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旬阳吧 获得过三等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5 11:03:53 分类:书屋 浏览:101


  旬阳吧篇1

  一个人堂堂正正的活在这世上,他很在意自己的外表有何不可?他注意着自己穿着河道的什么,有什么不可以吗?或者有一些人天生头发就有几根白发等他长大后去把自己的白发染成自己想要的颜色,这样没有什么不可以吧!现在的一些妇女呀!都赶时髦呢!而且希望自己的外貌漂亮一些不惜一些费用去买了一些高档的化妆品擦在自己的脸上,这样也不是不可以的只要不过于打扮就行了。只有这些人啊!可以完全不顾多嘴都舍的人那些无聊的议论,勇敢的追求这种正当的美。

  契可夫不是说过这样一句话吗这句话就是:‘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震正当的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一次我们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础,那就会黯然失色。人们不是常说“鸟没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是人的道德品质是一种精神的神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我认为“人不是因为自己的外表多美丽,而是因为自己内心的美才好看”这才是真正的美。我认为一个人外表很美的话,而他的内心并不是你看到他时的那种美。如果这样的话,别人会越来越瞧不起你。相反的,一个外表虽丑陋的人;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便会渐渐地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了。我们要知道现在的社会就是这么的复杂多变。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那些心灵美而且有爱心的人。要知道品质是一个人活在这世上最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有这样一个人说过“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也有一个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外表”。这些话都富有哲理性。

  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也能使一个人的仪表美好起来。大家应该知道这样一句话“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丑恶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懂吗?

  人应当勇敢的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内心美,也要追求仪表美。

  我们应当追求自己或他人真正的美,并知道美在哪里!知道吗?懂吗?

  旬阳吧篇2

  您好!

  大家都说,一位好老师的恩情可以让她的学生一辈子感激不尽。是啊!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在我三年级时,刚进入这个学校。那时的我才八岁,什么也不懂。校园的一切都是这么的陌生,同学们都去吃饭,而我却着不到地方,等我找到了地方。同学们都把饭打光了。自己没饭吃,要饿肚子。想到这里,我哇哇大哭了起来。可就在这时,您来了,您轻声的对我说::“吴航,你怎么了?”我把事情的起因、经过都告诉了您。您温柔的对我说:“不要哭了,以后你就在十八席,知道了吗?”说着,您就把您的饭分给我了一大半。此时,校园已不再陌生,我好像回到了家一样。

  在四年前的一个夏天,我走在操场上。忽然,眼前一片漆黑,我晕了过去。醒来时,我正躺在医院里,打着点滴,而您就在我的身旁。您见我醒了,轻声的对我说:“你中暑了,你现在医院,你妈妈有事不能赶来,由我来照顾你,好吗?”我点点头。您又问我饿吗?此时,一股暖流从我心头流过,我仿佛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老师这些或许您已经忘了,而我却清清楚楚的记得。因为你为学生做的太多太多,多少年来,谁也数不清您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人才?谁也说不清您为学生付出了多少心血?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

  老师,您的四海恩情我将永远铭记于心。花儿以它馥郁的芳香作为哺育它的大自然的回报,我就以我学习上的进步向您表示感谢吧!

  此致

  敬礼

  旬阳吧篇3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二、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三、诚信的故事五则

  1.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做一个诚实的人吧!

  旬阳吧篇4

  在冬天陪伴的日子里,拥挤,公交,成为了我唯一的避冷所,几个月下来,公交车里的人不知不觉得在时增时减,这更加说明天气的无常使春天又向我们迈进了一步。

  近日来,天气稍微暖和了些,阳光也释放出无量的光芒,使这个春天在校园中,是那么熟悉。

  伴随憧憬,我渐渐地搬出了我的自行车,开始寻觅春天的足迹。一大早,春天便冷酷的向我挑战,我双手冻得直哆嗦,但还是如期到达目的地。我誓不罢休,坚持与它一抗到底。回家多加了件衣服,但衣服穿多了,未免显得太过臃肿,但我仍是坚持。

  自行车的车链响动声,加快了我前进的速度,我的骑旅将自此开始。1,2,3,向前冲,冲出一条绿色大道。

  偶不经意的发现,康花园早上晨练的人愈加增多,那午夜的微弱之光就是他们自我锻炼的闹钟。

  骑旅固然刺激,但危险还是有的,贪婪的吸吮着空气的香甜还是要看时间,以免迟到,毕竟教训总是记忆犹新的。

  春天顽皮的嬉闹我一番,是它让我在梦中自由翱翔,以至误了时间,且把身边的闹钟噪音组合成优美的春天音符,画面中,小树在谱曲,绿草在歌唱,红花再填词,春天的气息弥漫了我的脑神经,春天,它让我在探寻中找到宝藏—却一直找不到它的踪影。

  美丽舞动的线条时起时落,婀娜多姿的舞蹈沁人心脾,优美动听的歌声心旷神怡,无不令人拍案叫美。

  表演结束,我眯眯的揉揉双眼,才知道一切都是梦幻,都是虚无,只不过那气息依然朦胧,我—迟—到—了。我猛地从床上蹦了下来,以历史最快速度完成基本习惯。出发……我本想坐车,可是心有余悸,依然决定骑车,是那一股春天的气流在股动我。

  我竟奇迹般的没有迟到,而意外惊喜却来自于那种莫名的欢喜。

  春天率真的拥抱了我一番,我的浑身都充满着春天的味道。我的骑旅又该从何处结束?而那在阳光般下面的两个大轱辘中间,躲藏的应该就是春天了吧!—它又跑哪去了?

