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一丘之貉典故 一丘之貉典故(一丘之貉典故)1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4 14:15:56 分类:解惑 浏览:109


  一丘之貉典故(一丘之貉典故)

  1、故事大概

  汉朝时有一个名叫杨恽的人,有着非常显赫的出身。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官拜丞相的杨敞,母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千金。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下,杨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饱读诗书,学问渊博。

  汉宣帝即位后,杨恽知道了大将霍光谋反的消息,最先向汉宣帝报告,所以,事后被汉宣帝提拔为平通侯,从此在朝廷里崭露头角。

  当时,朝廷上下都弥漫着一股贿 hu赂 l、奢 sh靡 m的风气,朝臣只贪图荣华富贵,追逐权势地位,对国家政事和百姓疾苦,一点都不关心,就知道吃喝玩乐。杨恽作中山郎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这些弊病。由于少年得志,又有功劳在身,所以杨恽逐渐变得骄傲自满,与傅长乐 长乐是宣帝非常信任的故友发生了一场非常不愉快的争执。

  有一次,杨恽听闻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便说:“遇到这样一个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才导致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终于亡了国。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就像在同一山丘生长的貉 h兽一样,毫无差别,专门信任小人,容纳不了忠臣。”

  杨恽这番“古与今,如一丘之貉”的话传到皇帝耳朵后不久,他便被免职查办了。究其原因,便在于他把话说得太绝对,说什么“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一丘之貉,专门信任小人,容纳不了忠臣。”这话搁在哪个君王面前,也会心中不爽的。

  来源于《汉书杨恽传》

  2、故事启示

  杨恽着实让我们领略了一把“言辞”的威力。正所谓“一句话天堂,一句话地狱。”杨恽在朝廷中崭露头角,“嘴巴”功不可没;然而,他被免职查办,“嘴巴”却也难逃其咎。生活中,守好自己的嘴巴,把话说得严谨一点,为自己辩护得周到一点,终究不是什么坏事情。谨记一句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以上就是(一丘之貉典故(一丘之貉典故))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


标签:一丘之貉典故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