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玩乐 > 正文

观自在并加以观照等等 无得无失才是真自在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1:54:59 分类:玩乐 浏览:149


在佛教的体系内,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但比典籍更多的是对于这些经典的解读。

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有二:

一是佛经的形成时间距离现在非常遥远,以至于一般人很理解当时的习惯和文字。

因此,佛经才有如此多的解读版本。

二是佛经解读的本质都是一家之言,也就是各人对于经书的见解,并非是经书本身所要表达的真义。

而解经的人见解不同,领悟不一,因此,造成了诸多个版本同时存在的现象。

佛像

在所有的佛经当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金刚经》和《心经》,但在大众的眼里,《心经》似乎更加简洁易懂,由此可见,《心经》在佛经之中确实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心经》讲的是什么?它跟其它的佛经有何不同?其实真正在讲的内容就是“观自在”,通过“观自在”而觉悟本来。

关于这个“观自在”,历代以来有了太多的解读,有些人把“观自在”理解成观自心、观自性,甚至有人把它当成“观世音”,当然也有人把“自在”当成一种感觉来修行。

我个人认为,这些解读其实是误解了“观自在”原本意义,并非正解。

那么,“观自在”在是什么?或者说“观自在”的原本意义是什么呢?其实它隐藏了这4个内容,真知道的人不多:

一、所谓的自在,并不是一种感觉或者感受,而是修行之人觉悟到不住任何事物的一种状态,也就《金刚经》中所讲悟及无相。

二、自在的本质是一无所得,因为无所得才能无所失,无得无失才是真自在。

有得或者有失都不是自在。

菩萨像

三、观自在而不是自在观,因为观是一种方法,其目的就是自在。

你有了自在,就不需要再观了。

因此,观自在不是自在观也是这个道理。

四、自在的本质虽然是一无所得,但无所得并非就是自在,因为一无所有很可能会让人更加不自在。

因此,观自在所关注的并非是一无所得,而是一无所住,不但要一无所住,还要得而不有,有而不住,只有观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真的观自在。

因此,《心经》的经文虽少,但文字背后的意义却非常丰富。

所以,佛强调不着经相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一旦着于经相,就是依文解经义,这就是诽谤佛法了。


标签:自在佛经所得一无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