  再好好的去找找吧!它总会在我的骑旅之程前面为我带路,我知道,那条路即使不会通往“天堂”,也绝不会到达“地狱”。

  旬阳吧篇5

  “老子是检察长,小××毛保安算个么子!”1月9日下午,湖北当阳市荆宜高速管理中心门口一名满口酒气的男子要进入找人,门口保安要求其登记时,该男这样骂道。事后宜昌市检察院负责人表示此名男子确属该单位人员。

  梦游点评:多么熟悉的声音,耳边响起“你们算个屁呀!”

  “到马鞍山洗澡去!”

  “请你洗澡”近年来成为马鞍山人招待朋友的口头禅,该市旅游局索性对旅游形象重新定位,全力打造“中国浴城”,并将其写入《马鞍山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策划》方案。

  梦游点评:马鞍山也要“一脱成名”?

  官员粉丝网

  浙江小广告商杨运合去年9月创办了“中国官员粉丝网”,至今已经建起了包括一些省市“一把手”在内的10多个官员的“粉丝团”。他说:“我想试试中国让不让社会中存在‘政治粉丝’,这毕竟带些民主政治的特点。”

  梦游点评:据说网上对此网站的评价只有4个字――雷人,慎入。

  与法官决斗

  郴州老汉彭北京了一封《决斗书》,要与郴州中院院长李晓龙和执行局长郑建华“决一生死”,称其在一起股权转让案的执行过程中有违法之处。无厘头的“决斗”在网上引发了无数同情,郴州市委书记批示称应有冤屈。

  夏末点评:老汉在江湖,法官在庙堂。

  县长寻历代“知县后裔”

  河南内乡县长全新明策划,由该县县衙博物馆实施的“‘天下第一衙’寻找内乡知县后裔活动”,寻找元、明、清以及民国期间共232名历代知县后裔,请他们来“祭祖”,给他们出“名录”,为他们办“展览”。

  夏末点评:将来的县长也这样做的话,全新明县长可得把家谱保存好了。

  孔庙殿堂变电脑培训班

  在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千年孔庙内,横七竖八地挂着咸鸡、咸鸭和换洗内裤,垃圾遍地,香炉也变为垃圾箱,装满了果皮纸屑。孔庙大门上挂着商家的标语,而部分殿堂则出租给了电脑培训机构。

  梦游点评:不能用圣人之学得道,也要借圣人之地发财。

  一天相亲不超过两次

  为规范婚介市场,上海市规定从2009年起试行,征婚者必须向婚介所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一天内不得相亲两次,以杜绝骗婚现象。

  梦游点评:谈恋爱不准人讲效率啊?

  少林寺“麦当劳化”

  目前河南嵩山少林寺兼并云南昆明4座千年古寺,将该寺在全国的“分店”增至20寺,据报道,10年间,已成为商业实体的少林寺扩张版图堪比麦当劳,如今国内外媒体形容释永信为少林寺的CEO,少林寺已成立了实业公司,注册了商标,举办了文艺晚会等,商业化操作业已成熟。

  梦游点评:连佛门也要开“连锁店”了,不愧为企业家释永信啊!

  奸臣纪念馆

  山东荣成成山头福海风景区竟然建立了一座“奸臣纪念馆”,里面列出了秦桧等历代大奸臣的事迹。

  夏末点评:这是在抓警示教育?

  农民工制作讨薪挂历送领导

  “讨薪1月一句答复;讨薪2月老生常谈……讨薪6月越讨越穷……”春节前,四川农民工曹文釜在西安钟楼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讨要旬阳国土资源局拖欠的工程款,他自讨腰包3600元制作了60本挂历记录讨薪的艰难历程,“全彩印纸张质量不敢太次,毕竟要送领导看的,别人拜年送礼品,我就送他们挂历吧!”

  梦游点评:为什么总要逼迫农民兄弟把聪明才智浪费在讨薪上?

  时尚男贪官买200双名鞋

  “我从来都穿尖头皮鞋,你们谁都没有我时尚!”重庆沙区西永镇一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的丁某,利用职务之便借征地为他人修改赔偿面积,涉嫌受贿160余万买200多双名贵皮鞋,100多件国际大牌服饰,在提审现场仍不忘炫耀“时尚经”,还给提审的女检察官上“时尚课”。自称买名牌很享受,表示受贿不后悔。

  棒棒点评:不知道此人怎么把囚服穿时尚?

  旅客吃饭慢被撵出餐车

  1月2日,重庆市民王柏华向《重庆晚报》投诉称,称其元旦到贵州出差后乘坐K586次列车回渝,因为他有胃病吃饭较慢居然被撵出餐车,3000多元的铂金戒指也被弄丢,让他新年第一天就受了一肚子窝囊气。

  旬阳吧篇6

  今年33岁的龚德银出生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虎头村,那里四面环山,土薄地瘠,很穷。龚德银是老大,一个弟弟已结婚分家另过,他与妻子赡养着年迈的父母拉扯着年幼的两个女儿,艰难地生活着。

  为了支撑这个家,龚德银与妻子张仁彩于去年年初到关中礼泉县一个砖场打工,领着同村的人承包一个砖瓦厂。干到9月份,老板跑了,工人们追着龚德银要工钱,为人老实的他只好借遍了能借的所有认识的人,筹来4万多元钱发给了工人们。

  忙活一年非但没有挣到钱,反而被骗走了4万多元工钱,龚德银欲哭无泪,发誓不再当小包工头。今年春天,龚德银和妻子一起,丢下7岁的大女儿,带着才4岁的小女儿,来到西安市以捡破烂为生。

  3月19日,全国糖酒会在西安召开期间,龚德银的妻姐在会场上承包了一个垃圾台,邀他做清理工。龚德银做清洁工,其妻子在垃圾堆里捡塑料瓶、啤酒瓶和纸板卖钱。

  3月20日下午5时,张仁彩在会场垃圾里发现一个皮包。张仁彩仔细翻看,见是一个被割破的真皮密码皮包,她打不开,就想扔了它。龚德银说扔了可惜,不如带回家给女儿当玩具耍。

