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美感 不变化就是因袭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5 05:57:53 分类:笔记 浏览:84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全书从“谈美”“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兮兮同学选择书很主观,关于美的探究也是兴趣所在。

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

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 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对于美,每人的态度有两面,持有批评和欣赏。

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

批评的态度预存有一种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

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书中举例了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朋友对于古松的看法,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书中写道,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 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 -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 -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 -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先说实用的态度。

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

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

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这就是实用的态度。

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

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

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抓,被它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意义。

事物本来都是很混乱的,人为便利实用起见,才被火烧过的小孩子根据经验把四围事物分类立名,说天天吃的东西叫做“饭“,天天穿的东西叫做“衣“,某种人是朋友,某种人是仇敌,于是事物才有所谓“意义”。

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

在许多人看,衣除了是穿的,饭除了是吃的,女人除了是生小孩的一类意义之外,便寻不出其他意义。

所谓“知觉“,就是感官接触某种人或物时心里明了他的意义。

明了他的意义起初都只是明了他的实用。

明了实用之后,才可以对他起反应动作,或是爱他,或是恶他,或是求他,或是拒他。

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等等,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等,他们的意识都不能停止在古松本身上面。

不过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关系的种种事物上面去。

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

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

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

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

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

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

科学家见到一个美人,不说我要去向她求婚,她可以替我生儿子,只说我看她这人很有趣味,我要来研究她的生理构造,分析她的心理组织。

科学家见到一堆粪,不说它的气味太坏,我要掩鼻走开,只说这堆粪是一个病人排泄的,我要分析他的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病菌在里面。

科学家自然也有见到美人就求婚,见到粪就掩鼻走开的时候,但是那时候他已经由科学家还到实际人的地位了。

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

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

朋友看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

他忘记他的妻子在家里等柴烧饭,他忘记松树在植物教科书里叫做显花植物,总而言之,古松完全占领住他的意识,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他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面前当作一幅画去玩味。

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

这种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

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

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 -种缺乏。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

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 -。

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

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

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

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

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我们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

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

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觉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觉到快感。

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至于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可以生美感也可以不生美感。

如果你觉得她是可爱的,给你做妻子你还不讨厌她,你所谓“美“就只是指合于满足性欲需要的条件, "美人”就只是指对于异性有引诱力的女子。

如果你见了她不起性欲的冲动,只把她当作线纹匀称的形象看,那就和欣赏雕像或画像一样了。

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在实际上性欲本能是一个最强烈的本能,看见血色鲜丽的姑娘而能”心如古井”地不动,只一味欣赏曲线美,是一般人所难能的。

所以就美感说,罗斯金所称赞的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对于实际人生距离太近,不一定比希腊女神雕像的价值高。

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湿,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

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

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诗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

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

所谓“心感于物“,就是以得诸遗传的本能的倾向对付随人而异、随时而异的环境。

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人生是多方面而却相互和谐的整体,把它分析开来看,我们说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为正名析理起见,原应有此分别;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完满的人生见于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

它们虽是可分别的而却不是互相冲突的。

“实际人主“比整个人生的意义较为窄狭。

一般人的错误在把它门认为相等,以为艺术对于“实际人生“既是隔着一层,它在整个人生中也就没有什么价值。

有些人为维护艺术的地位,又想把它硬纳到“实际人生“的小范围里去。

这些人不但是误解艺术,而且也没有认识人生。

我们把实际生活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

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也自己的作品。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变化就是创造。

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

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

所以要保持个性,做自我,艺术的美感源于对于自身的了解与热爱啊。


标签:美感人生活动实用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