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妙招 > 正文

吉刹 刹那是什么意思“刹那”是日常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4-03 15:35:36 分类:妙招 浏览:113


  刹那是什么意思

  “刹那”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在名家笔下浪漫又深刻。

  如白居易的:“恨僧祇长,欢荣刹那促。”又如朱自清的“要体会的是刹那间的人生,不是上下古今东西南北的全人生!”

  “刹那”原是梵语,意译是“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的时间长度,用一个汉语单字来表达,就是“念”,意思是瞬间——时间的最小单位。

  那么一“刹那”到底是多长呢?让我们回到佛教经典著作中,看看各部经论是如何界定“刹那”的。

  1

  据《俱舍论》卷十二记载,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梵语音译,下同),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又作“罗预”),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也有译作“须臾”),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因此,一“刹那”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时间单位的0.013秒。

  2

  二、据《摩诃僧只律》卷十七记载,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腊缚),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因此,一“刹那”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时间单位的0.018秒。

  3

  三、也有经论中说,一“刹那”与一“念”不同。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记载,九十“刹那”为一“念”;据《往生论注》卷上记载,六十“刹那”为一“念”。

  4

  四、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与卷八十三记载,六十“念”为一“弹指”;据《俱舍论》卷十二记载,六十五“刹那”为一“弹指”。

  5

  五、佛经中有其他时间概念,也可以来衡量“刹那”。在《大般若经》卷三四七中,按照顺序介绍不同时间概念,从“一日夜”、“一日”、“半日”、“一时”、“食顷”、“须臾”、“俄尔”到“瞬息顷”,一“刹那”大约相当于一“食顷”(如早食之前或早食之间)的时间长度。

  6

  六、另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记载,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往生论注》卷上记载,一“刹那”有一百〇一“生灭”。

  此外,一“刹那”之间的生灭,称为“刹那生灭”或者“刹那无常”。当前的一“刹那”称为现在,前一“刹那”称为过去,后一“刹那”称为未来,这叫“刹那三世”。

  图片来源丨十愿百科

  摄影丨孟和德力根

  刹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徐上杰

  刹、宇、庵、堂四个字,常在大家的嘴边说与耳边听,但是真正明白其中意义及来源的人,则又并不太多,然而普通人不懂没有关系,佛教徒不懂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如今且把他们分别介绍如下:

  一、常常有人问起出家人:“请问宝刹在那里?”这很容易理会,这是问你的道场你的寺院在那里。那么,宝刹的意思,便是寺院的别名了?其实不然,宝刹并不即是寺院。在佛典之中,刹(K,setra)是土地的意思,世界由土地而成,刹又可以当世界解释,所谓“百千刹土”,亦即百千世界的意思,又谓“尘尘刹刹”,便是微尘之数的无量世界,因此,所谓宝刹者,即是众宝所成的国土或世界了,唯有诸佛的国土世界,才是众宝所成的,所以宝刹一词,亦即诸佛国土的尊称了。故在庄严经中,有“遍覆如来宝刹中”之句。

  另外,宝刹也是宝塔的异名,依照杂事律中的造塔规定,凡为如来造塔,必须要在塔中安置宝瓶,所以称为宝塔。同时,凡是造塔,多为供养三宝安置三宝而设,故也称为宝塔。宝塔而称为宝刹者,最初见于史册记载的,是南史虞愿传:“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宋明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这可能又是塔——窣堵波的另一讹传了。

  至于以僧舍而称为刹的,乃有宋史危稹传的记载:“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同时,佛弟子亦有以梵刹来称僧舍的,为什么要以刹来作为佛教道场的名称?不外是对佛教道场的一种尊敬,视每一僧舍即为一个佛国净土。因为住在僧舍中的人,将来必定成佛,僧舍中的清净庄严,亦如佛国净土。

  二、宇的意思,是四方上下,也就是一种世界观。但是俗称“庙宇”者,是指的寺院,又称“梵宇”者,更是显明指出佛教的清净寺院了,但以四方上下,而称寺院者,究竟怎么讲呢?