  当晚把皮包带回家后,女儿不要,龚德银把它扔在门后,没再管它。3月22日晚,龚德银和几个捡垃圾的朋友一起洗完澡回到家里时,忽然又看到了放在门后的那个皮包。几个人出于好奇,用剪子撬皮包的密码,竟惊奇地在皮包的夹层中发现了1万元新崭崭的现金,还有30多万元的存折、股票交易会员证及中国人民银行的会员卡、牡丹卡和名片。屋里的人惊呼不已,这些捡破烂的人第一次见捡到了如此多的钱,都很兴奋,建议把钱分了。龚德银也很兴奋,心想反正是捡来的,又不知道失主是谁,分了也没有人来要。但只一瞬间,龚德银就冷静了下来,想起了父母从小教他的“饿死不做贼,穷死不贪财”的话,觉得如果与人分了此钱,让父母知道了非生气不可。龚德银急忙用手按着钱说:“这么多钱和东西丢了,轮到谁谁都着急,这钱咱不能拿。”朋友们不听,说见面分一半,此钱不分不行。龚德银当面把钱清点了一遍,说等一等,如果没人找,就分了。

  第二天一早,龚德银怕朋友们再要求分钱,就让弟弟龚德富冒充名片上的成都老板打来电话,说皮包是他的,他拿到后会给他们2000元酬金的。朋友们见找到了失主,不再要求分钱,龚德银始脱开身。

  摆脱了朋友们的纠缠后,龚德银于当天下午4点,按名片上的电话,打通了成都林新生家的电话。

  林老板成都设“圈套”

  林新生是成都市一家公司的老板。3月20日中午,他在西安参加糖酒会时,皮包刚放在一个展台上洽谈生意,待回头,包不见了。他很焦急,里面钱倒是不多,关键是各种有效证件。林新生连忙到会议中心附近的派出所报了案。派出所的负责人说会议上人太多,案子很难破,让他留下电话等候。

  当天下午,林新生懊恼地乘飞机回到了成都。随后几天,因为工作太忙,他渐渐忘了所丢钱包的事。3月23日下午,林新生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妻子一个电话,让他快回家,说刚才接到西安的电话,有人自称捡到了他的钱包,过半个小时后再打电话过来。

  林新生匆匆赶回家,不久,接到龚德银的电话。

  龚德银问他是不是叫林新生。他回答说是,龚德银似乎很高兴,说我是糖酒会上的一个清洁工,捡到了你的钱包,请你来西安拿吧。

  林新生边接电话脑子边高速地运转,按他的一贯经验,对方肯定是个诈骗团伙,偷走了他的钱包后发现里面钱不多,有价证件倒不少,就新设了一个诈骗圈套,想把他骗到西安后再敲诈一大笔钱。想到这里,林新生决定把“小偷”骗到成都,然后顺藤摸瓜,将这个诈骗团伙一网打尽。于是他说,既然你捡到了钱,麻烦你给我送过来吧。

  对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病了,我不能过去,你亲自过来取吧。

  林新生更加相信这是一个圈套,就说,不急,等你病好一点,你给我送过来就是了。钱对我不重要,关键是证件。

  对方又沉默了一会,终于说,好吧,等我病好一点了就过来给你送钱。

  过了两天没有消息,林新生遗憾地想,也许对方意识到他已生了戒心,不敢到成都送钱了,这下可便宜了他们。

  不料,3月26日下午1点,林新生突然又接到对方一个电话,说他们已经到成都了,现在火车北站出站口,让他过去取皮包。

  林新生心想,这个诈骗团伙真是吃了豹子胆,竟敢真的跑到了成都。他觉得一个人去太危险,为了拖延对方的时间,就说自己正在双流县办事,那里离成都市有30公里。对方让他快些回来,林新生把见面的地点约定在他们公司的附近,这样便于抓到“小偷”。

  随后,林新生通知公司的同事和保安去派出所报案。

  布下天罗地网后,林新生走在前面,其公司的几位同事和肖家河派出所的民警远远跟在后面,来到了约定见面的地方。

  远远地看见约定的地方站着2男1女3个风尘仆仆的人正东张西望地等人,林新生所在公司的一个执行总经理就装成很坏的样子背着手走过去,大声问,你们是不是送包的?快把证件拿出来看一看。

  对方不拿,说让他们先把证件拿出来,不然就不给他们包……

  一家人千里送钱包

  令本想着对方接到电话就会欣喜地赶到西安取包的龚德银始料不及的是,林新生接到电话后却让他把包送到成都去。当时他真气坏了,但还是忍了忍,说你这个人挺懒的,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生还没有见过这号人。林新生也没有反驳,只是一再要求他把包送来,说他真的很忙,抽不出空去西安。

  龚德银找到弟弟龚德富一合计,决定把好事做到底,送钱到成都。

  可接下来又让龚德银发了愁,因为他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带这么多钱走过这么远的路,万一路上钱被偷走了,他可拿什么还人家呀?即使一路安全到达目的地,可万一送错了,或是被他人抢走了,自己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弟弟龚德富和妻子得知哥哥的忧虑后,自告奋勇当“保镖”,愿陪哥哥一起去成都。

  龚德富前些年在乡里干过几年合同制的警察,留有一身警服,为了壮胆,他就穿上警服和妻子一起陪哥哥上了路。

  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张仁彩不放心,把包里的证件和钱拿出来用布缝在丈夫龚德银的内裤里,让他手中只拿了一个空包。

