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西凉 此后吕纂成了新天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0 09:18:50 分类:书屋 浏览:72


读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总是选择性忽略凉州那一片的几个割据政权

为啥?

第一,凉州地处偏远,和中原差了好长一段路。

第二,凉州地广人稀,地方虽然大,可人口少得可怜。

第三,凉州没出现一个夺取中原的割据政权。

因此,五胡十六国(或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等政权,基本上都是充当配角的命,没什么人愿意重点研究一下。

大家更加重视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前燕、后燕等政权,毕竟人家先后称霸中原多年,不仅地理位置好,而且霸占的人口多。

其实凉州这边的5个政权,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只可惜他们长期选择偏安一隅,注定了被中原王朝所灭的厄运。

一、前凉占地120万平方公里,立国58年。

公元301年,西晋时期,凉州汉人张轨,被立为凉州刺史。

张轨是西汉开国元勋赵王张耳的后裔。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前凉政权就算是开始了。

但是好歹西晋还在,所以张轨依旧是西晋的臣属。

到了公元317年,西晋被“汉赵”政权所灭,琅琊王司马睿跑到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

这个时候张氏政权在凉州,也算是正式割据了。

表面上他们依旧尊奉东晋为正朔,实际上爱谁谁,自己山高皇帝远,有啥想不开的还要给别人打工?张轨的儿子张寔索性在这一年自称凉王,正式建立了前凉割据政权。

前凉之所以发达,除了占地面积广以外,主要是因为五胡乱华期间,大量北方士族选择前往投奔。

那时候士族们有3条路可以选:

第一,就是衣冠南渡,投靠东晋。

第二,则是留在原地,跟五胡割据政权苟合。

第三,便是投奔前凉,毕竟前凉好歹是汉人建立的政权。

所以说,前凉一眨眼功夫,就拥有了大量中原人才,这是前凉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如此强盛的前凉,在面对前秦大军时,会迅速被攻灭呢?

主要是因为前凉内乱太严重了。

从张寔称王开始,前凉宗室们为了这个王位,算是折腾疯了。

第一,张寔被刘弘派去的人刺杀以后,他的儿子张骏年幼,失去了继位资格。

凉王的王位便落在了张寔的弟弟张茂手里。

好在张茂没儿子,他死后又传给了侄子张骏,要不前凉得提前下线了。

第二,张骏的儿子张重华去世以后,张重华那年仅12岁的儿子张耀灵就这么继位了。

可他叔叔张祚根本不买账,果断杀了侄子张耀灵,夺取了凉王大位。

张祚在位期间,自立为帝,与东晋彻底断交。

第三,张祚在位仅仅2年,就被效忠张重华的那帮大臣们给弑杀了。

他们拥立张重华的另一个儿子张玄靓(当时只有5岁)继位,算是勉强稳住了局面。

第四,张玄靓年纪太小,又比较软弱,所以朝政都被权臣们把持着。

张玄靓的叔叔张天锡(张祚、张重华的弟弟)看到机会后,果断诛杀权臣,夺取军政大权。

14岁的张玄靓被杀,张天锡顺理成章继承了大位。

你说前凉内部这么折腾,内耗如此严重,岂不就给了外人机会了嘛!因此当老张家的孩子们内斗的时候,前秦天王苻坚,已经看上了这块肥肉。

前秦大军杀来的时候,原本张天锡还想顶一顶,奈何前凉大将赵充哲带领的主力,已经被前秦杀了个精光。

张天锡打算御驾亲征,亲自出城迎战,刚出了姑臧城,城内就发生了内乱。

啥原因?还不是大家不服张天锡的管理嘛!老张家的传位次序十分混乱,且充满了刀兵的味道,关键是他们与东晋断绝,这导致失去了大量士族们的人心。

张天锡赶忙回家平叛,内乱还没搞定,前秦大军又杀来姑臧了。

这还有啥可说的?投降呗!

二、后凉只维持了17年,同样是因为内乱。

说实话,吕光建立后凉,纯粹是一个巧合。

氐族人吕光,本来是前秦的大将。

苻坚灭了前凉以后,让吕光征讨西域。

两汉时期,西域长期都是中原王朝的地盘。

哪怕是到了西晋时期,这一情况依旧没有改变。

可伴随着五胡乱华,东晋南下以后,西域诸国也开始纷纷自立,不再听从中原王朝的调遣。

苻坚统一北方以后,自然希望恢复两汉大业,因此他派遣吕光征讨西域。

与此同时,苻坚也在积极备战,准备讨伐东晋,一统天下。

吕光西出玉门,在西域打得很顺利,西域61国先后臣服于前秦。

吕光很高兴啊,公元385年,他动用一万多头骆驼,背着若干珍奇宝物,打算回来送给苻坚。

结果半路上他就得知,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战败,不久就被叛将姚苌杀害了!前秦也就此崩盘。

吕光怅然若失,走的时候好好的,回来发现工作单位都没了!那可咋整?只能自己创业了啊!

