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赵忠尧家境更加贫寒 1902年6月27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1:50:27 分类:书屋 浏览:65


前言:伟大出自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诚哉斯言,正是一个又一个的平凡人用他们不平凡的坚守和努力,成就了令国人由衷敬佩的伟大,而赵忠尧便是其中之一。

有人曾说过,全世界都欠赵忠尧一个诺贝尔奖项,然而这样一位科研巨擘,却是一生都没有得到配得上他的荣誉。

甚至,他还曾经沦为“乞丐”,抱着一个咸菜罐子流亡了大半个中国,而在那个不起眼的咸菜罐子里,却承载着中国科研界的无价之宝。

1902年6月27日,赵忠尧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

诸暨位于杭州南边,也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历史、浓厚人文积淀的古老城镇 。

赵忠尧父亲早年自学医道,后以行医为生,是一位医术高超、济世救民的好医生。

因此,赵忠尧自小家境就比较清贫,但他一辈子学得了父亲耿直的品格。

父亲在清末受过新思想影响,很想为国家做点事情,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又因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力不从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要他们好好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忠尧牢牢记住父亲的教诲,此后,在他人生的每个关口,做出的每个决定,都将国家放在首位。

纵使父亲医术高超,但碍于当时的条件落后,所以身体偏弱的赵忠尧在活泼好动的小伙伴间就显得格格不入,常常是独来独往。

幸好,赵忠尧喜欢沉浸在书本里,各种杂书他都愿意看。

童年的孤独时光都是书籍陪伴在身边,给予他慰藉。

赵忠尧就这样在跌跌撞撞中慢慢长大,变得年少老成。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赵忠尧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就读。

可谓是“土包子”走进了“洋学堂”,他是那样的不自在、不适应,尤其是底子非常薄的外语。

但赵忠尧不气馁、肯吃苦,愣是靠着边查字典边学习,便不再为英文的数理化课本所困扰了。

勤奋加上刻苦,使他提前半年修完了高师的学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视野的开阔,他心中的那点细小的理想之光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炽热了。

他不甘平庸,要冲上高峰。

就在赵忠尧为学业所拼搏的时候,父亲却突然去世,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

于是,他决定先就业,同时争取进修机会。

1924年,赵忠尧担任东南大学物理系助教,一边教书、一边听课。

1925年,他取得了东南大学毕业资格。

同年夏天,他随著名教授叶企荪到北平清华学堂筹办大学本科。

来到清华的赵忠尧一方面继续学习物理知识,另一方面他也从文学争论中清楚地发现国内大学理科水平与西方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所谓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1927年,25岁的赵忠尧怀着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在一次留学生交换活动中,自请前往美国求学。

此时的赵忠尧已经迫不及待了,靠着自己的积蓄及师友帮助,外加申请到清华大学国外生活半费补助金,在1927年秋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密立根。

(加州理工学院于1891年创立,1920年设大学本科及研究院,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密立根任校长。

他办学的方针不求扩大学校规模, 而是广聘大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在学校里开展科学研究)

正如古语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样,只有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才有希望摆脱中国羸弱的局面。

勤奋以及刻苦使得赵忠尧凭借出色表现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他不断推陈出新,在物理研究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也成为在正负电子研究上发现了硬γ射线反常吸收现象的第一人。

1934年,赵忠尧获得英国核物理大师卢瑟福送出的一份特殊礼物:50毫克镭。

其实,在卢瑟福送出这份珍贵礼物之时,心情是沉重而惋惜的。

因为教授已经得知赵忠尧决定回到战乱之中的中国。

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良好的学术环境十分重要,没有一流的仪器、资料、原料,很容易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

所以卢瑟福极力劝说他不要回国,给出的理由也非常有力:你这时候回中国就是自毁前途,并且会断送掉自己的科研道路。

然而一心报效祖国的赵忠尧根本不为所动,对于有良知的科学家而言,科研的目的在于救国救民,如果沉醉于学术荣誉,而忘却了国家和同胞的苦难,那就背离了初心。

1931年,赵忠尧归国之后兢兢业业在清华园教授物理学,而在他之前,中国根本没有核物理这个课程。

然而,仅仅6年之后,他的课程就不得不中断,因为“卢沟桥事变”爆发了。

为了不屈服于日寇,清华、北大等高校毅然决定南迁,教授们也纷纷南下。

清华园岌岌可危,赵忠尧却掉头跑回去了,和他一起的还有梁思成。

赵忠尧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回去,就是为了实验室里的那50毫克镭。

要知道,镭可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金属元素,在物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非常大作用,甚至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

赵忠尧历尽千难万险将其带回国,捐给了清华大学实验室,因为他知道这50毫克镭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非常大的研究意义。

之后赵忠尧独自带着这极其珍贵的50毫克镭赶路,为了不让日军在搜查中发现,他找来一个破坛子将装有镭的铅桶放入里面,再放上一些酸菜作为伪装。

为了隐藏身份,赵忠尧还特意打扮成乞丐模样,白天躲藏起来、晚上赶路,一连走了几个月,终于走到了长沙清华校区的门口。

当他抵达长沙清华校区门外后,心里欣喜不已,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学校门卫竟然将自己拦了下来。

毕竟谁能想到昔日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赵忠尧老师,如今竟然会成为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呢?

