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6架飞豹战机远海驱逐美军 这个还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2 18:27:00 分类:书屋 浏览:109


日前一张模糊的飞行器图片引发网友们激烈的讨论,疑似传说中的JH-26,但是其前卫程度远超预期,采用无尾三角翼带鸭翼布局,但是没有垂尾!网友都预测其可级别可能在45~50吨级,任务极有可能为携带超音速导弹攻击美国航母!

而在另一份相控阵雷达T/R组件的用途表中,JH-26以2200个12瓦的氮化镓组件名列榜首,两相呼应,难道JH-26真的存在?

50吨级小隐轰,目标:美军航母!

传说中的JH-16是一架隐身歼击轰炸机,比J-20的机体要大出一圈,但其隐身性能却与J-20不相上下,甚至还要更好一些。

而载弹量这比J-20要大得多,其任务反舰,特别是对美国航母发起雷霆一击。

从发布的图片来看,和此前出现在网上的一款“六代机”的CG图片非常相似,甚至有网友直接指明就是这个机型,那么问题来了,这两者真的有关系吗?CG的图片尽管只是网友凭自己的想象画的图,但和模糊的飞行器那么相似,是否就是JH-26呢?

从我国隐形战斗机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空军已经有J-20五代重型隐形战斗机,海军还有J-35五代中型隐身战斗机,再配置一款JH-26隐形战斗机似乎有些画蛇添足,过度配置了?但从我国此前歼击轰炸机角度来看,确实也欠缺一款战术轰炸机,所以JH-26是真的有必要配置?

JH-26的合理性:从JH-7到J-16

JH-7也就是歼轰-7,也称为飞豹战斗机,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用来代替强-5(Q-5强击机)以及H-5(轰-5轰炸机)的一款战斗轰炸机,摆脱了此前钝头的机头进气模样,主要任务是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

装备了英国进口的斯贝发动机,两侧进气,大角度后掠翼、可进行超音速飞行,最大外挂达到了7吨,最大航程3650km,作战半径1650km,装备了空射型反舰导弹,防区外发射的空地导弹以及投掷激光制导的炸弹。

早期JH-7是空军支持的研究,但后来空军退出,海军继续支持,最终在JH-7装备海军后空军想要了,JH-7A出来后更是成了香饽饽,原因也很简单,这款歼击轰炸机载弹量大,飞行性能虽然中规中矩,但作战任务弹性很大,特别是续航能力很强,可以在东海以及南海与日本和美国的军机周旋半天,比J-8要优秀很多,中国海空军第一次有了与外军飞机对等的飞行器。

另一个则是其反舰能力,因为JH-7A后来优化了机体结构,重量大大减轻,载弹量达到了9吨,可以挂载四枚YJ-82反舰导弹,或者2枚更重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对航母的威胁非常大,之后的JH-7A更是升级了空中加油以及数字电传系统,还有电子战能力,升级WS-9发动机以及挂载PL-10近距格斗弹等,其作战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JH-7A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海航的主力对海攻击机型,挂载四枚鹰击83反舰导弹的歼轰7飞豹,一个四机编队可以齐射16枚反舰导弹,即便防空性能最强的驱逐舰,也完全没有把握能成功防守,因此飞豹战斗轰炸机一度成为海航在远海突破对方防空舰群的最有效手段,并且200多架飞豹所能发挥出的作用要超过海航的几十架苏30MKK!

不过JH-7A的短板也暴露无遗,机动能力比较差,制空能力只能算兼职,作战功能比较单一,与同类型的苏-34相比差距明显,之后传出要出改进版JH-7B,并且在2010年时进行了试飞,但后来就没消息了,目前歼16已经服役超过150架,歼轰7B却长时间没有了消息,表明这个JH-7B已经下马。

J-16载弹量超过12吨,作战性能非常优秀,具备的超机动性和空战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机/轰炸机,并且歼16装备了最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系统,还具备小型预警机的功能,可以带领一个小队协同作战,并且还延伸出了电子战版本。

放眼全球,J-16已经成为最先进的4.5代战斗机。

JH-26:确实有存在的必要

就四代机而言,J-16确实已经达到了顶尖水平,但他仍然属于四代机,即使它的电子战能力更强仍然无法代替隐身性能,而从我国战斗机的搭配上,也确实需要一款隐身歼击轰炸机。

早期的JH-7是和苏-27以及J-8与J-10搭配的,而J-16本身属于多用途战机,其各种改型可以互相搭配,也能和J-11搭配,空战与多用途以及对海对地攻击都非常优秀,当然J-16也可以和J-20搭配完成对海攻击任务。

但与J-20相比,J-16无隐身性能是一大问题,特别是在敌方存在居高临下的预警机时,即使贴海飞行攻击也可能在远距离外被发现,而J-20又是一种主要用于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除了中距导弹以及小型对地攻击武器外,无法挂载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因此在面对美国的航母时J-20是无能为力的。

J-35的境地其实和J-20有些类似,不过两者不一样的是J-35是中型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和F-35的定位很相似,能担任对海攻击,但也是属于多用途性质,与专司对海攻击的隐身歼轰机型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从功能搭配的情况来看,隐身的JH-26还真有存在的必要,搭配J-20,携带远程巡航导弹或者重型反舰导弹,在敌方雷达完全没有反应的距离上发起雷霆一击,即使是美军的电磁弹射航母福特号也要忌惮三分。

JH-26真机现身?发动机背置、无垂尾三角翼带鸭翼?

