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赫鲁晓夫改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7 12:03:53 分类:笔记 浏览:72


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及片面的发展重工业,人民只能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集中起来的人力和物力将苏联快速的建成了工业化强国。

随着二战的结束,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单一的农业集体化,导致农业生产增长缓慢,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失调,人民群众的生活长期得不得改善。

改革越来越成为当时苏共领导层的共识,鉴于斯大林的政治威望,当时无法做出改变,1953年3月5号斯大林逝世,据说斯大林还未咽气,他的伙伴们就开始修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政策。

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开始对苏联的经济体制做出一定的改革。

试图突破斯大林时期的条条框框。

改革主要从农业方面入手,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1958年6月苏联政府取消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

同时鼓励人民群众开垦荒地,大规模种植玉米,将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提高农业产量。

在1961年10月,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文件的主要精神,就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扩大企业和地方的自主权益,充分利用商品经济的规律,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

赫鲁晓夫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依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农业方面的改革具有盲目性和主观性。

比如不顾国情的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要求八年内种植面积增加七倍,还有就是强制要求农庄购买农业机器,售后服务又不到位,农机大量闲置。

其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代替市场运作。

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还是打破了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地步,农副产品大幅提高。

总而言之改革的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增长比较乏力。

赫鲁晓夫同时在政治领域开始进行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平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改组政府机构,改革干部队伍结构,规定干部任期和限制干部特权,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1924年2月24日赫鲁晓夫做了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震惊了世界。

秘密报告将斯大林大清洗时期一些骇人听闻的犯罪行为以及斯大林个人性格的刚愎粗暴公之于众,我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行为,斯大林的功过是非需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全盘否定,经验教训需要总结,但是不能将一些东西公开,这破坏了苏联在世界的形象,给西方帝国主义宣传上的把柄。

赫鲁晓夫执政的十年内,大胆推进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并没有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个人专断、高度集权,体制僵化,指令行政取代市场作用,经济越发失去活力。

农业方面的改革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盲动和不切实际。

政治方面的改革一方面平定冤假错案,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然而自己也走上了斯大林的老路,改革同时也触犯了旧体制既得利益者的权利,出现了两次政治危机,最后被迫下台。

赫鲁晓夫的改革不乏体现了当政者的魄力和创造力,但是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条条框框,教训深刻!


标签:斯大林改革农业一些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