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生活中的百分数 第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百分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5 13:31:10 分类:科学 浏览:124


  第一篇:数学日记 生活中的百分数

  生活中的百分数

  随着新年的来临,各大商场纷纷展开了买一送

  一、打折和回送等等的让利促销活动。刚好在远方的婆婆要来我家过年,妈妈便乘着个机会想给婆婆的房间里添个电视机。

  傍晚,妈妈却空手而归,我很疑惑,便询问怎么回事,妈妈一脸疲惫的说:“我去了很多商场,同一种商品在各种商店的优惠策略不一样,不知道如何选择。”我拿来妈妈手里各种优惠传单,胡乱看了一会也没思路。

  爸爸耐心的说:“孩子,知道什么是打折吗?”“当然知道,例如 ‘6折’就是按原价的60%来卖。同样,几折就是按百分之几十来卖。”我恍然大悟 “所以,我可以用‘百分数’来解决!”

  我立刻找来一张纸,把妈妈去的三家商店的优惠策略写在一张纸上,一一进行比较。首先,第一家的电视机4000元,全场打8折,也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所以用4000乘80%=3200(元);第二家3600元,满3000返300,所以只要用3600—300=3300(元);第三家4500元,满4000元打7折,所以用4500乘70%=3150(元)。3150<3200<3300,比较下来,第三家最划算。

  我把我的成果告诉了妈妈,妈妈十分开心,并带我一起去买了电视机。

  原来在购物中也包含许多的数学问题啊,只要我们用静下心心去发现思考,其实这些问题是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数学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第二篇:分数小学数学日记

  带分数、带分数、分数和小数

  一些小数可以等于一些真分数或假分数,假分数又可以等于带分数或整数,也就是小数=假分数=带分数(整数),或小数=真分数,举些例子来说说:(1)0.75=

  753=75%=100

  4把小数化成分数很容易,只要

  整数部分是0,再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扩大多少倍,那倍数就是分母,小数扩大成的整数就是分子。变成了这么大的分数后,只要再看看它能不能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数分大小不变,这个小数就变成了分数了。(2)

  14=14÷20=0.720

  分数化小数也不难,只要用

  分数的分子去除以分母(不管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就可以得到小数了,得到的小数就是你要化的小数了。这里又有一个新知识,就是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3)8.96=8

  96÷424=8100÷425

  这个小数跟上面的不同了一

  点它有整数。看起来不好化分,其实很好化分。整数不用化分,只用化分小数,小数化分完后再加上整数,就化分好了,化分出来的是一个带分数。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除尽时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就是分子=被除数,分数线=除号,分母=除数。

  第三篇:小学生分数乘法数学日记

  分数乘法数学日记一:

  今天下午,我在《小学生双色课课通》上看到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圆锥方面的题相结合的应用题。求圆锥的体积是多少,要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题中告诉了底面半径,可求出底面积,而高却不知道,可以根据一个条件求出,可将比转化成一个数占已知数的几分之几,即可知道高占底面半径的3/2。算出高后,然后根据“V=SH÷3”算出圆锥的体积。

  分数乘法数学日记二: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与整数相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要来完成今天的任务了,更生的计算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

  我就那数学书上的第41页的例题3来做个示范吧。

  题目: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那红花比黄花多的多少朵的1/10?

  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是求50朵的1/10.那就是把50朵黄花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0份,红花比黄花多这样的1份。

  那列成算是就是:50×1/10=5(朵)

  也可以是除法:50÷5=5(朵)

  答:红花比黄花多5朵。

  题目:黄花有50朵,绿花比黄花少2/5,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那就是把绿花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绿花比黄花少这样的2份。

  列成算式就是:50×2/5=20(朵)

  除法算式就是:50÷5×2=20(朵)

  答:绿花比黄花少20朵。

  通过我的介绍你一定收获不少吧!好了今天的数学课就到这里了,我们明天再见了,也许明天有更多的收获吧!

