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郑板桥擅长画自号“六分半书” 性格虽古怪却又率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11:33:37 分类:娱乐 浏览:112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居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

后来他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诗书画也被世人称为“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1)诗,淡泊明志

他的诗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他的诗作内容广泛、思想深沉,形式上丰富多样,比如《逃荒行》、《还家行》、《诗钞》、《词钞》等。

他的散文创作也饶有风味,如广为传颂的《家书》。

这些诗词文都收集在《郑板桥集》

这些诗词多表达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和自己淡泊归隐的志向。

如《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明了不畏权势,不随波逐流的志向。

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画中题了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题画小诗,表达了郑燮关心百姓的虔挚情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被后人沿用至今。

(2)书,错落有致

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纵横错落,整整斜斜,如乱石铺街,像他这个人一样狂放不羁,别具一番风味。

他的字自成一体,后人称为“板桥”体。

后人亦称书体。

(3)画,与众不同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从不画鲜艳的花朵。

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实 ,郑板桥画竹,也是画自己。

他就是这样一位坚韧、孤傲、清高的艺术家。

他不攀权附贵、不哗众取宠、为官清廉、胸中浩然,瘦劲而独有风骨。

郑板桥画画注重对自然和周围事物的观察,师承自然。

他主张“意在笔先,他的画墨干淡并兼,笔法苍劲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具有“清朴雅脱”的意趣。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

(4)为官清廉爱民

郑板桥曾做过县令,为官清廉而又爱民。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他常常身穿便服,脚穿草鞋到民间察访。

对于百姓的疾苦,他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

郑板桥出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正遇上潍县连年遭灾,农产品歉收,粮价飞涨,一斗粮食竟价值千钱。

郑板桥大兴工役,招募远近饥民来修城凿池,以工代赈,用这个办法,救济灾民。

又劝说县里的富户人家,开粥厂来拯济饥民。

并且将积存了大量粮食的人家一律予以查封,责令他们以平价出售,不许囤积居奇,抬高粮价。

郑板桥平日处理诉讼时,也总是向着穷人而抑制富豪。

许多贫苦百姓就是这样生存下来的,对郑板桥不胜感激。

郑板桥做官的时候政绩显著,造福了一方的老百姓,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百姓爱戴。

(5)卖画,超脱风雅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他的“立功天地,滋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官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

郑板桥卖画明码标价还不准砍价。

他制定了《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哦!

由于他画技高超,画的竹子,兰花等物清新脱俗,栩栩如生,他的画很受欢迎。

(5)喜郊游,爱吐槽

他性格洒脱而狂傲,喜欢外出游玩,也喜欢结交朋友。

雍正三年(1725年),他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谈天说地,好不惬意。

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被称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一生官虽不大,但清廉爱民,虽贫穷而有志向,才华横溢而又铁骨铮铮,性格虽古怪却又率真。

他的怪大概不像当世人那样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他视权贵如粪土,与当时污浊社会格格不入,所以被看作一怪。


标签:他的清廉扬州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