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詹天佑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冬奥会期间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7:47:16 分类:笔记 浏览:57


1909年,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投资、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投入使用。

京张铁路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他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作品,它凝聚了设计者的巧思和创意,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列车行进中车头动力弱,地势落差大的难题,为我国铁路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归少年立志报国

詹天佑生于1861年,在他11岁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清政府组织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赴美深造9年。

在美国期间,詹天佑并没有沉迷声色犬马的生活,只是不断吸收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立志学成归国,为发展民族工业贡献力量。

1878年,詹天佑被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录取。

詹认为中国发展的前提就是必须尽早建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有了方便、快捷、低成本的运输工具,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全覆盖,让各地优势互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这也正是他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

耶鲁大学是美国第三古老的高等院校,跟哈佛大学齐名,也是著名的常青藤联盟成员,汇聚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学生之间的竞争自然也是非常激烈的。

不过詹天佑偏偏就是这群高材生里的尖子生,仅用3年时间就以数学第一的成绩得到了耶鲁大学铁路工程学士学位,他拒绝了众多国外企业抛来的高额年薪,火速回国。

1881年,20岁的詹天佑踏上了阔别9年的故土,见惯了资本主义帝国高楼大厦的他,面对祖国残破的街景不免感慨万千,觉得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

他不敢耽搁,立即找到清政府相关部门汇报自己在海外的学习情况,同时表达了为国家铁路建设做贡献的满腔赤诚。

只可惜此时中国境内的所有铁路都是外国人建的,也自然有外国的保障团队进行维护,詹天佑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听从分配到福州船政局挂职锻炼去了,在这里度过了7年时光。

虽然詹天佑的铁路设计才能尚未发挥用处,可他满满的爱国报效之心却从未动摇。

1884年的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不敌法国军舰的坚船利炮,很多伤兵落入水中危在旦夕,危难关头,詹天佑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江中救人,在江水中浸泡了整整一天,拯救了无数同胞的生命。

詹天佑“失业”的那段时间可一点都没闲着,不管是在广州当英语老师,还是兼职做海图测绘,他都能通过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触类旁通,很快就达到了别人需要学习十几年才能达到的高度。

在他的勤奋努力和天才加持下,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绘制出了我国近代最详尽的沿海形势图。

1888年,詹天佑守得云开见月明,进入中国铁路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

虽然名叫中国铁路公司,可实际上当时在中国修建的所有铁路都是洋人投资、洋人设计的,中国只负责提供廉价劳动力,全无自主可言,詹天佑纵有满腹才华也只能给洋人设计师打打下手。

当时中国铁路公司正在修建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渝铁路,这条铁路要穿越滦河,按照惯例需要在滦县和昌黎县的交界处,修建一座跨河铁桥。

但是当人们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滦河的泥沙层比预想的要厚,且中上游落差超过700米,最大泄洪量34000立方米每秒,水流极为湍急,施工难度非常大。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李鸿章先是聘请了英国最顶尖的桥梁建筑师金达,随后又招揽了德国、日本的设计师,但是三位大名鼎鼎的设计师来到现场勘查了很久,却只能无奈地摇摇头,都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在众多工业强国的设计师们一筹莫展之际,詹天佑毛遂自荐,希望能够让他负责完成铁桥的修建,他说这是中国的铁路,应该由中国人来解决问题。

滦河大桥

英国设计师金达一开始不相信詹的能力,但是考虑项目不能停摆,索性死马当活马医,便答应让他试试看。

詹天佑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他能顶着压力接下这块烫手山芋,自然已经是胸有成竹,他结合西方先进经验和自己的创新,发明了“气压沉箱法”,很好地解决了水下施工作业氧气来源的问题。

很快,铁桥的桥墩全部浇筑完成,比原计划还快了不少,众多国外专家们都对詹天佑惊为天人,连说“incredible”(不可思议)。

京张铁路:工期紧、资金少、难度大 詹天佑:这都不是事

1905年,清政府找到詹天佑,让他主持修建一条京张铁路,这让此时已经44岁的詹兴奋不已,不过高兴劲没持续多久,就被一盆冷水浇在头上。

负责人告诉詹天佑,这条铁路如果按照洋人的办法来修,至少要2000万两白银,清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多只能每年支出100万两左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詹天佑却并没有被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吓住,他接到任务后,立刻组织了自己几个最得力的学生和工人,背着各种沉重的测量仪器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进行实地勘测。

他们通宵达旦确定工程方案,绘制铁路设计图,然后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不断优化再优化,工程预算一缩再缩,最终交出了一份能够付诸实现的京张铁路蓝图。

京张铁路八达岭段有一处陡坡,如果按照洋人的设计,是必须要在群山中挖掘隧道的,这项工程既耗时又烧钱,于是詹天佑果断将其放弃,大胆尝试用人字形铁路的方式解决。

詹天佑的办法是将铁路依山势修建,不挖隧道。

不过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建好的铁路坡度太大,现有的车头牵引力不够,非常影响行车安全。

如果列车在山间陡坡脱轨。

詹天佑听到质疑的声音后,微微一笑,只说了一句话:“一个车头拉不动,如果用两个呢?”

