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节选自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6 08:32:34 分类:妙招 浏览:91


  教材分析

  《蟋蟀住宅》节选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表现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美,也体现了作者长期坚持细致观察的敬业精神。

  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先从住宅的选址写起,将蟋蟀与别的昆虫作比较,突出蟋蟀选择住址非常慎重,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然后,按照从外到内的观察顺序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第5自然段介绍了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倾斜、便于排水、顺着山势、大小适宜、门洞隐蔽、平台平坦。第6自然段写了住宅内部的特点: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介绍了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对于蟋蟀是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的:修建的过程:先挖掘住宅的重要部分,再长时间整修。修建的时间:从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使用的工具:用前足扒土,用错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锯把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劳作方式:建造时,连着几个钟头干活,累了会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干活;整修时,是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全文叙述真实准确,这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分不开。介绍蟋蟀住宅特点时,“倾斜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一丛草半掩着”,这些语句十分精准地写出了住宅的深度和宽度,以及便于排水、隐蔽安全等特点。介绍蟋蟀如何修建住宅时,作者细致描写了“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作,准确写出了“前足、钳子、后足、后腿”等工具如何协调有序地工作。作者为了观察蟋蟀修建住宅,“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从“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人微的。

  本文是科普短文,介绍了蟋蟀的一些科学常识,但是作者在介绍这些理性知识时,全文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拟人手法的使用,既通真贴切地描绘出了蟋蟀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又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节课重点讲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不辞辛苦,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同时也在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既回顾上节课所学主要知识,温习了旧知,又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学习修建过程,感受工程伟大和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在本环节中采用读悟结合,观察图片、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蟋蟀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并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品读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好好地去品读修建过程,对修建住宅过程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工具简单,时间漫长,进而体会到这是伟大的工程。这节课我是非常重视读的,我运用了多种读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读、对比读体会拟人写法的好处,想象画面读,教师引读的方法。

  我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体会蟋蟀修建时间长和作者进行细致观察时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读出自己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自己读书中就感悟到了蟋蟀不辞辛苦,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又通过自己品读感受到作者观察细致时间长。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不仅如此,在课中我还注意了及时捕捉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其他孩子纷纷效仿等。

  第三环节以课后习题三引入,对比品读,感受课文语言生动表达,。

  这节课也有欠缺之处,教师引导语言比较多,对学生没有放手,学生的感悟还不太到位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还是有些禁锢,没有完全表达出来。还希望老师们多加指正,谢谢大家。


标签:蟋蟀住宅作者观察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