既然JH-26有存在的必要,那么目前这架模糊的战机是否有可能是JH-26呢,答案可能是否定,因为这个气动布局不太适合JH-26,其最关键的需要讨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发动机背置,另一个是无垂尾。

鸭翼可能不是关键因素

这架模糊的飞行器有鸭翼、梯形翼、水泡型驾驶舱、发动机背置,背部进气道非常明显,有网友表示,JH-26对机动性能要求没有J-20高,因此这个“碍手碍脚”并且还影响隐身的鸭翼完全可以去除,看起来似乎挺有道理,那么果真是这样吗?

我们从J-20设计的鸭翼可以了解到,鸭翼搭配边条,可以在小展弦比条件下获得更高的升阻比,这在发动机推力不足或者设计机体明显大一号并且要求更大载弹量的歼击轰炸机来看,因此笔者倒是认为这个鸭翼并不是累赘,反而是机动控制以及增升的必要设计。

垂尾和发动机背置,哪个影响最大?

最关键的可能是垂尾和发动机背置这两项,对于隐身轰炸机来说,无垂尾和发动机背置是一般性操作,但对于战斗/轰炸机来说,这俩的配置要求就完全不同了,下文简单论述下垂尾和发动机背置对战斗轰炸机的影响。

垂尾的功能很特殊,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保持航向稳定的气动控制面,战斗机上高耸的垂尾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这个,但隐身轰炸机完全没有这玩意儿,为什么?因为这货影响隐身性能,所以在隐身轰炸机中用左右机翼的减速板代替了这个航行稳定的气动需要。

但在战斗机中要代替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航向稳定解决起来难度不大,毕竟战斗机也可以设置减速板,但垂尾还提供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机动性!因为尾舵可以用来配合襟翼完成转弯,同时也可以用来改变机头指向,在这个功能上,减速板的功能相差就比较大了。

B-2飞行时张开的减速板就是调节偏航力矩的

不过数字电传搭配静不稳定的气动布局可以做到高机动型无垂尾设计,另外也有射流级飞控来代替襟翼或者垂尾完成机动性要求,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无垂尾设计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而且取消垂尾还带来一个全向RCS大大减少的副产品,因此JH-26确实有可能取消垂尾。

另一个关键问题集中在发动机背置上了,这个可能是决定图中这架飞行器是否真实存在的唯一要素了,上文说明了发动机背置是隐身轰炸机的一般操作,比如B-2和B-21均为发动机背置,目的是将吸气和排气都放在背部,前部有机翼前缘遮挡,减少回波。

另一个就是排气经过机翼背部高速气流混合,大幅减少红外特征,这是隐身轰炸机在红外信号处理上的考虑,减少红外特征立竿见影,但这同时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至少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1、无法使用矢量喷口;

2、机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第一个问题比较好理解,因为发动机尾喷口在背部,三个方向受到制约,所以矢量喷口就和背置发动机无缘了,机动性要求极高的机型不适合尾喷口背置的机型。

第二个问题就不是尾喷口问题了,而是姿态问题,因为背置发动机在大迎角机动时发动机进气受到机翼前缘影响状态非常恶劣,搞不好会喘振甚至熄火,所以背置发动机只适合四平八稳的轰炸机型。

J-20大迎角飞行,出处见水印

JH-26属于歼击轰炸机,对机动性还是有一定要求的,甚至在必要条件下还需要掌握制空权,就像J-16对自身的定位,既可执行空优任务,也可以执行对地对海打击,所以这种背置发动机的机型并不适合JH-26这样的机型。

因此笔者认为,仅凭这一条,即可否定这张照片中的是JH-26,但在本文中否定并不表示笔者认为JH-26不存在,相反笔者还是认为这个机型搭配J-20存才还是有可能的。

延伸阅读:相控阵雷达:2200个12瓦的氮化镓是什么意思?

机载雷达的原理估计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就是发射电磁波再获取回波探测目标的一种方式,一般早期都是机械扫描雷达,有俯仰角左右偏转等,比如倒置卡塞格伦(有个小抛物面)或者平板(波导)缝隙阵(一个黄色带很多针状的面),需要机械扫描才能让电磁波再一定范围内扫描,比较笨重,但结构简单,二代三代机基本都是这种雷达。

四代机时用上了相控阵雷达,从无源相控阵到有源相控阵,原理是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的雷达,这种雷达扫描速率比机械方式要高得多、波束方向改变快,有更强的多目标接战能力,边扫描边跟踪能力,以及空对空-空对地多模式同时工作的能力。

有源相控阵的天线面有大量T/R都能完整地包含信号产生、发射与接收的能力,T/R单元的多少就表示相控阵雷达的型号发射与接收能力,比如6瓦的砷化镓T/R组件1850个的J-11B,功率就为14.8KW。

砷化镓T/R组件是上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主要部件,而最新一代的T/R组件是氮化镓,这个耐高温,功率还大的发射元件技术难度还挺高,不过我国已经实现了氮化镓的T/R组件,目前据公开资料已可达10~12瓦单个功率,如果2200个,那么总功率可达26.4KW,拥有更强大的“烧穿”距离,当然这就是意味着更远的探测距离!


标签:发动机轰炸能力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