  一路上,龚德银3人不敢大意,轮流睡觉,醒着的2个人看包。

  20多个小时后,终于到了成都北站,他们急不可待地打通了林新生的手机,不料对方竟不冷不热地让他们再坐公交车到指定的地点约见。

  龚德银3人满肚子气地来到指定的地点,久等不见人,正焦急,忽见对面来了一大帮人,为首的二话不说,先让他们拿出证件来。

  那一刻,龚德银想,难道对方不是失主?他们遇到了坏人?他真的有点后悔不该贸然坐1千多公里的火车到成都送包。可是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办法,见对方那么多人,他不敢再坚持先看对方的证件,只好拿出西安糖酒会展中心的清洁员工作证递给了对方。

  林新生一见到龚德银的工作证,感觉到对方不像是骗人的,马上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说,他就是失主。

  龚德银仔细看了看林新生的身份证,高兴地说,可找到了你,刚才我还以为遇到了坏人呢。说着话,龚德银掀起上衣就要掏缝在内裤里的钱和证件。

  林新生歉悔不已,让他不要急,邀请他们3人到附近的一个茶楼喝茶。

  落座后,龚德银把包拿出来,又掏出缝在内裤上的钱和证件,一并递给了林新生说:“你看看里面的东西少了没?我捡到时就这么多东西。”林新生一下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查看了一下包里的东西,发现什么也不少,更加感到惭愧,当即就拿4千元钱递给了龚德银,说你们这么辛苦,这么远路途肯定要花费,这钱你们先用。

  龚德银坚决不要,林新生说这是我发自内心来感谢你的,你应该要。

  龚德银怎么都不要。他说,我给你送包不是为了钱,我是怕你焦急,才到成都送给你的。如果是为了钱,我不如当初就不给你打电话,私下与人分了你包里的钱。

  林新生尴尬极了。当初怀疑人家是小偷,现在感谢人家又不要钱,自己的东西又摆在那里,他有点无地自容地拉住龚德银的手,说:“那你们一定要在成都停留几天,我领你们好好玩玩。”龚德银推辞说,他还要回家捡破烂卖钱,弟弟和弟妹也有事急着回西安。

  林新生单位在场的同事们也都感动了,他们一同挽留龚德银3人。

  随后,林新生把龚德银3人安住在高级宾馆,又安排专车专人拉着他们到乐山看大佛……

  一同到央视“实话实说”

  “破烂王”龚德银千里送包被失主误当“小偷”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崔永元看到这个消息后,当即与林新生和龚德银联系,希望他们能到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

  3月31日,龚德银和弟弟夫妇二人及林新生一同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在《一分钱》轻轻的旋律中,龚德银这位憨厚的陕西农民,用朴实的语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感动了整个演播大厅里的所有人。

  待林新生和龚德银讲完这个让崔永元感叹为“简单而又复杂”的新闻故事时,一开始不相信这是一个真实故事的上海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和汕头大学的储小平教授感动地分析“为什么这不应该是真实的故事”。

  张军教授说:“我觉得社会处在转型期时,很多人都会像林新生一样,接到龚德银的电话后第一反应这是一个骗局。我认为当大家比较多地关注金钱时,那么社会里面像这种真诚的东西,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了。”储小平教授说:“一件比较简单、很快能够处理好的事情,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搞得令人难以置信,说明我们整个社会信用度破坏得很厉害。光靠法律这样一些因素来制约是有问题的。我想可能在很多程度上,还是要靠人们道德上的一种追求或者一种自律。”是啊,不管我们这个社会怎么变,善良的心永远不能变,诚实、信用永远不能丢!4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实话实说”,再次感动了全国的观众,更感动了龚德银旬阳县家乡的所有人。

  诚实、守信、直爽、善良是中国人身上最淳朴的东西。陕西省的领导们认为,龚德银就是投资环境。

  旬阳吧篇7

  29年前,奔赴老山前线的史正德和他的战友们彼此间有一个承诺――如果我牺牲了,请你代我看望父母。

  谁能想到,践诺之行,一等就是29年。

  6根燃着的香烟,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仵润民烈士的墓碑顶端。这是曾在一个战场上浴血奋战的6位战友对他的一份心意。

  墓碑是水泥制作的,由陕西省扶风县政府立于1987年3月30日。

  “你被这小小土堆禁锢住了呀!”史正德上完香,用右手抚摸着仵润民烈士的墓碑说道。语气里是无限的沉痛与惋惜。

  2014年2月15日,史正德专程从甘肃武山赶到宝鸡。受宝鸡战友邢志强之约,他们于第二天看望417团牺牲在老山前线的三位烈士的家人,给每位烈士家送一块“老山英烈之家”的匾额。

  2月16日,是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

  你是最后见到我哥的人?

  瘦小的晁中平将哥哥的战友迎进了自己在村里开的小商店。

  “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到家里来看看,我来晚了,二十多年才来一次。”史正德对晁周平的父亲说。

  晁周平的父亲听力不好,只是点头,从左到右环顾着儿子的战友。

  小商店最里头隔出的小房间有一张床,床尾摆放着晁周平的遗物和遗像。

  一本暗绿色封面的相册,塑封的膜大部分已脱落。相册是成都军区1986年春节赠送给参战人员的纪念品。翻开相册,里面有一张二寸照片,是晁周平参军不久照的,穿着新军装的他,笑得阳光灿烂。

  相册边上是晁周平的遗像,装在镜框里,有一本杂志那么大。头戴钢盔,一身军装的他,眉头微微皱着,眼神带着一丝忧郁。

  “当年我们上前线时,每个人都照了这么一张照片。”史正德指着照片对一屋子人说。

  记者在相册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张翻拍的山口百惠的二寸照片。上世纪80年代,山口百惠主演的电视剧《血疑》正火。