公元386年,吕光选择割据凉州,再加上西域的广大地盘,吕光所建立的后凉,实力非常强。

但是成也吕光,败也吕光。

吕光在病重之时,把儿子吕绍提前立为天王,自己则成了太上皇。

这也没啥,问题是他还将军权交给了庶长子吕纂,将政权交给了另一个庶子吕弘。

那不彻底完犊子了嘛!

果不其然,吕光死后,在位仅仅5天的吕绍,就被吕纂和吕弘给杀了。

,而吕弘却被排除出了核心圈子,这可把吕弘气坏了,因此吕弘又发动了反叛。

吕弘虽然被平定了,可吕纂还没缓过神儿来,就被堂侄吕超给杀了。

吕超把自己的哥哥吕隆扶上了大位,后凉的末日终于来了!

吕隆这家伙不关心治国的事情,只关心自己的名望。

但凡国内名望比较大的人,基本都被吕隆给杀了。

这么一来,不光后凉国内民怨沸腾,士族们也纷纷背弃了后凉,吕隆成了正儿八经的孤家寡人。

由于后凉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都城姑臧内粮食严重短缺,十多万人被活活饿死。

想逃出去找粮食?对不起,吕隆不答应!他怕城外受到这帮人的影响,索性又坑杀了一大批人。

这还怎么玩?后秦大军一来,后凉的防守就崩盘了,大量将领选择投降。

吕隆见大势已去,也投降了后秦。

再加上吕光晚年,北凉和南凉纷纷崛起,与后凉分庭抗礼。

所以说啊,后凉的迅速灭亡,也是内乱导致的。

三、西凉持续了21年,虽然短暂,但却是汉人政权。

5个凉国中,后凉是氐族人吕光建立的,南凉是鲜卑人秃发辱檀建立的,北凉则是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的。

唯有前凉是汉人张轨所建,西凉是汉人李暠所建。

由于当时五胡乱华十分严重,导致不少士族认为西凉也是为数不多的民族之光,因此纷纷投靠。

李暠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代,他们家陇西李氏,也是当地的豪族。

公元397年,段业被沮渠蒙逊兄弟推举为傀儡凉州牧的时候,李暠也成了敦煌太守,具备的割据的基础。

段业作为汉人,当时勉强能维持凉州局面。

可公元401年,段业被沮渠蒙逊杀害以后,凉州再次大乱。

李暠作为汉人代表,被推举为主,割据凉州西部,以敦煌为都城,建立了西凉。

自此李暠的西凉,和沮渠蒙逊的北凉便展开了拉锯战。

不得不说,李暠还是很有骨气的,一方面他要抵抗北方柔然的进攻,另一方面他还要对抗北凉带来的压力,可谓是腹背受敌。

即使如此,他还是把都城从敦煌迁徙到了更靠近北凉的酒泉,以此做好随时攻灭北凉的准备。

而且他还与南凉交好,共同对抗北凉。

一时间,凉州成了北凉、南凉、西凉三分天下的局面。

不过李暠死后,他儿子歆的画风立马就变了。

李歆大肆建造宫殿,严刑峻法,导致本就不富裕的西凉,变得更加穷困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歆还带着3万大军亲自攻打北凉都城张掖,结果中了沮渠蒙逊的奸计,导致全军覆没。

没有守军的酒泉,自然就被沮渠蒙逊顺利攻下了。

此后李歆的弟弟李恂还打算恢复祖业,他占据故都敦煌,自称凉州刺史。

说实话,敦煌城还是比较坚固的,强攻肯定不行。

因此沮渠蒙逊采取水攻,公元421年,大水淹了敦煌城,李恂无奈自尽,西凉自此灭亡。

总结:南凉和北凉。

南凉是几个凉国里实力最弱的一个,秃发辱檀虽有豪情壮志,奈何实力不济,也没什么办法。

最惨的时候,南凉国都乐都的臣民连饭都吃不上。

为了吃口饱饭,秃发辱檀只好带兵出去觅食,结果趁着这个机会,西秦就把南凉给灭了。

北凉基本继承了前凉、后凉的大业,好好发展应该问题不大,实力也非常强。

奈何北凉发展的同时,中原王朝北魏也已经发展壮大了。

可以说北凉没赶上好时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不允许北方还有什么割据政权的!

因此北凉被灭是大势所趋,并不是他们不够努力。

北凉政权,维持了63年之久,是5个凉国里最长的,也是笑到最后的,这足以证明北凉的强盛了。


标签:政权


最新推荐

关灯