳍豚性情温顺,亲和人类,关于人和白鳍豚的传说有很多

  早些年,长江生态繁盛,白鳍豚的身影到处可见

  曾有人钓鱼,钓到过白鳍豚。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白鳍豚数量锐减,极度濒危,被称为水上大熊猫,前几年被判定已经功能性灭绝。

  不过,除了博物馆标本,活的野生白鳍豚,理论上还是存在的

  毕竟长江水域宽广,某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或许这些古老而温和的淡水精灵,依然在深潭碧水之中出没!等待这我们去发现,而这次,希望人类能温柔点!

  2017长江还有多少条白鳍豚

  白鳍豚莫名其妙的上了热搜,很多人都说白鳍豚灭绝了,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灭绝了?专家回答是功能性灭绝。

  白鳍豚(学名:Lipotes vexillifer)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白鳍豚“淇淇”于2002年7月去世后,中国科学家再也找不到可以研究的对象了。白鳍豚于2500 万年前由太平洋迁徙至长江。

  1996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它列为极危动物。8月8日,英国《独立报》等报道,生存于长江的白鳍豚已经灭绝。

  后来有人声称在长江铜陵段拍摄到白鳍豚,专家认为这又是一起“疑似事件”。中国水生动物研究专家王丁表示,白鳍豚确实已处于灭绝边缘,属“功能性灭绝”。

  功能性灭绝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

  华南虎也属于功能性灭绝的一种物种

  华南虎,又称为“中国虎”,是世界9个虎亚种(现存6个亚种)之中唯一一个仅分布在中国的亚种。

  目前,有的科学家推测华南虎野生数量低于20只,处在灭绝边缘。而曾经在我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最有可能存在华南虎的地区从事过野外考察的一批中外科学家则认为,华南虎可能已经在野外灭绝了。

  华南虎在野外是否已彻底灭绝,现在任何一个机构和个人都不敢明确地给出结论,并且现阶段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但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华南虎已经属于“功能性灭绝”。

  2017长江还有多少条白鳍豚

  这两天,一条消息始终缠绕着我,那就是“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白暨豚永远地离开了长江、离开了人类。中科院王丁博士忧虑地说:“一条不适应白暨豚生活的长江,一样不适应人类的生存。”这话如千斤巨石,在我的心底掀起万丈巨浪,翻滚不停。 前几日在长江重庆段江边溜达,污水直排入长江,油污也随江水不停流淌,而裸露的乱石或多或少都被包裹着红色外衣或灰色的外套,一直蔓延。心底一阵感叹,这就是养育中华的长江,这就是我们天天要喝的江水,心底有种说不出的痛。想不到,回家上网,在google科技页把白暨豚可能在长江灭绝的消息置顶,对往日的痛更是一种深沉的打击。 于是开始寻找白暨豚,在网海中找寻这个在地球已存活了2千万年,大约2万年来它们生活在长江中的豚类。我对白暨豚的了解非常的陌生,:初中的时候在课本里阅读并欣赏过白暨豚图片。1997年后来出差路过宜昌,听说有专门人工驯养白暨豚的场地,可是我也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在吃饭的时候,听说有白暨豚肉出售,实在大吃一惊。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10多年依旧无缘结识它,这是一种遗憾。如今听说它的远离,这遗憾就变成了心中永远的伤痛。一场迟到的见面都无法得到,也许仅仅看看化石看看标本去了解人类的精灵,人类亲密的朋友了。

  或许,我仅能从网络里找寻白暨豚的前世今生了。白暨豚属鲸类淡水豚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白暨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千米的江段内,以鱼为食,喜结群活动,小群约2~3头,大群约9~16头。看着这些文字,我觉得已成为历史,一段被我们尘封的历史,或许无法更改了,如同灭绝的恐龙一样,只是一种文字或化石的佐证,再也没有生命的活体让你我再见。

  宣布白暨豚可能灭绝的消息太惊人了,也许对于2006年11月16日由国际白暨豚保护基金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分所、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瑞士联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组成的国际性科学考察队伍共同发起长江白暨豚科考活动太迟,人类该早一步做出拯救白暨豚计划。瑞士的August Pfluger说:“有时候我甚至想,这种动物是不是已经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了。”但是更多的时候,他只是问自己,到底需要多少勇气才能从事这一救援工作。而答案是肯定的:“袖手旁观只会造成更大的遗憾。” 这种遗憾如今真的实现了,August Pfluger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中国。他1997年参加了中国最大规模的白暨豚考察活动,目睹了白暨豚“芳容”后,激动万分,10余年来一直不停息。 此次2006年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正是基于他的支持下得到开展的。