门卫正准备赶人,梅贻琦校长刚好走出来。

赵忠尧一见其人,立刻大喊一声“梅校长”。

梅贻琦闻声仔细辨认一下后,顿时泪流满面,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说道:“忠尧?真的是你?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随后,梅贻琦立即邀请赵忠尧到办公室详谈,为何会变成这般模样。

赵忠尧二话没说,就把怀中藏着的咸菜罐子递给了梅贻琦,然后如释重负地呼出了一口气。

因为他知道,这50毫克镭或许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我们无法想象,赵忠尧当初是如何跋涉多个省份,一路风餐露宿。

并且作为一名知名核物理学家,他当然知道镭的放射性有多大,但他从不将罐子拿离胸口,直到最后看到清华校长梅贻琦。

他完成了一个使命,一个相当伟大的使命。

1946年6月30日,美国计划在太平洋基尼岛上进行一次新的原子弹试验,邀请各个同盟国有关人士参观,而国民政府派出赵忠尧会同驻美使馆武官,以观察员的身份前往那里。

一天,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萨本栋教授找到赵忠尧,商量出国事宜。

他说:“赵兄,你将作为中国科学家的代表,去参观美国在太平洋进行的原子弹试验,为发展我们自己的核物理事业,还麻烦赵兄在美国采购一批研究器材。

此行,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风险,全拜托你啦!”赵忠尧听罢默默地点头,科学家的心就是相通的,无需再用更多的语言来表达。

当蘑菇云腾空而起之后,所有观察员来到美国游玩再各自回国,这时的赵忠尧却突然无故“失踪”了。

原来,此时的赵忠尧返回了母校加州理工,准备完成此次赴美的重要任务——了解核物理的最新进展,并设法购买核物理研究设备。

中国要发展自己的核物理事业,加速器是最基本的设备,但当时一台完整的静电加速器高达四十万美元。

赵忠尧手中的经费,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美国也绝不允许此类产品出口。

该怎么办呢,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自行设计一台加速器,购买国内难以生产的部件和少量核物理器材,然后回国自行组装。

他感到自己缺少在加速器上做实验的经验,1949年春,他回到当初求学的加州理工学院,参加在静电加速器上进行的核反应实验。

完成了三篇论文,都发表在Physical Review上,所研究的内容都是当时核反应研究的最前沿。

他利用1949-1950年初中美之间短暂通航时期,冲破美联邦调查局的层层阻拦,终于设法把三十多箱器材发运回国。

这批器材后来对于静电加速器的研制、核电子学的研制、真空技术的开发等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批批科学家们担负起用科学助力中国发展的重任,于是国家向海外华人科学家们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听闻祖国需要自己,身在美国的赵忠尧二话不说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国,可美国人哪有那么容易就放走他呢,赵忠尧的归国之路注定了困难重重。

1950年,赵忠尧在日本被美国情报局的间谍抓获,而后被关在东京的戒备森严的监狱里。

为了迫使赵忠尧放弃回国的念头,美方采取了一系列非人的折磨手段,但是赵忠尧始终没有屈服,只因心中的那份报国初心不允许他向邪恶势力低头。

赵忠尧忍受了无际的黑暗和彷徨时刻,但心中始终没有忘记的是报国初心。

他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回到祖国,一定要对得起祖国和人民。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中美谈判和斡旋之后,赵忠尧终于在1950年11月28日回到祖国怀抱。

回国后的赵忠尧马不停蹄地投入了原子弹研制工作中去,他不图名和利,只是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研究,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默默地贡献,这么一干就是几十年。

但是命运并没有因为赵忠尧对祖国的一片丹心而对他有所偏爱,十年特殊时期,赵忠尧又一次迎来了痛苦的牢狱之灾。

本是一片冰心在玉壶,“报君黄金台上意”的赵忠尧却两次遭遇无端酷刑,这不仅在他身上留下印记,更是对他的精神层面产生重大挫伤。

面对两次突如其来的灾难,赵忠尧都承受了。

也正因此,错过了两弹一星研究关键阶段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在被囚禁的日子里,他也曾有过不满和抱怨,也曾反思为何自己一心报国却要受到如此折磨,但是最终这一切坏情绪都没有扰乱赵忠尧的思绪,他依旧是那个为物理事业终身奋斗的物理学家。

1973年,在脱离物理学研究十几年的情况下,年过七旬的他准备继续投身到物理学研究里,为祖国再做一些贡献。

他就在这些研究领域默默无闻的奉献着,由于一些偏见和轻视,最终他也没能获得两弹一勋的勋章,但他所有的贡献都被人看在眼里,没有人能否定他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8年,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安详离世。

整个中国没有什么人注意到这则悲伤的新闻,也就没有什么人觉得悲伤。

但在世界顶尖的科学圈里,这位老人的去世引发了极大的震撼。

因为他们知道这意味着那个本应得诺奖的中国人,走了;中国核物理的鼻祖,走了;中国物理学大师们共同的老师,走了!

结语:赵忠尧先生一生为人正直、专心科学事业,学问精深,德高望重,淡泊名利,心怀坦荡、朴素无华、平易近人,深受同事和学生们的敬仰和爱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他终生信奉的格言。

无论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他都坚持真诚、实在的原则。

凡是他认为有利于国家、人民的观点,都敢于坚持到底。

他认为错误的东西,都明确表示反对。

赵忠尧老师,可以说用一生向人们展示了何为真正的国士无双,即使他曾经两次锒铛入狱,并且受尽了百般苦楚与非人的磨难,可他依旧一颗红心向祖国,始终秉持着那一份初心。


标签:研究物理中国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