  “看了网上的视频,我好几夜都睡不着。”晁中平对史正德说。

  晁中平看的视频,即搜狐网制作的《兄弟连―他们的战争》以及《兄弟连―血与骨》。这两个视频是以史正德网易博客的内容为素材,采访史正德以及他的战友制作的纪录片。

  27年过去了,哥哥究竟怎么牺牲的,晁中平一直不是十分清楚。

  “1987年的‘1?7拔点’战斗时,发动攻击的4连伤亡惨重。你哥所在的8连担负运送烈士、伤员的任务。你哥两次冲上去,救下来了两个伤员,第三次冲上去时牺牲了。”史正德对晁中平说。

  “你哥牺牲的那一夜,我按我们家乡的风俗,给他守的夜,他是烈士中身体最完整的一个。”史正德这样安慰晁中平。

  “你是最后见到我哥的人?”晁中平得到肯定答复后,对父亲大声说,“史哥是最后见到我哥的人。”

  晁周平刚走的头两年,妈妈连续生病,住了七、八次院。想儿子的母亲天天哭,最后眼睛哭得看不见了。父亲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一个不到10岁的妹妹。这个家就只能由15岁的晁中平撑着。

  有好几年,都没人来看一看。前年,晁中平找县民政局反应说:“不是我想要啥东西,有人来看看,说明还记得我哥是为国捐躯的,我父亲的心情也能好些。”

  在晁中平的讲述过程中,老父亲始终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这几年家里才好点,两年前盖了新房。”晁中平说。

  战友们将“老山英烈之家”的匾挂在新房的客厅里。

  “把日子过好!”分别时,史正德对晁中平叮嘱道。

  很多烈士家人的生活依然贫困

  2010年3月17日,史正德在网易开了一个名为“老山魂”的博客。

  他的第一篇博文,是1985年参战时写给妈妈的一封“遗书”―“我走了,妈妈”。当时这篇“遗书”是417团的范文,被很多战友传抄。

  在博客上贴出多年前的旧作,史正德一是思念已去世16年的母亲,二是怀念长眠在南疆红土地上的战友,三是想与共同经历战火洗礼的失联战友们取得联系。

  史正德通过各地的战友联系上了417团牺牲的61位烈士的家人,他自己也去看了不少烈士的家人,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当地能达到中等偏上水平的占10%到15%;20%到30%处于当地中等水平;几乎有一半处于当地中等水平之下,有一部分还处于困境当中。

  “起码烈士父母的生活状况应该比当地的平均生活标准略高一点吧?”当记者询问烈士父母生活状态的总体状态时,史正德这样反问道。

  在仵润民烈士家,他妹妹哭着对史正德说:“2004年,父亲生病要住院,家里穷得连500元的保命钱都拿不出来。”患有肺气肿的父亲去世时只有68岁,后事也是借钱办的。家里境况好转也是这两年的事。

  史正德给仵润民妈妈讲述儿子牺牲过程时,仵润民妈妈脸上几乎没有表情,只是有时会轻轻地发出一声“哦”。

  “16岁就走了。我有时候做梦,梦见他在河里凫水呢。”仵润民妈妈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

  战友们应妈妈的要求,将“老山英烈之家”的匾挂在她卧房的墙上。

  “今天我们看的这三家,已经算是生活状况比较好的。”史正德对记者说。

  旬阳战友发来李谋仁烈士家的照片,让史正德看了心酸不已。

  李谋仁牺牲时只有19岁。

  1986年4月28日,李谋仁坚守在距敌人不足80米的168高地2号哨位。他上阵地才十多天。

  在老山前线,4月28日是一个敏感日子。1984年的这一天,是我军收复老山阵地的日子,每到这一天,越军总有报复行动。

  奇怪的是,那天已经晚上10点多了,阵地上还是死一般的寂静。连长在电台里提醒李谋仁,“反常的情况说明,敌人可能有大的行动,一定要警惕。”

  大约凌晨一时多,3名越军特工从李谋仁的背后摸过来。趁他不备,用石头猛击他的头,将昏迷的李谋仁拖起就走。

  168阵地与敌人的164阵地只有80来米的距离。万一敌人拖着李谋仁向前猛跑几步,那后果不堪设想。连长焦急地下指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李谋仁。”

  史正德正在该连指挥所协助一线部队做战场政治思想工作。那时,他已经被调到团政治处当干事。他一把抢过用密码向上级报告情况的电台兵的送话器,冒着被处分的危险,用明语发出了“炮火覆盖164”的呼喊。

  被敌人拖行了10来米的李谋仁,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被俘了。知道摆脱敌人无望,他拉响了挂在胸口的“光荣弹”。

  “李谋仁是我们团第一位牺牲的战友。”史正德在昏暗的猫耳洞里整理出他的英雄事迹,委托军工送团政治处,后来集团军为李谋仁追记了一等功。

  救助生活贫困的烈士父母

  去年,史正德委托当地战友到李谋仁家中找寻烈士的照片,并看望烈士父母。

  “老人的日子太凄惨了,我们难过得掉眼泪……”战友在电话里这样对史正德说。

  烈士的父母已年过七旬,房子还是多年以前盖的泥巴房子,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

  看着照片上烈士父母满脸沧桑的脸庞,想起李谋仁曾经说过的“只要我的死能给贫困的爸爸、妈妈换来晚年的幸福……”史正德的心里就一阵阵发酸。

  让史正德略感安慰的是,老人每人每月能领到500元的抚恤金。

  但是,史正德目前联系上的数十位烈士父母,基本上都与“低保”无缘。

  朱生祥的哥哥说,为给父母办低保,他跑了很多路,看了很多人的脸。“1995年以前,村上每年还给发50元或100元的慰问金,1995年之后就没有了。现在这几年连个画张都见不上。”他说。

  他说的“画张”,就是年画,以前逢年过节给烈属家发的慰问品之一。

  朱生祥的父亲在炕柜里找抚恤金的存折,拿出一个棕色的小皮包,是兰州军区给边防战士发的纪念袋。

  打开袋子,里边有一张名信片,是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寄给前线战士的。明信片上这样写道:你们在前方英勇地战斗,无私地流血,是为了我们后方的安定,为了我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我衷心地感谢你们!

