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 > 正文

退避三舍的意思 退避三舍拼音:tuìbìsān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7 12:12:30 分类:随笔 浏览:88


  退避三舍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成语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典故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近义词 ]委曲求全

  [ 反义词 ]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成语用法]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使用热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时间]古代

  [成语正音]舍,不能读作“shě”。

  [成语辨形]避,不能写作“蔽”。

  [英文翻译]give one a wide berth

  [成语谜面]一再让住房

  [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标签:成语晋国退避三舍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