  原来,宇字也可当做房屋讲的,易经系辞有“上栋下宇”之句,是说屋上为栋,屋下为宇,宇者屋的边缘也。说文解字释为:“宇,屋边也。”刘熙的释名,解释宇字是这样的:“宇,羽也,如鸟羽翼自覆蔽也。”可见,宇者又可当做屋盖屋檐或飞檐解释了。但是,如称“宇内”者,一定是指的天下,而不是屋檐内。

  以此以僧舍而称为宇者,有两种原因:第一,佛法之大,无所不包,佛法之妙,无微不藏,佛法之奥,奥在大小无碍,广狭兼容,所谓“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因此凡有僧舍之处,即有佛法存在,僧舍虽小,佛法无边,故以四方上下,而来名称僧舍了。第二,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多效宫殿规模,所以画栋飞檐,也是佛教寺院一大特色,故以清净的画栋飞檐——梵宇来区别王家五欲享受的画栋飞檐。

  三、庵者,本来是一种草的名字,原名菴闾,形似蒿叶,菴闾老了以后,可以用来盖屋。以僧舍称庵,佛典中无考,但有一个根据:四分比丘戒单堕法第二十条,有谓比丘作大房舍,指授覆菴,齐二三节。也就是说比丘起大房舍,教人以草盖屋,不得超过二到三层。所谓菴者,便是以草盖屋的意思。因为中国古人盖小房子,多用草覆,并以菴闾为主,故称草寮为菴,中国比丘在山野静居,也以草寮栖止,这与所称的“茅棚”有密切的关系,渐渐习以为常,便将小形的僧舍,称之为菴了。又因有的小型僧舍,并不用草覆盖,而是用的砖瓦,于是,菴字又变成了庵字。

  在佛典中,以菴为道场的,只有一个菴罗树园,但菴罗(m rapli)不是草名而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她献出了一座园林,供养佛陀。维摩经佛国品说:“佛在毗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此一菴罗树园,虽是佛时道场,但与中国所称的菴,并无瓜葛。

  四、堂者,庙堂,公堂,明堂,都是中国王臣所居或官署之处。但据说文解字称:“殿也,正寝曰堂。”那么,凡是正殿,便可称之为堂。事实上官署办公,主管所在,总是以正殿为准(这与现代的机关,没有殿堂,只有厅室,是不同的)。唯有一个原则,古代所称的堂,只是一片建筑物的中心或重心,不会有单独存在的堂,这与现代的教堂,有所不同。

  佛教之有佛堂,也是僧园之中的一个建筑,不是单独存在的。丛林中以接待客比丘处为客堂,禅修之处为禅堂,吃饭之处为斋堂,但是供奉释尊及诸菩萨圣像之处不名为堂,而名为殿,殿的位置要比堂的位置为高。这是根据中国王室的观念而来,因为王者临朝之处乃是金鸾宝殿,臣属断事之所称为公堂。

  佛堂的来源,佛典中可以找到好多,比如四分律中,有几处提到,佛在旷野城的讲堂,以及毗舍离猕猴江边的楼阁讲堂。据维摩经中说,维摩居士,曾以他的神力将罗树园变成一座大讲堂。还有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中,千百亿化身的释迦佛,现身十处说法,第一处便是金刚座及妙光堂(亦名普光明殿)。

  然而,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对于“佛堂”的解释是这样的:“佛堂,安置佛之殿堂也。梵名设怛缚矩里然。直指称佛者非,宜乎为香堂。毗奈耶杂事二十六曰:‘西方名佛所住堂,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台、香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颜,故但唤其所住之处,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然名为佛堂佛殿者,斯乃不顺西方之意也。’”

  以此可见,佛陀在世之时,讲堂早就有了,讲堂是供佛陀说法,尤其是说戒时用的(说戒不许外众偷听,故以室内为宜),讲堂之中供养佛塔,是次要的事,唯有佛堂,才是安置佛的所在。可是依照毗奈耶杂事而言,佛的处所,只能称为香室香堂与香殿,却又不得直呼之为佛堂。同时,这也说明了室、堂、殿三者,在印度并不严格区别它们的高下等第。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海普陀山佛教


标签:刹那称为记载佛教意思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