  如今,考察往返3400多公里,未发现一条白暨豚的现状,深深地刺痛了Pfluger,也刺痛了长期致力于白暨豚研究工作的中科院水生所的王丁博士。他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同年起一直从事白鱀豚、江豚和其它一些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1990-1993年赴美从事博士论文研究(海洋哺乳动物学),1993年5月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发表论文90多篇,很多都是关于白暨豚的论文,然而科学家研究的价值都在现代文明的迫使下做出的被动附加,也正因为被动的驱使,所有的价值论文在现代文明的道路上留下仅仅是参考,日益繁忙日益污染日益滥捕的长江水道终于将白暨豚驱逐逃离,王丁博士在多次长江流域的研讨会上的疾呼痛批的声音也随之消逝。于是人类终于开始为白暨豚的生存危机提供如下的答案:一是长江鱼类资源逐年减少,白暨豚的食物来源受到限制。其二是捕捞作业对白暨豚的误伤。在过去的数年中,每年都会发现白暨豚的死亡个体,这些个体均伤痕累累,有些白暨豚因误吞吃滚钩上的饵鱼而被鱼网、鱼线缠绕窒息而死,非法渔具对白暨豚的伤害尤其严重。

  其三是长江航运业和水利工程的影响。航行中船只的噪音对白暨豚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加之水利工程改变了河道环境,白暨豚的生存环境日渐缩小。长江水域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着白暨豚的健康。总而言之,现代文明社会中种种的经济行为对白暨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一首歌唱到“一万个理由够不够”,这是人们对于爱情的期许。而今短短的4条理由足以让存活2000万年的白暨豚在2006年这个冬天离去,十足凄冷与悲伤。让我们看看白暨豚逐渐消亡的历史瞬间,每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朋友,都有巨大的震撼冲击灵魂: 1981年白暨豚的数量在400头左右; 1986年的数量则下降到250头至300头; 1990年数量估计在200头左右; 1997年估计量已不足100头; 1998年估计量不高于去年。

  1999年数量仍然在减少。 2002年7月14日,人工饲养的22年的白暨豚“淇淇”离去; 2005年,有渔夫在江面见过一只…… 2006年11月,行程3400公里,历时6周的科考活动,未发现一只。 35年与2000万年的生命历史相比,一个极不相称的时间距离却掩埋了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命旅程,这也是人类有知以来的第一个哺乳动物消失与灭亡。 当科考宣布长江未发现一条白暨豚后,瑞士信息网立刻刊发了《一曲白暨豚的悲歌》一文,科考的组织者August Pfluger说:“如果我们三年以后不得不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不会为此而感到羞愧,然而,如果我们现在袖手旁观,我则会感到非常惭愧。”,这是一位瑞士的生物学家发出最后的呼喊! 一场寻觅白暨豚的梦,就这样终结在长江,终结在2006年这个冬天,无法重温!

  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两千多万年,只在中国长江出没的白鳍豚,8月8日正式宣告绝种。

  2006年12月13日,由瑞士人August Pfluger发起的长江考察结束,然而结果令人失望:考察团在为期6周的航行中未能找到一只白暨豚。August Pfluger说:“就算是还有一、两只白暨豚得以幸存,我们也不认为它们还有生存的可能。”

  “我们来得太晚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悲剧,我们失去了一种罕见的动物种类。”白暨豚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哺乳动物。

  科学家在8月8日出版的《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无奈地正式公布白鳍豚绝种。

  他们说,白鳍豚要面对这个厄运,其中一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起飞及急速发展,愈来愈多货柜船在长江航行,也有很多渔民沿江撒网捕鱼,对江中的生态造成严重破。生态学家形容这是一场令人震惊的悲剧,并非意外和不小心造成,而是人为因素带来的恶果。

  在五十年代,在长江流域和附近的水域出没的白鳍豚,达到数以万计,一整个族类的哺乳类生物在这么短时间内完全灭绝,实属罕见。科学家在1999年进行调查时,发现长江只遗下13条白鳍豚,当时已把它列为濒危绝种生物。

  科学家指出,白鳍豚是过去一千五百年哺乳类生物进化过程中,第四种人类知道的完全绝种的生物,对上三种是在17世纪消失的马达加斯加狐猴、西印度鼩鼱和塔斯曼尼亚虎。

  率领专家小组观察白鳍豚的英国生态学家杜维说:“人类损失了一种独特和充满魅力的生物品种。白鳍豚在地球上消失,表示进化生命树上有一条旁枝完全消失,显示我们仍然未做好保护地球的责任。”

  杜维与中国政府的科学家合作,在三峡至上海全长1669公里的长江流域视察,但连往常经常发现白鳍豚的热门地点,也发现不到它们的踪影。他们发现渔民即使不是捕捉白鳍豚,但他们使用线和鱼网,仍会对它们造成伤害。

  白鳍豚,早在秦汉时期已被人发现及有历史记载,有“长江女神”、“长江美人鱼”的美誉。

  估计白鳍豚是我国发行特种动物纪念币中第一个灭绝的动物,以后只可以在纪念币上和博物馆看到了


标签:长江灭绝生物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