  20多年过去了,明信片的边缘已经折毛,但蓝色的钢笔字迹依旧清晰。

  史正德将李谋仁烈士父母状况在博客公布后,引起西安战友的关注。他们成立了关爱李谋仁父母行动小组,募集到50896.16元善款。

  关爱李谋仁烈士父母网络爱心行动,也引起旬阳县政府领导的关注,县民政部门派人对李谋仁父母居住的房子进行了修缮,并为李谋仁烈士父母办好了低保。李谋仁等6位烈士的陵墓,也已迁到正在修建的旬阳县烈士陵园当中。

  母亲焚烧儿子的烈士证书

  刘运是四川古蔺人,1986年5月26日入伍,生前是一营三连的战士。他入伍还不到一年,就为抢救战友牺牲了,年仅20岁。

  “他的立功事迹是我写的。”史正德对记者说。

  “我哥哥是417团的烈士,87年在老山牺牲,获得过三等功。我妈妈就一次性领到4000多元的抚恤金,直到1999年去世前都没有享受任何优抚政策,就因为她有600元的退休金。”这是刘运的弟弟刘聪在史正德博客上的留言。

  通过各种努力,史正德与刘聪联系上了。通过QQ聊天他了解到,伤透了心的母亲,将保存的刘运的各种证书,包括烈士证书一把火烧了,并流着泪对刘聪说,“以后不准子子孙孙参军”。

  刘运的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退伍后在四川古蔺县供销社工作,1980年因病去世,母亲一个人将5个孩子拉扯大。

  送儿子入伍不到一年,母亲再见到的只是一个冷冰冰的骨灰盒。从此,刘运的母亲天天以泪洗面。

  “打我懂事起,不记得母亲享受过烈士母亲的任何待遇,没有领过抚恤金,甚至我家门前都没挂过烈士家属的牌子。”刘聪的这番话刺痛着史正德的心。

  刘运母亲身体不好,患有肺病,需要长期服药。为了省钱,她不去医院,只找街上的土郎中看病。

  1999年10月的一天,刘运母亲在街边地摊买了一些药,吃过之后就去世了。母亲去世时,刘聪以及妹妹都在外面打工,母亲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

  “无法想象一个母亲,在生命的尽头焚烧儿子的烈士证书,心中是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多么绝望;我也无法想象一个曾经送丈夫和儿子上过战场的坚强女性,给小儿子留下今后再穷再累,都不准子子孙孙参军了的遗训,是多么无奈、多么违心、多么怨恨。”史正德在他的博文里这样写道。

  不被认可的烈士家属

  2013年4月28日,史正德终于实现到云南麻栗坡看望战友的愿望。

  在马卫东烈士墓碑前,史正德满脸泪水地说:“妈妈秋后就来看你了……”

  马卫东坚守的阵地叫松毛岭。1986年7月24日,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牺牲了,荣立三等功,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27年来,烈士的亲人从没来陵园祭奠过他。

  2012年,史正德和许多战友以及爱心人士,帮马占福、谢生海两位烈士的亲人实现到麻栗坡祭奠烈士后,就决定帮马卫东妈妈实现到麻栗坡祭奠儿子的心愿。

  麻栗坡烈士陵园规定:前来祭奠的烈士亲人,只有带着烈士证书,并由当地民政部门出具介绍信,可以报销差旅费,标准是硬座火车票。

  马卫东的妈妈杨凤珍和女儿在西宁生活,数次搬家,不慎将儿子的烈士证书及其他资料全部丢失。

  64岁的杨凤珍腿脚不好,她多次到民和县民政局要求补发烈士证书,但直至2013年7月份都没补办成。优属科的工作人员说,“民和县烈士英名录上没有马卫东的名字”。

  杨凤珍说,县烈士陵园英烈堂里挂着儿子的照片,这还不能证明儿子是烈士吗?没想到那位工作人员居然说,照片是杨凤珍自己放进去的。

  马卫东的父亲2012年去世,无法可想的杨凤珍只好找原核桃庄乡乡长王敬忠帮忙。当年马卫东参军是王敬忠送到县武装部的,儿子牺牲后的一切事务也是他经办的。

  王敬中还记得,从县民政局得到马卫东牺牲的消息后,他和烈士的叔叔马孟祥去循化县将杨凤珍夫妻接到了民和县,那时他们的工作调动到了循化县。三天后,在民和县招待所小会议室向烈士父母交接了烈士遗物,马卫东烈士的父亲马孟福在烈士阵亡通知书上签了字。“当时,县领导想为烈士举行追悼大会,但因宗教关系,烈士家属婉言谢绝了。只是同意将烈士遗像安放在民和县烈士陵园英烈堂。”王敬中说。

  按当时政策,烈士父母领取了4100元抚恤金,将其中500元捐赠与烈士生前上学的五方小学,剩余的钱在清真寺阿訇为烈士念经后捐给了当地清真寺。

  王敬中和杨凤珍一起到民和县民政局去查,没查到烈士的任何材料。他们又到县武装部,也没查到烈士的生前档案。王敬中让杨凤珍回家等消息,他来跑。王敬中找县民政局,优属科的人让他找省民政厅优属处。王敬中到省民政厅优属处,又让他去成都军区找,协调到最后,同意让烈士母亲写个申请,让王敬中写份证明。

