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郯城大地震造成约5万余人死亡 桥等建筑物倒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11:42:34 分类:娱乐 浏览:117


地震可怕,山东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地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最大的郯城地震,郯城大地震死了多少人?据资料记载伤亡人数在5万人左右。

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小,这已经是当时人口的千分之三了。

  在1668年的7月25日晚,山东郯城、临沭、临 沂交界发生了一个旷古历今的大地震,震级为8.5级,史称郯城大地震。

  大地震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山东省南部的郯城县发生了8.5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3度、东经118.6度,震中烈度达12度。

地震波及鲁、 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等十余省(410多个县)和朝鲜半岛。

  山东郯城、临沂和莒县(临沭县和莒南县当时亦属此三县辖区)受灾最为严 重,破坏面积涉及方圆近千公里。

此次地震,历史上称为“郯城大地震”,“郯城-临沂大地震”或“郯城-莒县大地震”。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

“这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

  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

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

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

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

  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

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

  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

  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

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走马上任不到两月的郯城县令冯可参,正盘算着新官上任三把火该如何造福一方民众,结果地震发生了。

史料记载,康熙初年进士的冯可参,福建人,考取进士后放任了县长,属标准的按正途上任的县长,水平比较高。

  大地震发生后,冯可参除了身先士卒抗震救灾外,还亲自写下灾情报告用快马送抵山东巡抚刘芳躅处,刘芳躅将山东的灾情汇总后上报朝廷。

  当时大清王朝的辖区内有1500多个州县,现在从史料上能查到的受灾地区就有400多个州县,有震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郯城和临沂之间是震中区,烈度达12度。

据清朝户部统计,有5万余人在这次大地震中丧生,死难者人口占当时人口总数约千分之三。

  震后遗址

  至今,在山东郯城和枣庄等地仍有保存完好的此次地震遗址。

郯城地震断裂带是我国东部最大的一条地震断裂带,呈南北走向,长2600米,宽160米。

枣庄的熊耳山大裂谷是一条由地震形成的天然大裂谷,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史料佐证的特大地震山体崩裂遗迹。

  麦坡地震遗址的地质地貌原始而神奇,它是渺渺远古留在地球上的一条印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片曾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的地震遗址,正在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下逐渐缩小,“如果不加以保护,大约二十年后这片遗址就会消失”,任郯城县地震局局长的陆军对此忧心忡忡。

  “下一场雨就能冲掉不少”,17日,在遗址附近为花生除草的村民徐芝芳说,以前这些“红土山”都是连接在一起的,而现在许多山丘都从中间断开了,零零散散地卧在沟底,规模小了很多。

  沟底下,红色山丘周围的一些空地,被附近勤俭的农民开垦成为田地,种上了花生、西瓜、大豆等农作物,不时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在这一片红色中晃动。

  如今透过这些不平的沟壑我们可以想象到当年的大地震是怎样的天地变色,希望这些遗迹能够被保护一下,对历史很有意义。


标签:地震大地发生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