以前的铁路都是单轨,更换车头非常麻烦,必须在站内操作,而詹天佑在京张铁路使用的人字形轨道线路,可以让缓坡上的列车与等候在这里的另一个火车头连接,形成一头一尾都是火车头的造型,这就是“折返线”降坡的原理,完美解决了火车快速换车头和陡坡动力不足的问题。

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比原计划提前两年竣工通车,修建铁路的四年间,清政府实际拨付了白银722万两,支出693万两,还有28万两银子的结余。

或许你觉得693万两也够多的了,但是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同期修建的其他几条铁路的每公里建设费用,沪宁铁路12.29万两、津浦铁路11.9万两、京汉铁路9.56万两,京张铁路仅有4.86万两,而它的修建难度却远比那几条铁路更高。

如果没有詹天佑出色的团队管理和顶层设计,绝对不可能出现京张铁路这样的工业奇迹,他绝对配得上中国“基建狂魔”的奠基人。

京张铁路完美落幕 遗址公园应运而生

建成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京张铁路一直承担着重要的客运、货运任务,期间经历了数次改建、增建,有效缓解了因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运输压力。

直到2016年,因为京张高速铁路的筹建,这条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中国从弱到强的功勋铁路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2018年,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公布,京张铁路位列其中。

2019年,京张高铁建成通车,从1909到2019,跨越了110年,列车时速从当年的30公里/小时,提升到350公里/小时,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虽然詹天佑的京张铁路因为时代原因被“废弃”了,但它作为中国人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象征,不该被后人遗忘。

2017年底,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正式立项,计划在京张铁路原址上改建公园,我国的工业文明与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即将重获新生。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铁路遗迹:

1、火车站旧址:清华园火车站、新清华园站、西直门站

2、铁路沿线建筑:西直门机务段建筑群、焊轨厂、中科院清华园新站货仓、道口信号亭等等

3、铁路构筑遗存:钢轨、道岔、信号机、里程碑、坡道碑等

遗址公园的建设理念就是将郊区的绿意引入城市,打造北京的“城市花园”,上述铁路遗迹点缀其中,以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串联,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健身的好去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征集和专家市民投票,确定了京张铁路遗产的保护规划设计主题——“三线织锦,秀美京张”。

“三线织锦”意为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有三条主线,分别是历史线、生活线和创新线,历史线代表着对中国发展历程的纪念,生活线寓意共建共享,创新线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在这三条线的基础上,将各大主体功能片区和节点进行有机融合衔接。

三线串起京张铁路的前世今生,时刻提醒人们牢记过去、拼搏当下、继往开来。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将在保护京张铁路遗迹的前提下,依托场所提供的多样设施和服务,实现全频段共享的多元生活,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在公园里打造一处颇具未来感的科创空间。

因为种种原因,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一期工程目前还在建设当中,虽然尚没有揭开神秘的面纱,但是从透露出来的消息判断,遗址公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艺术成分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据相关人士介绍,遗址公园规划将通过文化演艺的方式来展示京张铁路遗产,用现代创新手段,刺激游客的感官,增加游人的互动参与感。

例如采取全息投影技术的时空长廊,联通了过去了现在,让你分不清眼前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就在这如梦如幻、似假还真的体验中,重新了解京张铁路的发展历史。

“詹天佑号”列车 品味城市里的慢生活

另外,遗址公园将保留原有京张铁路部分铁轨,进行燃煤蒸汽机车、车厢的改造,利用北京站到延庆南站的S2线路,实现一天一班次的往返低速观光列车体验,这条线路命名为“詹天佑号”观光列车。

今年冬奥会期间,京张铁路(张家口)800米路线已经开通试运行,如果该线路的长线列车能够顺利通车,必将形成独树一帜的全域火车观光文旅项目,想必火车票“一票难求”的日子又将卷土重来。

“詹天佑号”列车还非常贴心地结合当下年轻人热衷的“打卡”旅游模式,绘制全线导览活动手册与重要节点设计纪念印章。

每到指定景点拍照或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对应的贴纸或奖章,集满有奖,该活动旨在提升京张铁路遗产文化的参与度,构建流动的京张铁路博物馆。

铁路出行方便、快捷、性价比高,在城市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随着其他交通工具的崛起,“铁老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少铁轨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铁路遗址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美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依然不容忽视,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同样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需要慎重对待。

京张铁路以静态保护的方式,充分挖掘了铁路遗产的价值,绘制出了一幅展现历史,顺应未来趋势的动态画卷,为废弃铁路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同类历史遗迹的保护指明了方向。


标签:铁路中国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