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郑板桥书法 这位“书协官员探花郎”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1 08:31:49 分类:书屋 浏览:81


谈起扬州八怪,郑板桥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其行为怪,其书法也怪。

郑板桥的“怪”,“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

他在《板桥自叙》中说自己: “酷嗜山水,又好色”。

他曾特地题字曰:“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

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

他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制定了《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他还说自己“难得糊涂”,自创“乱石铺街”的板桥体,其实郑板桥一点都不糊涂,他不但“六分半书”个性鲜明,他的楷书同样精彩绝伦。

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别名郑燮,江苏兴化人。

康熙时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至山东潍县县令,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中国书法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书法若无自家风貌,也不过是一家书奴。

郑板桥深谙其中之道,他主张继承传统要“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他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于是他自创了一种书体“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入楷、行、草而独创一种的书体,人称“板桥体”,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

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他曾评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

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作为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文人,郑板桥自幼习书,楷书造诣也颇深。

《清史列传》称他“书画有真趣,少工楷书”。

叶衍兰在《清代学者像传》中说:“板桥楷书尤精,惟不多作”。

郑板桥的楷书,早年从欧体楷书入手,其楷书骨力劲拔特点的形成受欧体楷书的影响较深。

他将方笔的劲峭与圆笔的灵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藏劲于圆,方圆兼用,结体端庄紧密,收到了骨力劲拔的艺术效果,从其总体风貌来看,其楷书偏重劲健一路。

后又取法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他曾称:“坡公书为吾远祖也,然坡书肥厚短悍,不得其秀,恐至于蠢,故又学山谷书,飘飘有欹侧之势”。

【后人评说】

扬州画家李鳝在《楹联丛话》中评郑板桥曰:“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清末书法艺术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评曰:“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

清人蒋士铨评郑板桥曰:“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评曰:“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

朱文印小人干占,二百年前旧板桥”。

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在潍县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

郑板桥开仓赈货,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收远近饥民赴工就食,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孺耄耋充饥。

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辞官归家,百姓夹道挽留。

郑板桥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他“六分半书”所表现的“嬉笑怒骂,涉笔成趣”的才情,还有他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心。

欢迎阅读早期更多精彩文章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居三希堂之首,字字珠玑,是真迹还是赝品

一个疯子的书法,豪迈不羁,很少有人能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汉字中的“合字”,很多人都不认识,它是文化中的低俗还是民俗

,书法行云流水,据说启功书法就是学他


标签:书法楷书一种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