  经过一番周折,2013年10月中旬,王敬中陪杨凤珍以及烈士的舅舅一行,从西宁启程去云南麻栗坡祭奠马卫东。一路在西安、昆明转车,各地战友以及爱心人士提供了诸多帮助和照顾。

  在博客中,史正德也不忘向民和县政府提前为烈士亲属支付祭奠费用表示感谢。

  刻骨铭心的一夜

  “告诉人们战争的真相,宣传英雄的付出,替战友诉说困境,为烈士亲人呼吁爱心。”将近4年过去了,史正德的博客有了诸多的功能。

  2012年,史正德的博客获得了网易名博之誉,网易给他的颁奖词是:“参加老山前线对越作战,接受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是他永远的骄傲和自豪。转业后,他在网易开设独家博客,用文字和照片还原战场真实面目,并为那些至今贫穷的战斗英雄和烈属们争取应得的待遇。”截至目前,史正德博客的点击量已达900多万。

  知道自己获奖后,史正德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当获悉一个又一个战友因生活所迫走上绝路的时候,我心痛的泪流满面;当看到一个又一个战友和烈士亲人残酷的生活现状时,我内疚的无以言表;当我走进那些长眠在荒山坡,连一块墓碑都没有的烈士墓地,以及听说烈士骨灰盒依然寄放在火葬场20多年还被收费时,我颤抖的无法自制……

  震惊世界的“1?7拔点”战斗前,“拔点战斗立功条例”是史正德起草的,其中有一条是“抓住俘虏者荣记一等功,奖励10000元”。

  “1?7拔点”战斗打响时,417团政治处三名干事参加了突击队,史正德是其中之一,他负责了解和熟悉英雄事迹,为报战斗英雄和一等功掌握第一手材料,另外负责清点人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数字对不上,战斗不结束。

  “1?7拔点”战斗进行得格外激烈,持续了10个多小时,直到双方将准备的炮弹消耗贻尽。

  打扫完战场,天色已晚,配属作战担负运送伤员和烈士遗体任务的导弹三连,在抢运了近百名伤员后,累得筋疲力尽,剩下的21位烈士遗体再无力送下去了。

  最后撤离的军医担心史正德一个人待在这离敌人不足200米的地方危险(极有可能被敌人特工“抓俘虏”),劝他一起撤离。

  “坦率的说,我也怕死,当突然接到调我去参战的命令时,我紧张的全身发抖,写遗书时,我泪水满面。”但这一刻,史正德别无选择,他的心愿是,按照家乡的风俗,为烈士守丧。

  这是令史正德刻骨铭心的一夜。

  那一夜,史正德一遍遍地呼唤着烈士的名字,期待有人能给他哪怕最微弱的回答;那一夜,他不停地轮番哼唱“血染的风采”,以及一等功臣郑武军烈士填词的“等到凯旋的那一天”;那一夜,他既期盼天快点亮,战友们能早点“回家”,又希望夜再长些,再长些,和他们能多待一会儿。

  2001年,史正德脱下了从17岁就穿上的军装,转业到甘肃武山县一家保险公司当了业务员。

  “从战场上下来后,我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物质欲望了。”史正德觉得和牺牲的战友比,他已经多活了28年,和残疾的战友比,他还能自食其力,和下岗失业的战友比,他不是社会的边缘人。

  旬阳吧篇8

  门铃响起的时候,乔西刚从海南休完假回到家,正在洗澡。她没把门铃声当回事,依旧洗得不慌不忙,因为那些没有预约的门铃通常意味着订报纸、订牛奶、卖清洁剂等一些毫无意义的打扰。

  洗完澡,她听见门外有人轻咳了一声。从猫眼里看去,一个女人低着头,手里提了个编织袋,从左手换到右手,却不晓得放在地上,那不知所措的样子让乔西忍不住笑了。可她并不准备开门――这女人要干什么呢?女人依然站在那里,偶尔抬起头看一眼,又低下头去,却没再按门铃。又过了几分钟,女人再一次抬起头注视房门,她有一张憔悴但很干净的脸。接着,乔西看见她流下了眼泪。只见她飞快地用袖子擦去泪水,然后转身下楼。

  乔西愣了一下,准备开门时却发现自己只裹着浴巾。她飞快地穿好衣服,从6楼窗口往下看,女人已经快要走出院子了。乔西推开窗户喊了一声:“哎!你回来……”女人没有听见,从她眼前消失了。为什么女人会看着她的门哭?她是个记者,强烈的职业敏感让她心里非常不安。

  所以当门铃再次响起时,乔西几乎是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她从猫眼里看见那女人,激动之下,开门的动作有点儿猛。女人像是受到了惊吓,后退一步,不安地看着她:“对不起,你是乔记者吧?”乔西点点头。女人咬了咬嘴唇说:“我是李大忠的媳妇,他在电话里说上过你们的报纸。他是个打工的,盖楼房,说你们到工地给他们发过那个……”女人咬了一下嘴唇说:“那个套子。”乔西问:“什么套子?”女人停顿了一下,好像鼓了很大的勇气才说:“就是那个避孕的。”

  乔西一下子想起来,那是去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前一天,她和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去工地发放防艾宣传手册和安全套。她回答道:“我确实采访过李大忠,他怎么了?”女人没有回答,只是说:“我听说你当时录了他的声音?”乔西说:“是的,录了音的。”女人的眼睛忽然亮了:“我来就是想问一下,那个录音还在不在?能不能想个办法把他的声音给我?我买了晚上11点的火车票。”女人边说边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车票递给乔西看。

  乔西说:“你进来坐吧。”女人坚决地说:“不,我就在门口等着。”乔西只好拿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女人坐下来,把那个袋子紧紧抱在怀里。