  分数乘法数学日记三:

  课前我预习了一下分数乘除法。懂得了许多知识,比如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的加数和的简便计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就是用分子乘整数做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分数乘法需要注意的是:1.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分子和分母约。2.分数和整数相乘时,可以把分母和整数进行约分。3.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我们不仅学了分数乘法,还学了倒数。求倒数的方法:把一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得到这个数的倒数。1的倒数还是1,0没有倒数。

  上分数除法课时,老师说分数除整数最简单,然后是整数除分数,最后才是分数除分数。

  而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比如说,1里面有两个1/2,有三个1/3,以此类推。

  分数除法的计算规律: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再根据课堂上评讲的知识与能力测试得知:(当积相同时)一个因数乘的数越大,这个因数就越小;乘得越小,这个因数就越大。(当商相同时)除数越大,被除数就越大;除数越小,被除数就越小。

  这就是我学到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分数乘法数学日记四:算工钱

  中午爸爸下班回来,哼着小调,兴高采烈地跨进家门我迎上去问道:“爸爸,今天有什么事这么高兴?”爸爸说:“这个月我涨工资了。”我问道:“那你现在一个月拿多少工资?”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说:“我比你妈工资高,我俩的月工资加起来是2800元,月工资差是100元,你说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听了爸爸的话,我动手在纸上画出了线段图帮助我理解: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诉爸爸。首先把妈妈的工资看作和爸爸同样多,那么爸爸、妈妈的月工资一共是(2800+100)=29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是:(2800+100)÷2=1450元。

  爸爸听了,满意地直点头。这时,正在做饭的妈妈对我说:“你还有其它方法吗?”“还有其它方法?”我惊奇地说。我报着好奇的心情静下心来再次观察、思考,我发现此题关键是找出以谁作标准的问题,标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种方法:就是以妈妈的工资作标准,假设爸爸和妈妈的工资同样多,那么俩人的月工资和就是(2800-100)=27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妈妈的月工资最后加上爸爸比妈妈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为(2800-100)÷2+100=1450元。

  听完了我第二种方法的介绍,爸爸、妈妈笑了……

  分数乘法数学日记五:

  分数乘法有这样两种概念。能约分的要先约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我还知道一些有关于分数乘法的知识: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归纳概括以及良好的分析、思考、质疑的能力。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以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为基础进行的。而推导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需要从同分母分数加法入手,因此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基础。另外,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所以,求两个数的公约数以及约分也是很重要的知识基础。这部分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的比较紧密,可以使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复习时,可以出一些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题目来做。同时,也要归纳整数乘法的意义:整数乘法就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这也是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知识。之后,通过两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那我们就来说一说算式的理解;算式的意义其实很容易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有了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做基础,再学习例题分数乘以分数时我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了。在此基础上,我就可以试着自己归纳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分数乘法数学日记六:

  那天期中考试,我考得不好数学考了92分,语文只有82分。我听老师说过,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关系到,迁到新学校后的分班。考得好的分在快班,考得不好的分到慢班。我不知道自己会分到哪个班,心里有点着急。

  放学后,爷爷来接我回家。一路上,我跟爷爷说起了考试的情况。爷爷说:“两门功课平均在90分以上的肯定会到快班。你平均几分算算看。”“好的。90分可能没有,85分肯定有的。”于是我在心里列了一个92加82除以2的算式口算起来。大约半分钟后,爷爷又问:“几分?”我说:“还没算好呢!加起来是174,再除以2......”“太慢了,我都算出来了是87 分。”“这么快!”我有点不信,一算,真是87。爷爷说:“算平均数其实不一定都用除法,我是用加减法算的,你看,92和82,这个2都先放在一边,90里头分5个给80,不都是85了吗,再加上2,就是87分。用这样简便的方法算,速度自然就快。”我听了,佩服得直拍手,连声说:“爷爷真厉害:爷爷真厉害!”不料爷爷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用加减法求出平均数,这件事还说明了一个道理!你想想是什么道理?”我想了半天都没回答出来。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经一事,长一智,实践出真知。你自己好好去理解吧!”

