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惑 > 正文

两岸三通时间 2008年12月15日。具有增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3 16:41:38 分类:解惑 浏览:112


  2008年12月15日。具有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促进两岸经贸和民间交流等重要意义。

  一、“两岸三通”的发展过程: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并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创生。

  2、1981年9月30日, 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主张。

  3、1987年11月,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4、1990年11月,设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中国来说后所条军,极收切马近历京参。

  5、1991年12月,我国设立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当性与原利及领,口积选。

  6、1993年4月27-29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董事长 辜振甫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 汪道涵在新加坡会谈,就各项问题进行了调整与协商。

  7、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 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

  8、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二、重大影响:

  1、促进政治上友好交流,增强国家凝聚力。

  2、促进两岸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两岸“三通”的实现使台湾工业品销往大陆的运费降低。

  3、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龙胜莉回答:

  “三通”是海峡两岸间通邮、通航、通商的简称。早日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符合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1949年以后的30多年间,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

  两岸同胞处于隔绝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有利于两岸同胞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发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从此,祖国大陆方面为实现两岸通邮、通航、通商(“三通”)进行了不懈努力。

  祖国大陆一直以来主张实现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即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三通”。“三通”的核心是实现两岸之间的直航。两岸直航是指海峡两岸的飞机、船舶可以由双方机场或港口,载运旅客、货物和邮件,不经由第三地而直接航行至对岸。其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为两岸人员往来、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三通”

  洪晨光回答: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中首倡的两岸“三通”

  邝钰深回答:

  12月5日


标签:两岸三通海峡两岸通邮实现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