  2

  打开电脑时,乔西脑海里浮现出李大忠的样子。去年11月的最后一天,她在工地上把他的声音保存下来,不是因为他的声音好听,而是她觉得他的话就是农民工情感生活的原生态。

  她从去年的文件夹里找到李大忠的声音,打开音箱,把音量调小,想再听一遍。她有点儿犹豫,觉得李大忠的有些话并不适合放给他的妻子听。

  那次采访由于话题涉及隐私,她怕被拒绝,于是带了录音笔,装做拉家常的样子。李大忠倒是干脆,说如果她能给他报料费,他愿意配合。他说看过报纸,报料有奖。她给了他50块钱,因为付了费,她问得很直接,他答得也不含糊――

  “你们平常用安全套吗?”这是她的声音。

  话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她的问题很尖锐,没有任何铺垫。然后是李大忠的声音:“老婆不在,用不上;要是老婆在,也不用。”她问:“你是说,你还是你们?”他说:“我。”“那他们呢?”“有的老婆跟着来了,有的没有。”她接着问:“都住在一起吗?”他说:“是的,一间房子里住十几个工友,有老婆的就弄个帘子,那不管用,我们的耳朵没睡着。”“那怎么办,怎么解决生理问题?”“有人去发廊找小姐。老实人不去,听说里头宰客。”她问:“那你去找过吗?”

  他很久没有回答,此时只能听见他的呼吸声和远处机器转动的声音。最后,他说:“我去过几次,没进去,就在那条街上转来转去,心‘扑通扑通’地跳,手心出汗,把手里捏着的100块钱都弄湿了,最后还是回来了。”她问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说:“就是想着挣100块钱不容易,还有,媳妇在家里也苦,不能对不住她。”她说:“那你不想吗?”他笑了一下说:“人嘛,哪能不想,不过都40岁了,好像也能放下,有时唱个歌解解闷儿,喝点儿酒解解乏。”“你离家多久了?”“两个年头了。去年过年时本来要回去,可最后要赶工期,没回成,今年无论如何得回去了。”“家人一直盼着吧?”李大忠笑出了声:“我每个星期都给媳妇打电话,媳妇有时忍不住哭呢,吓唬我说村里的光棍儿半夜敲窗子,气得我恨不得飞回去打人。她怕我瞎想,快挂电话时才说是哄我的。她不容易,要种地,要管牛羊,管娃子念书。”她问:“孩子读书怎么样?”他说:“大的高三了,小的在念初二。大的要MP3,小的要复读机,我都给买了。”

  这时,乔西听见了压抑不住的哭声,她转过身,看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了,就站在书房门口。乔西说:“大姐,你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女人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可怜他这两年啊!”话音刚落,又哭出了声。乔西给她拿纸巾,她像是平静了一些,转身退回到家门口,把放在椅子上的大袋子抓在手里,急切地问乔西:“那个声音怎么才能拿回去?”

  乔西再一次问:“到底怎么了?”女人咬了一下嘴唇:“没怎么,我就是想听他的声音。”

  3

  乔西找出一个旧MP3,格式化以后把李大忠的声音复制了,走到门口把耳塞挂在女人的耳朵上,教她怎么按键。女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瞅着,再一次听到丈夫的声音时,她身子晃了一下,说:“这个声音是不是放多了就坏了?”乔西说:“不会的,如果没电了,可以充电。”女人说:“那太好了。”又问:“乔记者,这个东西要好多钱吧?”乔西说:“是个旧的,不要钱。”女人说:“那可不成。”说着从怀里往外掏钱。乔西拦住她,两人一个要给,一个要推,结果女人手里的大袋子落在了地上。

  女人提起袋子又抱在怀里,拍了拍,样子就像母亲拍孩子。乔西把MP3拿在手里说:“你非要给钱,那这个MP3我就不给你了。”女人抱着袋子,眼睛红红的,终于点了点头。

  乔西决定送女人去车站,她的车就停在院子里。可是当她打开车门让女人上车时,女人却不停地摇头。乔西问她:“为什么?”她不说。僵持了一会儿,女人说:“那就坐出租车去车站。”

  乔西苦笑一下,走出小区,拦了一辆的士。司机要女人把大袋子放在后备箱里,女人不肯,一定要自己抱着。司机说:“什么宝贝啊?”女人瞪了司机一眼,不吭声。

  在进站口,女人对她说了很多感谢的话,还说:“山不转水转,如果你有机会去秦巴山区,我家就在旬阳县圣驾河一个叫七里庙的地方,到了那里,问李大忠屋里的,别人都晓得……”

  乔西说:“大姐,你能不能告诉我,李大忠到底怎么了?”

  这次女人没有躲闪:“过世了。”

  她的语气很平静:“过年时雪下得太大,他没有回去。刚过完年两个月,他从楼房上掉下来,当下就没了,没留一句话……建筑公司给了11万块钱,他这一走,除了一大堆钱,啥也没留下。我也是猛地想起他说过上报纸的事情,问他的工友,说当时看了报纸,后头有句话说是根据录音整理,我就想着要是能有他的声音留给我听,留给娃子听,也是个念想儿。他出门时可是个大活人哪,回家时却只剩几把灰……你真是个好人,帮了我的大忙。”

  乔西的眼睛湿了:“大姐,你坐火车要当心一些,那钱可是大哥拿命换的。”说着,她看了一眼女人怀里的袋子。

  女人却说:“那钱已经由娘家兄弟带回去了,我留下来是为了等你,等你从外地回来,给我找声音。”

  乔西突然明白了女人一直抱在怀里的是什么,明白了女人为什么不肯进她的家门,坐她的车。她再也忍不住,流着泪张开手臂抱了抱女人,那一刻,她感觉到了女人怀中的大袋子里,那个盒子的棱角都是硬邦邦的。

  那里面,是个活生生的男人啊……■


标签:烈士一个女人新生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