  第四篇:数学日记 奇妙的分数

  妙的分数

  最近,我们在学习关于分数的实际问题,我发现这些实际问题中蕴藏了许多分数的奥秘。如果不认真分析和思考,就有可能理解错误。下面我为大家一一例举我的发现。

  发现一:含有分率的句子不能倒装。

  分率就是后面没有单位的分数。如圆有6个,○的个数比△多1/3,那么○就比△多2个。假设这句话倒装过来就变成:△的个数比○少1/3,刚才已经算出○就比△多2个,因此○就有6+2=8个,由此可以列式为8×1/3=8/3个,即△比○少8/3个。呀!怎么△比○少8/3个呢?这就与原有的“少2个”发生矛盾,也就说明原句不能倒装。经过研究我发现:倒装后单位“1”发生了变化,所以比较的结果肯定会发生变化,因此△比○应少1/4。

  发现二:分数后面有无单位,它的意义是不同的。

  如: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3/10米,第二根用去3/10。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

  由于钢管的总长不知道,所以可以用假设法分析:(1)假设钢管长1米。1×3/10=3/10(米)3/10米=3/10米,用去一样长 ;(2)假设钢管长1/5米。(小于1米)1/5×3/10=3/50(米)3/10米>3/50米,第一根用去长 ;(3)假设钢管长5米(大于1米)5×3/10=2/3(米)3/10米< 3/2米,第二根用去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可能呢?经过仔细分析,我发现:分数后面如果有单位,说明它已是一个具体数量,与单位“1”无关,而如果没有单位,说明它是一个抽象数量,它的多少取决于单位“1”。第二根的长度取决于全长,全长又不具体,也就造成了多种可能的发生。

  发现三:足球比赛中的分数,表示特殊的意义。

  我曾经遇到这么一个实际问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有32支球队,每4个队分为一组,共8个组进行循环比赛,小组出线后再进行1/

  8、1/

  4、1/2淘汰赛,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我的分析:按照比赛规则,8个组分别比赛,各组出2个队继续比赛,这样共有16个队继续参加1/8淘汰赛。这里的分数1/8,其实不是指16个队中的1/8,它实际是指16个队分为8组,每组2队,最后16个队中的1/2球队,即8个队胜出。同理,1/4淘汰赛是指:胜出的8个队再分为4组,每组2队,最后即8个队中的1/2球队,即4个队胜出。1/2淘汰赛以此推论。瞧,这里的1/

  8、1/

  4、1/2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分数真奇妙,数学真有趣!相信,分数中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日记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埔上中心小学 五年(1)班 姓名:廖溢洋 辅导教师:肖金凤 以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米,高是3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写字台前做作业。

  “叮咚,叮咚。”随着一阵的门铃响,我出去看了看门上的“猫眼”,噢,原来是爸爸回来了,我打开了门,看见爸爸手上拎了好多菜,不解地问:“爸爸,今天是啥日子啊?买这么多好菜?”“看爷爷奶奶的日子!”爸爸随口答道,“儿子,快收拾一下我们一起去。”我爽快地答道:“好咧!”我三下五去二不到一分钟就把作业收拾好,坐上爸爸的摩托车一路顺风来到了爷爷家。

  爷爷不在家,奶奶说爷爷种的风景树可以卖啦,为了做广告想在国道边上立个广告牌,需要把广告牌涂上油漆,他正去问王叔要买多少油漆呢!不一会儿,爷爷回来了,一筹莫展的样子。奶奶忙问:“怎么没结果?”他只知道平均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6千克,可又不知道我们家的广告牌有多大面积。我一听到“面积”二字,觉得很耳熟很亲切,因为这段时间我们正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我迫不及待地问:“爷爷,广告牌是什么形状的?”“梯形”爷爷说。我就惊喜地叫到:“爷爷,有办法了!”“你……?”爷爷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我自信地告诉爷爷:“对!就是我——你的孙子。”我连忙叫爷爷拿来卷尺,量出梯形广告牌的上底4米、下底7米、高2米,我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上底+下底)×高÷2计算出广告牌的面积:(4+7)×2÷2=11(平方米),再算0.6×11=0.66(千克),不到五分钟就对爷爷说:“爷爷,只要0.66千克就够了,怕用的时候会浪费一些你就买0.7千克吧!”爸爸在边上用赞许的目光望着我并不停地点头,爷爷听了觉得有道理笑嘻嘻地说:“还真不能小瞧我的孙子!”我得意地说:“那是!”

  今天我真开心,不仅在爷爷奶奶面前露了一手,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评: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理念之一。小作者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从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帮爷爷排忧解难,富有情趣,充满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看到学数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标签:分数整数数学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